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软件工程师》2019,(1):16-18
压缩感知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数据采集技术,其采用非自适应线性投影来保持信号的原始结构,通过数值最优化问题准确重构原始信号。本文利用压缩感知的优秀特性,采用基于稀疏表示的模式分类方法,通过提取红外人脸图像的全部信息作为特征并建立特征矩阵,将待识别人脸作为压缩感知测量值,并通过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进行重构,根据重构的稀疏系数所属类别进行红外人脸识别。实验表明,基于压缩感知的红外人脸识别结果准确率高。实验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多描述编码的方法.该方法在编码端利用分块压缩感知技术对图像进行随机测量,将得到的测量结果矩阵按行平分形成多个描述;在解码端,利用所收到的若干描述重建出相应的图像,且收到的描述个数越多,重建图像的质量越好.直接对测量后的矩阵进行行分割,可以随意产生多个描述,同时也使得编码端的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本文方法的编码时间更短,图像的重构质量也明显优于其他多描述编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块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模块2DPCA(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的人脸识别方法。模块2DPCA方法先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将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直接用于构造总体散布矩阵,然后利用总体散布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图像特征抽取。与基于图像向量的鉴别方法(比如PCA)相比,该方法在特征抽取之前不需要将子图像矩阵转化为图像向量,能快速地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可以完全避免使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特征抽取方便;此外,模块2DPCA是2DPCA的推广。在ORL和NUST603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模块2DPCA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PCA,比2DPCA更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作面光照强度低且不均匀、煤尘浓度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煤机视频压缩感知跟踪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矩形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特征向量;然后依据压缩感知理论对目标样本和背景样本的Haar-like特征向量进行压缩处理,并基于压缩后的Haar-like特征向量建立目标模型并训练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最后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识别目标图像和背景图像,实现采煤机动态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采煤机移动、遮挡及环境照度不均匀、快速变化等情况下都能实现有效跟踪,平均跟踪帧速率达22帧/s。  相似文献   

5.
基于Gabor小波和二维主元分析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小波和二维主元分析(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Gabor小波变换,将小波变换的系数作为人脸图像的特征向量;然后,用2DPCA对所得的人脸图像特征进行降维,并采用最近邻法进行分类;最后,利用AT&T人脸库,对基于Gabor小波和二维主元分析(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和基于Gabor小波和PCA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实验。仿真实验表明,基于Gabor小波和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共同向量结合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颖  施鹏飞 《自动化学报》2009,35(2):202-205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同向量结合2维主成分分析(2-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共同向量由图像通过Gram-Schmidt正交变换而求得, 具有该类图像共同不变的性质. 原始图像与该类共同向量之间的差分向量通过2DPCA处理, 依据最小距离测试得到识别结果. 实验在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7.
结合基于图像块的显著性信息随机采样和基于投影Landweber的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压缩感知编码与重构方法.该方法在编码端通过图像显著性信息来分配不同的测量维数以实现测量维数的自适应,在重构端,通过在投影Landweber重构算法中用不同的方向变换来得到重构图像.与同类方法相比,在测量维数相同的前提下,重构图像的峰值信噪比和主观视觉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Bayesian压缩感知的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中的采样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采样模式的压缩域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双星型采样模式获得待融合图像的稀疏域压缩测量值,然后利用一种简单的绝对值最大融合规则直接在压缩感知域进行融合,最后通过贝叶斯的方法重构融合图像.在图像重建的过程中采用了贝叶斯方法.由于考虑了误差以及噪声的影响,使得融合图像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遗传算法(GA)的二维主成分分析法(2DPCA)进行人脸识别.2DPCA直接以二维图像矩阵为研究对象,以其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为投影轴进行特征提取.为了达到识别时的信息最优,将遗传算法融入2DPCA,对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优化选择得到最优投影轴,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特征.最后在MIT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实验,表明识别率和速度均高于单纯使用2DPC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机采样的2DPCA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DPCA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随机采样的2DPCA人脸识别方法--RRS-2DPCA.同传统通过对特征或投影向量进行采样的方法不同的是,RRS-2DPCA(Row Random Sampling 2DPCA)将随机采样建立于图像的行向量集中,然后在行向量子集中执行2DPCA.在ORL、Yale和AR人脸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RRS-2DPCA不仅具很好的识别性能和运算效率,而且对参数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另外针对2DPCA和RRS-2DPCA对光线、遮挡等不鲁棒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局部区域随机采样的2DPCA方法LRRS-2DPCA(Local Row Random Sampling 2DPCA),将RRS-2DPCA执行在人脸图像的局部区域中.实验结果表明LRRS-2DPCA不仅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更大大的提高了RRS-2DPCA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1.
