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键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对能源转型过程中关键矿产资源品种、需求、供应等研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能源产业与金属资源产业长期存在稳定的依赖关系,现阶段关键矿产主要是指能源转型过程中绿色、清洁和低碳信息技术产业所需的原材料,稀土、铟、铂族金属、钴、锗、钨等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研究的主要对象;2)已有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研究偏重于供应安全,对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研究涉及较少。同时,从供应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3个维度概括了关键矿产资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1)新能源产业对关键矿产需求增长较快,部分关键矿产被少数国控制;2)我国优势矿产产业链“有”而不“优”,开发成本过高缺失比较优势,中国缺乏关键金属定价中心和认证仓库;3)伴生矿种尾矿生产率高,开发利用人居安全问题突出。最后,提出了几个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方向:1)开展关键矿产国际合作战略的相关研究;2)加大对关键矿产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研究;3)研究我国关键矿产资源的高成本成因,尤其是我国优势矿产;4)依托上海期货交易所,研究中国关键矿产资源期货定价和现货定价机制;5)评估关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影响,以及配套产业和环保政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进入第4次工业革命和第6次科技革命叠加的新时期,新兴产业带动了锂、钴、镍、稀土等诸多矿产资源的需求。为了保障本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均在加紧部署,保障战略性和关键性矿产资源的供应,并根据本国国情发布了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目录清单。矿产资源安全不仅涉及上游资源的供应安全,还包括产业链中间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安全。在系统梳理中、美、欧、日等4个国家和经济体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最新政策和目录清单的基础上,从战略性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界定、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研究进展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研究挑战与方向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研究的4个主要前沿课题:1)全产业链系统边界和全产业链视角下资源安全新内涵;2)“贸易-生产-循环”全球产业链资源流动复杂系统构建;3)“双碳”目标下如何保障矿产资源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4)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的相互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3.
黄博  代仁海 《中国矿业》2021,30(10):32-37
深海矿产资源是全球战略性资源,商业性开采时代或即将来临,迫切需要强化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布局,加快商业化开发步伐。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一线调查等方法,深入研究国内外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情况,系统梳理了深海矿产资源技术创新、创新资源、重大装备与关键技术、产业链培育四个方面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培育重视不足、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在深海矿产资源精细勘探、绿色开采、安全开发等环节中仍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深海矿产开发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并据此给出4方面建议,即建构学科耦合和多圈层意识、研判产业技术着力点促进形成产业链优势、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多元化投入、完善合作共享机制等,以期加快推动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矿业产业在全国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突出,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合理延伸和调整产业链,促进西部地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构建西部资源产业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西部地区矿产开发效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既关系到国家的产业整体结构和产业整体布局调整,还可以为经济危机中寻求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实现矿业产业优化的对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储量集中在大中型矿区,矿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大,但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较低,产业链短,优势矿产开发产业集中度不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实现矿业产业优化,需要统筹规划,优化矿业产业布局与结构;加强区域、国际合作,实现矿产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加强地质勘查,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发展节能环保型矿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矿业废弃物治理,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和矿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多,主要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与能源矿产。加强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符合国家能源资源加工利用重大需求。阐述了煤系金属矿产(锗、镓、铝、稀土元素)、非金属矿产(硫铁矿、高岭土、膨润土、耐火黏土、硅藻土、石墨)和能源矿产(铀矿、油页岩、煤系气、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状况、分布特征与加工利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双碳”背景下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了延伸煤系产业链、聚焦关键技术开发、促进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分类及内涵改革、完善矿业权设置管理的发展前景,为未来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蒙古已开发利用矿种的资源禀赋条件、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等内在的优劣势和影响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等因素的SWOT分析,认为对于像煤炭资源这类自治区优势矿种,其产业经济的发展应采用S-O战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对于金属矿产,采用W-O战略,借助产业政策机遇,促进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完善金属产业链;为提高矿产资源的自给和保证能力,建议采用S-T战略,发挥地质成矿的有利条件,发掘资源潜力,推进找矿突破;对于众多小矿企业,则应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实行W-T战略。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经济发展所需的矿产原料高度依赖海外,得益于在全球矿业产业链中成功实施战略布局,使其成为全球矿产资源强国之一。日本在全球矿业产业链中的战略布局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研究表明:日本在全球矿业产业链中主要实施了“构建全球矿业产业合作网、建立矿产原料全球供应链、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基地、获取关键矿产权益份额”等4个视角的战略布局,这些战略布局使日本的全球矿业产业链的结构更加合理,境外矿产原料供应更加稳定、可靠、可持续。通过对中-日在全球矿业产业链中战略布局的组织实施机制、战略布局的实施模式、战略布局的视角与系统性等进行对比,针对我国在全球矿业产业链中战略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代世峰  王文峰  赵蕾 《煤炭学报》2022,(5):2131-2132
<正>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航天航空和武器制备等产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防安全。由于它们在自然界的储量相对较少且分布高度不均,存在较高的供应受限风险。因此寻找和研发新型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对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煤炭是特殊的沉积有机矿产,资源量巨大。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煤层或含煤岩系中可以富集多种战略性关键金属,并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甚至异常超大型的共伴生金属矿床,即“煤型战略性金属矿床”或“煤系战略性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代世峰  王文峰  赵蕾 《煤炭学报》2022,(5):2131-2132
