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现代家庭厨房中,味精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不管会做菜的还是不擅做菜的,都要在做菜煲汤时放上点味精来改善菜肴的口味。不过,自从近年来,那一块块进口鸡精进入市场后,鸡精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于是,粉状的、粒状的等各种国产鸡精也相继问世。消费者们又学会了在烧菜煲汤时再加点儿鸡精,于是汤就会变得更有滋味了。 味精诞生已有一百多年了。它的化学名称叫做谷氨酸钠,味精是它的商品名。最早的味精是以  相似文献   

2.
味精的应用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调味品.其消费量目前在国内呈上升趋势。1994年我国味精产量为39.7万吨,到了1998年已达到63万吨,4年增加了20多万吨。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也就是谷氨酸的钠盐。由于谷氨酸具有强烈的鲜味,因而它是目前用量最大的调味品。 味精有害吗 任何食品的食用都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过量地食用味精,如每天超过6克,自然对健康无益。1987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根据对味精各种毒理性实验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味精市场在多年萧条之后其价格开始上升.味精生产厂家们已主张提高价格、降低成本、内部挖潜等增加利润手段抵销原料和能源费的上涨.随着国内近年来的味精生产技术提高,并在本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味精产量质量都有所提高,且品种多样化.如大晶、中晶、小晶、80°晶体,一般粉、泡泡粉、增鲜味精、加鲜味精、80°粉体、鸡精等.根据市场需求,我厂在2001年开始做泡泡粉体.它的制作与一般粉体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味精的精制生产过程中,味精中并晶问题是困扰生产的核心问题。“并晶”是味精在生产中,由于工艺控制不到位,结晶出的味精表面附有母液,在分离、烘干时,几个大小不一的味精颗粒黏在一起,黏结较大的被分筛成次品,影响单罐产量;较小的成为“并晶”的成品味精。大部分并晶在包装后会自然分离,但是产品的碎晶、粉末较多,而且,结晶目数越大,产生并晶的比例越大。严重影响味精质量,我们通过多年跟踪摸索,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影响味精产生并晶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并晶问题的一些措施,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5.
再谈味精的食用安全性及烹调条件对其呈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味精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已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但由于曾经有过食用味精不安全的报道,至今仍有不少人对食用味精的安全性存有质疑。关于食用味精危害健康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所谓“中餐美味综合症”,即食用味精过多会引起头痛、腹胀等不适现象;二是味精在高温...  相似文献   

6.
鲜味剂味精的营养价值及其食用安全尤新味精学名叫谷氨酸钠,1923年我国上海已有生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明了以淀粉为原料,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味精,从而使味精行业成为生物技术产业中的新兴行业。我国味精生产是从解放初期约360t到1994年已达40000...  相似文献   

7.
味精是以淀粉或糖质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出来的一种谷氨酸的钠盐,是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的一种。对于它的安全性,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曾做过大量工作,以翔实的、科学的数据证明了食用味精是安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第19届会议也宣传结论:“对味精每人每天摄入量不需作任何规定”。时隔10多年,至今还有一部分消费对味精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为了进一步证实“味精是营养与安全”,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组织味精行业,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国味精产品进行了《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通过试验,再一次证实了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尽管味精早已成为消费者必不可少的烹调佐餐用品,但近年来仍有少数人对味精食用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有的说吃多了对身体不利,有的甚至说味精加热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为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一再澄清,但味精食用有害的说法仍没有绝迹,事实究竟如何呢?1993年8月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组织了我国医学界、营养学界、食品界、烹饪界等的专家学者举办了“味精食用营养与安全研讨会”,一致认为味精有害纯粹是毫无根据的传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味精废水治理历程的分析,归纳了各个时期治理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技术难点.当前的味精废水具有新的特点,通过循环经济的全新治理模式可以解决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治理味精废水,可以实现资源回收和污染治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从钊 《发酵科技通讯》2003,32(3):26-26,28
1.目前,我国味精等发酵用糖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在工艺及设备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相比发酵用糖的制糖工艺现状仍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据悉,我国味精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之后,多年的发展2006年总产量已达到170多万t,并出口50多个国家,销售收入近180亿元,利润亦不错,近15亿元,但环保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高污染行业,加以重点监控,有关味精企业污染环境的报导,不时见诸极端。前不久,一则“味精将不再评中国名牌”,已获得的企业可使用至2008年9月的消息。在味精行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名牌企业将面临被“摘牌”,  相似文献   

