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注浆法处理黄土坡滑坡临江崩滑堆积体深层滑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土坡临江崩滑堆积体地质情况以及注浆工艺的综合分析,探讨了采用注浆加固改良黄土坡临江崩滑堆积体深层滑带土,从而提高黄土坡临江崩滑堆积体深层整体稳定性,这对于大型深层滑坡的防治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粗颗粒组分对滑带土强度的影响,使用大型三轴剪切仪对临江Ⅱ号崩滑体TP4平硐天然粒度成分滑带土进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通过沿试样轴向打砂孔(直径1 cm,孔距7.5 cm),使试样内部含水条件满足试验要求,试验得到试样抗剪强度参数;然后将天然粒度成分滑带土强度参数、细粒组滑带土强度参数分别用于边坡的稳定性计算,从而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颗粒增加后,滑带土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内聚力由25 k Pa增至90 k Pa;随着粗粒组增加,边坡稳定系数由0.954增至1.127,临江Ⅱ号崩滑体的稳定系数提高了18.13%,边坡由不稳定状态变为稳定状态。临江Ⅱ号崩滑体现处于稳定状态,对于该类边坡滑带土,粗颗粒组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强度试验中不应将其剔除。  相似文献   

3.
滑带土的力学特性对滑坡的稳定性具有控制作用,为了研究其控制机理,对三峡库区秭归县某滑坡滑带土取样,通过进行多组固结快剪和固结排水反复剪等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其应变硬化的特性,揭示了应变硬化型滑带土在滑坡变形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带土从塑性变形到剪切破坏过程中,所需的剪应力不断增大.经过反复剪切之后,其抗剪强度有所增加,内摩擦角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且正应力越大增加得越明显.通过滑坡实地勘测及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应变硬化型滑带土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认为,在滑坡滑动过程中,由于应变硬化型滑带土经剪切之后摩擦强度增大,消耗了滑坡的动能,对滑坡的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滑坡经短距离滑动之后出现暂时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松散堆积体在隧道施工中普遍存在,为研究其力学特性,以丽香铁路圆宝山隧道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筛分试验、击实试验及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圆宝山隧道松散堆积体颗粒级配离散性较大,级配不连续,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质量分数约占50%;击实试验发现,压实度是提高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圆宝山隧道松散堆积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强,压实度、法向应力与抗剪强度基本呈正相关。当压实度为0.9、法向正应力为250 k Pa时,试样的抗剪强度达最大值,为298 k Pa;分析发现,松散堆积体压实度偏小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提高压实度是增大松散堆积体抗剪强度指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滑坡计算参数反演分析的优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峡库区已有勘察资料的滑坡进行分类统计,得到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分布函数,并计算其天然强度和饱和强度的相关关系。根据滑坡宏观变形特征确定滑坡稳定性评估指标,用剩余推力法建立滑坡反演分析的平衡方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抗剪强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程度的比值。提出了反演参数的优化算法,将反演得到的一系列参数值与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兼顾了滑坡的区域共性和个体特性。  相似文献   

6.
某滑坡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方案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滑波实例,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对滑面土抗剪强度参数选取以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作了探讨,并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提出了滑坡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地表征滑面的抗剪强度参数,针对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与不确定性问题,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基于随机场、自适应条件抽样与可靠度贝叶斯更新方法,建立滑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反演框架. 采用新的全局敏感性方法PAWN,研究不同位置条块滑面抗剪强度参数对稳定性的贡献度. 基于滑面抗剪强度参数随机场模型的反演结果,开展库水位下降工况下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滑坡渗流变形的模拟,分析更新前、后滑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征及空间变异性对滑坡变形的影响. 结果表明:敏感度大的区域分布在滑坡前缘和后缘道路附近;反演后平稳随机场变为非平稳状态,滑坡前、后缘的位移变异性分别增大和减小.  相似文献   

8.
由于堆积体边坡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复杂多变性,其变形和稳定性成为工程建设中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三峡库区一典型堆积体边坡为例,根据现场调查和取样结果,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含石量以及密实度情况下堆积体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土含量越多,含水率对土石混合堆积体强度的影响越明显;当含石量在70%以上时,抗剪强度有急剧增大的趋势,堆积体试样的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不仅为堆积体变形和稳定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也为类似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堆积体边坡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滑坡治理设计中,当滑坡的滑动机理和边界条件明确后,关键在于滑坡土体抗剪指标的确定.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法对软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介绍了软土岸坡滑坡治理设计过程中软土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方法及软土岸坡滑坡治理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习酒厂址所在的古滑坡堆积体具有局部陡坎的微地形,其稳定性对今后古滑坡体上密集建筑群建造施工至关重要。在阐述古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勘察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习酒厂址古滑坡的变形演化机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古滑坡坡体失稳破坏主要分为3个阶段,随着土体抗剪强度折减会在局部不利地形处产生裂缝,然后会出现两阶段的滑动破坏,并且降雨条件会加速坡体的失稳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古滑坡堆积体不会发生整体性的滑坡灾害,但极易发生局部的滑塌,主要为局部的变形破坏,其出现的破坏模式可能为坡体中上部分的滑移-拉裂破坏以及中下部堆积体的蠕动-拉裂破坏。研究结果可为该古滑坡堆积体上密集建筑群建造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滑带土抗剪强度取值及微观结构特性对于边坡稳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延安地区二庄科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剪切试验、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典型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条件下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及其与含水率、干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函数;通过研究其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分析了不同干密度、不同垂直压力条件下的土样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减小和干密度的增加,土样的抗剪强度参数均有所提高;黏聚力与含水率呈负指数关系,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呈负线性关系,黏聚力、内摩擦角分别与干密度呈正线性关系;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孔隙离散指数增大,颗粒离散指数、孔隙(颗粒)平均形态系数、孔隙(颗粒)定向概率熵及孔隙(颗粒)定向分维数均减小;随着干密度的增大,颗粒定向概率熵及颗粒定向分维数均增大。  相似文献   

