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利用传统的窄带滤波器组实现海杂波背景下动目标检测(MTD)时,副瓣电平往往过高这一问题,讨论了离散小波变换(DWT)在MTD中的应用。在瑞利型海杂波背景下,通过对MTD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小波变换,可以达到提高雷达系统处理增益的同时,降低系统输出的副瓣电平。最后,分别利用Haar小波和db2小波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MTD性能。  相似文献   

2.
动目标检测(MTD,Moving target detection)是现代雷达系统中重要的信号处理技术,采用MTD技术的雷达在当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MTI/MTD技术的基本原理,对MTD雷达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和一般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某些关键部分的多种实现方法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坐标对空情报雷达的MTD信号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灵巧噪声干扰方法.首先,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相位进行噪声调制以实现多普勒域扩展,形成大量频域灵巧假目标;其次,将得到的干扰信号再与噪声卷积实现距离域扩展,形成大量时域-频域灵巧假目标.灵巧假目标可以进入三坐标对空情报雷达的MTD信号处理系统,混淆匹配滤波器和多普勒滤波器的输出,使MTD的杂波抑制性能严重下降.仿真实验证明了干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喻荣梅  张仕元 《现代雷达》2020,(3):32-34,39
雷达系统常采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实现动目标检测(MTD)滤波器组,其关键是通过加窗降低滤波器副瓣,但普遍存在加窗的结果使滤波器零点产生偏移,不能保证非零速滤波器在零频形成真正零点。文中基于窗函数的理想频率响应构造了简化的目标函数,以零频形成零点为约束实现滤波器峰值旁瓣电平比最大化,采用内点法求解该问题,并推导了窗函数系数的显式表达式。同时,引入了扰动因子,以保证迭代过程的收敛性。仿真表明MTD滤波器组满足地杂波抑制的需求,且峰值旁瓣电平为-41 dB。该方法为MTD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崔娟  孙磊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11(12):31-33,37
简单介绍了伪码调相连续波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描述了该雷达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尤其是动目标检测(MTD)过程的原理以及基于FPGA的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最后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刘云申  同岳平 《现代雷达》2018,40(12):27-29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动目标检测(MTD)跟踪目标设计,该方法可根据目标速度实时计算信号周期,保持目标回波始终位于非关断滤波器内,通过参数设计控制目标回波的频谱远离关断滤波器,保证目标回波信号始终被检测到,MTD 处理方法又可实时测量目标的速度,形成闭环的自适应周期MTD 跟踪。该方法在某型雷达上得到应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MTD雷达中滤波器组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MTD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采用切比雪夫一致逼近法设计MTD滤波器,讨论其硬件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各滤波器副瓣在-50dB以下,该MTD系统对地杂波的改善因子达55dB以上,能够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接收信号的谱估计是雷达系统在干扰环境中检测有用信号的最现代方法。必须指出,当相同距离单元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杂波时(如地杂波和雨杂波),特别是当它们的多普勒频率未知时,这种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最普遍的方法是根据快速傅里叶算法(FFT)设计出一组滤波器(自适应或非自适应),这种方法称动目标检测(MTD)。这样可同时获得频谱分辨率和相干积累。为了克服由于谱失真引起的遮蔽效应,并为了获得更好的谱分辨率(由于抽样数据加窗而受到限止),根据另一种并不十分普遍的谱分析技术,探讨设计一种自适应滤波器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基于: (1) 选择一种适当的模式(通常选用自回归AR模式) (2) 模式参数的估计既可通过直接处理数据,也可通过间接地处理它们的相关函数来决定。在本文中,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在: (1) 估计误差引起的改善因子损失。 (2) 通过低计算成本技术获得相关函数的估计。 (3) 硬件分析以及性能和计算成本之间的折衷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域处理的二相编码信号旁瓣抑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二相编码信号的频谱结构分析入手,采用频域数字处理方法,研究了二相编码长码雷达信号距离旁瓣频域抑制加权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各种码长不同码序列的编码信号旁瓣抑制滤波器(SSF)频域设计方法。并以127位二相编码信号为例,对SSF处理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当fd=0时,仿真与实测结果的主副比分别达到50dB和43dB。