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道地形条件与地理因素是冰坝发生的必要条件。水力条件和热力因素决定了黑龙江上游冰坝形成的大小与灾害程度。形成1999 年黑龙江上游冰坝的水力条件充足,而春季热力条件不足,致使开江日期拖后,没有形成“倒开江”和“武开江”,消弱了水力条件,因而虽然形成了多处冰坝,但规模小,没有造成较大灾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上游段地形复杂,河道曲折、狭窄,急弯段多,开江期间,易形成冰凌卡塞,给两岸村屯、城镇居民造成灾害和损失。文章阐述了黑龙江上游段冰坝凌汛的成因,分析了冰坝形成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冰坝凌汛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宋春山  朱新宇  韩红卫  林立邦  姚植 《水利学报》2020,51(10):1256-1266
为探究黑龙江上游典型河段不同河道特征与冰坝形成的相关性,在2019年开江期进行了GPS追踪试验,观测开江期流速变化及流凌阻塞程度,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典型河段河道特征与冰坝生消相关的预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上游不同河段开江期流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所得流速变化可以反映开江期各河段流冰阻塞情况,低流速区域与冰坝易发河段契合良好。将典型河段预报结果与实际冰情对比,结果表明在“武开江”条件下,河道比降区间为2‰~3‰,河道弯曲系数处于2.0~3.0之间,河道突缩宽窄比超过3.0的河段易形成冰坝。与传统经验统计预报模型相比,河道特征回归模型优先考虑河道特征元素,预报精度为85%,更为准确地模拟了黑龙江上游各河段在“武开江”期间的冰坝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干流上游在开江流凌期经常出现冰坝,并产生凌汛灾害。为预测黑龙江漠河段的开江日期和冰坝发生情况,利用黑龙江漠河段1960—2010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冰坝预测模型,预测该河段2011—2015年的冰坝发生情况及开江日期,并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通过对27年的气温转正日期和开江日期的分析发现,二者的日期均趋于稳定,且在气温转正后的15 d左右黑龙江漠河段会顺利进入开江阶段;预测2011—2015年开江日期的最大误差为3 d,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此次预测为甲等预测方案且预测结果均合格。  相似文献   

5.
1985年4月18日18时30分,黑龙江上游的漠河村江段提前开江了!这就是群众说的“倒开江”。大块的冰排顺流而下,仅半个月时间,先后在漠河至呼玛的600公里江段内筑起十一处拦江冰坝。呼玛县新街基村形成的冰坝首尾长达40公里,冰坝水位高程比原水面高出9米,比1958年大洪水位还高出1米。涌进村的一块冰排大如兰球场地,厚度3.7米。新街基村400多座房屋被冰排撞毁或冲走,5,000多亩耕地被淹,冰壳持续14天,危害相当惨重。黑龙江倒开江形成冰坝多发在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下游区冰坝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前期江河冰储量、开江前期气温和降水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每年春季开江期窬易发生冰坝。而且冰坝洪水突发性强,地点不固定、灾害大。因此要多总结冰坝产生原因及实验经验,作好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7.
嫩江上游冰坝成因及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嫩江上游灾害性冰坝凌汛屡屡发生。为探讨冰坝成因和预报方法,本文在统计历史冰坝凌汛特性的基础上,对流域水文气象特性和冰坝特点及冰坝凌汛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冰坝凌汉壅水高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开江期冰坝凌汛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速读     
正近日,《2016中国水利发展报告》首次以水利部名义正式出版,副部长田学斌担任编委会主任、主编,副部长周学文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近日,黑龙江干流上游漠河县洛古河江段开江。至此,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均已全线平稳开江,开江期间虽然局部江段发生了冰凌卡塞,但由于处置及时,未形成灾害性冰坝,没有发生大的险情灾情,嫩江、松花江、黑龙江防凌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上游由于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等影响,是冰坝形成的多发地段。根据2010年沿江水位站实测水文数据,从不同角度对冰坝的成因及发生过程进行了剖析,对冰坝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了统计。通过剖析,阐明了冰坝凌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黑龙江上游江段开江期流冰速度沿程变化规律和运移过程,通过抛投微型冰浮标定位器进行流冰追 踪试验,分析黑龙江干流开江期流冰速度分布特征及河道形态对流冰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019 年开江期 距黑龙江干流源头 69~692?km 河段流冰速度分布为 0.79~3.56?m/s,平均速度为 1.65?m/s,流冰速度与河道宽度、河 道弯曲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在弯曲河段、江心岛河段和弯曲分汊型河段流冰速度降低趋势明显,且河道特征对流 冰速度的影响依次减弱。流冰速度沿程分布规律可为冰坝预测及预防凌汛灾害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成果对寒区 河流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上游是冰坝多发江段,文章从地理位置、河道形态、动力因素和热力因素,详实地分析了冰坝的成因规律,并总结了发生冰坝的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文中记述了1964年冰坝凌汛发生过程,分析了开江形势,冰坝特点,冰凌灾害,对冰坝的成因做了典型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黑龙江上游历史冰坝情况,冰坝洪水的特点,对冰坝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 2000年冰坝的实况。  相似文献   

14.
