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下部烟叶采收时间对上部叶生理生化变化及烤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改善上部烟叶的品质,进行了烤烟下部叶4个采收时期对上部烟叶生理生化变化及烤后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不同采收时期对烤烟上部烟叶的转化酶、多酚氧化酶以及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均有一定影响,且打顶后10d采收处理的烟株其上部烟叶烤后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增强UV-B辐射对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影响特色优质烟叶香气风格形成和烤烟致香成分积累的原因,通过增强UV-B的方法,测定了光照中紫外线强度增大后烤烟的中上部烟叶质体色素(叶绿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多酚类物质(绿原酸、芸香苷)等香气前体物及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烟碱、钾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会抑制烤烟上部叶的质体色素合成,促进中部叶质体色素的合成,多酚受UV-B增强的影响表现与质体色素相反;增强UV-B辐射烤烟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烟碱含量降低,钾含量升高,中部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氮、蛋白质、烟碱、钾含量升高.烤烟的主要香气前体物及化学成分与UV-B强度密切相关,适当增强UV-B有利于烤烟中部叶香气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提高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以豫烟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摘除下部不适用叶与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对烤烟上部叶叶面积、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及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打顶时不摘除下部不适用叶)相比,打顶时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显著提高了上部烟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碳氮代谢强度及烤后中上等烟叶比例,增加了上部叶的总氮含量,降低了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与仅摘除下部不适用叶相比,打顶时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结合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增加了烤后上部烟叶的单叶质量、钾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及钾氯比,提高了烤后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结合喷施光碳核肥较对照处理其上部叶叶面积、单叶质量、钾含量及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11.53%、23.19%、12.69%和17.50%。总体来看,摘除下部6片不适用叶结合叶面喷施光碳核肥能够促进上部叶开片,使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经济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4.
气象条件对烤烟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气象条件对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在河南省襄城县开展了不同移栽期试验,比较了不同移栽期烤烟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及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移栽期的推迟,旺长期和大田生育期均温逐渐升高,成熟期均温逐渐降低;旺长期、成熟期和大田生育期的日照时数均随移栽期的推迟而逐渐减少.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方面,提前或推迟移栽都可一定程度降低烤后烟叶的烟碱含量,对其他化学成分的影响在中部叶和上部叶之间表现不一致.上部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强于中部叶;旺长期可能是气象条件影响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键时期;上部叶中总氮含量与旺长期、成熟期和大田生育期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而上部叶碳水化合物(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则与旺长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旺长期降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烤烟复烤片烟在济南自然陈化期间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个产区14个烤烟复烤烟叶样品自然陈化7~51个月期间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增加,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逐步降低;南方产区糖降低幅度高于北方产区,上部烟叶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中部烟叶;总氮对陈化期间感官质量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初烤烟叶柔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理化指标间的关系,对全国50个主产烟区300份烤烟样品的柔软度、物理指标、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烤烟柔软度分布范围为8.47~434.61 mN,不同部位柔软度差异较大,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2)不同种植区域(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黄淮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北方烟区)烤烟柔软度差异显著;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黄淮烟区的柔软度最高,说明其柔软性较差。上部烟叶其他4个烟区差异不显著,中下部烟叶东南烟区和长江中上游烟区柔软度极显著低于其他烟区,说明其柔软性较好。(3)烤烟柔软度与主要理化指标密切相关,尤其是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对烟叶柔软度有直接作用,且相关系数也最高,分别为0.704、0.695和0.559,因此总糖、还原糖和钾是影响烤烟烟叶柔软度的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留叶数对烤烟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留叶数对烤烟品质形成的影响,比较了广东南雄产区烤烟9601品种在4种留叶数(16、18、20、22片)处理时烟叶成熟期硝酸还原酶、淀粉酶活性动态变化及碳氮化合物积累的差异,并结合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留叶数增多,烟叶成熟期中上部烟叶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速率加快,淀粉酶活性峰值降低;上部叶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时间晚,淀粉积累峰值出现也较晚。留叶18~20片,中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更接近优质烟叶标准。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烤烟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品种烤烟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响应能力,选用K326、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红大)3个品种,测定了烤烟根际土壤、根系及不同部位烟叶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烤烟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响应能力表现为K326云烟87红大,不同微量元素在烤烟根系中的含量为FeMnZnCu。烟叶Cu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Mn含量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K326和红大烟叶Fe、Zn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而云烟87则表现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因此,对烤烟补充微肥时,应根据烤烟品种的特性合理进行,从而提升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烤烟中下部叶采收次数对上部叶碳氮代谢、衰老进程及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中下部叶采收次数处理,对上部叶碳氮代谢关键酶及部分产物、抗衰老指标及相关酶、伤流液烟碱含量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下部叶采收次数增加上部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氮同化代谢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叶片氧化衰老加剧,烟碱含量上升;中下部叶采收4次处理上部叶氮同化代谢较低,碳同化代谢较旺盛,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较高,糖碱比协调,感官质量评价及经济性状较其他处理好。  相似文献   

