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以脱脂奶粉、胡萝卜粉、发酵蓝莓冻干粉为原料制备胡萝卜-发酵蓝莓奶片,并进行相关工艺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蓝莓的最佳条件,用总抗氧化能力进行鉴定,采取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将蓝莓发酵液制成冻干粉。以奶片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奶片工艺。结果表明,发酵蓝莓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5 ℃、菌种添加量5%、发酵时间25 h,此条件下蓝莓发酵液的总抗氧化能力为230.158 U/mL,较蓝莓汁发酵前提高了33.18%。奶片的最佳制备工艺配方为奶粉:果蔬粉=2:1、麦芽糖醇添加量7.5%、柠檬酸添加量0.3%、硬脂酸镁添加量0.5%,此条件下的感官评分为95分。本产品保有蓝莓的营养价值,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沙棘果酒主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酿酒酵母发酵沙棘原汁的乙醇含量,该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酿酒酵母发酵沙棘原汁产乙醇工艺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发酵温度、基质的pH值、接种量和糖度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28.5℃、pH值为3.7、接种量为0.18%、糖度为23%时,酿酒酵母发酵沙棘原汁产乙醇量最高,发酵液中的酒精度为14.0%vol.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特有的自学能力,通过仿真、评估和优化,显著地提高了发酵液中的酒精度.  相似文献   

3.
蓝莓果渣酵素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莓果渣为主要原料,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提高酵素产品质量。选取工艺参数为酵母菌和干酪乳酸菌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分析其对酵母菌的蛋白酶活力和浓度及对干酪乳酸菌浓度的影响。按照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设计上述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确定最佳酵母菌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 3.5、发酵温度30 ℃、接种量0.15%、发酵时间16 h。酵母菌发酵16 h后在37 ℃条件下,发酵液pH 4.0,干酪乳杆菌接种量0.50%,静置发酵24 h,温度保持在18~20 ℃左右,静置进行24 h的后发酵,使发酵液产香,品质优良,将浓缩后的发酵液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制成蓝莓果渣酵素粉状产品。  相似文献   

4.
以耐酸酵母YM1-1E为试验菌株,沙棘原浆为原料,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沙棘与水的配比、配料初始pH、接种量、SO2添加量、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对沙棘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沙棘果酒的最优发酵工艺为沙棘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6,酵母菌接种量3.0%,SO2添加量105 mg/L,沙棘发酵液初始pH 5.3,24 ℃发酵10 d。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酿造的沙棘果酒酒精度为12.7%vol,感官评分为89.0分。果酒果香浓郁、入口酸甜、酒体醇厚。  相似文献   

5.
以果酒及果汁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蓝莓皮渣为原料,以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进行蓝莓皮渣酵素发酵工艺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酵母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 5.0、发酵时间12h、糖添加量6%、接种量0.15%。酵母菌发酵12 h后接种0.5%的植物乳杆菌, 37℃继续发酵27 h,保持温度在6~8℃,静置使其产香。发酵终点时, pH 3.12,可滴定酸含量0.52%。功能性成分中,总酚含量为4.31%,原花青素含量为3.66mg/m L,同时,发酵前后,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1.24倍, 8.1%和5.0%。所得蓝莓皮渣酵素风味适宜,且伴有浓郁的蓝莓香气。  相似文献   