1981年松花江下游发生了大范围的大型冰坝凌汛.通过对冰坝发生发展过程及规模、冰凌灾害和冰坝成因等分析,认为松花江下游河道具有平原区河流特点,河道紊乱,比降落差害大,宽窄、深浅变化不一,具有阻塞冰排,水流急弯、曲折,沙州,串沟等河道特征.每年受热滞后,形成倒开江,具备形成冰坝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上游洛古河至黑河镇段长905公里,自1916年有水文记载以来,出现过十八欢严重冰坝.仅1958年以来,冰坝造成严重灾害就有三次.冰坝形成时,造成河道堵塞,拦蓄水流,河水出槽,冰排上岸,最大壅水高度几乎相当于历史上特大洪水水位,对沿江人民生命财产是一个严重威胁,往往造成数万亩农田及数百座房屋被淹,形成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开河期冰坝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刘之平  郭新蕾  付辉  刘文斌 《水利学报》2017,48(11):1355-1362
在北方高寒地区的天然河道,开河期冰坝形成和导致凌汛的机理复杂,目前的冰水动力学模型难以模拟和预报其发生、发展和溃决的过程,可用的冰坝预报多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和经验判别式法,为应对严重的防凌形势,迫切需要找到冰坝预报的新方法。本文在对开河期冰坝成因及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冰坝预报模型,并将其应用到黑龙江上游凌汛灾害频发的漠河江段冰坝预报中。通过神经网络聚类法预报冰坝是否发生,神经网络聚类法预报精度为85%,高于传统统计学的几率分析法62%的预报精度。通过预报开河日期实现了对冰坝发生时间的预报,开河日期预报平均预见期为10天,最大误差2天,预报合格率100%。该模型提前准确预报2017年黑龙江漠河江段开河冰坝发生情况。及时、准确的冰坝预报能为提前制订主动防凌方案和采取必要防凌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介绍黑龙江上游气候和河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冰坝凌汛过程和特点,对冰坝稳定性和历时进行了计算,并简析了冰坝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把冰、水、热动力学理论与爆破效果相结合,提出了在冰坝易发点沿深泓线实施冰下爆破形成温度场预防冰坝灾害的理论,包括:爆破时间的选择,爆破孔的布置,爆破效果的估计,温度场水温及下游冰盖下水温的影响长度和冰盖融化速率的计算。黑龙江开江期冰下爆破的实践表明,爆破坑平均直径随炸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炸药量超过18 kg时,爆破坑平均直径随炸药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根据实测单位炸药量破碎的冰盖体积的效果,建议冰下爆破预防冰坝的单孔炸药量应不超过9 kg,包括冰盖厚度超过1 m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位于我国北疆边陲,是一条著名的国际界河,由于处于高纬度地带,气候严寒,江水封冻期长达六七个月,每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随着气候逐渐回暖,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额尔古纳河两大支流先开始解冻,大小不等的冰块顺江而下,当受到封冻冰层的阻挡时,便很快堆积起来,形成多处冰坝,堵塞江道,江水壅高,这就是被人们称谓的凌汛。黑龙江上游灾害性的凌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经济损失甚大,给沿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协。严重的冰坝年份,流凌所到之处,田园被淹,民房被毁,成灾之重较夏季洪水灾害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俄罗斯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上游多年来形成大小冰坝几十次,期间正常的水文检测无法进行.为掌握冰坝期间的出流量,文中介绍了采用建立拟测站与下游站水位相关曲线,再利用切割水位的方法进行流量推求,解决了冰坝期间测量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