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磁气门驱动设计及其电磁铁静吸力特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双弹簧、双电磁铁的电磁气门驱动 (Electromagnetic Valve Actuation,EVA)原理 ,设计制作了用于探索性试验研究的 EVA装置及其电磁铁静吸力特性试验系统 ,测量了电磁铁的静吸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1)电磁铁的电磁力达到了设计点的要求 ;2 )在 EVA动态试验中应考虑 3个问题 ,即 :在初始化过程后期线圈逐渐减小电流、保持阶段保证电磁力大于弹簧力以及过渡过程后期线圈所通电流随气隙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给电磁气门驱动(Electromagnetic Valve Actuation,EVA)气门软着陆研究提供适用的平台和探索电磁气门驱动小型化设计,研制了一个装在每缸4气门汽油机缸盖上的EVA装置。采用电磁驱动的传统设计方法与CAE相结合,确定了电磁铁结构、尺寸和线圈参数,其中铁芯由E型硅钢片堆叠而成。EVA装置的总体装配关系中主要考虑了铁芯固定、衔铁运动限位、EVA与缸盖联结等。此外在EVA中布置了电磁铁磁链测量线圈、励磁线圈温度测量电阻。报告了EVA设计过程及初步的仿真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陈海红  赵雨东 《内燃机》2011,(6):23-26,30
为研究电磁气门驱动(Electromagnetic Valve Actuation,EVA)的气门软着陆控制,研制了装在一个每缸四气门汽油机缸盖上的能够驱动一对进、排气门的EVA装置。EVA设计中确定了电磁铁尺寸、材料,在总体装配关系中主要考虑铁芯定位、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布置、EVA与缸盖联结等。此外,采用试验和仿真方法对进、排气门EVA进行了电磁力和磁链分析。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系统(EVA)是机械、电磁耦合的复杂系统。以所研制的EVA装置为例,采用仿真计算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EVA电磁铁的电感、磁链和铁磁材料的磁化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VA工作时电磁铁基本上处于铁磁材料磁化曲线线性区,因此在仿真建模时可将电磁铁磁链、电感按磁化曲线线性区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一个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EVA)装置为对象,采用试验方法研究EVA过渡过程。根据EVA的过渡过程工作特点,把过渡过程分为远程、近程两段分别予以控制。远程采用PI控制,控制目标是在远程结束时励磁线圈达到某一电流;近程则采用跟踪位移理想曲线的方法,使落座速度降低。通过试验确定了远程阶段的目标电流和PI控制参数、近程阶段的理想位移曲线和控制点数目,使单次上下行过渡过程落座速度分别达到了0.22m/s和0.10 m/s,实现了EVA连续动作且可使EVA动作适应转速变化。  相似文献   

6.
电磁气门驱动(Electromagnetic Valve Actuation,EVA)是一项可变气门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在技术优势。目前EVA还没有得到实用化,主要难点是控制气门软着陆。EVA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气门落座速度控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落座平衡点附近将EVA模型进行泰勒展开,然后使用比较成熟的线性方法控制。双电磁气门驱动EVA将采用精确线性化方法变换成一个全局的线性模型,然后使用LQR线性方法进行控制。其结果是:初始化平均落座速度为0.08 m/s,单次过渡过程平均速度为0.05 m/s。分析可能影响控制效果的诸因素,结果表明:双气门控制中进排气门子系统之间基本上没有干扰,选择合适的控制开始时间可以得到理想的落座速度,但系统参数和传感器测试信号的准确性对控制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璩轶飞  赵雨东 《内燃机工程》2007,28(1):24-26,30
由于难以采用传统的闭环控制方法控制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EVA),在大量开环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EVA过渡过程闭环控制的新方案,该方案由两个部分组成:运动过程控制和落座控制。运动过程控制能实现较小的落座速度,落座控制能保证落座的成功。在研制的EVA上进行的试验表明,采用这种控制方法能够得到小于0.2m/s的落座速度,但EVA连续动作时平均落座速度大于单次动作的落座速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磁场分割法进行的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EVA)仿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E1ectromagnetic Valve Actuation,简称EVA)进行的仿真计算中,采用磁场分割法建立了电磁铁磁路模型,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电压平衡原理分别建立了EVA动力学模型和电路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与试验对比基本符合的情况表明,所建模型反映了EVA的基本特征,整套仿真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对柴油机配气实行电子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介绍了135型柴油机所设计的一套电子控制液压驱动的可变气门系统。包括液压系统的选择,气门驱动机构的设计及其有关参数的确定,以及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等,并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试验证明,针对135型柴油机所设计的电控可变气门系统基本能够满足设计的初步要求,在1500r/min时,270℃A内能完成气门的开启与开闭动作,并且其时面值可以调节,基本上能满足其他非标定转速,尤其是低转速工况下对气门正时进行调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闭环方法控制电磁气门驱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研究电磁气门驱动(EVA)气门落座软着陆控制为目的,依据EVA装置,建立EVA的数学模型并将其线性化,在此基础上对采用传统闭环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用于仿真的模型与实际情况有差别,难以用于评估控制策略;在小气隙下EVA系统可控性较差,且非常不稳定,采用传统的闭环方法控制电磁气门驱动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门系统及其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控制进排气门是一种新型的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在发动机上以电磁驱动气门比传统的凸轮驱动方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所建立的电磁驱动气门升程仿真计算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电磁驱动气门机构,优化其各种系统参数,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仿真基础上的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门系统优越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门(EMVT)建立仿真计算模型,根据其计算结果与传统的配气机构在充气效率和泵气损失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电磁可变气门在发动机上应用的优点,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VVT及VVL装置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同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该装置的特殊的凸轮型线,并采用AVLTYCON软件建立了阀系的TYCON模型,对装置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发动机转速下,随着间隙γ的变化,气门正时及气门升程随之改变,气门正时改变量达60℃aA,气门升程从怠速时的5mm改变到标定转速时的8mm,在整个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没有发现气门落座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可变气门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压共轨电控柴油机可变气门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该系统的试验台来,并对电控可变气门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可变气门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本电控可变气门系统对气门正时与持续期、气门升程、气门动作速度等参数都能进行灵活、准确地调节,并且调节途径多样。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变刚度气门弹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气门弹簧、弹簧座的三维有限元组合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考虑各组件接触关系的基础上,对该气门弹簧在不同载荷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快速地得到了变刚度气门弹簧弹性特性曲线。并依据气门弹簧应力计算结果对该弹簧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变刚度气门弹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气门弹簧、弹簧座的三维有限元组合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考虑各组件接触关系的基础上,对该气门弹簧在不同载荷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快速地得到了变刚度气门弹簧弹性特性曲线。并依据气门弹簧应力计算结果对该弹簧进行了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17.
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定时的研究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理论,研究发动机燃烧系统和配气机构匹配优化设计问题。采用轮流一维搜索法,计算出随EQ6l00发动机工况变化的优化的排气门延迟关闭角和进气门提前开启角。计算还表明,优化系统的燃油消耗率b和有害排放物CO、NO含量的计算值比定配气定时的值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