6.
沙棘果酒优良酵母菌的筛选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合酿造沙棘果酒的优良酿酒酵母,为开发沙棘果酒酵母菌资源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时来自成熟沙棘果皮、果汁自然发酵液以及沙棘果园土壤的酵母菌进行富集培养和划线分离,通过镜检、杜氏管发酵法进行初筛,通过产酒精能力测试、耐性能力测试、发酵力测试、凝聚性比较,进行复筛.通过26S rDNA Dl/D2区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对所筛选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成熟沙棘果皮、果汁自然发酵液以反沙棘果园土壤中分离出108株酵母菌.经杜氏管发酵,从中初筛出15株发酵性能较好的酵母菌.进一步复筛出1株优良的沙棘果酒酵母Y23.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酵母菌起酵快,发酵7d即可产酒精10.4%(体积分数).具有沙棘果酒的典型风味.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酵母菌Y23与酿酒酵母(S.ceretisiae)Y-12632T(AY048154)的遗传距离最近,两者之间的同源性为100%.结论:筛选的酵母菌Y23最适合沙棘果酒的酿造.该菌株被鉴定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酿酒酵母(Sacharorn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复合乳酸菌发酵对沙棘汁降酸效果的影响,以酒酒球菌和短乳杆菌为菌株发酵沙棘汁。以总酸降解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沙棘汁发酵降酸工艺,并研究发酵过程中黄酮、多酚、总酸、pH、总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糖、有机酸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酒酒球菌:短乳杆菌比例为1:1、初始pH3.7、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18 h、接种量5%,在该条件下总酸降解率为38.52%,此时,黄酮、多酚、总酸、pH和TSS含量与发酵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沙棘发酵液中黄酮、多酚含量比发酵前分别增加了44.74%和22.22%,pH由3.71升高至3.85,总酸含量由8.49 g/L下降至5.22 g/L,TSS含量下降了20.29%,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发酵液中苹果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降解率为94.59%,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到10.37 mg/mL,奎宁酸、抗坏血酸、酒石酸、草酸和柠檬酸的变化不显著(P>0.05)。沙棘汁经复合乳酸菌发酵后,对1,1-二苯...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曲霉和黄酒酵母对沙棘果泥进行混合发酵,分析黄酒酵母接种量和混合发酵时间对沙棘果泥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黄酒酵母接种量为8%(v/v)、发酵时间96h时,发酵液中蛋白含量提高了0.72倍,总酚含量提高了5倍,总黄酮含量提高了0.24倍,多糖含量降低了94.62%,还原糖降低了98.41%,DPPH清除率提升了4.89%,沙棘发酵液中成分含量为最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和健康,与传统压榨果汁相比,轻度发酵果汁不仅在口感上更加圆润、柔和,在营养上也更加丰富。以沙棘为原料,进行新型轻度发酵饮料的研究。通过测定酒精度确定发酵时间;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调配组合和最佳稳定剂组合。结果表明,轻度发酵沙棘果汁在28℃条件下,发酵时间为24 h;最佳配方为:原发酵液50%,白砂糖8%,苹果酸0.1%;稳定剂的添加量为:单甘脂0.1%,黄原胶0.1%,羧甲基纤维素钠0.05%。  相似文献   

10.
以蓝莓为主要原料,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为发酵菌种,研究蓝莓酵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p H值为指标,首先通过均匀设计确定五种不同菌种最佳接种体积比例,然后研究发酵时间、温度、发酵液初始菌密度以及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单因素实验,最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以期发酵出SOD活性高且使消费者满意的蓝莓酵素产品。结果表明,均匀设计确定出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的最佳接种体积比例分别为22.45%、42.86%、14.29%、16.33%、4.10%,响应面优化出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7℃,初始接种量调整为5.5×10~6 CFU/m L,初始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为11°Brix,发酵后蓝莓酵素的SOD活力最终达到87.45 U/g。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出了复合菌种最佳接种体积比例以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了最佳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蓝莓发酵液中鞣花酸含量和没食子酸含量的两种方法。鞣花酸的测定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柱温25℃,流动相为46∶2∶52的甲醇—乙酸乙酯—KH2PO4/H3PO4溶液,流速0.8m L/min,检测波长254nm,检测蓝莓发酵液中鞣花酸平均回收率为92.68%,RSD为0.97%。没食子酸的测定条件: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4.6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甲醇:水(0.1%磷酸)=10∶90,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273nm,该方法检测蓝莓发酵液中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0.73%。两种方法均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分别用于香菇等食用菌发酵蓝莓制品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沙棘粉、蓝莓超微果粉为主料,复合适当比例沙棘油,并按照比例加入白砂糖、果葡糖浆、柠檬酸、果油和明胶等辅料,通过合理的工艺,研制开发出了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沙棘蓝莓粉复合油软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感官评价得到风味独特的保健软糖。其在口感和各项性状指标最佳的工艺配方为:沙棘、蓝莓果粉的添加量为18%,沙棘油的添加量为0.8%,固定比例组分明胶的添加量为14%。软糖成品水分含量为20.6%、硬度为27.5g、pH为5.4,维生素C含量为53.68mg/100g,弹性良好,咀嚼性好,胶黏性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沙棘酒皮渣,研究了发酵提取物(SBF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SBF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mg/mL,且SBFE中抑菌成分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最佳抑菌pH为7.5。在SBFE中加入大于2%的葡萄糖会降低抑菌效果,但加入大于0.5%的柠檬酸和小于8%的苯甲酸会增加抑菌效果。沙棘酒皮渣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可能是多种成分的共同作用,发酵可使多肽、多酚和黄酮等有效抑菌成分的浓度提高,增强了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蓝莓酵素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实验室自制蓝莓酵素在30 d发酵过程中生化指标变化及抗氧化性能力,以pH值、菌落总数、葡萄糖、果糖、乙醇和有机酸为指标,考察酵素蓝莓酵素在发酵中生化指标的变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及原花青素的变化评判蓝莓酵素抗氧化性能力。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最终pH值为3.47;菌落总数呈现增加降低的循环趋势,30 d后菌落总数为0.4×10~6 cfu/mL;葡萄糖和果糖总量下降到73.93 mg/mL;最终乙醇、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为23.69 mg/mL、5.84 mg/mL和4.30 mg/mL;有机酸定性实验表明,蓝莓酵素中含有琥珀酸、异戊酸、柠檬酸、丙酮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稀释10倍蓝莓发酵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3.2%和2.92%。原花青素在发酵中呈下降趋势,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羟自由基清除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产苦荞为主要原料研究发酵格瓦斯饮料的生产工艺,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液最佳糖度为10°Bé,采用异步发酵法,乳酸菌最佳接种量为4%,37℃下发酵24 h,冷却至28℃,酵母菌最佳接种量为4%,28℃下发酵24 h。  相似文献   

