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鳍片管束结构与传热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鳍片管代替光管省煤器的改造设计和应用情况。分析了鳍片管的直径、鳍片高度、厚度、管间距等参数及管束布置方式对省煤器传热特性、阻力特性、积灰和磨损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鳍片管省煤器受热面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基于Fluent平台,建立起H型鳍片管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单根H型鳍片管的稳态传热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单一变量变化模型的建立,找出其高度、厚度、宽度、基管直径以及入口烟气流速变化对H型鳍片管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鳍片效率随着高度、宽度的增加而降低,随鳍片厚度增加而上升;鳍片传热性能随着高度、宽度、厚度、管径的增加分别上升;鳍片阻力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模拟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基管直径为36 mm时,H型鳍片管综合能力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在一热态试验台上进行余热锅炉鳍片管受热面传热特性试验研究的结果,对于大型余热锅炉的设计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吕玉坤  卢权  徐国涛  马强 《节能》2007,26(11):10-13
利用FLUENT软件对省煤器横截面积恒定的4种矩形鳍片管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编程计算分析了四种鳍片的换热效率。结果表明:恒重时,随鳍片厚度肋效率增大,其对流换热效果增加,但流动阻力也增大;5mm×20mm矩形鳍片管的换热效果较高并且流动阻力系数较小,其综合强化传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对Φ38 mm管径下三种不同管排纵向间距的H型鳍片管束气侧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考虑管排纵向间距变化的H型鳍片管束的传热准则数及阻力系数关联式,并将试验结果与相关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管排纵向间距越大,气侧传热性能越高,阻力系数越大;在计算其他文献中相同管径传热准则数时,所得关联式计算结果与原始数据相差较小。该试验为H型鳍片管束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H型鳍片管传热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天况  王振滨 《锅炉技术》2007,38(4):6-10,14
采用MATLAB程序对于描述H型鳍片中传热过程的偏微分方程求解,对于影响传热过程的各个结构因素和热力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优化鳍片管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验结果提出了如何确定热交换器中带有纵向鳍片管子的对流传热和压降特性的报告。确立了烟气横向流动时对雷诺数和管子纵、横方向节距的影响,以及对鳍片高度的作用。精确计算鳍片管束所需要的数据和一些至今尚无法利用的数据都已用图表或方程的形式给出;它们对于在锅炉上设计鳍片管受热面是会有所帮助的。通过长期的持续试验,污染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也经测定,并列出了这些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6种特定结构的H型鳍片管换热器的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运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H型换热器中烟气侧及水侧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实现换热器管内、金属、管外换热的耦合计算,得到换热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讨论H型鳍片管结构参数对鳍片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为该类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与鳍片上的温度分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程乐鸣  施正伦  骆仲泱  P.Basu 《动力工程》2002,22(2):1674-1680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传热,并通过采用二维传热分析方法,讨论了带有竖直鳍片和横向鳍片的水冷壁管上温度与热流分布。探讨了炉膛侧传热系数、水冷壁管水侧传热系数、水温、床温、水冷壁管材的导热率以及竖直鳍片部最高,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横向鳍处理的根部又会上升。为了验证传热分析的真实性,在1台6MWth循环流化床锅炉膜式水冷壁管的横裁面内安置了0.8mm的热电偶,测量子水管横截面上的一些点的温度。实际测量值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0.
电站锅炉鳍片管省煤器鳍片尺寸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站锅炉省煤器典型工况下,以矩形直鳍片的高度和厚度优化为目的,从鳍片管换热机理和传热控制方程出发,得到了在鳍片金属质量一定条件下换热量最大时的鳍片尺寸选取的数学模型,并以某一电站锅炉省煤器为对象,说明了寻优的方法和步骤,计算分析了烟气流速及污染系数对优化尺寸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余热回收用热管及热管式换热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热管及热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热管式换热器在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以及热管式换热器运行过程中防止积灰和低温腐蚀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热管及其换热器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要介绍了热管技术,并分析了其传热机理。热管换热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应用主要集中在中低温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应完善高温热管,以拓宽热管换热器在高温余热资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书华  金苏敏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4):150-152,92
针对冬季太阳能辐射弱且不稳定的特点,提出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热泵的分区蓄热水箱,以水泵驱动蓄热水箱循环区与蓄热区的热量传递,并运用热力学原理对水箱循环区与蓄热区的运行状况进行模拟,分析了水箱两区在不同水泵体积流量下的逐时温度变化并与整体式水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区蓄热水箱克服了整体式水箱的热惰性,启动灵活,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热泵运行的理想温度,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间歇式热处理炉传热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台车式热处理炉炉膛传热数学模型和辐射换热器工作模型,分析了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空气预热温度、壁温、传热系数)随炉况的变化。结果表明,辐射换热器的传热特性随炉子的升温及保温过程变化而波动很大,因而对炉子的热工性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热流计缺点的分析,研究了新型热管式热流计的结构尺寸和设计准则,并通过现场测试证实了此种热流计的应用可行性,图2参3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一种复杂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套管式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及传热特性。数学模型包括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计算传热学模型。其中,计算传热学模型中的湍流扩散系数是利用温度方差t2和温度方差耗散率εt来求解,而不是利用通常采用的Pr数假设值或实验测定值来求解。为验证新建立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采用分离式热管对焦化厂的废水余热进行回收的研究。通过建立简单实验模型,分析了对分离式热管的充液量、冷凝段壁面温度、传热功率、传热量等问题,提出了其在焦化废水余热回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王永磊  张克峰  李红兰  陈文娟 《节能技术》2005,23(3):226-227,274
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液体工质的相变来实现传热的元件,传热机理十分复杂。本文在Nusselt竖直壁面层流膜状凝结理论的基础上,就热管冷凝段和蒸发段的传热分别进行分析,提出了平均换热系数h2^-和Nu^-。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工业低品位余热的高温热泵供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臣 《节能技术》2007,25(3):284-286
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任重道远,传统的燃烧矿物质燃料的锅炉供暖方式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这里介绍一种全新的利用工业低温余热的高温热泵供暖方案.它不仅使供暖环境实现零污染,而且运行费用是目前各供暖费用中最低的.这种方式必将是我国北方城市热网的最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矿井余热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新型节能技术,通过水源热泵技术提取矿区余热资源加以利用,可减少煤耗或完全替代锅炉,通过实例分析,指出此系统具有节能环保,初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