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获得凤梨果皮酵素的最优发酵工艺和特性,以总抗氧化能力为评价指标,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凤梨果皮酵素发酵过程的工艺并对其羟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同时发现在果皮酵素中凤梨果皮酵素对菜青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本实验优化了凤梨果皮酵素的发酵工艺并测量和对比了不同果皮酵素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特性,为凤梨果皮酵素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大麦天然酵素抗氧化性能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天然酵素为大麦经过天然发酵过程得到的发酵液,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对大麦天然酵素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天然发酵过程制得的大麦酵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大麦天然酵素展现了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活性的大小与酚类物质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酵素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支持,为大麦的多功能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酵素产品因其所含的多种活性酶所具有的保健、延缓衰老功效而盛行于很多国家,本实验以哈密瓜为主要原料,对哈密瓜发酵制备酵素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及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哈密瓜发酵液的pH、SOD活性、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优化目标,对发酵菌种、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了探索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甜高梁秸秆汁发酵生化黄腐酸液肥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接入不同接种量、接种比例的混合菌株,在不同的温度、pH、氮源、发酵时间下进行发酵,测定发酵物中生化黄腐酸含量,据此确定最适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酵素是一种用新鲜水果发酵产生的产品,因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酵素市场却良莠不齐。为了建立单味主材发酵制备酵素的方法,以柠檬为原料制备柠檬酵素,对柠檬酵素的功效、生产工艺、判断条件等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柠檬酵素的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从事酵素生产行业的相关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制箱式固态发酵设备,以价格低廉的麸皮等农业下脚料为主要培养基,对Bt HD-1菌种公斤级固态发酵扩大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在种龄8 h时接种,含水量为55%,pH=7.5,箱体内培养基厚度控制在4 cm,接种量为15%,发酵时间为45 h.在此条件下,单次发酵量达到1.25 kg,毒力效价稳定在13 000 IU·mg-1以上.实现了Bt生物农药公斤级固态发酵的生产,为Bt生物农药的固态发酵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广东化工》2021,48(15)
采用自然发酵法制备牛大力诺丽复合酵素,并添加到面膜基质中研制酵素面膜,以DPPH自由基(DPPH·)抑制率考察酵素面膜的抗氧化活性,通过体外保湿法测定酵素面膜的保湿率。结果表明,牛大力-诺丽复合酵素面膜对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8.07 mg/mL,优于两款对照面膜。在室温25℃、相对湿度RH=43%条件下放置180 min时,牛大力-诺丽酵素面膜保湿率为39.46%、保湿率大小顺序为:市售对照面膜1牛大力-诺丽复合酵素面膜市售对照面膜2面膜基质。因此,牛大力-诺丽复合酵素面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保湿性,面膜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纯化筛选获得产色素的菌株经过形态学对比鉴定属于红曲霉属,确定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5%,酵母浸膏3%,硫酸镁0.3%,硫酸锌0.05%。红曲霉摇瓶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是:在适宜2%乙醇的培养发酵溶液中,接入培养菌龄为48 h的红曲霉菌株,在盛有50 mL培养液的三角瓶中接入10%的菌种,在32℃,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1 d,培养基酸度为0.6%乳酸。红曲霉中红曲色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是:pH=4.0的8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60 g/mL,60℃提取2h,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率为11.75%。  相似文献   

9.
木醋杆菌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朱平 《合成纤维》2008,37(6):28-31
利用木醋杆菌为实验菌种合成细菌纤维素,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生产木糖醇的发酵方法,并对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菌种选育、发酵机理及工艺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不同微生物发酵剂及木醋液在草炭发酵中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炭与硬杂木锯末以2.6:1比例混匀后,接种不同微生物发酵剂和喷施500倍木醋液,在温室里容积为2.5m^3的发酵槽中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喷施500倍木醋液比对照最高发酵温度高7℃,平均发酵温度高4℃;大于40℃以上中高发酵温度多7天;HA总比对照增加11.47%,HA游含量也略高于对照。在只接种微生物发酵剂的处理中,最高发酵温度是酵素菌56℃〉高温纤维分解菌55℃〉秸秆速腐剂54℃〉EM53℃〉对照46℃;在喷施木醋液条件下接种发酵剂,最高发酵温度是高温纤维分解菌57℃=酵素菌57℃〉速腐剂50℃〉EM48℃。HA总及HA游含量也是高温纤维分解菌+木醋液与酵素菌+木醋液两个处理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接种剂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木糖醇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生产木糖醇的发酵方法,并对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菌种选育、发酵机理及工艺条件优化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生产奶味香精的工艺条件。选择底物浓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确定了发酵产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21%、菌种接种量16%、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21 h。  相似文献   

