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大渡河瀑布沟、深溪沟梯级电站AGC联合运行为依托,基于分层控制原理,提出了一套厂网协调模式下的梯级电站经济调度(EDC)负荷实时分配策略,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了检验策略及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模拟运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及方法可在满足各项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实现瀑、深两站梯级总负荷的厂间实时分配,使两电站在负荷与水量上匹配,进而提高了水量利用率,增加了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2.
清江梯级水电厂AGC的工程实现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基于梯级水电厂的优化运行原则,综合考虑避免机组频繁启停、厂间联 合躲避振动区等因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清江梯级水电厂自动发电控制(AGC)实现过程中必 须考虑 的工程化因素,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梯级水电厂AGC优化运行算法,包括机组开停机和厂间负 荷分配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的AGC软件已成功地应用到清江梯级水电厂中。  相似文献   

3.
瀑布沟、深溪沟、枕头坝三站由于特殊的接线方式和地理位置,在三站AVC投闭环控制,经常出现三站电压设值不合理,引起机组欠励或过励现象,笔者结合事例,叙述其故障过程,分析故障原因,提出采用区域电压联合调节手段解决该现象。在流域梯级电站智慧调度建设中,区域电压联合调节意义重大,控制着电压质量和提高电压合格率、梯级电站运行管理水平,为实现电站运行安全、经济、优质、高效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能源网4月10日,国内首家大型梯级电站EDC项目——瀑深枕三站EDC在大渡河公司集控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开创了国内大型流域梯级电站联合经济调度控制新模式。EDC(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即经济调度控制,是以厂站为主要控制对象的厂间负荷实时分配  相似文献   

5.
深溪沟水电站装机容量660MW,年发电量32.03亿kW.h,是大渡河中游正建水库电站——瀑布沟下游的衔接梯级,该电站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电站建成后,除与瀑布沟电站联合运行,共同担任四川电力系统的调峰任务外,还担任瀑布沟电站调峰影响的反调节任务,其建设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4月10日,国内首家大型梯级电站EDC项目——瀑深枕三站EDC在大渡河公司集控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开创了国内大型流域梯级电站联合经济调度控制新模式。EDC(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即经济调度控制,是以厂站为主要控制对象的厂间负荷实时分配控制模型,通过策  相似文献   

7.
从火溪河流域"一库四级"梯级水电站群的负荷优化分配入手进行研究,简单介绍了火溪河流域概况和进行火溪河梯级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研究的意义.并从厂间经济运行和厂内经济运行的模型建立和求解算法等方面,提出火溪河梯级电站负荷优化分配依据,对实际优化调度进行指导,也为其他梯级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着重阐述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集控系统自动发电控制功能(AGC)的厂间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保证了给定负荷的分配,并且充分的考虑了小浪底、西霞院两厂的梯级关系,采取实用的优化策略,使得梯级电站间既达到能效的经济性,又实现了流量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冯迅  徐强 《人民黄河》2012,34(12):114-116
着重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集控系统自动发电控制功能(AGC)的厂间分配方案,该方案不仅保证了给定负荷的分配,并且充分考虑了小浪底、西霞院两厂的梯级关系,采取实用的优化策略,使得梯级电站间既达到能效的经济性,又实现了流量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正>大渡河集控中心优化调度成效显著国电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以下简称大渡河集控中心)隶属于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自2008年12月26日投运以来,集控中心积极开展上下游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在确保防洪度汛、水库调度、提高水能利用率等方面综合效益显著。大渡河集控中心是四川电网第一家投运的大型流域电站集控中心,目前控制着大渡河干流上的瀑布沟、深溪沟、龚嘴、铜街子4座电站,统一控制规模达到565.5万千瓦。大渡河集控中心通过水电联合优化调度,精细控制流域梯级电站水位,有效降低机组发电耗水率。自2009年大渡河中下游控制性水库——瀑布沟水库投运以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来水不确定性引起的实际调度要求与原定发电计划的偏差问题,一方面结合风险管理内涵和梯级水电站发电调度操作规程,建立了梯级水电站安全运行预警机制,对发电计划进行滚动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基于误差分析技术和水库调度理论,建立了梯级水电站负荷调整耦合模型,并以预警结果为时间控制节点,构建二者的嵌套应用模式,同时提出了一种计及电网安全约束的负荷调整逐层递进求解算法。以雅砻江流域锦官电源组梯级水电站为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有效解决来水不确定性(偏小或偏大)导致的电站被迫降低出力运行或水库弃水问题,制定的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约束和水电站水库运行要求,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三峡梯级日优化运行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梯级水电站日运行中,给定三峡用水量制定梯级发电计划,给定梯级总负荷优化电站间负荷分配,是其两种最基本的运行方式。针对这两种基本运行方式,探讨了几种常用优化准则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际运行中梯级的各种约束条件,建立了梯级日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考虑电站的水头变化和两坝间水流时滞的影响,对上述优化问题采用了综合改进动态规划的方法进行计算。仿真计算表明,该模型及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三峡梯级日优化运行问题,并能够满足实际运行的需要。同时,还就实时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运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干流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水库(电站)群装机规模大,梯级电站之间水力联系密切,是西北电网的骨干水电基地。梯级水库群中具有优良多年调节性能的龙羊峡水库和具有良好年调节性能的刘家峡水库。  相似文献   

