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转窑在安装中,筒体各段节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当窑运转一段时间后,由于托轮混凝土基础不均匀沉降,托轮调整不正确,支承零件(轮带、托轮、筒体垫板、轴瓦)磨损不一致,以及检修更换托轮和轴瓦时,没有考虑其新旧尺寸变化等原因,造成窑中心线变动,容易引起工艺和设备事故。本文针对水泥厂回转窑中心线的找正策略,分析了水泥厂一直沿用的检测完窑筒体外圆的跳动后通过作图法来估算中心线偏移量的弊端(费时费力,误差大),通过建立一套简易的数学模型,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回转中心线的偏移量,将其计算结果与史密斯公司计算出的回转中心线偏移量理论数值进行对比,认为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采用液压挡轮的回转窑,由于窑的上下窜动由液压挡轮控制,这样托轮中心线与窑筒体中心线便可安装成平行线,从而使托轮与轮带的受力更均匀,且能有效地调节窑筒体的上下窜动,使托轮与轮带、大小齿轮及窑头、窑尾密封的接触宽度得以控制,延长了托轮与轮带的使用寿命。然而,液压挡轮在使用中,存在液压系统的流量不好调节及泄漏故障、挡轮安装位置不当、行程控制不当、挡轮的受力大造成窑振动或轴承故障、限位装置失效等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Φ4.8m×72m回转窑于2013年2月停窑检修后,回转窑点火升温,在准备连续转窑投料时,现场发现窑筒体变形。具体现象如下:窑轮带与托轮接触时有时无,且Ⅱ档轮带和2个托轮都不接触时,Ⅰ和Ⅲ档轮带和托轮全面接触;Ⅱ档轮带和托轮全面接触时,Ⅰ档轮带和右边托轮、Ⅲ档轮带和左边托轮不接触,且轮带与托轮不接触时,最大间距>20mm。  相似文献   

4.
回转窑托轮调整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智平  刘义伦 《水泥》2002,(2):38-41
从转窑筒体,轮带,托轮之间的几何关系出发,分析了影响回转窑筒体中心线偏差的主要因素,推导出了回转窑筒体中心线偏差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回转窑托轮调整的优化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回转窑筒体通过轮带支承在多档支承装置的托轮上慢速回转工作,一般以3%~5%的斜度倾斜布置,绝大多数在3.5%~4.0%之间。当托轮的轴向中心线与窑体中心线平行,在窑运转时窑体就会沿轴向下窜。如果不加控制,轮带就会离开托轮,大小齿轮的轮齿会离开啮合范围,密封装置也会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回转窑在运转中,筒体中心线应保持正直,否则会使支承零件过早磨损或损坏,功率消耗增加,发生密封装置失效以及掉砖红窑等事故。 我厂有两台回转窑,DB型Φ3/Φ2.4×50m一台,SP型Φ3×48m一台,前者1981年6月投产,后者1988年9月投产。长期运转以后,由于轮带、托轮、托轮轴瓦磨损不均,托轮混凝土基础下沉,致使窑中心线不直,从而导致托轮轴断、托轮支承座歪  相似文献   

7.
杨杰  刘章义 《水泥》2000,(12):50-50
0 引言 我公司Φ3 5m×145m湿法回转窑设有6组托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托轮不均匀磨损、摩擦系数、窑内热工制度、天气、基础沉降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托轮负荷,引起托轮面与轮带摩擦力的改变,造成窑体中心线偏移.故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适当调整托轮(一般采用正向调整法),使托轮与轮带的接触面≥75%,尽力保持托轮中心线与窑体中心线平行,使托轮的承受负荷均衡,轮带与托轮均匀磨损,从而保证回转窑的安全运转.但有时正向调整并不能解决托轮故障,以下介绍采用逆向调整消除托轮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 概述众所周知,回转窑中心线不直,就会引起部分支点上的反作用力大幅度增加,导致托轮或轮带易受磨损或损坏,并使这些支点上的窑筒体产生严重的横向变形,引起窑内耐火砖脱落,造成红窑事故。另外,回转窑中心  相似文献   

9.
4 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轴瓦发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除了经常深入现场,认真观察,做好轴瓦的加工尺寸及安装尺寸的记录外,主要应对回转窑的转速、功率、筒体中心线。筒体温度场、轮带的滑移量、托轮的摆放位置、轴瓦的温度等进行测量及控制。 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确保窑系统可靠运行。一旦某一环节失控,都可能会导致回转窑停窑,从而使窑内工艺变化复杂,有可能带来回转窑功率波动大、轴瓦升温等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水泥回转窑筒体直线度是保证回转窑长期运转的一个关键。但是由于窑体长、支点多,要保持中心线准直却比较困难。造成窑体中心线不直的原因很多,如水泥回转窑在安装或调整时,托轮位置不正确,各筒体段节的接口没有对正;由于在使用中,轮带、托轮的不均匀磨损, 基础的不均匀下沉,工艺操作不当等都会造成回转窑筒体直线度不正。水泥回转窑筒体直线度偏差会造成支撑处筒体形成弯矩和交变应力,使支撑处耐火衬体受到纵向的交变应力;此外,回转窑筒体直线度偏差,会增加回转窑的运转阻力,从而增加筒体和耐火衬体的剪切力。在交变应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耐火衬体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严重时会造成耐火砖的挤碎、剪断、扭曲甚至掉砖。随着窑龄的增长,回转窑准直度对窑内耐火衬体的损坏现象日益突出。本文介绍水泥回转窑筒体直线度对耐火衬体的损坏机理和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2015年4月起,回转窑Ⅱ档8号托轮轴承瓦温超过110℃。采用后铅丝法对托轮偏斜进行分析,还检查了轴承瓦高端面间隙、窑筒体变形、冷态轮带间隙和档圈间隙。对检测结果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效果明显:各轴瓦温度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回转窑筒体通过轮带支承在托轮上,在托轮上旋转。靠轮带和托轮接触处的摩擦作用回转窑筒体带动托轮一起旋转,轮带和托轮在接触处 A(见图1)有共同的线速度 V。因为托轮受两端托轮轴承中止推环的限制,忽略止推环和轴瓦间微量间隙,托轮不作轴向移动,所以接触处 A 的线速度 V 的方向总  相似文献   

