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耐候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用紫外灯照射法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的耐候性。结果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的耐候性随交联剂和丙烯酰胺的用量增加与丙烯酸中和度的增大而增大,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对树脂的耐候性无影响;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紫外线作用下水解是导致高吸水性树脂耐候性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乙烯基有机硅交联剂等合成了一种高吸水性树脂.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加量、交联剂加量对产物的吸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简要介绍了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位,K_2S_2O_8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进行水溶液聚合,再对产物进行磺化反应,制得耐酸性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该树脂吸水性能与磺化程度的关系,pH值、温度等因素对磺化效果的影响,以友该树脂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水张力。  相似文献   

4.
含辣椒碱的抗菌高吸水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作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将木薯淀粉与丙烯酸、辣椒碱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合成了具有抗菌性的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添加辣椒碱形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辣椒碱提取母液,在70℃下反应2.5h,丙烯酸中和度85%,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0.6%和0.04%时,合成的吸水树脂有较高的吸水倍率。  相似文献   

5.
刘军  齐国庆  韩燕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23(5):363-364,367
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出淀粉接枝型高吸水树脂。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的用量以及接枝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合成出的吸水树脂对生理盐水的吸水量达55倍,加压保水率则达75%~90%。  相似文献   

6.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硫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与淀粉质量比、引发剂浓度、交联剂用量以及NaOH用量对产物吸水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3:1,引发剂浓度为5.0mmol/L,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0%,NaOH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时,产物的吸水倍率可达1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系列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木薯淀粉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有关聚合条件对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5~60℃、单体中和度78%、引发剂浓度12mmol/L聚合条件下,该树脂吸水量达980mL/g以上。  相似文献   

8.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抗菌型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60为悬浮稳定剂,采用氯化辛基烯丙基二甲基铵(OADMAC)和丙烯酰胺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抗菌性能的高吸水性树脂,并对最佳反应条件和所得树脂的吸水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在x(交联剂)=0.2%、x(OADMAC)=2.4%、n(引发剂)/n(总单体)=1:2000、V(油)/V(水)-3:1、温度80℃时聚合反应3h,所得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饱和吸液率Q_(ep)=561 g/g,在w(NaCl)=0.9%水溶液中的Q_(ep)=64.7g/g,该树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微生物菌株均有杀灭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的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P(AA-AM)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配比、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与敞开体系水溶液聚合法进行了对比,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0.8%,交联剂用量0.02%,m(AM)∶m(AA)=1∶10,微波功率1 000 W,辐射时间60 s时,产物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最佳,达1 350 g/g和125 g/g。  相似文献   

