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宁东—山东±660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的换流站和变电站全部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介绍了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过程,总结了三维数字化设计的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三维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可为变电工程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维设计技术因其优越的多专业协同能力和空间可视性,已经在变电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结合三维设计技术特点提出一套户外配电装置三维设计优化流程,详细阐述户外配电装置优化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三维校验半径的选取原则。以某沿海地区500 kV变电站工程为应用案例,介绍利用三维设计进行500 kV户外复合式组合开关设备(hybrid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HGIS)配电装置设备布置、间隔宽度、纵向尺寸和吊装模拟校验的优化过程,优化方案较原有方案节约占地近30%,充分体现三维设计在变电工程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变电工程设计中普遍运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并没有涉及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因此使部分变电工程设计不够合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LCC(life cycle cos)t的设计、评价和决策方法,具体包括:变电工程单位LCC优化、变电站配电装置类型优化、变电设备LCC优化和变电设备寿命匹配优化;开发了变电工程LCC设计评价系统。所开发的系统可为设计人员提供变电工程LCC分析与优化。  相似文献   

4.
结合变电二次专业近年来在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变电二次设计当前面临的施工招标工程量清单、新的工程类型存在经验不足和跨专业衔接不够、新晋员工出手质量偏低、培训深度及系统性不足等主要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出变电二次专业当前设计质量问题呈现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阐述变电二次专业近年来所采取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打分制度、编制作业指导口袋书、完善作业模板、深化和细化专业接口等一系列“质量把关”措施,给出这些措施对质量提升产生的效果,最后提出变电二次专业今后在质量管控方面进一步提升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艾择 《电工技术》2022,(13):83-85
通过对传统电缆敷设设计、三维电缆敷设设计在变电项目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三维电缆敷设在某变电站设计的描述,充分论证了三维设计技术电缆敷设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解决了不能进行电缆通道填充率检查、电缆表中没有电缆路径、电缆长度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对电缆通道长度和截面积起到了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场地及多级边坡三维设计是总图专业需要解决的难点。基于Civil 3D软件离散地形数据而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并运用可视化的部件编辑工具—部件编辑器制作多级边坡部件,实现了场地及多级边坡的三维设计,模型数据能实时更新且动态关联,设计过程简便、快捷,参数化设计程度高,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为变电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场地及多级边坡三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变电运维检测中应用红外测温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出发,分析了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应用的重要性.研究了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了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变电工程对于设计手段、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三维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变电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比了变电工程三维软件平台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三维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萍  童永全 《电气应用》2005,24(12):43-45
变电运行管理系统通常与变电监控(或变电站集控中心)系统一起参与电力系统的 运行,并与电力信息系统结为一体。近年,电力生产企业要求变电管理工作自动化的趋势明显加 强。微软公司在2002年推出的 .NET 技术框架为开发 Web 模式的变电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平 台。本文根据变电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利用.NET 平台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同时具备 C/S 和 B/S 模式的变电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变电仿真系统设计指导思想和定位,设计思路和实现的功能,以及仿真机运行教学效果。变电仿真机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难题,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仿真机不仅可用于“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也可用于电力企业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和“电气运行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的技能培训与鉴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平台目前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陕西省电力设计院开展智能变电站三维全专业研发背景、设计内容以及应用成果。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二维设计模式,智能变电站三维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提高变电站设计自动化程度,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工程方案优化和全寿命周期智能电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的数字化配置是一个复杂过程,其频繁修改的配置文件存在管理效率低、监管难、过分依赖人员素质、风险高等风险。在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于解决变电站配置问题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变电站配置文件版本管理框架。对其中数据层区块结构、网络层组织、共识层机制、智能合约层实现、业务流程、存储空间回收、统计和监视等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对所设计方案进行了性能和安全性分析。基于区块链的变电站数字化配置版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分布式系统方案,实现了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更新,实现了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客观化监管。其效率和安全性有一定技术保障,为智能变电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满足“节材、节地、节能”等要求,是当前智能变电站建设的研究热点。为推广应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建设模式,总结了近年来二次设备就地化防护技术现状,分析温度、湿度、电磁干扰对二次设备的干扰机制;针对现有防护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预制舱防护方案,描述了舱内柜体单列和双列配置方法,具有布置紧凑、经济性好、防护效果明显、可厂内预制生产、建设周期短的特点,有效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建设效率,降低了智能变电站建筑面积、工期、投资等指标。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就地化将进一步推进智能变电站“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能变电站将是未来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于传统的变电站具有极大的挑战,其技术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较长时期、渐进的过程.通过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对比,阐述了110 kv智能变电站设计要点,并对其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进而对110 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采用EPON技术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在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通信系统采用EPON进行组网的应用方案,在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通信业务分析、及EPON技术和现阶段智能变电站过程层所采用的主流工业以太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关注的SV采样值传输性能及GOOSE传输性能,搭建模拟系统,利用网络记录及分析系统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采用EPON组网后的S...  相似文献   

16.
二次设备整站就地化布置已成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对采用电子式互感器的智能变电站中几种不同的就地化继电保护实施方案进行对比,详细给出对应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方案,并分析其在工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优缺点。针对新模式下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运维及检修工作均产生变化这一问题,对就地化小型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流水线自动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研究结果已在智能变电站设计、调试、运维及检修工作得到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7.
智能变电站和主站共享建模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智能变电站和主站模型、图形、通信一体化共享建模的解决方案,包括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统一建模、变电站配置文件(SCD)模型到公共信息模型(CIM)的映射、可伸缩矢量图形(SVG)生成、通信映射、部署、维护等方法。共享建模满足智能变电站源端维护要求,且智能变电站的CIM,SVG和通信信息能够自动生成,并直接应用于主站,减少了主站端的重复工作量。提出了完全基于模型的维护模式,促进了智能变电站和主站的信息互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标准化、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变电站要求在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高精度、技术统一的时钟同步系统 因为网络时间协议的精度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的微秒级精度要求,所以支持IEEE1588(PTP技术)的工业以太网成为智能变电站时钟同步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合并单元装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对合并单元的时间同步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如何实现高精度的对时和守时功能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现实需要。文中从授时源误差、晶振特性、守时算法、逻辑处理等主要因素出发,针对合并单元装置的对时及守时技术需求,探讨了高精度时间同步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合并单元时间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控制核心,在FPGA内部使用不同功能模块实现各个环节的逻辑设计,并通过CPU与FPGA的相互配合实现精确的时间同步及良好的守时性能。合并单元时间同步性的试验结果及其在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满足了智能变电站内合并单元装置时间同步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于晓蕾  魏高涵  唐昊  季跃  薛欢 《宁夏电力》2023,(S1):77-84,113
随着智能变电站系统自动化程度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传感器的广泛应用,智能变电站内电气设备数据挖掘直接关系着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的智能运维,着重介绍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并采用状态检修系统开放体系架构(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condition-based management,OSA-CBM)标准对PHM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了梳理。首先,在对智能变电站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可用于智能变电站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各种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方法;然后,系统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中的检修管理的研究成果;最后,基于OSA-CBM架构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智能变电站的PHM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