12.
味精行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森芝 《发酵科技通讯》2003,32(4):24-24,13
我国味精工业起步于1923年,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产量很少,过了40多年,产量才上升到4000多t.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味精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能源价格在逐年上涨,相应的味精生产成本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加之味精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价格与生产成本的上升不同步,味精生产企业效益滑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味精行业的发展。如何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味精生产技术指标,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益,使味精生产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味精生产的同行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味精工业今后发展趋势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全世界味精产量在150万t以上。2003年中国味精产量已达119万t(笔者认为此数含重复计算因素,实际产量要低些)产量高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味精生产中心。以淀粉大米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上食 《食品开发》2012,(6):43-43
味精是以玉米等淀粉质为原料经生物发酵而成的符氨酸钠盐。自二十世纪初发现味精以来,人类使用味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最主要的一种鲜味剂,味精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餐饮和家庭烹饪。严谨的科学研究表明,味精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成分。早在1987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十几年关于味精安全的跟踪研究后即宣布将味精列入最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结论是“每日可接受摄人量(ADI)无限制”。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目前发酵法制L-谷氨酸主要用于生产味精和医药。全世界味精年产量二十余万吨,日本味精产量占二分之一,约十万吨,其中二万吨出口。味精主要原料为精蜜、(每吨味精耗用含糖50%的废蜜4.4~4.8吨)石油工业产品醋酸、乙醇等。我国年产味精一万六千多吨,沈阳、天津、上海和杭州等味精厂均有部分产品出口。国内生产味精  相似文献   

17.
<正> 据行家预测,海内外味精市场‘吃香’,味精产业将快速、优质、高效地实现跨步式发展。味精产业日趋规模化、集团化、名优产品逐渐形成气候。 到去年止,我国味精生产厂家已发展到200余家,年产量近40万吨,其中年产千吨以上的有120余家,大型名牌味精厂家通过联合吸收外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充分占领国  相似文献   

18.
鸡精七问     
正鸡精作为一种增鲜复合调味料进入百姓厨房已有30多年了,很多人将它视为"味精"的升级版,但也有人嗤之以鼻,将其视为"味精+香精+糊精"的混合品。作为固态复合调味料的代表,鸡精绕不开味精,同时和味精一样,一直饱受质疑。这里罗列的7个关于味精、鸡精的问与答,希望能消除各位读者的疑惑。  相似文献   

19.
谷氨酸发酵     
众所周知,日常所用调味料味精就是L—谷氨酸单钠盐。(monosodium gluamate,MSG自1909年日本发明并工业化生产味精以来,几经变迁,已发展成为以谷氨酸发酵为主体的世界性氨基酸发酵工业。1979年世界各种氨基酸年总生量48多万吨,贸易金额约18亿美元以上,1985年我国味精年产量达6万4千吨,产值  相似文献   

20.
味精,又称味素,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已成为食品、菜肴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近几年来味精产量迅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1986年我国味精产量已达7万多吨,除内销外,还远销国外。我厂生产的西湖牌99°结晶味精,在1986年11月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曾获得金奖,这与味精的优质是分不开的。味精质量除了内在质量—谷氨酸钠含量、含水量、氯化物、透光率及食品卫生指标—砷、铅、铁、锌等重金属含量符合要求外,外观质量也是一个极重要的指标,影响到感观和消费心理,当然也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好的结晶味精洁白如玉,光亮度好,晶型整齐,大小均匀,惹人喜爱。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辅材料的关系或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