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生产实践中染色的影响因素,如染料性能、水量控制、染色工艺和染色机行机条件等,制定合适的生产条件,以克服气流染色机染色的缸差、布面起毛、各项牢度差等缺点,做到低碳节能染色。经优化的工艺应用于大生产结果表明,可以做到成品缸差小、匀染性好、布面效果理想,以及各项色牢度均可以达到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洋  展义臻  徐德彬  徐海兵  方颂 《印染》2023,(2):25-27+45
采用一浴法染色工艺,可以改善醋酯纤维/天丝交织物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极光印问题。分析了布面产生极光印的原因,对比了一浴法与二浴法染样的色牢度、色光、撕破强力和加工成本。结果表明:一浴法染色工艺可达到二浴法染色的效果,且具有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水耗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於琴  岳仕芳 《印染》2022,(8):17-20
锦氨针织物弱酸性染料染翠绿色,颜色稳定性差,缸差大,匀染性差,上染率低。采用释酸剂DM2721G调节染浴pH,通过优化弱酸性染料染色工艺,测定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并比较匀染性。结果表明,始染温度40℃,酸性匀染剂TF-217BA 1.0 g/L,释酸剂DM2721G 0.7 g/L,以1.5℃/min升温至98℃,保温时间30~40 min,翠绿色染色均匀,布面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PVA浆料的平幅轧堆退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秋 《染整技术》2007,29(3):49-50
主持人:欢迎进入《百花苑》浸染工艺周期长,水、电、汽消耗量大,产品质量相比连续轧染要差。目前,染整行业的染色工艺有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溢流染色向卷染方向发展,溢流、卷染的前处理退浆向平幅轧堆退浆一步法发展。这样一来,可以将多缸前处理通过连续平幅前处理后,织物品质可以统一,改善缸差;再者对一些溢流工艺过程前处理织物因收缩导致皱条弊端得以消除;降低水、电、汽的耗量,缩短工艺周期。  相似文献   

5.
周幸华 《丝绸》1993,(12):42-43
为把握好中浅档真丝印花地色绸的染色质量,加快交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克服真丝绸机染和绳染存在的工序多、工艺复杂、能源耗费大、污染严重及质量上缸差、匹差、头梢、污迹等问题,根据工厂现有条件,我们采用热风拉幅机、轧车进行轧染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流程为:  相似文献   

6.
《印染》1978,(6)
我厂生产的人棉花布,在做防、拔染时,工艺流程长,产量低,疵病多,质量不高。尤其采用冰染料拔染工艺在蒸化时,湿度小了,染料还原分解不充分,拔染效果达不到要求;湿度大了,由于人棉吸湿后在蒸箱造成折皱、断布,很难掌握。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考虑将拔染工艺全部改为防染或防印。其有利条件是该类花样的地色是桔、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经亚氯酸钠漂白后的针织物形成直向折皱的问题,将亚氯酸钠漂白联合机连续渗透机改为溢流机进行氧漂渗透,这样坯布煮练充分、回缩均匀,减少了折皱.使用新工艺生产的产品,直向折皱比原工艺减少80%.新工艺流程为:缝头→氧漂→亚漂→脱氯中和→增白→柔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常规绳状喷射溢流染色机双副缸染色工艺的注料方式,与常规单副缸染色工艺进行了生产实践对比。结果表明,在保证染色效果合格的前提下,双副缸染色工艺可大幅度缩短染色工艺时间,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常规绳状喷射溢流染色机双副缸染色工艺的注料方式,与常规单副缸染色工艺进行了生产实践对比.结果表明,在保证染色效果合格的前提下,双副缸染色工艺可大幅度缩短染色工艺时间,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气流染色生产实践中的影响因素,如染料选择、上染性能分析、染色工艺和行机条件以及利用高温排放、预备缸等实现工艺缩时,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染色工艺,即浴比为1∶4、喷嘴压力1.1 bar、风机55%~70%、150 s/圈的行机条件,元明粉打底,2次加碱的染色工艺,即使染敏感色也较理想。生产结果显示,以小浴比气流染色机染色,棉针织物可取得颜色均匀、布面毛头及各项色牢度均理想的布面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苗志芳  李会 《印染》2007,33(12):13-15
探讨了牛奶蛋白纤维/粘胶混纺针织物的Cibacron FN染料溢流染色的工艺条件。试验得出的优化工艺为:染色温度70℃;保温时间60min;Na2SO4用量染浅色时8~13g/L,染中色时15~40g/L;Na2CO3用量染浅色时3~8g/L,染中色时10~15g/L。对染色中存在的白度不稳定、折皱、色光不一致,以及色花、色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办法。大车试验结果表明,用Cibacron FN染料在溢流染色机上对牛奶蛋白纤维/粘胶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涤粘交织物溢流染色工艺的改进,粘胶纤维的强力大有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粘胶纤维的强力,以及布面染色效果,在涤粘交织物溢流染色工艺中率先使用了同步染色技术,实践证明粘胶纤维强力得到了提高,布面染色效果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3.
问与答     
崔浩然 《印染》2014,(15):58-59
问:如何解决全棉针织物喷射染色得色不稳定?答:全棉针织物常规喷射溢流染色时,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得色(深度、色光)不稳定、色差缸差大小样不符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全棉针织物常规喷射溢流染色工艺存在的缺陷造成。全棉针织物喷射溢流染色与全棉机织物喷射溢流染色有所不同。全棉机织物喷射溢流染色,是练漂半制品进缸直接进行染色;而全棉针织物喷射溢流染色,则是坯布炼漂与染色同机处理。其工艺流程是:针织坯布进缸→练漂→水洗→活性染料染色。这会造成如下问题:针织坯布以烧碱(或纯碱)和双氧  相似文献   