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推广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分块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分块2DPCA方法先对图像矩阵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直接进行鉴别分析。其特点是:能方便地降低鉴别特征的维数;可以完全避免使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特征抽取方便;与2DPCA方法相比,使用低维的鉴别特征矩阵,而达到较高(至少是不低)的正确识别率。此外,2DPCA是分块2DPCA的特例。在ORL和NUST603人脸库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性能上优于2DPCA方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a new technique coined 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DPCA) is developed for image representation. As opposed to PCA, 2DPCA is based on 2D image matrices rather than 1D vectors so the image matrix does not need to be transformed into a vector prior to feature extraction. Instead, an image covariance matrix is constructed directly using the original image matrices, and its eigenvectors are derived for image feature extraction. To test 2DPCA and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hree face image databases: ORL, AR, and Yale face databases. The recognition rate across all trials was higher using 2DPCA than PC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ion of image features is computationally more efficient using 2DPCA than PCA.  相似文献   

13.
Color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quaternion matrix represent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to recognize and reconstruct a human face imag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s a successful approach because of its effective extraction of the global feature and excellent reconstruction of face image. However, the crucial shortcomings of PCA are its low recognition rate and overfitting of feature extraction which leads to the dependence of training data on training samples.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two-dimens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DPCA) and bidire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BDPCA) methods based on quaternion matrix are proposed to recognize and reconstruct a color face image. In these metho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color images is used to represent a color face, and the 2DPCA or BDPCA feature of color face image is extracted by 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in both column and row directions. A method obtaining orthogonal eigenvector set of quaternion matrix is proposed. Numerou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based on quaternion matrix can effectively smooth the overfitting issue and substantially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rate.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文章提出了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M2DPCA)人脸识别方法。M2DPCA从模式的原始数字图像出发,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对分块得到的子图像矩阵采用2DPCA方法进行特征抽取,从而实现模式的分类。新方法的特点是能有效地抽取图像的局部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此类模式区别于彼类。在ORL人脸数据库上测试了该方法的鉴别能力。实验的结果表明,M2DPCA在鉴别性能上优于通常的2DPCA和PCA方法,也优于基于Fisher鉴别准则的鉴别分析方法:Fisherfaces方法、F-S方法和J-Y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许孝勇 《计算机工程》2012,38(1):143-145
针对单训练样本情况下的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图像的人脸识别方法。为给定的训练图像增加虚拟图像,以增强单训练样本的分类信息,对其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并将变换的低频子带图像作为人脸识别特征,利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低频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过滤因表情变化和少量遮掩而带来的高频信息,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16.
二维主元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国辉  甘俊英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24):4667-4669,4673
结合二维主元分析(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的特点,将2DPCA算法用于人脸识别。它与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不同之处在于,2DPCA算法以图像矩阵为分析对象;而PCA算法以图像的一维向量为分析对象。2DPCA算法是直接利用原始图像矩阵构造图像的协方差矩阵。而PCA算法需对原始图像矩阵先降维、再将降维矩阵转换成列向量,然后构造图像的协方差矩阵。为了测试和评估2DPCA算法的性能,在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与Yale人脸数据库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2DPCA算法用于人脸识别的正确识别率高于PCA算法。同时,也显示了2DPCA算法在特征提取方面比PCA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一种对角LDA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维特征抽取方法(如2DPCA、2DLDA),因为其抽取特征的速度和识别率要比1维的方法好,所以在人脸识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基于2DPCA又提出了对角主成份分析(diag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iaPCA),该方法由于保持了图像的行变化和图像的列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克服了2DPCA仅能反映图像行之间的变化,而忽略了图像列之间变化的缺点。但是,由于DiaPCA并没在特征抽取中融入鉴别信息,同时2DLDA也具有与2DPCA同样的缺点,从而分别影响了DiaPCA与2DLDA两种方法的识别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角线性鉴别分析(diagonal linear dicriminant analysis,DiaLDA)的新算法,该新算法是基于对角人脸图像来求解最优鉴别向量。该新算法在ORL和FERET人脸库进行了实验,并与PCA、Fisherface、DiaPCA、2DLDA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其他方法的识别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8.
张生亮  杨静宇 《计算机工程》2006,32(16):165-166
传统的特征抽取算法是基于向量的,在模式是图像时并不方便。二维投影方法利用图像矩阵直接计算,虽然抽取特征速度快,但抽取出的特征是矩阵,对应的特征数量大,影响分类速度。该文结合二者的优点,先用二维投影处理原始图像,降维后再做主分量分析,抽取出少量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率和分类速度均有提高。在ORL人脸库上20次实验的平均识别率达95.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