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热处理对激光熔覆Ni合金层的组织及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于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2Cr13不锈钢激光熔覆Ni基金合及后续热处理前后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耐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i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硬度高达500-700HV,而后继热处理又进一步使熔覆层硬度提高到850-1120HV。  相似文献   

2.
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获得镍基合金涂层。研究了激光熔覆涂层工艺、熔覆层的组织结构、硬度和腐蚀-冲蚀磨损特性,并用2Cr13不锈钢进行了腐蚀-冲蚀磨损对比试验。激光熔覆镍基合作层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矿用渣浆泵的平衡盘等零件。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对激光熔覆Ni基合金层组织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显微硬度计和洛氏硬度计研究了45钢激光熔覆Ni基合金及后续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显微硬度、洛氏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Ni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的洛氏硬度高达43HRC,热处理又进一步使熔覆层的硬度提高到56HRC。组织细化、Cr1.65Fe0.35B0.96和Cr2B3硬质相的析出是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A19-4铝青铜合金表面激光熔覆Fe基合金。采用OM、XRD、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组织、物相和硬度进行分析,测试了铝青铜基体、Fe基激光熔覆层的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与铝青铜基体形成了冶金结合,无孔洞、夹杂和裂纹等缺陷,熔覆层中主要组织为γ-(Fe-Ni)、CrFe_4、Cu_(3.8)Ni等。熔覆层显微硬度最高为498 HV,平均显微硬度320 HV,是基体硬度的2倍;随冲蚀时间的延长,熔覆层失重量比QA19-4铝青铜基体的失重量要低得多,熔覆层的耐磨性比基体组织的耐磨性提高了近2倍,激光熔覆层的冲蚀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Ni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组织特征及凝固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自动送粉方法,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Ni基合金粉末,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扫描速度对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基合金粉末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由枝晶及块状(或针状)共晶组织构成,共晶碳化物的形态由化学成分确定;结合界面不存在白亮带,为细小亚共晶组织;离结合界面距离的增加,熔覆层组织逐渐变细,显微组织表现出明显不均匀性,提高激光扫描速度,明显细化了组织邮组织显微硬度。改善了熔覆层局部组  相似文献   

6.
氩弧熔覆Ni35B—SiC层的强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氩弧熔覆工艺在Q235基材上熔覆Ni35B-SiC,获得硬度和硬磨性高的熔覆层。显微组织、相组分形貌和相结构分析证明熔覆层强化机制是:γ-Ni5Si2相弥散强化、γ-Ni基体上共格析出γ-Ni3Si强化和C、Cr、B固溶强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激光熔覆Ni基合金/SiC涂层耐冲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分别在45#钢表面制备Ni基合金及Ni基合金/SiC涂层,研究了熔覆层的硬度和耐冲蚀性能,探讨了熔覆层的冲蚀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8.
激光熔覆工艺对排气门熔覆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CO2连续激光器对21-4N汽车排气门表面进行了Ni21合 激光熔覆式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浙江工艺参数的合理配合是保证熔覆层捏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光功率为1.8kW-2.1kW,扫描速度5mm/s~6mm/s,光斑4.5mm~5mm预置涂层厚度1mm~2mm是汽车排气门熔覆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该工艺效果是熔覆层连续表面平整,涂层基本天气孔,工艺稳定,可满足批量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0CrNiMoA钢表面制备铁基合金熔覆层。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熔覆层的硬度;利用万能力学实验机进行拉伸实验,测试了熔覆层的力学性能;利用SEM观察熔覆层表面及断口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激光熔覆铁基合金组织表面平整光滑、无气孔、无裂纹,具有金属光泽,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表层到底部的显微组织依次为等轴晶、树枝晶和柱状晶,激光熔覆层的整体硬度均高于基体。熔覆层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为990 MPa、693 MPa、18.2%,断口呈现大量韧窝,实现了强度和塑性的同步增强。40CrNiMoA钢表面熔覆铁基合金组织能够有效地改善力学性能,以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液压支架立柱母材27Si Mn钢表面进行了预置送粉的激光熔覆铁基合金试验,并对所得到的熔覆层材料进行了淬火+6种不同回火工艺的热处理,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前后铁基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可细化熔覆层材料的晶粒,提高显微硬度,改善熔覆层的耐磨性。综合考虑,在250℃下保温60min,空冷的回火工艺方案可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和最佳的耐磨性。该回火工艺下的熔覆层材料的显微硬度较热处理前提高了3%,摩擦系数减小了8%,磨损量减少了54%。其表面出现浅层剥落和波纹状褶皱,但磨损表面相对较为光滑。  相似文献   

