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甜甜 《中外建筑》2011,(12):58-60
岳麓书院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建筑。对于岳麓书院的修复工作,始于80年代,历经20多年的时间,终于完全恢复了古代岳麓书院的基本格局。由于岳麓书院的特殊地位,因此在修复过程中以恢复其完整格局为目的,其保护与再利用并举的积极的保护方式与重视历史环境与建筑整体性保护的方法,为现在我国书院建筑的保护提供了可行的参考与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书院建筑与传统文化思想:试论文人建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书院建筑不同于宫廷官式建筑,也有别于民间世俗建筑,具有其文化特点,可称为一种文人建筑。书院处于官学系统之外,是在我国悠久的私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办学形式,所谓“乡党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召旨所建也,故或作或否,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立,书院尤多,盖皆仿四书院云”(《文献通考·学校考》)。由于它“资不官费,力不民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讲学较为自由,活动灵活多样,以致成为一些学派的据点,地方文化的中心。因此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形成多功能、社会化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  相似文献   

3.
明清陕西书院建筑是我国传统书院建筑与陕西地域文化特性相结合的特定产物。这段时期的陕西书院建筑在选址上表现出学无专地,址无定位、因地制宜,少山水园林、坐北朝南,居阳背阴等地域特征。书院的建筑规模普遍偏小;建筑布局偏重轴线、讲究对称严谨;基本建筑为大门、讲堂和内室,建筑在功能的发挥上以实用为主。明清陕西书院建筑总体透显出尚俭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傅燕  张勃  叶浩 《中外建筑》2008,(5):88-90
书院与会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具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本文对比研究两种建筑的异同,透过建筑表象,折射出文人建筑与商人建筑不同的人文内涵。土人修身养性,融于自然,追求雅趣:商人重义取利,融于社会,追求财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诱发不同的建筑观和审美情趣,渗透到建筑,使其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校区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罗雨林 《华中建筑》2002,20(1):88-90
4.2 运用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手法和色 彩等进行装饰。 民间美术最普遍,最主要的造型手法之一的通感联想造型手法,存陈氏书院建筑装饰中比比皆是,如《榴开百子》(意义通感造型)、《五福捧寿》(谐音通感造型)、《雀鹿埘猴》(谐音通感造型),《岁寒三友》(梅、兰、竹表示高尚纯洁品格象征,意义通感造型)。这些装饰题材的构图.都是按照中心与四周均衡方式来  相似文献   

6.
书院建筑的文化意向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山 《南方建筑》2001,(2):82-85
本比书院的选址,群体布局,空间组织以及装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化对书院的影响,以期借此说明书院乃中国传统的思想,化和审美价值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3)
徽州书院也是其中一个极具内涵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场所,在研究徽州书院建筑空间环境在表达特定意义的同时,作为一种空间现象还能够传递丰富的场所精神和地域性文化。本文所论述的书院建筑空间既是存有自身内在规律和秩序的符号系统,也是可以涉及到不同构建的复合系统。本文结合符号学与现象学理论及相关知识对徽州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徽州书院建筑符号所指代和蕴含的场所语义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万书元 《华中建筑》2006,24(11):78-81
书院是最能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的建筑形式。作为中国文化、教育与审美精神的综合载体.书院建筑通过其严密而完备的符号系统.以及模式化的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仪式性、象征性和纪念性特征而臆藏在这些特征的后面的,是“礼”与“乐”.“敬”与“和”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层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9.
李玉堂  沈屹然 《华中建筑》2010,28(12):156-158
书院作为一种实用与礼制并重的建筑类型,它的空间组成方式和建筑单体形式都遵循一定的章法,形成其固有的特征。该文以海南溪北书院为实例,通过分析其建筑的空间秩序和建筑细部特征,力求总结出海南书院建筑在空间和装饰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为古代书院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竹山书院建筑艺术初探邵国榔竹山书院,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1169平方米。东临新安江(古名渐江),北距县城5公里。雄村曹氏,新安望族,重文教,多干材,明代曾有“一门四进士”、“四世四经魁”之美誉,清代更有“四世一品”的...  相似文献   

11.
书院建筑历来讲求风景环境的选址和经营 ,河川密布、山林秀美的地域环境特点使岭南书院建筑自明清以来 ,逐渐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择址观 ,本文试从文化和景象两方面对这种地域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罗雨林 《华中建筑》2001,1(3):99-100
广州陈氏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文从全新的审视角度,剖析其文化内涵;考证其历史沿革;论其艺术特色。确认该书院代表了清末岭南民间建筑和各门类工艺美术之高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自然建筑化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之中,使自然拥有建筑品质,也赋予了建筑以自然属性,从而完成两者的对话。然而,不同的建筑师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尝试通过对两位日本著名建筑师作品的比较,对这一设计手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意图启发建筑师通过把自然融入建筑来实现建筑的自然和谐性。  相似文献   

14.
开放建筑理论采用两种不同的体系来设计灵活多变的内部空间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内部空间受预制结构影响较大,无法产生灵活多变的空间,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结合开放建筑理论的特点与装配式建筑空间变化的需求,探讨将开放建筑理论运用到装配式建筑设计中,让两者结合产生丰富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15.
罗雨林 《华中建筑》2001,19(6):93-94
3.4 陶塑瓦脊 是指泥塑好的形象经过火烧陶化而成的工艺制品。有不怕风雨,久保色质的优点。陈氏书院所用的陶塑主要是来自佛山石湾烧制的琉璃脊饰。高屋脊是广东传统词庙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作用看来主要是力图增加祠庙的艺术表现力,使屋顶有崇高感,使建筑有丰富华丽的外天际线。用民间的语言来说,这种屋脊才够“威”、够“劲”。陈氏书院屋脊之高可  相似文献   

16.
罗雨林 《华中建筑》2001,19(5):100-101
空间层层叠叠,气象隆重热烈。与聚贤堂的实用功能统一一起。可见我国建筑空间营构艺术之深湛成就。其建筑结构巧妙,符合适用原则,充分考虑到通风、防震、防潮、防水浸、防风、防火等需要。整个建筑主要为木框架结构,靠柱子承重,从力学角度看接近于现代框架结构,只不过它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其斗拱与其他构件以榫卯相铰接,具有很好的弹性,在受到巨大外力时,可以产生一定的位移,吸收部分能量,使结构不被外力彻底破坏。其硬山风火山墙的使用,不仅使建筑外形美观、雄伟,而且又能有效地起防火、防风和把建筑空间隔开,使它们各部分…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9,(20)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重点聚焦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而这两者在发展的方向上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趋势,本文就两者之间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机理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以后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协同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礼乐相成--我国古代高校建筑文化的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我国高校建筑文化,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我国古代特有的高校建筑文化--书院建筑。如何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进现代建筑文化之中,在当今我国进行大规模高校建设的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装配式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有人说:“21世纪初,中国的房屋将主要在工厂‘制造’出来,而不是按传统方法建造出来!你会相信吗?”“建造”与“制造”虽仅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制造装配式建筑是把建材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先做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组装而成。这也许是我国建筑、建材...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鼓山书院在浙江书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院目前仍保留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空间布局,为绍兴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书院。本文从历史沿革、周边环境、平面布局和建筑功能特征等方面叙述并归纳了鼓山书院的建筑特色,以提升人们对传统书院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