10.
贵州烟区烤烟K326株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烟区烤烟K326株型特征,设置植烟密度和留叶数2个试验因素,研究了不同栽培技术对K326株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14片的烟株栽后75~90 d表现为筒型-筒型,叶面积最大叶片出现在顶部,生育期165 d左右,烟叶产值量、均价较低,下等烟比例偏高,上部叶烟碱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糖碱比偏低,化学成分欠协调,烟叶感官质量最差;留叶数20片的烟株栽后75~90 d表现为高台型-筒型,生育期155 d左右,烟叶产值量、均价及橘色烟比例均较高,等级结构合理,上部叶烟碱含量适中,糖含量较高,糖碱比较高,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感官质量较好;留叶数24片的烟株栽后75~90 d表现为高台型-高台型,生育期155 d左右,烟叶产值量、均价及橘色烟比例均较高,上部叶烟碱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感官质量最好。3个移栽密度中55 cm×100 cm的处理烟株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光合指标较优,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下可见空隙比例较小,平均叶片倾斜角较小,光能利用率高,且产值量、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高,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合理,烟叶感官质量较好。贵州烟区K326品种打顶后的理想株型为高台型-筒型,植烟密度18 195株/公顷、留叶20片能得到较好的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对烤烟下部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烤烟下部叶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从打顶后立即采收到打顶后 10d左右采收 ,下部叶内在质量呈现出逐步改善的趋势 ,打顶后 15d采收 ,内在质量将有所下降 ;外观质量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对烟叶含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施纯氮分别为90kg/hm2、120kg/hm2、150kg/hm2、180kg/hm2条件下对烟叶含钾量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烟叶中K2O含量呈升高的趋势;②烟叶K2O含量随叶位的升高逐渐减少;③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氮量能增加烟叶产量,提高烟叶等级,但施氮量超过150kg/hm2则会使烟叶的质量明显下降;④土壤供钾水平不是造成云南烟叶含钾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河南烤烟化学成分与烟气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对河南不同产地、津巴布韦和巴西产的烤烟烟叶烟气中的焦油、烟气烟碱、CO等有害成分的释放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对化学成分中的还原糖、总氮、烟碱、K2O、Cl-、SO24-及有机钾对焦油、烟气烟碱、CO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烤烟烟气的焦油、烟气烟碱、CO量均高于津巴布韦、巴西烤烟,上述烟气成分与烟叶的K2O、有机钾、还原糖/烟碱、K/Cl呈显著负相关;与烟碱、Cl-和SO24-则为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比较,上部叶呈显著负相关,中部叶和全部样品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烤烟连作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通过 3年定位点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烤烟连作后烟株的田间长势 ,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均明显下降。连作对烟叶内在质量也产生影响 ,但对内在质量的影响滞后于对烟株生长、产量、产值的影响。 3种连作田的改良措施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施磷对烤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磷肥用量对烟叶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施磷范围内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鲜烟叶的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烤后烟叶 ,且与烤后烟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在不同部位的烟叶间表现一致 ,但中部叶的 (亚 )硝酸盐含量高于上部叶。此外 ,施磷量与烟碱、总氮和蛋白质等其它含氮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烤烟旺长期需水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烤烟旺长期的需水特点 ,结果表明 ,烤烟旺长期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 75 %~ 85 % ,在此土壤水分范围内 ,烟株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最高 ,烟叶气水与外界的气体和水分交换最为通畅 ,而且根系的生长、茎的增高以及叶面积的增大方面都优于其它土壤水分环境中的烟株。  相似文献   

17.
不同顶端调控措施对烟株内钾素积累和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烤烟生长后期烟株内钾素的积累和分配。结果表明 ,烟株内的钾素积累在打顶后有一上升的过程 ,进入烟叶成熟期后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留顶和施加外源生长素可以使成熟期烟株内的钾素积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同时钾素向叶中的分配以外源生长素处理 2次的最多。成熟叶片中的含钾量也以留顶和外源生长素处理 2次的较高。  相似文献   

18.
烘烤方式及烘烤条件对烤烟烘烤中细菌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烤烟烘烤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对烟叶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烘烤条件对细菌活动的影响,试验观察了不同烘烤方式和烘烤条件下细菌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细菌种类随烘烤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烘烤方式和烘烤条件对细菌种类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细菌数量则是在变黄期逐渐增加,烟叶变黄时达最大,以后逐渐减少.在密集烘烤中和高温高湿条件下,细菌量高于普通烘烤和低温低湿烘烤,说明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有可能抑制细菌活动.  相似文献   

19.
细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烤烟品种K 32 6对真菌病害的抗性 ,以烟草再生植株的叶片为受体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细菌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烟草 ,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植株 ,经PCR检测 ,初步证明了细菌几丁质酶基因已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中 ;同时研究了再生烟草叶片的耐卡那霉素水平、受体预培养对转化的影响以及促进转化植株的生根等。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为 5 0mg/L时 ,能完全抑制烟草叶片的再生 ;烟草叶片预培养 2d的转化率提高 ;添加 0 .2mg/LIAA(吲哚乙酸 )能显著地提高转化植株芽梢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20.
生态条件对不同烤烟品种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对云南省推广种植的 6个主要品种进行了不同生态条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生态条件对烟株田间长相长势、烟叶的产量和产值、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和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大于品种造成的影响。因此 ,烤烟品种的合理布局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