11.
采用10kW连续横流CO2激光器在铸造铝硅合金基底上成功地制备了表面合金化(LSA)改性层。通过SEM、TEM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耐磨性对比试验,研究了LSA改性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相组成和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合金化涂层由γNi(Cr,Fe)基体相、Ni3Al相、T(Al,Fe,Si)相、Cr/B相、Cr23C6相等组成,改性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310~360HV0.01,是基底材料的3倍以上。在不同的测试负荷下,LSA改性层的耐磨性均比基底材料有很大的提高,相对耐磨性达10~12倍。另外,结合表面磨损形貌分析了LSA改性层的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镁合金表面的耐磨性,利用5kW横流连续CO2激光器在AZ31B镁合金表面熔覆Ni60合金粉末,制备了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的熔覆层。分析讨论了不同激光功率下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的显微组织为典型的枝晶状态,且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枝晶尺寸增加;不同的激光功率下,熔覆层都由Mg、MgNi2、Mg2Ni3Si、Mg2Ni、Mg2Si和FeNi组成,但当激光功率增加时,Mg相含量逐渐减小,其它相含量逐渐增多。在枝晶细化和各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共同作用下,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都得到提高,且激光功率P=3 000W时,提高程度最大,即显微硬度提高了840%~1 102%,磨损失量是原始AZ31B镁合金的8.57%。  相似文献   

13.
T10钢表面激光熔覆Ni/WC-La_2O_3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10钢表而激光熔覆Ni基合金,并研究了在Ni基合金中加入WC硬质相、纳米稀土氧化物La_2O_3后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激光熔覆层由熔覆层、结合区和热影响区组成,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结合性能良好的熔覆层.Ni60+30%WC熔覆层的硬度与未加入WC相比改变不大,但耐磨性却得到很大的提高;Ni60+1.0%La_2O_3熔覆层主要由树枝晶组成,在激光熔覆层中添加La_2O_3,起到细化枝晶的作用,同时激光熔覆层平均硬度比未加稀土的提高约150 HV0.1.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修复飞机发动机叶片(K417G)的铸造缺陷和损伤,采用了500W-IPG光纤激光熔覆系统将镍基合金粉末(RCF-201)熔覆到镍基高温合金K417G基体上.利用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EPMA)和能谱仪(EDS)等分析了堆焊层的组织和成分,用显微硬度计分析了堆焊层硬度分布,用高温蠕变实验机分析了堆焊层高温蠕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覆层从熔合线到表面的组织依次由平面晶、柱状晶和等轴晶组成;熔覆层的组织为亚共晶组织,初晶相为富镍固溶体γ-Ni,共晶组织为γ-Ni+Cr7C3+Cr23C6+(Mo0.54,Ti0.46) C;熔覆层的硬度约为650 HV,约是母材硬度(350 HV)的1.86倍;在950℃/235 MPa条件下,激光熔敷试样的蠕变寿命最长约为26.17 h,且断裂位置位于母材.  相似文献   

15.
通过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镀硬质膜复合处理在低合金钢基体表面上形成较厚的强化层,可使表面硬度达到2200HV0-1 以上。耐磨性比单一渗氮处理有很大改善,硬质膜与基体结合力用划痕临界载荷( Lc) 表示达到60N 以上。  相似文献   

