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36)
在当今资源缺乏,住宅空间有限的形势下,通过对住宅空间可变性研究,在空间有限的住宅中,要实现多种功能根据住户生活需求变化而变换,使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不断变化,要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物质生命周期,使其适应家庭生活的使用功能变化,需要对住宅进行可变性设计。本文主要以探索有效的可变设计方法,满足丰富多样的住居生活。  相似文献   

2.
基于用户角度,对已经入住后的中端套型住宅内部的各功能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估。通过采用入室深度访谈法,探访与分析用户在功能空间中的居住行为,研究套型内部空间设计是否适应用户对功能空间的实际需求。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住户的空间需求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潜在需求,本研究即以此分析各功能空间的未来潜在空间需求,为今后的住宅功能空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百年住居的理念,对住宅的适应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常规空间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满足在全生命周期条件下多层面的适应性,即居住空间环境的适应性、核心家庭居住功能的适应性以及住宅工业化及部品需求的适应性。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阶段应对其结构体系、设备体系和装修体系进行合理的选择与配置。根据以上要求,希望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针对中小套型住宅适应性设计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一方面能有效地对中小套型住宅适应性设计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能直观地反映出未来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基本需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而住宅以家庭为使用单位,把家庭以一种固定形式有机组织到社会结构中,促进社会安定发展。中国当前大多城市家庭终其全部积蓄甚至负债累累购买一套住宅作为长期居所。然而,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住宅的平均寿命仅为30年,以普通核心家庭1生命周期为60年计算,每家至少需要两套住宅才能满足其一生的居住要求,这无疑为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目前建筑学界对"住宅短命"这一问题的认识大多集中于"不断变化的居住需求与不变的住宅户型之间的矛盾",由此提出各种住宅变化的解决办法。该文着重分析当前城市住宅与住户居住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如何设计以增加住宅灵活适应性,从而有效延长住宅建筑寿命。  相似文献   

5.
黄一如  贺永  王鹏 《建筑师》2010,(4):41-47
体认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现状与居住空间需求,是制定保障性住宅设计策略的基础;而保障性住宅设计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往往就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实现住宅使用可能性的最大化。因此,本文在对低收入家庭展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住宅各组成空间特性的分析,探讨实现保障性住宅从"基本可居"到"持续可居"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国霞  沈山 《住宅科技》2011,31(10):20-23
居家养老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主要的养老方式。研究适合于居家养老住宅的居住空间是建筑设计领域面临的必然问题。文章分析老年人对住宅空间的生理、心理需求,总结出居家养老住宅居住空间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对城市老年家庭结构下的居住模式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归纳出居家养老居住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设计对应的住宅空间组合简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因此对于住宅的居住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人们追求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背景之下,如何针对现代住宅进行优化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针对现代住宅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从市场的定位解析、户型的功能需求,住宅的生命周期以及公共空间的配套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研究,以期为设计人员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参考,从而有效实现住宅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政策的不断推动和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住宅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分类梳理了国内新型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总结了各体系的技术要点;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我国未来住宅市场的产品需求;围绕家庭生命周期内建筑空间可变主题,从建筑方案、结构系统、墙体与隔断、装配式装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一体化集成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具有普便适用性的无障?住宅设计,兼顾特殊人群使用的同时也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为人们提供安居场所,是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性化设计需求的住宅模式。该文通过对弱势群体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并根据具体设计方案实例,从主要空间、辅助空间、尺度等方面,提出普适性无障?住宅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受社会和习俗等多方因素影响,我国"二胎"家庭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家庭规模阶段性扩大及住户居住行为模式变化2个方面.其特殊性引发我国大量中小面积住宅套型无法满足"二胎"家庭居住生活需求.当今我国"主流"住宅套型普遍具有使用面积小、房间数量少、重要功能空间小等特点,且设计思路僵化,对于我国"二胎"家庭住户需求的适应性较差.针对该问题的中小面积住宅套型设计策略,可总结为化零为整和注重空间设计的灵活性等方面,其设计策略可最大化利用中小面积住宅套型空间,对我国住宅套型设计研究具有与时俱进与优化补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羽  尚婷婷  赫宸  刘浏 《建筑技艺》2020,(4):104-107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住宅逐渐具备了绿色节能、人本宜居、健康舒适等属性。但是在面临传染病疫情时,我们的住宅是否具备了卫生防护性能,是否能满足居住者的健康居住需求?基于此问题,以住宅入户过渡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空间现状与特点,并结合居住者卫生防护与健康需求,探索住宅入户过渡空间的功能问题,提出空间优化设计建议,为居家改造与未来住宅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疫情期间,由于长时间居家隔离,住宅回归居住本质,较多客户感到空间局促,负面影响严重,从而激发居民改善居住品质的需求,也将激发居民改善居住品质的欲望。此外,疫情使得人们非常关注健康住宅、健康生活,同时促使居民对住房产品升级的需求更明确,客户将更加关注家庭关系、健康运动、饮食健康,对于家庭防护意识增强的客户,势必将对住宅产品的健康、安全、智能、便捷性更加注重。  相似文献   

