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60Coγ-射线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2kGy、4kGy、6kGy、8kGy和10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淀粉样品测定其黏度热稳定性、冷稳定性、凝沉性、凝胶性等黏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辐照后淀粉的最高热黏度变小,当辐照剂量在4kGy以上时,其最高热黏度基本稳定在15MPa·s左右。黏度冷稳定性有所提高,黏度热稳定性降低,但其凝胶性和凝沉性没有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出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60Coγ-射线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2kGy、10kGy、30kGy和50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淀粉样品测定其黏度及热稳定性、特性黏度和透光率.由特性黏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对淀粉的辐照降解,其辐照剂量可以控制在10kGy以下,如果再提高辐照剂量则无明显的降解效果.低辐照剂量的样品透光率有明显的提高,辐照剂量达到2kGy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透光率逐渐下降.高剂量辐照的淀粉黏度很低,但黏度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60Co γ-射线辐照对淀粉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Coγ-射线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0、12、14、16、18和20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淀粉样品测定其特性黏度和黏度的热稳定性、冷稳定性、凝沉性等特性指标.由特性黏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对淀粉辐照降解的辐照剂量可以控制在12kGy以下,如果再提高辐照刑量则无明显的降解效果.辐照后的淀粉最高热黏度下降,黏度热稳定性降低,冷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稻谷、糙米、精米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的保鲜效果及品质变化,选取新收获的晚粳稻为原料,研究0,2,4kGy剂量辐照对稻谷、糙米、精米的保鲜效果,并考察电子束辐照对稻米理化性质,包括水分含量、色泽、脂肪酸值、黏度值和食味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4kGy剂量辐照的稻谷、糙米、精米与未辐照的样品相比,水分含量、色泽无显著变化(P0.05),黏度值显著下降(P0.05),且储藏一段时间后,经电子束辐照过的样品较未辐照的样品脂肪酸值上升更缓慢,食味值变化更小,即储藏期间品质劣变程度更小。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一种冷杀菌技术,可用于保持稻米的品质和营养、延长稻米储藏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辐照灭菌和高温釜式灭菌对酱牛肉理化性能、质构变化和脂质氧化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辐照剂量2,4,6,8 kGy对酱牛肉进行辐照处理,高温釜式选择121 ℃、20 min灭菌。结果:辐照处理剂量为6,8 kGy时,辐照处理具有与高温釜式相同的灭菌效果,可延长酱牛肉的保质期;辐照剂量的增加可使得酱牛肉的L*(亮度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辐照组样品L*值高于未经灭菌处理的酱牛肉,a*值先上升后逐渐降低,当辐照剂量<6 kGy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样品的b*值逐渐升高,当辐照剂量>6 kGy时,样品的b*值又减小,且辐照组处理的酱牛肉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辐照处理组对酱牛肉硬度与弹性的维持性优于高温釜式灭菌;而辐照处理的酱牛肉过氧化值与酸价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显著增高(P<0.05),高温釜式灭菌对酱牛肉过氧化值影响不显著,8 kGy辐照剂量组与高温釜式灭菌组酸价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辐照使得样品的初始丙二醛值增加。结论:6 kGy辐照剂量组的酱牛肉货架期相较于对照组延长且该剂量辐照处理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采用60Co-γ射线对马铃薯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4、8、10、12、16kGy和20kGy,测定淀粉的颗粒特性及淀粉糊的透明度、热稳定性及冷稳定性。结果表明:辐照后的马铃薯淀粉颗粒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平均粒径变小;淀粉糊的透明度升高,峰值黏度减小,热稳定性及冷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辐照剂量高于10kGy时,淀粉糊的峰值黏度与冷、热稳定性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小麦粉理化性质及加工品质的影响,并将其制成馒头,运用物性测试仪和感官评定方法分析了馒头的食用品质。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小麦粉的降落数值及黏度特性显著下降,当辐照剂量达到5 kGy时,降落数值下降了56.2%,峰值黏度下降至42.7%,回生值下降至35.2%,而吸水量略有提高;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逐渐降低,降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延伸度却逐渐增加,拉伸曲线面积则先增后减;物性测试仪测定结果表明,剂量在1.75 kGy以下时,辐照对馒头的黏附性影响较小,但达到2.75 kGy以上时,馒头的黏附性迅速增大,达到对照样品3倍以上;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当小麦所受辐照剂量达到5 kGy时,由其所制作的馒头感官评分低于60分,表明已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8.