10.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顺丁烯二酸酐(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紫外光固化法,在不加引发剂和无任何气氛保护下合成了AMPS/AM/MA高吸水性树脂。利用FTIR和SEM方法研究了AMPS/AM/MA高吸水性树脂的分子结构和树脂吸水后的表面形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AMPS/AM/MA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优化条件为:n(AMPS)∶n(AM)∶n(MA)=2.0∶1.5∶0.3,w(NMBA)=0.06%(基于单体的总质量),pH=3.4,紫外光固化时间5.5 min。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AMPS/AM/MA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为1 627 g/g,且吸水速率较快,保水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由于低渗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物理性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渗吸效果控制着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开发动态与开发效果,而现场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对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将决定着措施成败。在分析油藏渗吸驱油机理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综合分析了不同种类和浓度表活剂对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总体上岩心渗吸驱油效率随表活剂浓度增加而降低,但一定浓度的,能较好的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表活剂溶液将有助于渗吸驱油。这一研究为制定低渗裂缝性油藏合理的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李传亮提出开发底水油藏的新思维——“隔板理论”,对底水油藏油井的“李氏隔板”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堵剂注入的合理位置。对进一步做好底水油藏油井的稳产措施制定和科学开发底水油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必威  李俊武 《测井技术》2006,30(2):177-179
对河南石油勘探局所属部分单位的流量计使用进行了测量抽查.对水井分层测试中所采用的存储式电磁流量计及超声波流量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际井,指出影响测试精度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措施包括改进注入水的水质,在不同位置增加过滤网及添合适的加化学剂;应用连续流量计;改进测试工艺等.其改进措施有助提高注水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苏里格气田规模化开发,开采过程中因水锁效应导致的低产低效气井逐年增多,针对苏里格桃X区块生产需求和气藏水锁问题,进行气井储层水锁伤害解除技术对策研究。 方法通过开展室内药剂研究,采用氟碳类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剂等体系复配 研制出适合该区块的解水锁剂。 结果苏里格桃X区块渗透率极低,平均含水饱和度45%左右,水锁指数小于0.3,水锁强度中等偏强。解水锁剂能够使岩心的润湿性由亲水逐渐变得疏水,接触角增大10°,有效改变了岩石润湿性且能够降低储层流体界面张力,储层渗透率最终能够恢复至原来的93.86%,现场试验后单井日均增产0.409 7×104 m3。 结论该体系解水锁剂适用于研究区块,能有效解决气井水锁问题。 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水平井出水段堵水作业的需求,研制出了适合水平井堵水的触变膨胀型高强度堵剂及分段注入封堵工艺。堵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触变膨胀型高强度堵剂具有较强的触变性,流动切力为10~15 kPa,适用温度为30~120℃,抗压强度大于13 MPa,稠化时间大于6 h,固化后体积膨胀1.0%~1.5%,解决了常用凝胶类堵剂强度低,堵水有效率低、有效期短等问题,克服了常用水泥类堵剂在水平段易与压井液混相及安全性差的问题,实现了对水平井出水段安全可靠及长效封堵。研究了用于堵剂注入过程中保护堵剂段塞的自降解溶胶,有效防止堵剂注入过程中与压井液混相,优选了堵剂分段注入的配套工具,实现对出水段分段封堵。截至目前,该水平井分段堵水技术在大港、青海等油田完成水平井堵水现场应用5井次,施工成功率为100%,累计增产原油量为5 849 t,天然气量为1.4×104 m3,证明了该水平井分段堵水工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长效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废旧聚苯乙烯塑料改性制备水泥减水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为原料,以环己烷为分散剂通过磺化将其改性成一种新型高效水泥减水剂(SPS)。用单因素优选法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得到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浓H_2SO_4用量16 g,分散剂用量40 mL,在此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动度20 cm,减水率约为23%,具有一定降低表面张力作用,消泡时间不到1 min。  相似文献   

17.
新型防砂堵水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国内外油田目前大多将防砂、堵水措施分开实施,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研究将防砂堵水工艺合二为一的新型防砂堵水剂,既能有效防砂,又有选择性堵水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方式,优化选择出以改性有机硅树脂为胶结剂主要成分的防砂堵水剂配方,根据试验结果评价其防砂及堵水性能,现场试验证实防砂、堵水效果良好。表6参5(王任芳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吉林扶余油田+13-8.2区块注采井间窜流通道发育,水窜现象严重的问题,在对油层条件、生产动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部封窜的治理措施。深部封窜技术主要包括:通过油水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找出窜流最严重的水井及层位作为封窜对象;通过对堵剂在地层内推进规律的研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立数学计算模型,以优化堵剂用量,并进行合理施工压力设计。利用该项技术对+13-8.2区块进行了深部封窜方案设计,现场作业后,综合含水降低5.4个百分点,日产油增加了5.1 t,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对高含水后期存在窜流通道油藏的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依据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预交联AM/AA/DMDAAC堵剂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进行溶液共聚反应,制备了预交联AM/AA/DMDAAC共聚物堵剂。对该堵剂进行了耐酸碱性、抗盐性、耐温性及水恢复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温度为80℃、100000mg/L的NaCl溶液中,堵剂吸水倍数达42g/g;在pH值为3—12酸碱液中,吸水倍数为26~933g/g;在高温120℃下,10000mg/L NaCl溶液中其吸水倍数仍达40g/g;水恢复率最高达96.4%。此堵剂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耐酸碱性和水恢复性。  相似文献   

20.
GD-2型堵水调剖剂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特高含水油田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效GD-2型堵水调剖剂,其适应性很强。从pH值、温度、原始渗透率等方面对该堵水调剖剂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它可用于特高含水期的油井堵水和水井调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