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现代传承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和现代学徒制等。创新传承与传播方式主要可通过建设传承基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阵地和开展传承创新研究等。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宜兴紫砂陶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范式,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精神,进一步提升传统大漆髹饰技艺人才创新创作能力,6月9日下午由山西省工艺美术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大漆髹饰技艺创新创作人才培养研修班》在平遥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举行开班仪式及研讨会。本次研修  相似文献   

3.
从"宣州窑"陶瓷工艺传承入手进行探讨,并对其历史、材料、釉色、器型及工艺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寻"宣州窑"背后的工艺路径与故事;本文结合工艺传承与技艺创新,对丰富"宣州窑"陶瓷工艺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华民族符号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基础上,基于传承"工匠精神",通过更新观念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与"工匠精神"进校园打造现代学徒,积极探索出了体现具有民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内容,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我院是如何从开设制药工艺综合实验、建立实习与人才创新培养基地、开展学生短期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等方面,对传统实践教学环节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和改革,真正体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满足现代医药企业对"应用型"、"复合型"制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刘光辉 《陶瓷》2022,(2):152-154
近年来,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面临文化传承缺乏有机载体、文化传承没有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文化传承机制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其核心就是缺乏清晰的传承路径.提出基于"学做融创"理念的"双线三阶段"岭南传统建筑技艺文化传承路径.该路径是指以"岭南传统建筑技艺"为载体,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为平台,以双室联动机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职业能力培养已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新时尚,高职院校要将创新职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阐述了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城市水处理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的改革为例,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韩玉江 《陶瓷》2021,(3):99-100
传统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艺融入了当地特色与民俗风情,是先辈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其不仅有生产价值、更具人文价值、研究价值、历史价值等待,其是值得传承的,也是需要保护的。目前,传统民族制作工艺面临着创新不足、需求减少、后继人才缺乏、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传统民族工艺品制作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且在参考借鉴坭兴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这有助于传统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匠人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眼镜行业的发展本身就源于对"工匠技艺"的卓越追求,但随着社会对行业发展和价值定位的改变,具备一定技术的"匠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不断降低,导致了眼镜行业和其他轻工业一样逐渐缺失了对"匠人精神"的追求。近年来"匠人精神"多次进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各行业以培育"中国工匠"为目标,具备高超技艺、具有创新精神的"匠人"再次成为眼镜行业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匠人精神"视角分析高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开展陶瓷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优势,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实施陶瓷文化传承的策略与路径,以期高校通过学生社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匠人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眼镜行业的发展本身就源于对"工匠技艺"的卓越追求,但随着社会对行业发展和价值定位的改变,具备一定技术的"匠人"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不断降低,导致了眼镜行业和其他轻工业一样逐渐缺失了对"匠人精神"的追求.近年来"匠人精神"多次进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各行业以培育"中国工匠"为 目标,具备高超技艺、具有创新精神的"匠人"再次成为眼镜行业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匠人精神"视角分析高校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熊煦  蒋晓威 《广州化工》2022,(2):160-161+164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制度,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高分子材料专业")为例,分析了本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双导师"队伍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提出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出能胜任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刻瓷"工艺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与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缝隙间生存,既要传承好此技艺的精华,又要融合现代元素和审美理念来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怎么把创新与传承融合好,是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的一个整体性的难题。本文在分析刻瓷艺术这门技艺发展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探索研究传统手工艺未来如何创新与发展,如何在完整继承其文化脉络与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探索发展和创新创造"刻瓷"艺术,同时也总结我国传统文化、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化学反应工程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对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讨论,探索了相应的改革方式,以达到满足培养新时代创新性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化工工艺概论是应用化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培养符合现代化工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精选教学内容,强化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改革评价方式,强调能力考核等方面对化工工艺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考核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必须在实践育人环节中培养。本文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制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验、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每学期设置一个实践教学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行跟岗专业实习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完善专业课实践教育课程的考核机制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培养新型创新创业人才。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及双创背景要求,对现有实训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目标,从强化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基础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相结合、工艺实验与设备制作实训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并以自由沉降实验为例对改革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坝漆工艺是利川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承载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实用价值等。坝漆工艺的传承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重获新生,弘扬利川地方文化。作为坝漆工艺传承的文化主体,传承人掌握了技艺的核心知识,拥有口口相传的经验和文化资本。对利川坝漆工艺以传承人口述史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深入细致地展现工艺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使坝漆工艺传承人在市场化冲击下面临的生存与传承的困境得到直观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改革。以现代企业管理对职业化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职业标准相符合,与相关行业相一致。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目标正是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为核心,发展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