13.
水泥回转窑中心线的准直是保证回转窑长期运转的一个关键。但是由于窑体长、支点多,要保持中心线的准直却比较困难。造成窑体中心线不直的原因很多。在安装或调整时,托轮位置不正确,各筒体段节的接口没有对正,正确安装的回转窑,由于在使用中,滚圈、托轮的不均匀磨损,基础  相似文献   

14.
1 情况介绍 我公司一台中3m&#215;48m带捷克普列洛夫型立筒预热器窑原设计产量为360t/d,2005年改造为1000t/d的带管道式分解炉的五级旋风预热器的窑外分解窑。改后多次出现托轮轴承发热现象,影响了窑的正常运行。经分析认为,虽然改造时对回转窑进行了调整,但毕竟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轮带、托轮、托轮轴及轴瓦等都有一定的磨损,窑简体中心线也不可能调整得较直,整个窑不可能达到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5.8m×97m回转窑是江苏巨龙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的关键设备之一,回转窑轴线位置偏差过大将会影响工艺操作,导致轴瓦发烧。因此获得回转窑运行过程中的筒体轴线动态位置及变化情况,对调整回转窑工艺规程及托轮摆放位置、改善筒体受力状况、预防托轮轴瓦发烧具有重要意义。1回转窑轮带直径的测量轮带直径测量,利用传感器和回转窑轴线测量仪测量托轮的转速及筒体的转动周期,从而获得各档位轮带的周长,并换算得到轮带的直径。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假设筒体转动一周期间速度传感器输出的整脉冲个数为N,测速轮直径为d,同…  相似文献   

16.
由于窑筒体圆环的当量刚度远小于轮带的刚度,轮带的变形将直接引起窑简体的变形,从而促使耐火砖和窑皮的松动破坏,缩短窑的运转周期。因此,理想的轮带不仅将筒体支承在托轮上,使其安全平稳地运转,而且还是简体的极为重要的加固圈,现将探讨活套轮带位移的计算、变形规律,来校直回转窑筒  相似文献   

17.
从水泥回转窑背景技术入手,阐述回转窑跳停故障对水泥生产及设备的重要影响,导出水泥生产现场回转窑诸多故障实况,分析故障,找出主要矛盾是跳停故障,围绕跳停故障,诊断分析回转窑跳停故障的主要成因,采用激光经纬仪检测窑体中心线,计算窑体中心线下陷产生的固端弯矩,并借助激光辅助基准换算假想窑体中心线调整托轮位置与实现窑体中心线的准直,调整后运行电流回落,跳停故障不再。实践表明借助窑外激光辅助基准线检测计算托轮、轮带、窑体中心位置,采用基准变换,推算保持假想窑体中心线时各档托轮的理论位置,可一步到位地实现窑体中心线直线度,降低运行电流,有效排除回转窑跳停故障。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的正常平稳运行是靠托轮的正确调整来实现的,而托轮摆放位置的正确与否是关键,也就是说托轮的轴线与窑简体中心线的夹角、托轮的跨距必须恰当,否则就可能危及回转窑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引起设备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回转窑长时期运行过程中,由于轮带与垫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磨损造成轮带间隙超差,轮带与托轮的摩擦和挤压不均造成接  相似文献   

19.
窑的产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水泥生产工艺、窑系统的设计、耐火材料、操作及维护等。 现在的回转窑正向着大型化、现代化、计算机化发展。 大型窑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例如,象轮带、托轮、简体、大齿圈和小齿轮的尺寸非常大。大直径筒体使得筒体的不圆度增大,跟着影响耐火砖的寿命。 1 两档支承的窑 通常的干法窑是三档支承,不适当地调整托轮影响窑的直线性,同时引起振动和筒  相似文献   

20.
应用回转窑动态检测技术提高窑的运转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 引言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山化水泥厂4m/3.5m/4m×150m回转窑1987年投产。由于该厂采用化工厂工业副产品作原料,故对窑的化学腐蚀较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窑机械磨损严重,中心线偏差较大,影响窑的正常运行。厂方曾多次请有关单位对该窑作冷态测量、校准,但由于冷态校准好的窑轴线在热态下又发生了变形,故冷态校准效果不佳。1997年5月该窑经中修运转后频繁出现掉砖、红窑事故。仅9月份就3次红窑,托轮轴瓦经常发热,托轮与轮带磨损异常,个别托轮和轮带表面还产生掉块脱落,经济损失很大,技术分析确认是窑轴线不直引起。时值水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