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对铅酸电池来说,正板栅的腐蚀与伸长是决定其浮充寿命的关键因素,内部氧气循环是阀控免维护电池的基本原理。这一现象在常规电池中同样存在而影响浮充电压,这两个问题都与正负电极的气体析出率有关,故本文先从气体析出谈起。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恒流/恒压充电模式的锂离子电池开关充电电路。在电池电压达到浮充电压时,实现了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平滑切换。通过对恒流充电环路和恒压充电环路的设计,尤其是对充电电流采样信号放大电路和电池电压采样信号放大电路的详细设计,实现了电路的稳定工作。采用0.5 μm标准CMOS工艺对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工作在5 V的电源电压下,涓流充电电流为119.6 mA,恒流充电电流为1.209 A,恒压充电阶段的电池电压为4.195 V,并且实现了恒流充电向恒压充电的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3.
从阐述阀控式铅酸蓄电池(VRLA)的构成,板栅合金,板栅厚度,AGM隔膜,安全阀和壳,盖材料入手,提出在通信电源系统中选用电池的具体意见,特别强调工作温度,浮充电压和均衡电压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及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恒流快速充电过程中容易对镍氢电池造成损坏和过充等问题,将模糊控制引入到镍氢电池充电过程,选取电池充电电压u和理想电压u的差ΔV和电压的变化率Δu/Δt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二维模糊控制器模型。利用Matlab所提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优化模糊推理系统,仿真结果获得了理想的快速充电电流,实验表明该变电流充电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电池过充,提高了电池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对NiCd和NiMH电池充电期间,其温度会上升。这一特性可用来控制端接充电过程,但电池必须接上温度传感器。这样一种配置价格昂贵,而且使用起来有时也很不方便。但是,这种在充电结束时形成的内部电池温升现象会使电池电压下降。这种压降可以检测出来,并可用来端接快速充电。为了测定本例的电压下降速率,把一个三电池(PanasonicP130-SCR)的电池组连接到0.8A恒流充电器。压降速率为-0.6mV/s(图1)。该电路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取样保持IC(U3)(图2)。U3的输出(引脚5)在引脚8的每个时…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蓄电池充电控制芯片的设计,具有恒流、恒压、过压、浮充等多种不同充电模式,可以在外部微处理器的支持下针对不同种类电池和应用场合的需要实现电池的高效优化充电。讨论并给出了芯片的系统组成及主要电路的设计,在1.5μm 50 V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下予以实现。测试结果表明芯片工作正常,电路功能及芯片预期的主要功能已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7.
电池组的失效通常是由组内个别电池性能下降引起的,并与充电方法有较密切的关系.用恒流并联充电法对CA-Ni电池组充电并对充放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并联充电过程中各支路电池的充电电流是按电池的荷电态来分配的,荷电态高的电池分配的电流小,荷电态低的电池分配的电流大,随着充电的进行,各支路电流的差值经过一定的波动逐渐减小,最终电流趋于一致,完成充电过程.并联充电使各支路电池充电结束时电池的荷电态差值减小,提高了电池的均匀性,延长了电池组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8.
在蓄电池组的日常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往往较多注意电池组的浮充电压、均充电压等,而容易忽略对蓄电池组日常浮充电流的测试和记录.其实浮充电流的大小是衡量电池组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它的测试和记录对在室温较高的环境下、使用年限较长的蓄电池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潘必超  周建辉 《电子世界》2014,(5):92-92,95
铅酸电池在重复充放电使用过程中其充电特性也在不断的变化,单纯依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流与电池充电电压构成的特性参数作为充电功能控制的依据是不足够的,而建立在对电池当前内部状态正确诊断之上的充电控制方法才能更有效发挥出电池的性能和延长电池的寿命。在对不同状态下铅酸电池组的充放电实验中,本文在常规三阶段充电控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在充电过程中实时采集充电电流变化差分值、充电开路电压及其二阶微分值等参数构成的参数曲线组作为电池状态诊断的依据,建立了一个复合控制模型体系并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准确评价电池组当前的工作状态,并以此反馈到充电机的控制行为,使得充电机阶段切换及充电控制参数更加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0.
通信电源系统中的阀控密封铅蓄电池组是长期处于浮充状态之下工作的。由于它是渐变失效产品,所以蓄电池组中各块电池的浮充电压高低和均匀性以及浮充电流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可以为在线评估蓄电池组的健康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统计结果表明,一旦出现浮充电压的均匀性开始变差和浮充电流持续增大,则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只剩下约1/3了。  相似文献   

