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刚架影响线的程序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力影响线定理,提出一种程序计算刚架影响线的新方法,并编制了计算刚架影响线的专用程序,这为工程结构设计计算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影响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女儿墙是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屋面围护结构,对风荷载较为敏感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屋面积雪荷载的分布,因此需要研究女儿墙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有女儿墙与无女儿墙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在不同风荷载和雪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变化情况,并对比了分析结果,得出工程结构设计中不应忽视女儿墙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内力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3.
当基坑工程施工场地紧张时,基坑内支撑常设置运土车行走路线作为施工栈桥。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内支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前必须先确定最大截面内力。以实际基坑工程为背景,利用软件ANSYS的APDL实现影响线的计算,比较各跨关键部位的内力,然后得到最大截面内力及相应出现的位置,以及该最不利位置对应的内力影响线和相应荷载作用位置。对于对称支撑系统,可先分析一跨作用移动荷载时的内力影响线,然后根据对称性确定另一跨移动荷载的作用位置,以及相应两跨均作用移动荷载时对应的最大截面内力。本研究也可供移动荷载下逆作基坑中楼盖结构复核承载力参考。  相似文献   

4.
门式刚架多用轻型屋面,在沿海等强风地区屋面风吸力可成为向上的荷载,一般刚架塑性弯矩计算公式或图表求解刚架内力已不能适用,如何考虑特定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是刚架设计施工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根据结构塑性分析的机动法原理,提出在向上荷载作用下无加腋单跨刚架塑性弯矩的算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用MTS软件计算分析了一榀30m门式刚架模型。通过分析无预应力门式刚架以及12种预应力门式刚架的模型,讨论拉索初始预应力值、撑杆数以及索底高度等参数对预应力门式刚架受力性能的影响。不仅验证预应力拉索门式刚架结构承载性能上的优越性,而且分析在预应力施加过程中以及在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门式刚架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对在水平节点荷载作用下 ,应用“无剪力弯矩分配法”对多层多跨不对称简式刚架的内力计算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讨。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多层不对称简式刚架在水平节点荷载作用下内力值的近似计算方法 :无剪力弯矩二次分配法。  相似文献   

7.
涟钢3200m^3高炉炉身、炉顶刚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洌海  卲同平  龚宗宜 《钢结构》2009,24(10):52-56
高炉炉身、炉顶刚架传统设计方法为二维杆系分析,且必须分开分析,误差较大。采用较先进的有限元软件对炉身、炉顶刚架进行整体空间分析,并从结构形式、荷载、设计方法、构件截面选型等方面对炉身、炉顶刚架进行优化和细化,使设计精度大为提高,刚架柱的用钢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张速 《安徽建筑》1998,(1):25-26
利用影响线计算结构的内力,一般教科书上只讲在集中荷载和均有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的计算,而对于集中力偶作用下的结构内力的计算尚付阙如。笔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它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从而弥补了现有教科书上的不足,并使利用影响线计算结构内力的方法在结构设计中得到更广泛和更普遍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招晓 《云南建材》2011,(11):121-123
笔者以某72m跨度的单层仓库工程为例,计算分析了索支承实腹式门式刚架结构在不同荷载工况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布,并与不同类型的门式刚架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着重探讨了索支承门式刚架结构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索支承刚架的预应力效果比普通预应力刚架更加明显,能改善刚架的受力性能;在索支承刚架的设计过程中,不可忽略撑杆和钢拉索的变形,必须按几何非线性计算。  相似文献   

10.
传统塑性铰法及其改进方法具备比例特点,能够根据外荷载与内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快捷确定刚架的塑性铰位置和极限承载力,但不能应用于多内力组合作用下的刚架极限承载力问题。随后发展起来的二阶塑性铰法和精细塑性铰法尽管解决了该问题,但不具备比例特点,需通过大量迭代试算、并连续调整荷载增量来确定刚架的塑性铰位置和极限承载力,导致理论复杂,计算效率低。为此,文章利用广义屈服准则提出内力组合因子的定义,据此建立具备比例特点的广义塑性铰法,能够快捷处理刚架结构在多内力组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问题。首先,利用广义屈服准则研究建立内力组合因子,据此修正刚架单元在不同加载步的截面强度。然后,利用齐次广义屈服函数和标准化内力定义单元承载比,并根据荷载与单元承载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快捷确定各加载步的塑性铰位置和极限承载力。最后,通过与弹塑性增量法和改进塑性铰法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简捷、高效和高精度特性。  相似文献   