从经过电子束辐照处理的小麦中提取淀粉,用Brabender连续粘度计研究不同辐照剂量(0、1.0、2.75、4.4kGy)对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并用排阻液相色谱和多角度光散射仪、折光检测器连用技术(HPSEC-MALLS-RI)测定其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小麦淀粉的Brabender峰值黏度显著降低,冷稳定性升高,凝沉性减弱,当辐照剂量达到4.4kGy时,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由85.0BU减小到42.0BU,下降了50.6%,回生值下降了88.2%;同时,小麦淀粉重均分子量逐渐下降,且当辐照剂量达到4.4kGy时,小麦淀粉的重均分子量与未辐照相比下降了1个数量级,说明电子束辐照引起了小麦中淀粉分子的降解,平均分子量减小,导致小麦淀粉流变学特性改变,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辐照法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邓霄  潘思轶  林若泰 《食品科学》2005,26(8):225-229
研究了用辐照技术对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和丙烯唆(crylicacid)进行接枝其聚反应条件,通过对辐照剂量、中和度、单体与魔芋胶的配比、有氧无氧条件以及温度等因素试验,探讨对吸水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法魔芋胶接枝丙烯酸的最佳条件是:辐照剂量5.02kGy、中和度60%、最佳单体与魔芋胶的比(体积质量比)5:1、充氮无氧时,吸水牢达540倍,接枝率达79%,温度对接枝率平和吸水率几乎没有影响。共聚反应产物内聚性、硬度和胶粘性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黏度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确认电子束辐照冷冻牛腩的剂量分布特性,研究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冷冻牛腩的杀菌效果及辐照后产品色泽、风味、质构等感官指标的变化,为冷冻牛腩辐照杀菌的工艺设定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依据。方法 对不同厚度的冷冻牛腩块分别用8 kGy进行单面及双面电子束辐照,检测其内部剂量分布,确定辐照适宜的产品厚度,在此基础上用0 kGy、2 kGy、4 kGy不同剂量对商品包装(1 kg/袋,最大厚度不超过8 cm)的冷冻牛腩进行电子束双面辐照,检测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大肠菌群,同时利用色差仪、电子鼻、质构仪检测冷冻牛腩及其熟制品的色泽、风味、质构等感官指标。结果 单面电子束辐照冷冻牛腩的内部剂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快速下降发生在3.5~5 cm深度区域,产品厚度3.5 cm时剂量不均匀度为1.57。双面辐照可增加电子束穿透深度,8.1cm厚度双面辐照的剂量不均匀度为1.62。冷冻牛腩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大肠菌群均有检出,电子束辐照可显著降低冷冻牛腩微生物水平,商品包装的冷冻牛腩经2 kGy电子束双面辐照后无大肠菌群检出,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分别较未辐照处理降低98.8%和89.2%。电子束辐照对冷冻牛腩及其熟制品风味、质构无不良影响,4 kGy处理显著还提高了冷冻牛腩回复性,但电子束辐照导致冷冻牛腩色泽参数a值和b值显著下降,且剂量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电子束辐照对色泽的影响程度在冷冻牛腩熟制后降低,2 kGy处理的b值显著高于未辐照处理,其它各处理的a值、b值与未辐照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8.1cm厚度冷冻牛腩电子束双面辐照的剂量不均匀度为1.62,冷冻牛腩2 kGy双面辐照后无大肠菌群检出,菌落总数显著降低,风味、质构无不良变化,但色泽参数a、b值显著下降,产品红色消退,熟制可以降低辐照对色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60Co- γ射线辐照葡萄籽超微粉的灭菌效果及对其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能有效的杀灭葡萄籽超微粉中的微生物。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葡萄籽超微粉中的含菌量呈同步下降趋势,细菌和霉菌的D10 值分别为3.51、4.26kGy,霉菌对60Co-γ射线耐受力高于细菌。适宜的辐照加工剂量为8~9kGy。葡萄籽超微粉经过8kGy 辐照后其卫生指标达到保健品国家标准要求,总多酚、原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含量无显著变化。经辐照灭菌后的葡萄籽超微粉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可有效地提高保质期。  相似文献   

12.
采用0、1、5、7和10 kGy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电子束处理玉米样品,研究其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电子束处理玉米样品后,对其体积质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玉米的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值和电导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不同剂量对黏度指标和食用品质影响较大。当辐照剂量为1 kGy以下时,同剂量的电子束和γ射线对玉米品质影响无明显差异;当辐照剂量大于1 kGy时,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玉米品质影响小于γ射线。  相似文献   

13.
采用60Co-γ射线对烤鳗进行处理,研究其感官、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理化指标的变化. 结论:辐照剂量大于5kGy的实验组,感官与质构特性均出现下降;微观结构在实验辐照范围内变化较小;酸价、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表明辐照促进烤鳗贮藏时脂肪氧化;辐照对维生素A影响明显,3kGy时含量下降了372%,维生素E在辐照剂量9kGy时,含量下降106%;各实验组烤鳗中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建立一种适用于我国香辛料及脱水蔬菜辐照鉴别初筛方法,对11种调味料及5种脱水蔬菜样品在4、5、10 kGy剂量下进行辐照,同时以未辐照样品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后4组样品之间Dc值差异显著,4、5、10、0 kGy下辐照处理样品的Dc均值分别为3.1~5.1、3.6~5.7、5.6~7.5和1.3~3.0。随辐照剂量增加,DEFT值基本不变,APC值逐渐降低;当阈值设定为3.0时,可检测出5.0 kGy及5.0 kGy以上辐照处理样品,假阳性率为3.1%。  相似文献   

15.
