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街廓是构成城市肌理的重--素,对街廓形态的研究是解读城市形态特征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城市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天津原日租界为研究对象,对街廓进行形态特征的归纳整理,分别从尺度和长宽比方面分析其与规划时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看似不规则的原日租界街廓形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且其形态是日租界规划控制的重要层面,是租界城市规划机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以上海为例,通过当代城市背景下的住区形态与街廓空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归纳出一些设计和评价的原则,并从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彩霞  陆海  陈芳  邱枫  张科盈  张晴 《城市住宅》2022,29(3):143-146
在对宁波传统建筑所在典型街廓样本选取与属性分类、形态相关城市与建筑规定梳理的基础上,以月湖历史街区内的街廓地块为例,通过关联性理论与实证分析街廓形态特征与相关管控规定的关联性,提出融入宁波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的街廓管控规定的优化对策.研究对于科学认知城市复杂空间、补充相关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规定、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和提升城市...  相似文献   

4.
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界面密度是用于表征街道界面围合程度的量化指标。通过分析城市实例,发现街道界面密度与街区建筑密度存在近似正相关关系,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存在近似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的密度表征比尺度表征更为有效。结合分析我国主要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认为小尺度街廓是形成优秀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一方面通过历史文脉的挖掘,强化了城市的差异性,彰显了城市的个性特色,从而创建易识别、易感知的景观风貌;另一方面,通过自然山水的整合,对城市色彩、开放空间、景观视廊、眺望系统和建筑要素等的控制,为城市营造出优美的视觉空间形象。河北省定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充分挖掘现状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分别进行了景观风貌格局规划,城市空间视廊、建筑高度、天际线系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与雕塑系统规划,城市风貌特色节点系统规划,城市街廓空间景观系统规划,城市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与发展规划和城市活动系统规划等,为国内其他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晖  梁江 《建筑创作》2002,28(2):12-15
本文阐述了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结构和肌理特征,分析了街廓尺度对于形成半网络形城市形态的意义,并讨论了城市形态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茂川  唐周 《工业建筑》2014,(4):52-55,82
千年瓷都景德镇,其最具代表性的街道——"瓷器街"的景观意象正面临着衰落。如何使其景观意象具体化、鲜明化,体现出时代的连续性,并力求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背景,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出发,着重对瓷器街所处的周边环境及其自身景观的演变衰落进行调查,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以及景德镇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对瓷器街的整体空间形态及景观意象的重构提出设计策略,以保持空间维度上的"统一性"与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从而唤起人们对瓷器街历史的"集体记忆",为瓷器街传统活力与传统景观意象的营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1,(9):170-173
建筑设计理念 江湖帮会馆的建筑设计,在形式上延续了整体规划对城市建筑与街廓空间的理念,以现代的建筑重新诠释安仁公馆大宅的院落、巷道以及老镇的历史肌理街道、连廊街屋、  相似文献   

9.
城市街旁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对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要素与景观空间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街旁绿地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典型爱尔兰城镇结构尺度变迁的研究,找出地块与街廓形态的整体系统,并探寻这些系统在功能扩展弹性上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筑》2009,(5):33-33
位于中正路“艺术街坊“与亲水河岸之间的观潮广场可以眺望观音山与淡水河。在“打开”连续的街廓空间策略下.藉由广场侧墙的延伸效果.在基地的底端有两棵雀榕,将眺望观音山与淡水河的景观的景深拉大,成为“层次感”做为广场的背景空间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街逜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本文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糾园林,绿化,景观。继而分析了街逜景观功能,我国街逜景观存在的问题,街逜景观设计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分析街逜景观设计,并着重分析城市街逜绿化,从而论迩城市街逜景观的重要性,并对设计者及城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街廓界面形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经济动力和相关规定的影响,其中建筑退让道路规定是与界面形态特征最为相关的强制性规定。研究聚焦建筑退让道路距离规定,以南京市为例,在梳理主要规定条文、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关联评价图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选取案例,采用历史演绎、图示叠加和参数曲线等对比分析法,对街廓界面形态特征与建筑退让道路规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退让规定对沿街建筑位置控制有效的同时,却关联带来了参差不齐等形态问题。研究对于推进对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特征的科学认知、基于形态的视角修订和编制相关法规、城市设计规定、塑造适居的城市环境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街旁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街旁绿地更直接地影响着城市景观。街旁绿地一般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沿街绿化用地等,这些绿地一般面积小、数量多、分布广、可达性强,可为市民休闲、健身、交往、出行等多元行为模式提供场所。该文通过对街旁绿地中游人的构成、活动特征及街旁绿地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提出了设计应"以人为本",并注重以"细节提升品质",从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参与性、愉悦性、私密性和整洁性七个方面论述设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典型爱尔兰城镇结构尺度变迁的研究,找出地块与街廓形态的整体系统,并探寻这些系统在功能扩展弹性上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与面状街廓的研究互为补充;在传统的二维形态研究之外,重视三维空间分析,包括街道断面,建筑高度等,细化步行体验的空间感受。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河口区域为对象,调研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测算统计街道、街廓、地块、建筑等层级要素的数据;然后逐层分析城市形态与河流之间的互动关系,观察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形态特征的演绎以及对步行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步行支持出发对4个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策略,并指出大尺度街廓是步行环境低下的根源,应从规划源头抓起,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权地块形态这一中间层面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晖  梁江 《城市规划》2003,27(10):66-71
对唐长安坊里内部街区形态进行了考证和推断 ,并对古代街区结构的典型布局和模式进行了城市形态学方面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中西不同文明下街区街廓尺度的巨大差异 ,以及唐长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街区规划的肌理特征和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8.
街头小空间景观是城市景观建设的基础,它即是一个完整的景观也是对大环境的补充,既对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又可深入浅出的表达城市文化,对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试以哈尔滨市地段街街头景观为例,分析街头小空间景观存在的意义并提出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开发区环境景观构架空间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城市开发区景观为研究对象,以中心区、道路、节点作为环境景观构架,通过对景观标志点,视视廓与眺望和建筑高度控制的分析,研究了开发区景观构架空间秩序的建立和体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泉 《国际城市规划》2020,(1):79-87,95
TOD地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布局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小尺度街廓的方格网模式和环形放射模式,均能从TOD概念诞生以前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发展历史中梳理出演变脉络。1990年代,卡尔索普提出的美国式TOD理念在规划中延续了上述两种基本的布局模式;此外,新加坡发展出了基于大街廓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布局模式。这三种模式对我国的TOD规划实践均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布局形式和街廓尺度为重点,结合国外案例及国内实践,对TOD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的形态演变进行解读,将三种模式整理为六种主要的布局形态,并总结布局模式的规划设计重点。首先,坚持采用小尺度街廓模式进行TOD规划设计;其次,重视方格网模式的基础作用;再次,突出TOD地区的空间可识别性,在中心地区和重要站点地区,采用环形放射布局依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项;最后,大街廓模式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因而需要重视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