14.
锦纶织物用Eriofast活性染料在亚矶水流缸染深色时,经常出现布面刮痕问题。分析浴比、行机条件、载布量等参数对布面刮痕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染色参数。生产结果表明:在浴比1∶12、水冲1.2 kg、机速240 m/min、亚矶单管载布量190~200 kg时,生产大货可以有效避免布面刮痕产生,染色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张贵 《针织工业》2014,(8):33-36
分别用Kayacryl ED系列染料、Yoracryl系列染料和Astrazon系列染料在气流缸低浴比的条件下染浅、中、深色,并测试织物的相对不匀度和布面效果,筛选出低浴比染色的最佳染料;测试并分析了pH值、匀染剂用量及升温速率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以中色大生产为例,测试了染样色差、匹差及色牢度。结果表明,气流缸低浴比阳离子染CDP织物时,宜选择Kayacryl ED系列染料染中、浅色,Astrazon系列染料染深色;染色时pH值应为3.8~4.3,染不同颜色时匀染剂ODX用量不同,缓慢升温区的升温速率均为0.5℃/min;中色大生产染样染色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织物印花后进行连续化水洗工艺是高效节能的体现,梭织物的连续化前处理及印花、染色后的水洗,在国内是常见的生产形式,它从上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引用,经过几十年的完善提高,今针织物处理望尘莫及。当今世界人们对针织物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国内棉针织品种的水洗加工工艺主要是以绳状溢流机为主,这样传统的间歇式粗犷形加工方式,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复注水、排水、并多次停机,耗水耗气量大、时间长、效率低、织物易起皱,有些品种的表面会出现拉毛、起毛、损伤现象。由于多缸水洗还造成布面表里色泽不一致,严重  相似文献   

17.
探讨精梳棉涤纶非等比例混纺套染纱的生产技术要点。介绍了AB套染纱的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在实践中通过优选原料,优化纺纱工艺流程和各工序工艺参数,控制好半制品重量不匀率,加强细纱工艺与专件配套以及精细化操作运转管理。认为:这些工艺技术及管理措施,确保了精梳棉涤纶混纺套染纱能够达到成纱质量好、布面疵点少、无横档的品质指标和布面实物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楚云荣  孙玉莲 《印染》2007,33(7):15-17
分析了生产中中长丝胜毛织物产生前后色差、缸差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控制,对前处理过程中溢流减量与连续冷轧减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产品的风格可超过连续冷轧生产工艺,但不宜生产批量过大的订单,而后者能够适合大批量生产。前处理后再进行染色和树脂整理,产品前后色差可达到4级,基本达到仿毛织物的染整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竹莫弹力汗布面料灰色系品种染色过程中易受擦伤,产生色花、色点、色差、缸差等疵病问题,通过采用复合茶皂素前处理工艺、选用合适的活性染料和碱剂、制定合理的染机参数等措施,开发出一个合理的染色新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生产的面料质量优异,解决了色花、色点、色差等问题;同时,竹莫弹力汗布面料具有天然的抗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曾林泉 《丝绸》2002,(10):29-31
总结了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的操作要点,易出现的问题发泡沫、折皱、色不匀、低聚物、分散染料凝聚、缠结、染斑和色点、起毛和擦伤、伸长等及防止方法,常见疵病的回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