11.
王鸿麟 《电信技术》1995,(10):21-22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最佳充电方法西安通信学院王鸿麟近年来,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在电源中应用得逐渐多起来。由于阀控式蓄电池的充电与以往的充电要求不尽相同,所以传统的充电方法不能适应,以致使电池的寿命受到影响。实践证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偏差5%,电池...  相似文献   

12.
通信用密封铅蓄电池组在线诊断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信电源系统中的阀控密封铅蓄电池组是长期处于浮充状态之下工作的。由于它是渐变失效产品,所以蓄电池组中各块电池的浮充电压高低和均匀性以及浮充电流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可以为在线评估蓄电池组的健康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统计结果表明,一旦出现浮充电压的均匀性开始变差和浮充电流持续增大,则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只剩下约1/3了。  相似文献   

13.
浮充电压值的选择对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选得太高,会导致电池出现失水、热失控、均匀性恶化;选得太低,会使电池充电不足、充电时间延长、极板硫酸盐化。建议将单只电池的浮充电压选为E+0.100V,其中E是电池电动势;电凼组的浮充电压监控点选为V+1.5σ,其中V和σ分别代表各单电池浮充电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相似文献   

14.
1 芯片简介。LTC1980内部集成了PWM电源控制器,适用于在采用交流电供电时给电池充电,并可将电池电压整定输出提供稳压电源,从而将充电与供电功能合二为一。LTC1980提供了完备的锂电压充电功能,包括充电计时器、预设锂电池电压、过压和欠压保护及可编程恒流充电电路。此外,还具有自动电池重充电、电池短路检测、开漏C/10及电源插入检测输出功能。由于具有用户可编程功能,LTC1980也可为镍锰和镍铬电池进行充电。以上特性使得LTC1980特别适合用于手持式仪器、掌上电脑等设备电源中。  相似文献   

15.
电池充电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式,并且结合各类电池自身的特点给出了判断其是否充满的方法。然后,分析了镍类电池的特殊充电曲线、锂离子电池恒压阶段的电压补偿,使充电控制更准确、更实用。评把综合考虑时间控制、电压控制和温度控制的充电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智能充电机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合运放,设计了一款新颖的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器.该充电器根据锂离子电池充电的特性,采用三阶段充电法,即涓流充电(预处理),恒流充电(快充),恒压充电(充满).仿真结果显示,在4.5 V电源电压下,充电器实现了涓流充电电流80 mA,恒流充电电流800 mA,及恒定电压4.2 V的充电过程.另外,设计中利用充电功率管的栅极寄生电容作为充电环路的补偿电容,节省了芯片成本和面积.  相似文献   

17.
GT-2型电子管特性图示器是上海新建电子仪器厂1963年的新产品,它是一种能在示波管荧光屏上观察记录收信式电子管特性曲线族的图示器,并可通过标尺刻度直读其被测电子管的电压、电流值.该仪器具有测量范围广、精确度高、读测简便等主要特点,它具有能在各种不同运用条件下观察板压-板流、板压-帘栅流、板压-栅流、栅压-板流、栅压-帘栅流、栅压-栅流特性曲线族.为了适应观察极限工作特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MicrochipTechnology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推出单路/双路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充电管理控制器系列芯片。这些器件的电压调节精度为±0.5%,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可延长电池的寿命,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池的利用率。此外,还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简单和低成本的充电解决方案。这些电池充电器芯片广泛适用于手机、PDA、数码相机、MP3播放器、自充电电池组以及其它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供电的设备。Microchip推出增加电池容量、寿命和安全性的电池充电芯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直流恒压恒流蓄电池充电设备不仅容易造成电池过充或充电不足,而且充电时间较长.本文以脉冲充电方法理论为基础,设计了该款脉冲式快速智能充电设备,从硬件和软件讨论了该系统的实现过程,能有效防止蓄电池过充和欠充现象.  相似文献   

20.
基于Flyback拓扑,提出一种低成本、可靠的调压电路,实现对铅酸电池均浮充充电的控制。利用PWM信号,通过二级RC滤波电路,产生一个与占空比有关的直流电压。将此直流电压加在反馈基准芯片TL431的Vref管脚,通过改变反馈电压实现输出电压的可调。经过多次的电路测试,验证了在PWM控制下实现对铅酸电池的均浮充充电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PWM调压电路可以实现对电池的智能充电,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