<正>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航天航空和武器制备等产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防安全。由于它们在自然界的储量相对较少且分布高度不均,存在较高的供应受限风险。因此寻找和研发新型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对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煤炭是特殊的沉积有机矿产,资源量巨大。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煤层或含煤岩系中可以富集多种战略性关键金属,并能够形成大型、超大型甚至异常超大型的共伴生金属矿床,即“煤型战略性金属矿床”或“煤系战略性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其与关联产业的波及关系关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文章首先基于2002—201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动态分析煤炭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的波及效应。然后,基于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构建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研究煤炭价格波动对关联产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进一步说明煤炭产业的波及效应。结果表明: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部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门、化学产品部门、非金属矿物制品部门为煤炭产业波及影响较大的4个部门,其经济依存关系最为密切且产业间的关联度不稳定,煤炭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影响力,此外,上述产业对煤炭价格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敏感度达到0002 9。最后,对煤电融合、煤钢融合、煤化融合及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等多元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资源禀赋为基础,选取煤炭、电力、钢铁、化工4个产业2008-2015年经济发展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山西省资源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引入协同理论,借助基于协同学的耦合关联分析,利用熵值法计算各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并建立耦合度模型,以定量分析每两个产业间协同发展程度。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4个产业间的协同度都处于高度协同发展等级。经过7年的产业调整,由原先的煤炭钢铁产业带动化工产业发展,变为煤炭钢铁产业追随化工产业发展。作为能源供应的基本产业而非能源来源产业,电力产业处于被其他3个产业带动发展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提升环境效率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讨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区域,利用Undesirable-SBM模型及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测度了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效率及产业集聚水平,结合能源消耗结构、城镇化、科技水平等关联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环境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效率值在研究期间总体偏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结论与其产业集聚水平相契合,东部产业集聚水平最高,西部产业集聚水平最低,中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环境效率与关联变量皆通过了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环境效率对产业集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高限效应”已经显现,进一步产业集聚将阻碍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提高,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产业集聚有助于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改善,因为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能源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集聚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降低,使得企业有更富足的资金投入污染物处理中,同时产业聚集带来扩散效应,使得能源节约效应开始显现;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改善以一次能源消耗为主的局面,从而减少高耗能资源的消耗,提高环境效率;5)科技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能显著提高其环境效率值,在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明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驱动环境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能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锂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产业链视角入手,分析了我国锂产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锂产业发展目前存在上游锂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中游锂电池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个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东西部合作促进提锂技术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盐湖资源、加快深加工锂产品技术攻关、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In every society and state there exist competing interests in the use of land. These interests range from community related issue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issues to ecological issues. As far as the extractive industries are concerned the key issue is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sustainable supply of society with mineral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锑是用途广泛且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业生产原材料。随着蓄电池、阻燃剂、合金、半导体、催化剂、微晶玻璃、化工等工业的发展和军事领域应用的发展,加上新冠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锑的战略地位凸显。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锑的分布、供需、产业链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显示,我国的锑资源占据优势地位,我国锑产量大、资源消耗大,我国锑产业链高端产品占比不高,未来十年全球对锑的总体需求将保持稳定。提出加大国内锑矿找矿力度、加强国外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锑行业绿色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推动应用端高质量发展、制定战略储备制度、实施锑资源战略储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锂资源产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数码信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金属锂在工业中的应用与日俱增。从国内锂资源分布特征、产品供应和消费需求及技术工艺3方面分析我国锂产业现状,提出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1)资源禀赋差、资源对外依存度高;2)提锂工艺技术复杂,产业竞争力较差;3)产能过剩及产品低端化。这些问题制约我国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国内外锂资源勘查开发力度;2)加强高Mg/Li值盐湖卤水提锂工艺的科技攻关;3)加强高性能锂电技术研发,拓展锂产品产业链;4)加强战略指导和规划,优化锂产业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8.
稀土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兴产业和众多武器系统等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中美两国在稀土生产和加工方面存在非对称的依赖关系。本文利用复杂网络识别中美两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中竞合关系的演化过程,并构建指标从稀土资源的市场集中度,生产国的供应能力和意愿三个方面对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稀土供应风险进行识别和量化,以期在中美资源博弈中,为中国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在国际稀土市场的竞合关系具有时变特征,当中国从外部获取资源维持市场优势的时候,将面临潜在的供应风险。从市场集中度来看,中国对稀土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从供应能力来看,中国的前两大供应国的供应能力偏弱;从供应意愿来看,中国的主要稀土贸易伙伴具有较大的断供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