16.
TC4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掺Y2O3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钛合金表面的耐磨性能。方法在TiB_2:TiC=1:3的粉末配比下,添加不同质量分数Y_2O_3稀土氧化物,制备成膏状混合粉末。采用5 k W横流CO_2激光器,在TC4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掺Y_2O_3的TiB_2和TiC粉末,制备耐磨性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激光熔覆层的微观形貌和组织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显微维氏硬度计对熔覆层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量;用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熔覆层的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添加4%Y_2O_3后,熔覆层中部组织明显细化,结合区由致密组织结构转变为晶须网状结构;熔覆层的最高显微硬度为1404.6HV0.2,是基体的3.7倍;熔覆层的磨损量减少了66.67%,且其摩擦系数有明显的降低。结论添加4%Y_2O_3对TC4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B/TiC复合熔覆层耐磨性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激光重熔镍镀层复合工艺制备铜合金表面涂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卫  方洪渊  徐凯  白新波 《焊接学报》2018,39(4):99-103
在铜合金表面先预置镍镀层再激光重熔以获得界面冶金结合可靠的新涂层.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界面结构和显微硬度. 结果表明,室温下采用4 200 W半导体激光重熔0.4 mm厚镍镀层可获得无缺陷且界面冶金结合可靠的激光熔覆涂层;所获新涂层组织均匀致密,物相由重熔前的γ-Ni镀层转变为重熔后的(Ni,Cu)固溶体;涂层硬度约为135 HV0.05,稍高于CuCrZr基体硬度. 镍镀层的预置和半导体激光的应用提高了铜基表面激光能量的吸收率;新涂层与铜基体间组织成分及硬度匹配保证了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和可靠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1Cr17Ni2不锈钢上进行激光增材修复镍基高温合金粉末试验,研究了激光热输入对1Cr17Ni2钢修复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Cr17Ni2钢激光增材修复接头分为熔覆区、热影响区和不锈钢基体,熔覆区上部为均匀分布的树枝晶结构,一次臂较为发达,且生长方向具有一致性,大致平行于熔覆高度方向生长,树枝晶尺寸随激光热输入的减小而逐渐减小,晶粒间的空隙逐渐增大;熔覆区中部和下部区域为短小的柱状枝晶结构,且生长方向具有一致性,随激光热输入的减小,尺寸略有减小。熔覆区主要由基体相γ、沿晶界析出的不规则δ相和MC相等组成;不锈钢侧热影响区主要由块状δ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及球状珠光体等组织构成,且与合金熔覆区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线。随激光热输入的减小,熔覆区平均硬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激光热输入为80 J/mm时,其硬度达到最大值330.64 HV0.2,较不锈钢基体提高了9.78%。  相似文献   

19.
赖莉  徐震霖  何宜柱 《表面技术》2019,48(12):328-335
目的探究热处理对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LaserMelting,SLM)成形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成形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试样,分别对成形试样进行时效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试分析了不同热处理SLM 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结果热处理后,试样微观组织发生显著变化,时效试样组织细化,得到板条马氏体组织;固溶+时效试样激光熔池消失,组织为均匀致密的板条马氏体,且均有细小析出物弥散分布于晶界和板条间。时效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显著提高了SLM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硬度,SLM试样硬度为376.6HV1,时效试样和固溶+时效试样硬度分别为651.5HV1和641.8HV1。0.5 mol/L H2SO4溶液中,SLM试样的Jcorr最小,为1.375×10?3 A/cm2,耐腐蚀性最好,各试样耐蚀性优劣有SLM试样固溶+时效试样时效试样。3.5%NaCl溶液中,SLM试样的极化曲线有明显的钝化平台,且Jcorr最小,为3.630×10?6A/cm2,耐腐蚀性最好,各试样耐蚀性优劣有SLM试样时效试样固溶+时效试样。结论时效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后,SLM 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得到板条马氏体组织,硬度显著提高,但在H2SO4溶液和Na 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钢的表面硬度及耐腐蚀性,选用钛,铝机械球磨粉末在Q235钢基体表面进行激光熔覆试验,使钛,铝发生反应并制备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 综合运用DTA、XRD和SEM分析方法对激光熔覆涂层的成分与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复合涂层的硬度及耐腐蚀性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机械球磨可使粉体细化,涂层与基体形成了冶金结合,涂层由Al3Ti,Al3Fe,Fe,AlN和FeO组成,同时激光熔覆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及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当激光功率为1000 W,扫描速度为600 mm/min时,复合涂层同时获得最高显微硬度和耐腐蚀阻抗值,分别为949.5 HV和600 k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