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光华  李洁 《粮食与油脂》1994,(2):32-33,42
<正>菜籽油是我省城乡居民主要食用油脂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从马来西亚、新加坡进口大量廉价食用棕榈油以后,有些地方市场上曾出现一种色泽偏浅,具有淡淡清香味“菜油”.但油随着气温降低,透明度逐渐减弱,并伴有少量白色颗粒析出,流动性越来越差,直至凝固.人们对此现象提出疑问,据我们测试结果数据表明,主要是菜籽油中掺有棕榈油之故.为便于对菜油中掺杂棕榈油(以下简称菜油掺杂)进行鉴别,我们根据菜籽油与棕榈油主要物理和化学常数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2.
张季  凌蕾  侯睿  覃宇  赵兴  向丽萍 《粮食与油脂》2023,(10):155-158
建立了1种原位电离-高分辨质谱技术快速鉴定菜籽油是否掺假及气相色谱测定特征脂肪酸预测掺假比例的方法。通过收集不同品种油样和建立模型,建立实时鉴别菜籽油是否掺假大豆油、棉籽油或棕榈油的检测方法,并通过测定掺假菜籽油的特征脂肪酸,进一步确定掺假油品种及预测掺假比例。结果表明:原位电离技术鉴别纯品或掺假菜籽油准确度分别为89.1%和100%。根据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特征脂肪酸含量可准确定性掺假油品种,掺假大豆油、棉籽油和棕榈油的比例预测偏差分别为0~33%、2%~18%和4%~11%。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葵花籽油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但是葵花籽油中的蜡使油品浊点和消化率下降,影响了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利用干法分提生产线进行葵花籽油脱蜡改造,采用冷冻结晶工艺分离出葵花籽油中的蜡。通过将棕榈油干法分提生产线改造成能进行葵花籽油脱蜡的生产线,使同一套设备具备多种油品加工工艺,并利用干法分提技术提高葵花籽油脱蜡生产工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抗冻性。  相似文献   

4.
以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采用烘箱加速氧化(Schaal)法和氧化稳定性测定(Rancimat)法,研究五倍子单宁对食用植物油(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维生素E和茶多酚2种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五倍子单宁、维生素E、茶多酚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作用;3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为五倍子单宁>茶多酚>维生素E;五倍子单宁在食用植物油中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级大豆油、一级菜籽油和花生香食用调和油等3种食用油18个月保质期内的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水分),以及添加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质期中,油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级大豆油、一级菜籽油过氧化值分别在第18、12个月超过国家标准(≤5mmol/kg),而花生香食用调和油的过氧化值在18个月内均符合相关标准。TBHQ的加入能显著延缓3种油品过氧化值的增加,使一级大豆油、一级菜籽油在18个月内符合标准,但TBHQ无法控制食用油酸价的升高速度。TBHQ对3种食用油的的水分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添加TBHQ后的一级大豆油、花生香食用调和油色泽升高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6.
<正>▲20年后,世界油脂消费量增加47% 据(油世界)予测,20年后,世界主要17种油脂消费量(包括食用、非食用、损耗)将增长47%(参阅附表),约达1.32亿吨。该数据是按5年间平均值计算而成,已排除短期季节变动因素。并予测1993~1997年间平均油脂消费量为9050吨。 该刊予计今后棕榈油消费量将超过大豆油,至2012年时,棕榈油占23%,大豆油占19%,而1993~1997年间,大豆油占20%,棕榈油占17%。不过,至时予计大豆油仍将增长40%。棕榈油产量与消费将会受油粕和动物脂需求放慢而刺激增加。今后世界四大消费油脂依次为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向日葵油。并指出包括政治、人口增长、各国国民经济总值增长水平、价格、土地资源、气候状况及技术发展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今后25年间世界油料,油脂市场动向。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2003年植物油脂、油料进出口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洪彬 《中国油脂》2004,29(4):68-69
据海关统计,2003年(1~12月)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541万t,比2002年实际319万t增长69.6%.其中进口大豆油188.4万t、棕榈油332.5万t、菜籽油15.2万t;比2002年实际进口大豆油87万t,棕榈油222万t,菜籽油7.8万t分别增长116.5%、49.7%和94.8%.2003年出口食用植物油6万t,比2002年实际9.7万t减少38.1%.  相似文献   

8.
收集市售以面包、蛋糕为代表的烘焙产品60种,提取油脂,分析样品中油脂的熔点(SMP)、碘值(IV)、脂肪酸组成(FAC)和甘三酯组成(TG)等特性,与棕榈油、牛油、大豆油、菜籽油和乳脂等油脂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市场上烘焙产品用油的种类、特性及其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市售烘焙产品用油主要是棕榈油、大豆油、牛油、乳脂和菜籽油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油脂,且调查的烘焙样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市场调研的结果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更好地使用烘焙油脂,消费者对烘焙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植物油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等植物油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感官方面,菜籽油、大豆油影响冰淇淋的色泽滋味,使其颜色变黄,口感上带有生油味;棕榈油对冰淇淋的滋味稍有影响,而在色泽方面有所改善,使其颜色变白;三种植物油脂均使冰淇淋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细腻柔软,尤以棕榈油的效果最为明显。在膨胀率方面,三种油脂均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作用。在融化率方面,菜籽油、大豆油对冰淇淋的抗融化性能有所改善,棕榈油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据海关统计 :2 0 0 2年 (1~ 12月 )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319万t,比上年实际 16 5万t增长 93 3%。其中 :进口大豆油87万t,棕榈油 2 2 2万t,菜籽油 7 8万t;比上年实际进口大豆油 7 0万t,棕榈油 15 1 7万t,菜籽油 4 9万t分别增长114 5 2 % ,4 6 3%和 5 7 5 %。 2 0 0 2年出口食用植物油9 7万t,比上年实际 13 4万t减少 2 7 6 %。进出口相抵 ,2 0 0 2年我国净进口食用植物油 30 9 3万t,比上年实际 15 1 6万t增长 15 7 7万t。其中 :净进口大豆油 82 3万t,棕榈油2 2 1万t,菜籽油 5 9万t,均比上年实际有较多的增长。另外 ,2 0 0 2年我国进口其他…  相似文献   

