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俊红 《福建电脑》2011,27(5):19-20,4
校企共建实验室实现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实验室建设发展重要方向。本文在研究校企联合共建信息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实验室的规划,为创新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推进共建共享工作,解决目前我省在共建共享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共建共享合作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不容缓,该系统依托WEBGIS的平台,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空间数据分析引擎和工作流,从基础资源数据管理、共建共享流程处理到效益分析,共建共享率计算、报表生成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实现了共建共享工作的电子化办公。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围绕新形势下洱海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需求,深入分析洱海水资源利用及调度现状,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完善流域水资源自动化监测体系,设计构建一套新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系统框架,研发流域水资源预报调度计算模型体系,基于SOA架构和J2EE技术体系进行系统开发,包括监测监视、水资源分析、供水调度、防洪调度、决策会商等业务功能模块,为洱海流域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流域水资源信息,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与管理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坝安全流域化、专业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日益突出,对监测设备设施的数字化、专业化、智能化管理要求也日渐提高,但目前我国在大坝安全监测行业尚无统一的可满足当前需求的监测设备编码体系。本文在总结当前监测设备编码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流域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编码体系框架,阐述了由位置码段及身份码段组成的监测设备编码规则,其中位置码段由电站标识码、部位标识码及设备标识码三部分组成,身份码由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生产唯一的身份标识。该编码体系可实现监测设施设备的准确定位与辨认,方便设备分类管理与查询,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同时也便于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状况、历史状况等信息查询与管理,实现缺陷管理、设备自动化管理及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坝安全监测流域化、专业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日益突出,对监测设备设施的数字化、专业化、智能化管理要求也日渐提高,但纵观国内外,在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尚无统一的可满足当前需求的监测设备编码体系。在总结当前监测设备编码规则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全流域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编码体系框架。阐述由位置及身份码段组成的监测设备编码规则,其中位置码段由电站、部位及设备等三部分标识码组成,身份码由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生成唯一的身份标识。该编码体系可实现监测设施设备的准确定位与辨认,方便设备分类管理与查询,实现设备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该套编码体系已在大渡河流域库坝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应用,效果良好,相关编码规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水土保持监管规范化和现代化,按照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智慧太湖建设要求,立足太湖流域片水土保持监管监测业务实际,基于工作流理念,在全面串联分析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监测业务的不同用户对象,不同阶段的工作逻辑和流程、数据信息及流向的基础上,提出太湖流域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服务平台的结构框架与工作流程模型的总体设计,并介绍平台应用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基于工作流的太湖流域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服务平台,实现水土保持全业务全流程的无纸化、自动化、精细化闭环管理,满足相关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可良好适应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要求,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模式、管理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研发的介绍,为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警水平,提高水文信息化及现代化程度,整合各部门现有分散孤立的信息资源到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上,从而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同时对地下水监测、水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站网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平台应用软件开发,实现站点的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等要求,具备水文应急测报信息支持功能。在发生突发性公共水事件时,迅速提供事件所在地的江河流域监测数据信息,为开展应急测报提供服务,全面提升水文行业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水利部正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水利部在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为保障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高效、顺利开展,水利部组织对数字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单位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推进、工作进展、项目成果、应用成效、共建共享、其他等五方面。本文详细列举了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从项目管理、需求调研、数据共享、专业模型、标准规范、监督检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对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全过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作统一处理分析.通过建立黄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及经济效益监测分析模型,借助地理信息功能组件,设计了能有效管理黄河小流域环境监测数据和於地坝数据的地理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地图浏览、坝系查询、数据统计和经济效益分析等主要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黄河小流域现代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家政务系统安全可靠要求,从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国产自主可控产品的类型、功能特点、性能与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并进行国产化适配,最终组成一套适合工作实际的国产化产品组合,搭建基于国产化自主可控的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平台。平台遵循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技术框架,结合辽宁省防汛抗旱业务需求,形成四横两纵技术框架。“四横”由物理流域、数字孪生流域、业务应用和客户端组成。“两纵”由网络安全体系和保障体系组成,集成实时基础信息展示查询、信息监测、水利一张图、防洪“四预”等功能模块,实现流域防洪业务智能化管理,实现场景数字化、模拟精准化、决策智慧化。研究成果可为日后建设国产化水利业务系统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1.