14.
通过乌江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自动发电控制理论研究,建立梯级实时控制模型,开发梯级AGC软件系统,实现水电站集控中心与电力调度机构日发电计划的在线交互会商。软件系统从电力调度机构接收梯级总负荷并进行自动优化分配,经计算机监控系统分发实时执行,为实现梯级自动优化调度奠定技术基础。流域梯级AGC优化控制策略研究及应用,使调度人员从计算、分析数据直接转入决策过程,对梯级优化调度运行具有辅助决策价值,提高了电力调度机构、集控中心对水电集群的调度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单一水库预泄能力约束法,推广到梯级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中,并建立了梯级水库汛期水位联合运用和动态控制模型,假定预报信息准确,在不降低下游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梯级水库的兴利效益。以苗家坝、碧口水库为对象进行了实时调度模拟,其结果相比于原设计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减少了弃水,且保证最大出库流量均在可控范围内,达到在不降低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梯级水库兴利效益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洪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汛末蓄水矛盾,改善蓄水过程中按调度图运行存在下泄流量、出力过程波动较大等问题,以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提前蓄水时机组合,提出基于水电站调度图的改进蓄水策略,并从年平均蓄满率、汛末蓄水位、总弃水量、总发电量等指标综合比较分析,确定了当起蓄时机为溪洛渡9月1日、向家坝9月1日,并采用改进蓄水策略蓄水时,为梯级最佳蓄水方案。同时,采用丰、枯典型年对蓄水过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前起蓄时机有助于水电站提早蓄滞一部分汛末水量,缓解梯级水电站间的蓄水矛盾;改进蓄水策略充分利用调度线的过渡作用,有助于减少水电站出力在不同调度区之间大幅度来回跳动,实现了下泄流量、出力过程稳定。该研究成果可为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汛末蓄水调度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电站在汛末期发电兴利、汛末蓄水、无效弃水、下游生态需水等多方面存在的水资源利用矛盾,开展了考虑生态流量需求的汛末蓄水调度研究。首先借助于逐月最小生态径流法,计算了两库水电站蓄水期下游的最小生态流量过程,进而提出了基于调度图的改进提前蓄水方案,并引入了生态流量满足度结合其他兴利指标对蓄水方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生态流量需求的改进提前蓄水方案,在提高梯级汛末蓄满率、增大发电效益以及减少弃水量的同时,两座水电站的运行出力、下泄流量过程更加平稳,生态流量满足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可为溪洛渡-向家坝梯级调度运行、提高蓄水兴利与生态效益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干流梯级水电站水库群长期优化调度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以金沙江干流梯级水电站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金沙江梯级水电站水库群兼顾保证出力要求的以发电量最大为目标的长期优化调度模型;考虑水电系统的调峰要求,建立了金沙江梯级发电量最大长期优化调度模型.均用逐次逼近动态规划法求解,结果表明,调峰系数不同对梯级水电站发电效益及运行方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梯级水电站联合运行蓄放水是下游梯级水库"先蓄后放",保持高水头运用的方式,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汛期水库发电水头受阻、水头重叠等情况,其结果不一定符合实际。针对溪洛渡和向家坝梯级组合具有上游梯级库容大、水头变幅大、受阻更多、梯级水头重叠较多的特点,并考虑梯级电站的发电特性,采用溪洛渡-向家坝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对两电站的蓄放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溪洛渡电站先蓄水后放水可减少汛期梯级电站发电受阻程度,提高总预想出力,有利于提高梯级电站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