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基于STC15F2K60S2单片机的车辆超载监测系统;系统能够对车辆载重进行动态监测并记录车辆载重运行的情况;系统采用多传感器对车辆载重进行测量、采集;系统实时显示并记录车辆载重数据,当车载超重时发出报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车辆对动态驾驶环境的适应性,针对纯电动物流车三挡变速系统,提出了一种充分考虑道路坡度与车辆载重,同时兼顾车辆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综合性能换挡规律。分析道路坡度与车辆载重对车辆行驶阻力矩的影响,制定了具有动态适应性的动力性换挡规律与经济性换挡规律。以0~50 km/h的加速时间与加速过程能耗为目标,建立了综合性能换挡规律优化模型,并通过分层引力搜索算法求解,得到不同道路坡度与车辆载重驾驶条件下的综合性能换挡规律。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3种换挡规律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综合性能换挡规律在CHTC-LT驾驶循环工况下比能耗接近于经济性换挡规律,且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同时在不同道路坡度与车辆载重驾驶条件下能消除换挡循环现象,表现出优越的动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载重运输平台锁紧机构解锁手柄与解锁拉杆的连接处存在空间误差,不便于装配,销轴连接处间隙大,解锁时易产生空行程,以及碰锁容易损坏等问题进行分析.重新设计符合要求的重型平台锁,优化结构以减小受力,满足平台的载重要求和使用安全性.将平台锁与解锁拉杆设计为一体式,有效解决装配误差大、连接繁琐、空行程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车辆的动力学模型是进行动力学仿真的基础.该文研究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辆的地面受力,得出了车辆的整车运动微分方程及簧上质量运动微分方程.用Matlab/Simulink实现了车辆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了整车模型及车辆行走系统模型,行走系统主要由车轮模型组成,用来仿真车轮所受到的地面作用力及对车轮的操纵与控制力.使用所建模型进行了车辆动力学仿真,车辆的运动仿真状态变化情况及受力变化情况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李翔  李焕良  韩金华  唐俊刚 《机械》2014,(10):55-59
提出了一种基于胎压监测的车载称重系统解决方案。在车辆胎压实时监测的基础上,通过胎压变化测量车辆载重反应车辆的超载情况,并通过控制车辆熄火、取力器工作、气路建立以及车载仪表显示等多种方法进行超载管控,此外通过GPS/GPRS实现车辆的定位以及与车辆远程控制中心的通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车载运输监控装置。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给出了详细的软件流程。本装置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GPS模块、TC35模块和数据采集系统构成。利用GPS模块实现车辆的全球定位,通过AR-4A型称重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车辆载重的采集,并由TC35模块通过GSM网络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时时监控,实现了超速、超载以及偏离航道的警示功能。  相似文献   

7.
《机械传动》2015,(11):42-45
为了解决载重车辆驱动桥壳设计安全系数较大、制造成本高等问题,建立载重车辆驱动桥壳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将驱动桥壳系统关键结构参数设置为分析变量,运用静、动力学及疲劳寿命方法研究结构参数变量对载重车辆驱动桥壳力学特性的影响,为载重车辆驱动桥壳的设计和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驱动桥壳本体总长与桥壳左右两侧挡板距离增加,将会提高驱动桥壳最大应力值与变形值;桥壳本体总长与桥壳左右两侧挡板距离两参数对驱动桥壳固有频率影响有限,而板簧座中心线距离对驱动桥壳固有频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载重越野车辆的地形通过性指标进行评价,本文首先对车辆的轮胎、悬架等关键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轮胎内压与轮胎刚度基本成线性关系的事实,并建立了轮胎的粘弹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悬架的刚度一阻尼模型,并以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的7自由度运动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微分一代数方程组解法的优缺点.采用Gear算法实现了方程组的解算.实车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地形通过性仿真系统与实车测试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9.
孟宪全  池茂儒  杨飞  郭文浩 《机械》2011,38(10):1-4
车钩缓冲装置传递车辆之间的纵向作用力并缓和车辆之间的冲击力,对于改善车辆受力状况和运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空气制动仿真系统与三维空间耦合动力学仿真系统联合仿真,将普通车钩与拉杆式车钩进行编组,分析了列车分别由以下三种情况下连接的纵向车钩力:普通车钩、普通车钩与拉杆式车钩组合、拉杆式车钩.对比三种编组,提出一种相...  相似文献   

10.
用ADAMS/CAR仿真软件建立了近似实测数据的某车辆模型和路面模型,对车辆在不同路面波形幅值、路面波长、载重和车速下的行车动载荷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分析车辆-道路耦合系统的相互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