涂宗财  马达  王辉  石燕  沙小梅  黄小琴 《食品科学》2014,35(20):143-147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formation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PCR-DGGE)技术研究3 种包装(空气、真空、气调)结合钴60辐照技术对鱼肉表面优势菌菌群的影响,分别选择6 种辐照剂量(0、2、4、6、8、10 kGy)照射4 ℃贮藏18 d后的鱼肉表面优势腐败菌群进行研究。方法:采集第18天不同包装不同剂量的草鱼肉样品,洗脱鱼肉表面菌;提取DNA,扩增16S rDNA的V3可变区,用PCRDGGE技术鉴定优势菌,割胶回收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包装鱼肉表面优势菌群数量和种类不同,在样品中共同的优势腐败菌为假单胞菌,在空气包装中优势腐败菌是假单胞菌、乳酸菌和沙雷菌,沙雷菌在辐照剂量高于8 kGy时被抑制。在真空包装中优势腐败菌是假单胞菌、沙雷菌、热死环丝菌和耶尔森菌,沙雷菌辐照剂量高于6 kGy时被抑制,而耶尔森菌在2 kGy以上即被抑制,热死环丝菌在6、8 kGy辐照条件下才出现,其具有很高的辐照抗性。在气调包装中优势腐败菌是假单胞菌和乳酸菌,但乳酸菌仅在气调包装2 kGy辐照和气调包装8 kGy两种辐照包装条件下是优势腐败菌。结果表明,PCR-DGGE技术可以很好地鉴别鱼肉表面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小麦粉理化性质及加工特性的影响,并将其制成馒头,运用物性测试仪和感官评定方法分析了馒头的食用品质。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小麦粉的降落数值及粘度特性显著下降,当辐照剂量达到5kGy时,降落数值下降了56.2%,峰值粘度下降至42.7%,回生值下降至35.2%,而吸水量略有提高;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逐渐降低,降幅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延伸度却逐渐增加,拉伸曲线面积则先增后减;物性测试仪测定结果表明,剂量在1.75kGy以下时,辐照对馒头的粘附性影响较小,但达到2.75kGy以上时,馒头的粘附性迅速增大,达到对照样品3倍以上;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当小麦所受辐照剂量达到5kGy时,由其所制作的馒头感官评分低于60分,表明已不宜食用。  相似文献   

17.
以真空包装的手撕牛肉为材料,辐照剂量分别为2、5、8、10、15、20 kGy,研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手撕牛肉品质的影响。探究在不同辐照剂量下,手撕牛肉在25℃下贮藏63 d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组的手撕牛肉在贮藏期内的菌落总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当辐照剂量大于8 kGy时,能明显延长手撕牛肉的贮藏期;电子束辐照对手撕牛肉的剪切力、咀嚼性和pH值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对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的影响较小;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感官评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当辐照剂量大于10 kGy时,辐照组的色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可得:8 kGy~10 kGy的辐照剂量既能最大限度保留手撕牛肉的原本品质,又能保障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胡群  邹春颖  郭利平 《食品科学》2009,30(6):243-245
目的:探讨内毒素检测(LAL)与革兰氏阴性菌计数(GNB)相结合的方法可否应用于辐照鸡肉的筛选。方法:市售鸡肉丁以50g 每份分装后,以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0、2、6kGy,每个剂量各12 份,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的培养计数估计样品中存在的活的革兰氏阴性菌的量,通过内毒素浓度定量估计活的和死亡的革兰氏阴性菌总量,比较两者差异来判定是否经过辐照处理。结果:辐照剂量为6kGy 时,12 个样品被检测出经过辐照处理。辐照剂量为2kGy 时,8 个样品被检测出经过辐照处理,4 个样品检测出未经过辐照处理。辐照剂量为0kGy 时,12 个样品均被检测出未经过辐照处理。结论:LAL/GNB 法可以应用于辐照鸡肉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电子辐照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10kGy辐照后小麦基本营养成份没有变化。但是,经过5kGy和10kGy辐照的样品的布置和流变学特性、面筋指数和气味色泽明显变坏。为保持基本的营养品质,2.5kGy以上的辐照剂量不宜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1~8kGy的辐照剂量处理魔芋葡甘聚糖(KGM),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衍射、核磁共振等手段对魔芋葡甘聚糖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辐照处理后引起KGM长链分子上糖苷键的断裂,黏度降低,但仍是吡喃己糖,也没有新的基团产生,仅引起羰基的增加和羟基氢的减少;无定型结构(α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峰值增高,面间距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