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色素的形成机制和美白祛斑产品的主要活性成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美白祛斑化妆品功效评价上的进展情况,包括美白祛斑活性成分评价、美白祛斑化妆品的体外及体内功效评价方法等,同时展望了美白祛斑化妆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祛斑美白类化妆品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阐述了黑色素的形成过程以及祛斑美白机制,介绍了化妆品中研究较多和常见的美白祛斑类功效成分,包括烟酰胺、果酸、曲酸及其衍生物以及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等,综述了这些成分的相关检测方法,展望了未来美白祛斑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白祛斑化妆品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叙述了黑色素形成机理、美白与祛斑途径,重点介绍了传统与新型美白剂成分、以及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0,(1):244-247
介绍了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其安全性,概括了目前化妆品中常用的具有美白作用的物质及其祛斑原理,并综述了这些美白活性成分的检测手段,展望了化妆品中美白活性成分检测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化妆品中多种美白活性成分检测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谈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添加氢醌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嘉亮 《化工之友》2007,(11):47-47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氢醌在祛斑类化妆品中是被禁止使用的。本文针对美白祛斑类产品币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氢醌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对美白祛斑类产品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黑色素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化妆品的祛斑机理,概括了目前常用于化妆品中县有祛斑美白作用的物质及其祛斑机理.并介绍了常用的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以综合分析讨论祛斑美白化妆品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掌握美白祛斑剂的使用情况,从而为有效监管提供参考,对市售72批化妆品进行12种美白祛斑功效成分检测,包括10种美白祛斑剂及2种禁用组分,并将检测结果与产品标签标识进行比对.结果72批化妆品共检出美白祛斑剂7种,2种禁用组分均未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成分为烟酰胺,达44.4%,其次为β-熊果苷,达15.3%;有7批样...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化妆品中常用美白成分的使用规定,介绍了目前检测标准和文献方法所涵盖的美白成分,综述了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在美白成分测定上的应用情况及其优劣.最后对近年来市场上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烟酰胺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美白成分.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黑色素形成机理,美白与祛斑途径,传统与新型美白剂组分,美白与祛斑化妆品的市场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黄芩的资源、主要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等.黄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黄芩素等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真菌、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紫外线、抗辐射和抑制酪氨酸酶等.可制备防治痤疮、防晒、祛斑美白、抗皮肤老化和防皱等功效性化妆品,防治牙周炎等口腔用品以及外用洗剂等.黄芩素和黄芩苷等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集祛斑美白、防晒、抗敏、消炎和抗衰老多效合一的天然高效多功能化妆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新型防晒黑功效的化妆品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基于皮肤晒黑的光生物学反应机理,通过系统探索皮肤黑化特征及客观测试指标变化趋势,构建了一种紫外诱导-黑化前产品干预的新型防晒黑评价模型。以2倍MED单次紫外照射诱导,照射后即刻起连续9天涂抹测试产品,测试时间点为照射前、第5天、第7天、第10天,以皮肤肤色(ITA°值)和皮肤黑色素值(MI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不同部位、不同紫外照射剂量等实验条件的影响,对防晒黑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祛斑美白功效化妆品功效评价,并与我国现有祛斑美白功效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估祛斑美白化妆品的防晒黑功效,且具有试验周期短、成本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曲酸及其衍生物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介绍了曲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性和基本制法,论述了其祛斑,美白机理并列举了多个实用的祛斑美白化妆品配方和制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祛斑美白有效成份的研究进展。按照祛斑化妆品有效成份药理作用的不同分为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23种),黑色素细胞还原剂(9种),黑色素细胞毒药物(5种),黑色素细胞转运及代谢抑制剂(4种),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3种)及氧自由基清除剂(3种)。文中阐述了每种有效成份的性状、化学性质、主要优缺点及其外用时的添加用量,供大家在研发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倩仪  钟理 《广东化工》2012,39(15):10-11
筛选出三种新型用于复配的美白祛斑剂,分别是传明酸、壬二酸衍生物、红景天提取物,探讨初选的三个美白剂质量含量分别为1%、2%、3%、4%、5%时的酪氨酸酶抑制率,确定了最佳的复配含量,通过稳定性评价和微生物检测实验,鉴定了复配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化妆品生产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皮肤黑素成因分析与美白祛斑功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皮肤黑素细胞的生成与代谢、阻止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测定AA2G等几种典型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建立了美白砝斑效果的功效评价体系。实验表明甘草等天然成份也有很好的美白祛斑效果。同时开展了高效安全的美白祛斑化妆品配方研究,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销售化妆品标签标识现状及提出相应监管对策,对在各互联网销售平台购买的化妆品,按标签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检查。结果发现:祛斑、美白、防晒类化妆品不符合规定率分别为86.1%、82.8%、78.9%,尤以成分表、保质期、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这三项不符合规定情况最为严重。这说明网售化妆品标签标识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大对企业培训及监管力度,并建立适应网络销售化妆品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熊果苷是美白和祛斑作用的化妆品中最为广泛使用的美白剂之一。选取β-熊果苷为研究对象,改变化妆品的温度和pH值,对β-熊果苷的稳定性进行讨论。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β-熊果苷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基础环境下分解产物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30℃~40℃,质量分数为0.2%~1.0%时,β-熊果苷相对稳定。反应温度高于50℃时,β-熊果苷溶液的分解趋势曲线陡增,可分析50℃为β-熊果苷的极限分解温度;β-熊果苷在中性及偏酸性的pH条件下相对稳定,在酸性(pH4)或碱性(pH9)的环境下易分解。并由此进一步确定适用于美白和祛斑类化妆品的体系的温度和酸碱度。  相似文献   

19.
依照我国风险管理的原则,祛斑/美白类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需在监管方面更为严格。为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安全,目前我国已禁用氢醌、汞、糖皮质激素类物质、维甲酸类物质、大麻二酚等有祛斑/美白功效但有安全隐患的添加剂。除此之外,熊果苷、果酸、曲酸等常见的祛斑/美白类化妆品添加物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通过对以上几种常见物质的添加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抽样检验工作,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测定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汞、砷、铅、镉、铬5种元素含量的方法,将样品经硝酸和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重金属汞、砷、铅、镉、铬的含量。结果发现:汞、砷、铅、镉、铬混合标准溶液在0~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1.0000,各元素最低检出浓度均小于0.1 mg/kg,各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7. 5%~108. 6%之间。该方法简便、灵敏,有较低的检出限,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汞、砷、铅、镉、铬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