11.
既有框架建筑顶部安装塔吊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林  李书祥  万博  李莹 《工业建筑》2006,36(11):98-101,105
将塔吊安装于既有框架建筑顶部,在塔吊底部设计钢梁承担重力荷载;塔身与原屋盖梁板连接,主要承担倾覆力矩。通过力学方法详细计算分析出钢梁内力情况并进行钢梁设计,同时做好钢梁与框架柱的连接措施,对原建筑的影响亦需验算。  相似文献   

12.
刘迎春 《钢结构》1999,14(4):35-38
环形出铁场是一种按新型炼铁工艺布置的环形钢结构建筑物,结合实际工程设计介绍环形出铁场钢结构布置的特点以及屋益结构、半门武刚架结构环形吊车梁等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利用研制的程序(IFSA)就桥式吊车及其它荷载作用下的屋盖网架与框架柱共同工作时的内力、位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得出了桥式吊车荷载对整个厂房结构的影响范围及大小.结合某造船车间的网架结构设计,对该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按传统的平面结构体系、网架与柱铰接和网架与柱刚接按空间结构体系三种不同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了该类结构按空间体系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某车间地下结构复杂,地面负载最大达到150kPa.地上为全钢结构单层厂房,柱距12m及13.5m50t吊车.大面积单面斜坡屋面,局部正交双层檩条.屋面及墙面均为压型钢板(有保温)。屋面钢结构节点作了若干改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冶金工业部门设计建设的一些大、中型工业厂房采用空间网架结构的实践,论述了支承结构为排框架体系、具有繁重工作制的重型桥式吊车作用于排架柱、带有采光通风天窗和连接有抗风墙架结构等对网架设计的特殊要求,考虑多种工况组合时网架一排架的实用设计方法,以及竖向网架作为大开间墙体承重结构的应用,回顾了近五年间网架结构应用于冶金工厂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在超高层建筑中拆除难题,提出了起重桅杆辅助拆除技术,将内爬式塔式起重机整体下降至建筑物屋面,通过起重桅杆和辅助起重机代替汽车式起重机按塔式起重机拆除工艺完成其部件解体工作;通过内爬式塔式起重机自身的起升机构与起重桅杆组合完成塔式起重机部件的垂直运输工作;通过自放至屋面的形式完成两组起重桅杆的拆卸工作,并通过施工电梯将分解的辅助起重桅杆运回地面完成整个塔式起重机的拆卸任务。  相似文献   

17.
刘华宇  陈波 《钢结构》2011,(10):1-4
以100 m跨度的单榀钢管拱桁架屋盖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其在水平和竖向行波效应作用下的多遇地震响应,得出行波效应的影响是显著的,其对结构的影响有利有弊,并且对大部分杆件和节点的影响随着波速的下降而越发不利,行波效应作用下内力和位移响应与一致激励相比,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当波速很大时,内力和位移反应的波形与一致激励下的波...  相似文献   

18.
西藏会展中心工程地处高海拔、低含氧量的拉萨地区,屋盖空间形状复杂,高度、跨度大及杆件数量较多,施工中开发和应用了屋盖外围部分采用组合单元吊装、屋盖内部部分采用整体提升技术。通过非线性施工过程分析验证该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对屋盖桁架进行同步和不同步提升状态结构分析、提升支架受力分析,为结构的安全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江宁体育场工程为背景,根据屋盖桅杆斜拉索特点及其安装方法进行了施工平台设计方案的选型,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状况、机械设备起重能力、受荷特点及施工平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因素,对四种方案进行了对比评析,最终确定在桅杆顶近75m高的锚箱处搭设高空斜撑式型钢悬挑施工平台。施工平台主要承受移动集中荷载作用,内力计算采用了影响线分析方法,得出内力包络图用于杆件截面设计,确保了设计的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20.
宝钢二号高炉炉体框架的加固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宝钢二号高炉大修时采用了炉体整体提升的方法,炉体框架在高炉大修时要承受整体提升50000kN的荷载作用,远远超过其现有的承载能力,必须对原框架进行加固处理。仅为满足承受50000kN荷载作用时,框架很容易加固,但在大修过程中由于运输荷载的大小和作用位置的变化,使得炉体框架的局部构件的内力发生变化,又由于高炉框架上连接的附属结构众多,因而使得加固工作变得复杂。本文根据高炉大修时的具体工艺,将高炉大修时的荷载作用情况分为4个工况进行计算,得到结构的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的炉体框架进行了内力计算,并按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进行了强度、稳定和变形验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