长江大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长江大保护工作城市水系统复杂多样、参与方众多、工程建设难度大、运维周期长等特点,在分析国内外智慧水务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智慧水务特征,并从战略、业务、管控3个层面分析长江大保护实施过程中的智慧水务需求,明确智慧水务建设目标,深入剖析长江大保护智慧水务工作中面临的顶层规划缺失、各...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水文气象信息服务体系涵盖水文气象信息收集、预报产品制作、信息管理及成果发布全流程.通过阐述信息服务体系的设计思想、总体框架、系统功能和应用实践,说明水文气象信息服务在防洪减灾、水工程调度、河流水质保护、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的应用情况.信息服务体系以长江流域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水情App和预报调度系统为基础进行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流域综合治理的进展和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从宏观了解流域的自然条件在流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流域三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流域管理中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而流域三维可视化的关键在于其数据应用和系统架构。该文从数据应用和系统架构角度对流域三维可视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永定河潮白河流域DEM数据及ETM+遥感数字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在VC++平台E基于Vega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流域三维可视化的基本功能,并探索了多级LOD和多线程调度等相关技术。该文通过在数据应用和系统架构进行比较选择,提出了流域三维可视化的优化组合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整体提升在建水利工程智慧化管理能力,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建设,赋能建设期工程施工管理、运行期业务应用。在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和目标,构建引江济淮工程数字孪生平台总体架构。围绕数据底板、模型平台、知识平台 3 个方面,搭建真实、全面、准确的水利及水运多领域数据底板,为工程数字化映射、智能化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源;搭建感知、预测、调度、控制、评价功能的模型平台,覆盖中长期、短期、实时多尺度调度需求,以及常规、应急多目标调度场景;搭建以方案库和专家经验库为主的知识平台,将静态、动态知识共同融入“四预”全流程;按照工程建设、运行调度、工程维护等管理业务需求,建设水资源调度、航运调度、工程安全监控等业务系统,为更加合理、有序地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后续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2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加强水资源、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等六大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此背景下,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提升有效的管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遥感技术具有观测范围广、采集信息量大、获取信息速度快等特点,根据河长制的六大任务,有针对性地讨论遥感技术在水资源、河湖岸线利用现状调查,水质与水污染及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并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助推河长制的实施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在汛期前后长江河道河势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河道易发生崩岸险情和河床淤积,河道管理部门为关注河道变化,必须对河道进行监测。传统河道监测采用单波束测量方式,测深精度和效率都较低。为更好地对河道进行管理,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采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河道进行监测,快捷采集大面积、高精度水下点云数据,对河道水下地形做全覆盖、无遗漏的扫测,方便在CAD中制作各种比例尺的水下地形图,对水下地形数据在GIS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制作固定断面图和冲淤分析图,进行断面对比和冲淤分析。通过监测为河道管理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分析结果能全面反映河道变化规律和趋势,提高河道管理的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Poyang Lak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 and iconic ecosystem in a region that has been subjected to extreme drought in recent years. The lake’s inundation area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basin rainfall and also by the Yangtze River’s water flows. Exploring the lake’s inundation variation in response to drought condition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local water resources and for mitigating future drought. Here we demonstrate how satellites can reflect the lake’s inundation changes and processes under typical hydro-climatic droughts.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medium-resolution data collected between 2000 and 2011, we documented the tempo-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undation areas and two typical droughts in 2006 and 2011. 2006 was a hydrologic drought year, which occurred due to an abnormal change in the Yangtze River’s water flows. A dramatic shrinkage of the inundation area mainly occurred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contrast, 2011 was a hydro-climatic drought year,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complicated influence of both the Poyang Lake basin and Yangtze River. The lake shrinkage appeared more severe during spring–summer, when about 70% of the inundation area disappeared before July. The results should be valuable fo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船舶航运信息服务系统,利用J2EE、C#和SQL Server2005进行开发,围绕船舶和水运物流为主线,形成一个交互式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平台,将长江水运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水运、经济、产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为更全面、更科学研究大型跨江建设项目对多汊道河床的综合影响,以沪通长江大桥为例,在施工期对工程河段进行系统全面的水文监测,实时掌握施工区水流动力条件的动态发展,分析大桥建设对河床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沪通长江大桥施工期间对断面流速分布影响较小,各汊道分流比、分沙比基本稳定。施工期桥轴线区域河床深槽平面有一定冲刷发展,浏海沙水道28#、29#主墩沉井局部冲刷深度为28.1m、19.1m,29#沉井因采用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了沉井周边局部冲刷。后期应加强沉井的局部冲刷保护与监测,为大桥维护及工程河段同类大型桥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黄河三角洲业务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黄河三角洲业务智慧应用和信息化建设需求,提出智慧黄河三角洲总体建设思路和分期建设目标.设计建立智慧黄河三角洲的总体框架,并从监测感知、信息汇集、智能服务与分析支撑、业务智能应用、网络安全5个方面详细设计技术参考模型,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