14.
-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所选取的产l-乳酸的4株菌中筛选出一株性能优良、糖利用率和乳酸产量较高的菌种作为试验用菌种。对影响乳酸菌发酵大豆秸秆酶解物制备l-乳酸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大豆秸秆酶解液发酵的主要因素是菌种类型、底物糖浓度、接种量、温度及pH值。结果表明:干酪乳酸菌是较适宜的发酵菌种,较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0%,pH值5.5。随着底物糖含量的增加,乳酸产率相应增大,在实验范围内,乳酸菌发酵所产乳酸的产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5.
潘婕  高振珅 《安徽化工》2012,38(2):42-44
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降脂等多种功效.利用红曲霉发酵从姜黄粉末中提取姜黄素,通过对发酵过程中不同料液比、营养比、发酵时间、pH的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0.1∶50,营养比为1/4,发酵时间为4d,pH为5.5,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70r/min,装液量为50mL/150mL,在此条件下产品得率为1.785%.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芽孢杆菌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农产品下脚料作培养基,对菌株Bt HD-1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初始含水量60%,pH值7.5~8.0,种子液接种量15%,种龄7 h,固态发酵时间42 h.测定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下产品的毒力效价可稳定在18000 IU·mg-1,超过了国内文献报道的最高发酵水平,同时发酵时间缩短了8 h.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固态发酵技术制备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固态发酵的优缺点和影响发酵工艺的主要因素包括固态发酵基质的类别、菌种的选择及固态发酵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对固态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林废弃物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5种燃料乙醇发酵菌种进行了选择,对较好菌种做了耐高温驯化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以葡萄糖为单一碳源的发酵中,相对于休哈塔假丝酵母、嗜单宁管囊酵母、间型脉胞菌、好食脉孢菌,酿酒酵母种液制备时间最短(对数生长期在6~13 h),发酵制取乙醇得率最高;对酿酒酵母驯化后,得到一株可在42℃正常生长的菌株;经研究,该耐高温菌株的较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0℃、转速150 r/min、初始pH值5.0、接种量10%。该耐高温驯化后的酿酒酵母不能直接用于水解液发酵制乙醇,还需要经过驯化或菌种改良后方能使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脱毒方法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的影响及发酵工艺。实验共考查了十种不同的脱毒工艺路线,结果表明:汽爆玉米秸秆经水洗预处理脱毒后,经酶解、离心去除沉淀物,并补加营养物质是一条较佳的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发酵温度、pH值、接种量、菌种种龄、培养基组成、发酵时间对丁醇发酵的影响,得到较优的丁醇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pH7.0,接种量7%,菌种种龄27h,培养基组成:酵母抽提物1.0g·L-1、KH2PO40.8g·L-1、MgSO4·7H2O 0.1g·L-1、(NH4)2SO42.0 g·L-1、FeSO4.7H2O 0.03g·L-1、尿素2.0g·L-1,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起始糖浓度为50g·L-1时,丁醇的发酵浓度达到了9.42g·L-1。  相似文献   

20.
苏现波  陈鑫  王惠风  夏大平 《煤炭转化》2013,36(2):16-19,24
以沙曲矿焦煤为发酵底物,以同矿区矿井水中的菌种及实验室保存的白腐菌为投加菌种,研究在35℃,初始pH为6.5,无光照和厌氧条件下不同发酵工艺对煤发酵制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条件下,H2的体积分数最高可达73.7%,产率可达23.56mL/g;未添加白腐菌液样品的H2产率是添加了白腐菌液样品的1.5~6倍;其他条件相同,提前4d富集矿井水中的发酵产氢菌可以将H2产量从0.44mL提高到466.34mL;在富集矿井水中发酵产氢菌时添加EDTA二钠要比富集完之后再补加的H2产率高2~10倍.可见煤通过微生物作用完全可以制取更加洁净的能源——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