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无论是对国家运转还是个人生活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石油资源的探测、开采、运输和储藏成为世界各国大力研究的项目。针对绥中36-1油田的原油采出液形成的原油乳化液破乳温度较高,聚合物的混合导致乳化液脱水效果差的问题主要采用化学破乳的方法实验并研究。本文以温度、聚合物浓度以及破乳剂为变量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并总结出其对脱水速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水稀释下石蜡基高蜡原油微波破乳脱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蜡基高蜡原油中含有的微晶蜡是一种天然乳化剂,不仅能增加原油粘度,同时易于形成网状结构吸附在油水界面,阻碍水漓的聚并,加大原油乳化液破乳难度.作者利用海水对大庆高蜡原油进行稀释,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其在微波辐射下的破乳规律.结果表明,添加海水能显著提高原油乳化液的脱水效果.利用SH9402微波反应系统,含水50%的大庆高蜡原油乳化液在海水添加量为20 mL、系统压力为0.7 MPa、恒压时间为11 min,辐射功率为225 W时脱水率高速94.15%.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冀东油田增产稳产阶段所使用的部分油田化学剂对高17转油站原油破乳剂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钻井液对破乳有促进作用,无固相甲酸盐钻井液对破乳基本没有影响;压井液在加量1%以下可促进原油的破乳脱水,当加量达到2%时,使原油乳状液脱水率降低,且使原油出现严重挂壁现象;冻胶体系的堵水剂对破乳脱水有较强的促进作用,GX-1型封窜堵漏剂对破乳脱水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海上高含水油田,应用常规的破乳剂室内评价方法选出的破乳剂在现场应用时,往往不满足油田脱水要求。经过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常规的中低含水原油评价方法中对破乳剂的深度脱水能力不能有效的进行考察。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改进,通过对脱水后上层原油的含水率及乳化液含量进行检测,从而考察破乳剂的深度脱水能力。最终用改进后的评价方法评选了效果较好的破乳剂并现场试验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在测定老化油乳化液粘度-温度曲线、含水率反相点曲线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静电聚结破乳实验装置研究了油水反相特性对电场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使用自主搭建的动态破乳脱水特性快速评价装置研究了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下电场强度和频率对老化油乳化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流花油田老化油反相点含水率约为40%,油水反相过程中乳化液粘度增加,电场破乳脱水难度增大;老化油乳化液含水率为30%时,最优电场强度1.25 kV/cm、电场频率2.5 kHz下破乳后的离心脱水率为97.8%,远高于工频电场下的离心脱水率(4.2%),高频/高压电场破乳比工频/高压电场破乳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塔河油田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的问题,开发了破乳降粘剂SD-10A。SD-10A对塔河稠油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出水快、水清、油水界面齐;同时,对中高含水量稠油降粘效果良好,有利于稠油的破乳降粘开采,对其后续破乳脱水有利无害。工业试验结果证明SD-10A在塔河油田的推广及应用十分可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次采油与稠油开采的进行,原油所形成的乳化液越来越稳定。原油质量不断下降,破乳脱水工作越来越困难,迫切需要高效的脱水方法。文章阐述总结了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生物破乳技术各自的破乳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进展,同时介绍了一些新型破乳技术,如高频辐射破乳技术、水击谐波破乳法、CO_2破乳法等破乳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A油田油井全井段结蜡的特殊性,从影响结蜡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了原油组分、原油含蜡量,蜡样成分;同时考虑压力与气油比对析蜡温度的影响,采用高温高压釜与石蜡沉积激光检测仪分析了不同压力、不同气油比下析蜡点,掌握了A油田全井段结蜡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原油析出蜡主要以微晶蜡为主,而且熔点较高,不宜采用热洗方法清蜡。针对这一点,现场开展了防蜡防垢降粘增油器、声波防蜡器、空化防蜡器三种防蜡工艺对比试验;室内评价了长庆油田目前在用的五种清蜡剂对A油田的适应性。优选出适合A油田的防蜡工具和化学清蜡剂,对该油田清防蜡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频脉冲脱水法对海上原油的适应性以及脱水电参数的选取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开展了高压脉冲电场下原油乳化液电脱水特性的研究,分析了高频电场的频率、电场强度、含水率、破乳剂浓度对原油乳化液电脱水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高频脉冲电场对海上原油脱水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原油在电脱水过程中最优电参数的选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频脉冲电场下,脱水前期在较低电场频率下,脉冲电场强度和频率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较高电场频率下,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原油乳化液在脱水初期的脱水效果越好。当脱水进入中后期,原油脱水效果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降低;该回归分析方法可根据原油的物性参数确定电脱水过程中电场强度、频率的选取范围,实现对电脱水效果的预估计,保证脱水电场的稳定性,提高电脱水效率与脱水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膜法破乳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膜法破乳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交叉而产生的一种分离技术 ,它广泛应用在石油工业中的原油脱水、采油废水、原油碱洗产生的乳化液 ,环境工业中含有机废水的处理 ,液液接触如萃取过程中形成的乳液或溶液夹带等方面 ,对破乳技术的研究是化工分离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传统破乳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膜法破乳技术的研究进展 ,对膜法破乳技术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卫城油田原油破乳难的问题,发现氟碳活性剂交联生成的油溶性破乳剂对该油田原油有较好的适应性,通过室内及现场实验表明;交联生成的氟碳油溶性破乳剂破乳脱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油井清防蜡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含蜡油井结蜡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开发效益,防蜡和清蜡是含蜡原油开采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油井结蜡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生产过程中高含蜡油井结蜡的复杂多样性,分别探讨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清防蜡技术的适应性;并结合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多种清防蜡工艺的有机组合应用解决油田的清防蜡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11):2759-2764
以界面张力、Zeta电位、粒径中值和脱水率、透光率为指标,考察了延长某特低渗透油田原油集输系统的多种杀菌、缓蚀剂、返排工作液对原油乳化稳定性、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出液随着杀菌剂1227、异噻唑啉酮SW-201、缓蚀剂SW-102和压裂返排液浓度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逐渐降低,Zeta电位值增大,悬浮颗粒粒径中值变小,对原油破乳脱水速率、混凝沉降处理均有不利影响,处理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4.
原油含水危害性较大,不仅会加大原油炼制、运输等期间的设备负荷,而且当温度升高时,会加大燃料的消耗量。水中存在一些盐类物质,很容易导致设备、管道发生结垢、腐蚀等问题。面对水的危害,在油田的原油生产中,原油脱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胜利油田化学剂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及破乳剂筛选进行分析,选择了三种破乳剂进行实验,最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AR134的脱水效果相对最好,所以可选择AR134。  相似文献   