这表明采用这种方法所设计的二相码信号SSF可以应用于现代雷达系统,并得到满意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推导了随机脉冲重复间隔(PRI)雷达理想回波信号经过一阶、二阶动目标指示(MTI)滤波器的对消结果,给出了一阶、二阶MTI滤波器的幅频响应,并且指出随机PRI雷达MTI滤波器具有时变特性,针对由随机PRI雷达MTI滤波器时变特性引起的对消后数据不等幅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合理设置PRI模式结合分组MTI处理的方法以保证后续动目标检测(MTD)处理.仿真实验验证了文中分组MTI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雷达点迹凝聚处理技术及其数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动目标检测技术(MTD)已广泛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中.本文在分析大量的MTD输出点迹的基础上,提出了点迹凝聚和精确参数估值的方法和准则.其技术可推广应用于新体制雷达和现役雷达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动目标检测技术(MTD)已广泛用于雷达信号处理中。本文在分析大量的MTD输出点迹的基础上,提出了点迹过滤、凝聚和精确参数估值的方法和准则。其技术可推广应用于新体制雷达和现役雷达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雷达信号处理机研制项目,对该雷达信号处理机的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恒虚警处理等软件进行设计。论文首先回顾了该处理机用到的几种雷达信号处理方法: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基于一次相消器和二次相消器的动目标显示、通过窄带多普勒滤波器组的动目标检测处理、恒虚警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根据信号处理机硬件平台设计了相关的信号处理软件,并实现上述信号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雷达动目标检测技术一直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而传统的雷达动目标检测技术仅适用于匀速运动目标,检测性能有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时频图处理的雷达动目标检测方法,通过从雷达动目标回波中提取多普勒频移信息,然后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转换为时频图,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深度特征学习,进而实现检测和分类的目的。仿真数据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和区分匀速、匀变速运动以及微动目标,稳健性高,与传统动目标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5.
雷达动目标检测的实时信号处理原来一般用模拟器件和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本文设计了基于数字专用集成电路的雷达目标检测实时信号处理系统,本文对该信号处理系统的雷达背景视频产生,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FAR)检测,杂波图形成,动目标提取,视频信号积累,雷达定时器和控制等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该系统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便于调试,已投入实用。  相似文献   

16.
王卫江  陶然  李硕 《现代雷达》2004,26(6):33-34,37
介绍了用DSP芯片ADSP2106X并行结构实现了3mm脉冲MTD雷达的实时信号处理系统,通过并口和串口实现了与显示终端和天控单元的全双工通信。该系统既满足毫米波MTD雷达的高要求,又有高的处理速度,高的距离分辨率和高的谱分辨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文页 《电子科技》2013,26(4):129-132
为了更形象地演示脉冲雷达通用信号处理流程和精确测试相关性能,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的雷达通用信号处理机仿真测试系统,演示测试脉冲体制雷达系统的通用信号处理算法,包括脉冲压缩PC频域脉压、动目标显示MTI、动目标检测MTD、多普勒通道、恒虚警CFAR等。仿真系统在教学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是一种新体制雷达,信号处理是其核心技术之一。为了实现MIMO雷达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现的跨越,针对MIMO雷达技术研究缺乏平台支撑的问题,研发了MIMO雷达信号处理半实物仿真系统。文中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给出了关键技术的实现路线,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阐述了系统的工作模式。该系统可以很好地验证MIMO 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和相关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多目标LFMCW车载前向防撞雷达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主动减少高速公路上碰撞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基于FPGA和DSP芯片的车载前向防撞雷达系统的实时处理方案。分别介绍了LFMCW雷达的基本原理、系统硬件架构、信号处理流程,给出了实测数据的结果分析。系统采用MTD-频域配对法来实现对目标参数的估计,实测数据结果不仅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而且表明系统能够准确实时地检测出前面目标车辆的距离与速度信息。该方法可以应用到LFMCW防撞雷达系统当中,从而给驾驶员提供前方道路行驶参考,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