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超祥  王丽芸  朱查松 《城市规划》2021,45(9):46-52,102
海岸带小城镇是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地域特殊,分布广泛,占据了相当比例的海陆界面,其发展受到陆海两方面的制约,同时也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基于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对指导海陆空间有序利用、营造和谐的陆海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福建省霞浦县海岸带小城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不同类型海岸带小城镇的资源优势及面临的生态问题,从区域和总体规划两个层面提出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思路和方法.在区域层面,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从开发利用区域和生态保护区域两个方面提出区域统筹的技术方法;在小城镇总体规划层面,从现状分析、关键要素、技术整合、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探讨陆海统筹的基本方法,以期为建立陆海统筹的小城镇空间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21,37(8)
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陆海统筹管控的文件。文章对当前试行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涉及的海洋分区分类体系进行对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工作,分析了分区分类体系衔接、海域分类与海岛关系、湿地分类、用途管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功能分区中增加留白用海区、优化海洋空间分区分类体系和明确用途管制要求等建议,旨在为国土空间体系下海洋空间规划的编制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沈大炜 《室内设计》2023,38(1):23-28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 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 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 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 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 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 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 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 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 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 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 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 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 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 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 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 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初期缺乏历史文化保护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方法。为此,通过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背景与难点,基于分析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法制管控特征,提出应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空间规划统筹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尝试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协调方法。以四川省广元市的实践为例,重点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规划的基础研究、目标策略、空间布局、三线划定、空间分区、存量更新等多个环节的规划统筹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全域全要素统筹管理是未来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必须完善的范畴,生态空间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以深圳市为例,提出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规划管控体系构建建议,并重点对规划体系的构成与内容、管控单元划定和管控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同类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及管控方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存在不适应,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与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缺乏转换,未来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时很难与国土空间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风景名胜区往往不依托用地分类进行分级分区,导致管控措施难以落实。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下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与管控优化方法,包括科学划定与“三调”用地对应的风景游赏用地、依托国土空间用地用海标准优化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标准、依据用地分类提出管控原则,以期能够促进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与管控上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7.
交通是塑造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空间组织的重要支撑,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发展对于优化空间格局、提升空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是规划实施的推动者,其对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事权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规划的实施效果。本文梳理了现阶段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事权体系,基于新发展格局中交通规划的发展重点,即满足国土空间的管控需求与实施交通强国的战略重点,分析了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管理与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事权冲突,主要包括:保护与发展、短期与长期的目标冲突,规划管理、传导方面的管理冲突,法律地位缺失、权限模糊的法治冲突。针对存在的冲突并考虑未来的发展重点,提出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发展思路,其关键在于管理部门间具有目标认可、法律保障、沟通合作,具体来说是坚持统筹协调,强化目标融合;完善法律体系,明确权责边界;推进多方联动,健全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园林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云峰  陶楠 《风景园林》2020,27(1):19-24
风景园林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的背景下,明确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历史,总结风景园林规划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点,厘清目前风景园林的定位与职能。提出风景园林规划应有效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内容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地规划与国家公园规划,还应发挥面向全域统筹的风景治理作用,从国土空间的空间格局开发保护、城乡区域的统筹调适、城镇功能控制区的提升增质3个层面全面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从而构建中国特色风景园林规划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不仅顺应了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导向,而且对坚持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面向美好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海洋空间的规划,既是实现海洋空间管控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单元.为促进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思考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念融合且运用到海洋空间规划实践中,最终为构建科学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未来的海洋空间规划须准确把握海陆空间治理的整体性和独立性,基于保护和修复理念,将生态保护和修复区域纳入海洋空间格局划定中,进行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设计,最终促进陆海统筹,实现"多规合一",促进陆海一体化发展和保护,为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程亮  江成云 《福建建筑》2024,(1):23-26+146
非集中建设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区域,也是落实全域全要素规划治理的重要空间载体。针对非集中建设区存在的权属复杂多元、要素庞杂多元、管理主体多元的空间特征,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非集中建设区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针对多元的特点,统筹谋划空间发展目标,构建非集中建设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分级分区编制管理,将“多元”要素管控要求逐层传导落实;通过多规协同治理,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劲松  李涛 《华中建筑》2012,30(4):15-1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更加强调行为选择的自由性和灵活性,致使建筑功能组织方式表现出多元化、动态化和开放化的特点。该文分别从空间格局自由化: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突破常规空间关系,尝试水平垂直空间的转换;联系方式复杂化:改变原有功能联系绝对单一的模式,转而强调功能联系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界限区分模糊化:改变通常功能关系单一确定的划分方式,用更加复杂暧昧的关系联系各种功能;层级关系匀质化:取消功能的等级秩序,趋向平面化的功能布局等四个方面,对当代建筑功能的非常规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重庆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彭水、武隆、石柱、酉阳、秀山6个区县。渝东南作为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格局中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但是该区域仍然面临一些发展困境,譬如生态脆弱性高、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程度深。在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渝东南地区的区县功能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文章采用区域经济分析等方法、选取重庆统计年鉴的数据,比较研究渝东南地区各区县在资源禀赋、生态与基础设施容量、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指标情况。文章最后提出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功能的理论定位。  相似文献   

13.