13.
一、大城市的住宅政策问题据日本的住宅统计调查,大都市区中居住水平,低于宅地审议会规定的最低居住水平的家庭,在京滨、京阪神都市尚占15.6%,京滨市约有1413万户,京阪神都市约有83万户,这些狭小住宅大部分是木结构的。根据住宅需求情况调查,对居住条件不满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村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对农村的家庭结构、居住需求、交往需求、家庭产业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家庭结构的村镇住宅功能空间配置。针对农业生产、旅游接待两种不同产业类型的村镇住宅,分别提出了设计要点,改善农村产业型住宅的生活环境,为转型中的村镇住宅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养老模式的改变,对住宅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已有传统住宅套型逐渐难以充分满足居住者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住宅套型的可变性分析,以SI体系为设计基础,结合住宅适老化通用设计方法,将老龄化对居住的实际需求与SI住宅体系的改造方法相结合,总结家庭养老模式下住宅套型实现可变性的关键设计方法,从空间变化及主要户内空间的设计入手,提出设计建议,以达到实现家庭养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3,(9)
家居空间是我们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家居住宅形式的进步与发展对我们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单纯的生活方式,对家庭居住空间有了更多的要求,舒适、安全、便捷、环保和高效的居住环境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追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使传统住宅的意义发生转变,对住宅的要求不再是传统的单纯居住空间和容身之所,人们要求所购买的房屋在满足空间需求的同时在舒适、健康等更高的层次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实施大纲》等文件的诞生,以健康为主流的新生代居住社区便应运而生了。当"康居"成为一种标准自1999年起,建设部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8.
小格大院     
《新建筑》2019,(Z1)
正基地位于北京市中关软件园区西侧,在这里有无数为了梦想而奋斗的青年。设计根据青年人群的需求定制化的设计模块化的栖居空间,考虑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发展过程,进行弹性空间的设计。强调社区营造和归属感,根据四合院的原型,在满足住宅私密性的基础上,使得居住空间与共享空间互相渗透交融,促进邻里生活与社会交往,以形成稳定丰富的生活圈。居住单元在垂直方向叠加,插入公共空间,形成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由传统的以单个家庭为主体向家庭与社区结合为主体的养老方式的转变,从完善老年人居住行为的空间载体的角度提出基本居住空间系统概念,立足于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构整合,针对北京存量旧住宅不适应老年人居住的现状,总结出北京旧住宅更新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以强调居住空间的整体对新的养老模式的适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尤纳·弗莱德曼“移动建筑”理论,结合纯电动车及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交通空间与居住空间相结合,创新提出未来“住行合一”的智慧出行新模式,实现居住空间的灵活移动;同时,运用SI体系,从住户需求出发,展开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可变户型设计,提高户型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