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完成华侨大学《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通过中国古典园林学术史的梳理,发现园林测绘教学活动对园林研究发展的推动作用明确景观环境测绘教学工作在学术史研究中的位置;通过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发现园林研究的规律和途径,完成课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设置。在学术史的框架下,完成《景观环境测绘》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了风景园林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划(2013年版)》,围绕"园林与景观设计"这一核心知识领域,以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上学期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终端式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建构了以"6个教学环节、4个项目载体"为框架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场地勘察与实地测绘、项目分析与场地解读、主题确立与案例研究、概念设计与表达、核心节点设计与表现、全流程独立设计"6个分环节专项训练,构建课程设计逻辑与训练环节,并探索该教学形式的特点和效益,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类课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经验较少。以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讨论了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学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选取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植物识别目标数量,传授有效的植物识别方法,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辅以形象记忆手段,配置合适的师生比。  相似文献   

4.
风景园林的意识、文化、价值观源于风景园林"活动",而风景园林最为基本的"活动"则是感受。中国山水诗、画、园作为中国风景园林感受的源泉与载体.形成了中国风景园林感受自身独具的艺术美学特征。陈从周先生将中国文化艺术与中国园林融会贯通,毕生为中国园林精髓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古典园林薪火赓续的守护者与复兴者,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启蒙的开拓者和鉴赏家.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推动者与代言人,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纪念陈从周先生诞辰100周年将鼓舞我们擦亮双眼,为重拾传统综合的.整体的世界观和规划设计观,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优秀的传统基因,创造中国风景园林21世纪的"有源之水"而坚持不懈.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5.
在风景园林学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从园林美术基础课和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本着创作性、实用性和示范性三个原则,园林学院开设了"素描风景画"特色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提出了系统构建"素描风景画"课程的思考,力求使这门精品课程更能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和综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4)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使学生能成为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再加上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以及"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在风景园林专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该课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更加了解风景园林设计这个专业。因此文章主要叙述了关于"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和利用生活中的不同事物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7.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定位于培养、提升学生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工科院校背景下农林类园林专业开设规划设计类课程存在的矛盾和机遇的基础上,探索和改革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系。对此类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类课程具有借鉴意义,对其他农林类、师范类园林专业的设计课程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宫晓滨 《风景园林》2012,(4):176-181
实习写生在园林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风景园林专业因其专业特点,与空间造型、组景关系密切的,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空问环境要素有机的组合,创造美感很强的画面是园林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期艺术专栏刊登宫教授部分素描风景写生和色彩风景写生作品,与读者共享其教学实践经验及风景、园林、建筑写生技法和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是风景园林专业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园林考察实习课程是重要的实践类必修课程,其教学过程存在时空异质、情境真实的特殊性。根据课程教学现状,归纳情境式移动教学概念,对两步路户外助手、猫眼象限、花伴侣等移动信息技术在园林考察具体情境中的教学应用进行阐述,提出情境式教学模式的3个阶段、3个保障和3个目标,最终实现“行”至课堂外与“知”于景境中的有机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应用创新,为园林专业移动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思路,也为其他专业的户外实践类课程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其行业实践涵盖园林、城乡景观、风景名胜区等,具体到历史性遗存,中国古代造园体系与近现代园林的优秀代表实例丰富。然而,在遗产保护领域,中国古典园林虽是传统文物保护体系中的重要门类,但其丰富内涵尚未得到完全反映,且传统文物保护体系也不能完全满足园林保护的特定技术要求。试以近年涌现的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工业遗产等遗产门类为参照,以中国园林具备的专类遗产基本条件为例,分析建立"中国风景园林"专类遗产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探讨"中国风景园林遗产名录的代表性园林"的评选维度和方向,以期为以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更好保护提供研究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11.
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种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广思 《华中建筑》2014,(4):158-161
种植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但是建筑院系植物类课程和种植设计课程学时普遍偏少。文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种植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空间模式和群体配置的基本原理,实践教学包括植物观察、种植案例分析、植物景观测绘、课程设计等环节。最后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2.
罗小安 《建筑与文化》2009,(11):104-105
城市建筑景观的目的是自然和谐,这是造园的一种审美理想。我们以色彩设计的方式对陶然园建筑外观和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要求色彩与自然和谐,与环境相连。通过陶然园项目思考和实践,对建筑景观色彩与空间营造思想进一步探索,归纳出用融入自然环境,形成大气文化氛围,呈现自然野趣的生态,将自然与人文思想在山水之间体现,以水墨如画的空间色彩景观表现出江南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赵晶  刘通 《风景园林》2013,(5):99-103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欧洲造园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革命,伴随着风景园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景观规划以一种全新的手法和理念作用于城市和区域中,并对此后景观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景观规划思想与实践为例,分析了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构成及其所实现的区域全面发展,论证了园林历史中的景观规划理念与实践,认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规划以风景园为载体,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良,带动了区域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对中国景观规划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教学体系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是一个热衷于园林景观事业的国家,其园林景观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原因之一在于法国具有有别于其它国家的独特完整的风景园林师培养体系。本文以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通过对法国风景园林师培养体系的简单介绍,试图对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园林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拙政园、留园、沧浪亭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空间组成的特点,初步探讨了现代园林绿地中应用植物配置营造不同景观空间的方法,从而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在视觉营造上独具传统智慧,借景理法是其核心之一。然而由于一方面现存园林实例的时代与数量的局限性造成借景研究中的理论演绎倾向,另一方面传统研究手段在实践转化上存在局限性,因而借景智慧并未能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充分衔接。介于此,本研究选取苏州旧吴县西南、松江九峰两个典型地带及曾经存在的大量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考据的基础上结合中日比较以补偿现存园林实例的局限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远意”这一核心理念,并将其转译为技术性因子及量化指标,开展基于GIS等数字技术的景观空间及视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园林选址与布局以及远景构成等进行造园理论的总结,并分析中日借景的不同地域性表现及其成因。同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进行应用转化研究,以应用于风景资源的视觉评价以及风景区规划的景点优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非线性参数化建筑设计思潮发展迅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也已初见端倪。但由于学科的差异和国内现状,非线性参数化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非常缓慢。在此背景下,探索一条"高技术"的非线性参数化设计方法与"低技术"施工工艺相结合的低技策略,就格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多义景观非线性参数化的探索性实践——"心灵的花园"项目,归纳了低技策略的基本途径,希望能为非线性参数化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做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唐军 《风景园林》2006,(5):66-68
从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性质和需求出发,在教学思想、教学构架、教学特色等方面阐述了东南大学风景园林(景观学)本科教育的理念与构想。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中国的社会和建设环境下,讨论孟兆祯先生的学术思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中认为孟先生的学术思想具有3方面主要特征:坚持风景园林的中国化与现代化是孟先生学术思想坚定的立场与方向;“园林理法”填补了我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中方法论的不足,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风景园林理论框架;“园林理法”包含了以“借景”为核心的6个设计步骤,是一种具有承上启下意义中国园林设计方法论。最后,文章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西方近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论、构景手法和表现风格乃是我国立足于世界风景园林专业和实践领域的传统化、原创性精髓之所在。留园与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具有可比性的两例经典,通过对其直观、细致的对照分析,揭示江南私家园林共通的布局模式和造景手法,从而使得中华民族自身的园林设计表观形象和内在文化更为深入的被广大民众和专业人士熟知、理解、记忆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