15.
原油脱水是油田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研究成功的几种主要脱水工艺有:沉降分离脱水、化学破乳脱水、电破乳脱水、离心脱水等。  相似文献   

16.
原油脱水是油田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研究成功的几种主要脱水工艺有:沉降分离脱水、化学破乳脱水、电破乳脱水、离心脱水等。  相似文献   

17.
王洪国  李倩  尚飞飞  孙皓  廖克俭 《当代化工》2012,(3):242-244,246
通过对辽河老化油和原油的存在形态、原油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微金属含量等进行分析比对,发现辽河老化油和原油在理化性质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从宏观到微观研究老化油严重乳化的原因和影响其稳定的因素,为老化油破乳提供理论依据;并确定了破乳脱水方法,通过现有的原油破乳脱水技术对老化油进行了破乳脱水实验,找到了合适的老化油破乳技术(热化学与化学破乳结合的脱水技术,同时优选了适宜的破乳剂),脱水率达76.54%。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田原油属轻质原油,针对低渗透油田采出轻质原油乳状液破乳难度大,低温(<60℃)条件下常规破乳剂破乳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某油田现场采出液制备模拟乳状液,并分别采用瓶试法、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不同类型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以及乳状液的微观动力学变化特性,优选出较佳低温破乳剂配方;应用界面流变仪等探讨油水界面黏弹性、油水界面张力、破乳剂在油水界面的动态吸附规律,揭示低温破乳剂的作用机理;最后,分析模拟现场采出乳状液破乳状态,从乳状液脱水率、挂壁程度及破乳剂质量浓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了不同类型破乳剂的低温破乳效果。为低渗透油田采出液低温破乳工艺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及现场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大庆油田采出液破乳脱水存在的问题及原油破乳剂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概述了原油破乳剂的国内研究趋势,对油田破乳剂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原油进行炼制加工之前,首先需要在原油处理站解决原油破乳脱水问题。在原油破乳脱水处理过程中,原油含水最终合格与否受现场诸多因素的影响。文中就采油五厂百重七稠油处理站的原油脱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试验分析、评价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