16.
利用植物乳杆菌LJ26发酵蓝莓果汁,利用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认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和发酵剂接种量3%,获得的发酵蓝莓果汁中活菌数达1×109 cfu/mL。对发酵前后蓝莓果汁中功能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发酵后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43.42%,花青素含量提高了5.88%。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和Caco-2细胞氧化损伤缓解试验检测了发酵前后蓝莓果汁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发现发酵后蓝莓果汁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提高,缓解Caco-2细胞氧化损伤能力显著增强,证明植物乳杆菌LJ26可以作为提高蓝莓果汁品质的菌株,为蓝莓深加工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提高泡菜品质,将蓝莓酒渣应用于泡菜制作中,探究蓝莓酒渣添加量(0(对照)、3%、6%、9%)(以白菜质量计)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泡菜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泡菜液的最佳配比和发酵条件;泡菜经过破碎、匀浆得到泡菜匀浆,并测定其亚硝酸盐、生物胺含量及总还原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蓝莓酒渣的添加使泡菜发酵速度减慢,在保持泡菜酸味无显著降低(P0.05)的基础上对泡菜中菌落总数、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达到了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且抑制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当蓝莓酒渣添加量为9%时,发酵结束后,泡菜中亚硝酸盐残留量比对照组低62.20%,总生物胺含量比对照组低29.19%。另外,添加蓝莓酒渣显著增强了泡菜及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能(P0.05)。综上,将蓝莓酒渣作为辅料加入泡菜中进行发酵,能有效减少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提升泡菜制品的营养价值,改变泡菜的色泽。  相似文献   

18.
沙棘果酒主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沙棘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添加形式及添加量、酵母用量、沙棘汁初始糖度及发酵液装瓶量对主发酵的影响;以酒精度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酒主发酵中添加焦硫酸钾比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的效果好,主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SO2农度80mg/L,温度25℃,糖度18%,接种量2%,采用60%的装液量。在该最佳条件下的酒精度为7.5%(v/v)。  相似文献   

19.
以水果蓝莓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所用酵母菌种为Fermivin酵母,并且调整其糖度至16%左右,在此条件下确定出蓝莓的酒精发酵最适温度20℃;将已完成发酵的蓝莓果酒与活化充分的醋酸菌种接种进行醋酸发酵,确定出蓝莓果醋最适宜的醋酸发酵温度。结果表明,蓝莓醋最适醋酸发酵温度为35℃。试验对已发酵好的蓝莓果醋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并且与市售的苹果醋、食醋进行对比分析,测定3种醋对DPPH自由基、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果醋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1.7%,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达76.4%,对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相对较低,仅27.5%;蓝莓果醋对3种自由基的清楚能力均显著高于市售的苹果醋及食醋,说明试验方法酿制的蓝莓果醋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酒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蓝莓、酸樱桃混合发酵制备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蓝莓和酸樱桃的质量比1:1,初始糖度23%,酵母接种量0.06%,发酵温度22 ℃,发酵时间13 d。在此优化条件下,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3.4±0.11)%vol,酒体呈宝石红色,澄清透亮,口感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