11.
参照国标GB/T17377—2008,对新疆葵花籽及其油品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并与新疆地区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根据葵花籽品种的脂肪酸组成的特性反映其油品的食用价值,为更好的食用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GC-MS分析60%与40%,70%与30%、80%与20%三种不同配比胡麻油和菜籽油混合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个不同配比胡麻油和菜籽油混合油脂肪酸组成不同,其亚麻酸含量随着菜籽油添加比例减少而增加,分别为34.33%、39.51%和41.75%;芥酸含量随着菜籽油添加比例增加而增加。说明菜籽油添加会影响胡麻油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3.
将棕榈油和棉籽油硬脂分别进行32 h 的连续深度煎炸,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指标,评价其煎炸特性。结果表明,在32 h 连续深度煎炸过程中,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棕榈油颜色加深更明显,其极性组分含量和酸价增加更多,碘值更低,两种油的过氧化值变化均不明显,但所有指标均在国标规定范围内。两种煎炸油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的含量均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减少,棉籽油硬脂的SFA 增加更多。两种煎炸油的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含量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棕榈油的TFA 含量增加更多。棉籽油硬脂作为煎炸油煎炸后的食品酸价、极性组分含量、TFA 含量更低,颜色透亮,煎炸寿命长,稳定性好,食用安全,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正>棕榈油是当前世界上第二大植物油,仅次于大豆油。中国是世界上食用油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每年需进口一定数量油脂、油料以弥补国内市场供需缺口,现棕榈油已成为继毛豆油、毛菜籽油之外我国三大食用油脂进口品种之一。由于棕榈油进口具有周期短、时间紧、批次多和批量小等特点,进口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近年国内市场对棕榈油需求尤为迅猛,今年棕榈油进口量有望突破400万吨。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法鉴别掺假山茶油定性及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山茶油、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获得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正常值。测定模拟掺入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的山茶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根据其特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变化,对山茶油中掺入棕榈油、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可作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火锅底料的感观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了棕榈油与菜籽油用油量、油配比、熬制时间3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优化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条件:用油量为52%(m/m),棕榈油与菜籽油配比为3∶2∶3(5℃棕榈油∶8℃棕榈油∶菜籽油),熬制时间为26min。在此条件下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进行感官综合评分,其中组织形态89.16分、浑汤度88.83分、色泽89.02分、香味92.87分、滋味87.29分,感官综合评分为89.65分。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2000年植物油脂、油料进出口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洪彬 《中国油脂》2001,26(2):65-66
据海关统计 :2 0 0 0年 1~ 12月份 ,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 179万t ,同比减少 14% ,其中 ,进口大豆油30 8万t,同比减少 61 7% ;进口棕榈油 139 1万t,菜籽油 7 5万t,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 16 5%和7 9%。 2 0 0 0年出口食用植物油 11 2万t,同比增长15 4 %。其中出口大豆油 3 5万t,同比减少33 9% ;出口棕榈油 334万t,菜籽油 5 4万t,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 2 7 7%和 10 8 4 %。进出口相抵 ,2 0 0 0年净进口食用植物油 167 8万t,比上年实际 198 3万t减少 30 5万t ;其中 ,净进口大豆油 37 2万t,菜籽油 2 1万t;分别比上年实际 75万t和 4 …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销格局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我国食用植物油及油料品种基本情况 按我国现行生产统计口径,油料主要包括油菜籽、花生、向日葵籽、芝麻、胡麻;但实际上,大豆和棉籽也是加工食用油的油料。按加工量排序,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是国内制油主要原料。按消费量排序,大豆油、菜籽庙、花生油、棕榈油、棉籽油是食用油消费主要品种,其中大豆油和菜籽油占消费总量60%左右,花生油和棕榈油占30%左右,棉籽油占8%左右。本文所述油料口径:生产部分就是现行生产统计口径,进口部分还包括大豆;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棉籽油等。  相似文献   

19.
食用棕榈油卫生标准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食用棕榈油国家卫生标准的研制经过和结果,讨论了食用棕榈油脂肪酸构成的特殊性,其生产工艺过程及有关卫生问题,并将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同FAO/WHO食品法典食用棕榈油标准CODEXSTAN125—1981及马来西亚食用棕榈油的卫生标准MS817—89和我国现行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15197—94作了分析比较。标准的研制将对口岸食用棕榈油的把关检验和国内市场食用棕榈油的卫生监督提供执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添加大豆卵磷脂,使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中磷脂含量分别为本底值、10、20、30、40、50 mg/kg,测定不同磷脂含量的3种煎炸油的烟点、耐寒性、氧化诱导时间,同时检测3种煎炸油在170℃下煎炸不同食材过程中的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和极性组分含量的变化,以评价其煎炸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磷脂含量的增加,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烟点呈下降趋势,其中棕榈油烟点下降受磷脂影响最大;耐寒性随着磷脂含量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氧化诱导时间随磷脂含量的增加呈波动变化趋势;在本试验范围内,磷脂含量对煎炸油煎炸稳定性影响的规律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