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研究企业研发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本文选取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基于119家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分析研发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研发资本对双元创新和企业绩效均呈现促进作用,双元创新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探索性创新在研发资本和企业绩效之间均起到了中介作用,但是对于研发人力资本维度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对研发物质资本则是部分中介作用;利用性创新在研发物质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研发人力资本维度却不存在中介作用。该研究为企业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升绩效水平提供相关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2015—2019年电子信息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分析股权结构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子信息行业中,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且股权集中度在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关系中起正向的调节作用,股权制衡度在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关系中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人力资本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能否通过组织学习、组织创新的中介作用实现。将人力资本价值的衡量要素作为自变量,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作为中介变量,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以224名企业员工为研究样本,构建理论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价值的各要素通过组织学习、组织创新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关系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以家电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较差,根本原因不在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以企业文化为自变量,技术创新绩效为因变量,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构建企业文化及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以中国中西部地区通信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李克特(Likert scale)五级量表对所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评价。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宗族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市场型文化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层级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强于显性知识共享。宗族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市场型文化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层级型企业文化对知识共享具有负向影响。不同类型的知识共享在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关系之间所发挥中介作用的方式与类型不同。企业文化和知识共享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可以从文化培育和提高知识共享能力两方面入手,提高通信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资源促进观、企业资源观和企业资源互补理论,选取2012-2016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信息技术投资、RD投入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投资和RD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越高的企业,其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创业板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成长性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以2009-2010年之前在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为样本,选取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两个绝对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创新能力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证明,企业研发投入对经营业绩影响起到积极作用;但成长型中小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和发明专利数量对经营绩效没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员专业水平和专利成果转化才是更有价值的指标。研究结果将对创业板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起到一定的参考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员工培训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文中基于员工感知视角,研究员工培训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工作投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237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较高水平员工感知视角的员工培训不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投入在员工培训与任务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员工培训与关系绩效中没有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员工培训,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对于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 2010—2018 年的面板数据,探究了内源融资、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 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源融资对高管薪酬、企业绩效均存在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高管薪酬也有 助于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随后进一步将高管薪酬作为中介变量,发现内源融资可以通过提高高管薪酬对企 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即高管薪酬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成果丰富了内源融资、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三者 之间关系的经验数据,同时为企业提高企业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绩效是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成果,是衡量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经营运转情况好坏的重要指标.内部控制质量和经营风险是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以2015~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内部控制、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企业绩效也会随之提高,但在房地产行业,实证结果不明显;经营风险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呈现出行业差异;制造业和建筑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经营风险会有所增加;经营风险是内部控制质量和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全球研发(R&D)投入持续稳步增长。而我国的研发投入虽然稳步增长,但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为刺激全社会研发投入,我国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宏观对策。如对政府R&D投入绩效进行评价、完善鼓励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国2010—2012年沪深A股904家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高管激励等治理因素对企业规模的影响,认为这些治理因素与企业规模之间在统计上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国有股对企业资产聚集能力具有正向作用,逐步提高流通股比例,甚至让股权全流通,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增加独立董事比例、扩大董事会规模、分设董事长与总经理的领导结构等做法有利于提高董事会效率,对企业规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高管薪酬的增加,对企业规模的扩张产生有利作用,但股权激励对企业规模的扩张未起到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To reveal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vestment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China, we have demonstrated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vestmen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progress, and based on a mount of S&T statistical data, have proceeded demonstration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vestment and GDP in China with Solow and vector auto regression (VAR) models. Cubic curve fitting an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m with SPS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strong synchr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investment and GDP.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评级作为信息披露质量代理变量,借助于多元排序选择模型检验了深交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财务业绩呈显著正相关,与公司财务杠杆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流通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结构、独立董事比例等公司治理变量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只有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在对投资期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中NPV法的不足,指出传统NPV法低估了R&D项目的投资价值。对R&D项目投资决策的离散状态、连续状态和两阶段状态,分别运用期权理论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基于DEA Tobit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投入与企业绩效逐层回归改进,同时按照DEA截尾数据进行极大似然估计最优解的验证。对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绩效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优化结构投入总体上要比企业社会责任数量投入具有更明显的波动特征,同时企业慈善责任投入比企业伦理责任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更明显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之后,英美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公司股权结构从高度分散转变为相对集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也由“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转变,并逐渐参与到公司治理中。一直以来,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动因、途径以及绩效等方面是争论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总体认为,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以2009和2010年沪深300指数中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建立了评价公司治理水平的内部治理变量体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内部治理变量,用关键内部治理变量作为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标准;采用CR4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将处于CR4<30%的行业中的公司作为竞争性样本,其他公司作为垄断性样本;通过不同样本下公司绩效与关键内部治理变量的分析得出,竞争性样本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低于垄断性样本公司,激烈的竞争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公司内部治理,降低企业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