12.
干湿循环是一种常见的水—土相互作用方式,对岩土体的变形和强度以及库岸滑坡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粉土和粉质黏土两种滑带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干湿循环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对不同类型的滑带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形演化和强度弱化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变化下,粉土滑带土的变形表现为风干时土样内部产生裂隙,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裂隙不断扩展贯穿和增宽,饱和后裂隙又闭合;粉质黏土滑带土变形则为风干时体积收缩,饱和后体积膨胀;两种滑带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强度弱化规律基本相同,第一次干湿循环造成滑带土强度弱化程度最大,第二次后强度基本趋于稳定值;两种滑带土的黏聚力与干湿循环次数呈对数曲线形式降低,内摩擦角呈线性降低;干湿循环过程中滑带土抗剪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其黏聚力的降低引起的,同时黏聚力受干湿循环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形分析的3维边坡滑动面搜索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3维强度折减法定量化确定滑动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3维边坡滑动面搜索方法。边坡岩土体变形只有超过临界值后,才能产生滑裂破坏。因此可以根据3维强度折减法所得的位移场,采用临界位移等值面(即3维滑体与稳定体的分界面)定义临界滑动面。根据特定剖面边界的剪应变增量极大值点确定滑体剪出口位置,据此求解对应的临界位移值。采用自编的FISH程序将临界位移节点3维坐标和对应的位移值输出,通过离散节点网格化搜索滑动面。对不同实例进行分析,包括匀质边坡、坡顶荷载作用下的边坡、含软弱夹层的边坡以及凸面边坡等。研究表明,即使是匀质边坡,其滑动面形状都不能简单地假设为球面、椭球面或对数螺旋面。算例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3维强度折减法的优势,即不需要引入滑动面形状,更能真实地反映3维边坡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4.
雅砻江中游某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雅砻江右岸某滑坡位于拟建坝址区上游,木里县卡拉乡,该滑坡一旦失稳,威胁坡脚居民以及拟建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在野外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室内试验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滑坡基本特征、形成机制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为特大型岩质滑坡,形成演化经历了剪切蠕动-滑移弯曲-贯通破坏三个阶段,天然状态下滑坡整体上稳定性较好,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局部表层存在二次滑动可能。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The in situ observations and analysis on the landslide events indicate that water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which induce landslide of the mountain mass[1―8]. The mechanism offissure water inducing landslide can be generalized into three aspects: (1) the softening influence of water weakens the strength of materials on the slip surface[9―11]; (2) the cleft water pressure towards the slide slope free face increases sliding force[12―15]; (3) water pressure on the slip surface lo…  相似文献   

16.
在堆积覆盖层为主的西部山区,堆积层滑坡成为其主要的灾害形式,因此,对堆积层滑坡的稳定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某堆积层滑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重状态下当折减到一定值时,堆积层滑坡出现不稳定,塑性区自坡脚向上延伸形成潜在滑面,这与现场勘探结果基本吻合.因此,强度折减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应用于堆积层滑坡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When the sliding mass contains impervious bed, rainfall can infiltrate into mountain via crevices and form higher artesian aquifer at impervious bed inferior. This will decrease slip resistance and increase sliding forces of the sliding mass, thus lowering the safety factor, and inducing landslide disasters. In this paper, a landslid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is designed for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this type of landslides. Meanwhile, the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experiment are taken into account us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atio of the cleft water pressure to the overlying pressure is a crucial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2) when the shut-in pressure reaches 80% of the normal component of the pressure on the slip surface made up of rock and soil, landslide will occur: (3) the whole slope will start to slide when the shut-in pressure is equal to the normal component of the pressure formed by the overlying rock and soil on the upper 30% area. In this article, a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left water pressure and shearing strength on the landslide stabilit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ritical value of Ccr, ρcr, which determines the slide mass stabil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ater pressure; if the water pressure reaches a high level, the stability of the slide mass depends mainly on C, while the influence of ? becomes smaller than C.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构造结合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带,不仅地质结构复杂,而且发育了工程特性极差的特殊岩土体。在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成因机理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新发现了巨型滑坡体后缘滑壁发育厚度较大、分布较连续的黏土化蚀变岩,是构成滑动带的重要组分。基于相关样品的原位测试和室内系统的物质组成、耐崩解、环形剪切、动三轴等物理力学试验研究,揭示了黏土化蚀变岩的灾变力学特性及其在白格滑坡形成演化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白格滑坡黏土化蚀变岩是金沙江构造结合带中蛇绿岩蚀变的产物,蚀变程度高,蚀变系数介于0.64~0.86之间,黏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矿物次之,遇水极易崩解,崩解指数达50%以上;(2)黏土化蚀变岩中工程性质最差的是蚀变黏土,水和振动荷载作用下强度弱化显著,含水率由10%增至20%后剪切强度降幅达34%,动强度远小于其静强度,并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是促进斜坡岩体结构面贯通、破坏的重要因素;(3)白格滑坡滑动面的形成受节理结构面与黏土化蚀变岩联合控制,整体上可分为2种模式:黏土化蚀变岩厚层软弱夹层型和充填节理裂隙贯通型;(4)金沙江上游发育的不少巨型高位滑坡与黏土化蚀变岩不良工程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岩体结构与特殊岩性的组合是值得关注的区域性易滑地质结构。相关认识对于青藏高原东缘大江大河岸坡稳定性分析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