袁继峰  白静 《四川建材》2013,(6):119-120,123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也被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所关注。因此,在大学学生宿舍的结构和功能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学习的便利,整体布局、规划合理,并改善宿舍的物质文化环境,不断满足学生的新期待。本文在对多所高校学生宿舍调研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空间布局模式,对学生宿舍的空间布局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嘉兴高家洋房的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例,探讨文物建筑的修复保护与功能新生以及如何恢复文物建筑的真实性。研究由三部分组成:(1)在实地勘察基础上 , 针对文物建筑因不恰当的工艺保护措施造成的破坏确定修复原则和方向;(2)在遵从历史原真性与文保建筑修复规范的前提下,既针对文物建筑保护本体提出实操性强的修复方法,又注重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3)根据历史时期该文物建筑的功能演变特征,赋予其当代的新功能——作为嘉兴城市文化展示与传播的场所,为历史文保建筑的正确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Sulfate-reducing permeable reactive zones (SR-PRZs) are microbially-driven anaerobic systems designed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and sulfate in mine drainage.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such as oxygen exposure, may adversely affect system stability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wo successive aerobic stress event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duplicate laboratory-scale lignocellulosic SR-PRZs oper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microbial commun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biostimulation with ethanol or carboxymethylcellulose; bioaugmentation with sulfate-reducing or cellulose-degrading enrichments; inoculation with dairy manure only; and no inoculation. A functional gene-based approach employing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argeting genes of sulfate-reducing (dsrA), cellulose-degrading (cel5, cel48), fermentative (hydA), and methanogenic (mcrA) microbes was applied.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i.e., sulfate removal), biostimulation with ethanol was the only strategy that clearly had an effect (positive) following exposure to oxygen. In term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significant shifts were observ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oxygen more strongly influenced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s than the different microbial commun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Sensitivity to oxygen exposure varied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and wa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for fermentative bacteria. Although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remained altered after exposure, system performance recovered, indicating that SR-PRZ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functionally redundant.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exposure to oxygen might be a more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resilience of SR-PRZ microbial communities relative to bioaugmentation or bio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6.
时值中国铁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以高邑西站为例,针对当前中小型旅客车站建筑创作中存在的文化表达失语、功能造型脱离等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创作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海西”战略的实施为众多东南沿海的城镇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石狮市为例,讨论了新的发展条件下,城市空间结构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通过石狮市中心区东片区的规划实践,探讨以中心区功能提升为途径的“海西”中小城市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8.
RBD对老城区功能改造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观志  梁增贤 《规划师》2008,24(7):43-47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城市主义的兴起,城市新老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其是老城区的功能改造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RBD理论研究日益成熟和实践经验日益丰富的条件下,特色步行街作为老城区功能改造的一种流行模式已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迫切需要进行RBD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为此,可遵循用差异激活个性的老城区功能改造理念,采用文化社区、休闲社区、娱乐社区、主题公园和主题街区五种RBD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日本拥有完善的养老保障系统,文章介绍了日本“Secomfort”品牌的两家养老院蓟野养老院和六甲养老院提出的名为“Carea”的新构想,以解决老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在生命发展变化过程中产生矛盾的问题,为社会养老系统的发展趋势输入了新的理念和提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河南省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裴城的核心街坊为研究对象,在保护村落历史资源和地域特色的前提下,运用发展和保护并举的思路,从空间重塑、功能复合化、村落活力、建筑整治等几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传统村落中的核心街坊如何进行良性循环发展,以点带面,尝试寻找传统村落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