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获得西北某铀矿山工业堆浸试验所需试验参数,对该铀矿矿石进行了搅拌浸出条件试验和-5 mm、-10 mm两种不同粒级的柱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该铀矿石浸出性能较好,酸耗较低,适宜采用酸法浸出;2)氧化剂对酸法浸出的作用不明显,而对碱法浸出有一定的效果;3)铀矿石粒度对铀的浸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药用植物内生菌是影响宿主活性成分积累的一大因素,不同产地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与分布值得探讨.对江西、内蒙古产仙鹤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分别获得20株与17株内生真菌,并与浙江产30株仙鹤草内生真菌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产地仙鹤草内生真菌种类与分布均有差异,浙江产仙鹤草内生真菌种类最多.通过将内生真菌接种至含仙鹤草多酚粗提物的培养基中,研究各菌株培养基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8株内生真菌能显著提高培养基中多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其中江西产仙鹤草内生菌株R3-1为106.37μg/mL,是对照组(8.70μg/mL)的12.23倍,提高幅度最大.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R3-1菌株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相似文献   

3.
以某铀矿山的沥青铀矿石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溶浸液pH=2.0的稀硫酸浸出,酸化后,溶浸液分别为改良9 K培养基中Fe^2+完全被细菌氧化后的含菌溶液,以及按10%接种量接种细菌后的改良9 K培养基溶液的酸法-细菌分段浸出试验,三种条件下铀的浸出率分别为73.72%、78.97%和75.79%.试验结果表明,酸法-细菌分段浸出的浸出率比酸法浸出的浸出率提高了2.07%~5.25%;铀矿石的酸法-细菌分段浸出过程由化学反应控制和扩散控制两个阶段组成,两阶段的过渡期是加入细菌的最佳时期;细菌浸出时,高浓度细菌会产生群体效应,加速对铀矿物的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是筛选高产漆酶的白腐菌株.通过愈创木酚培养基和鞣酸培养基对白腐菌所产漆酶的显色作用来筛选白腐真菌,并分析了所分离出的白腐菌的产漆酶能力.运用此种方法,成功获得5株高产漆酶的白腐真菌,其中一株白腐真菌所产漆酶量达到了211.7IU/mL,比普通白腐菌漆酶产量高出1.12倍.最后,用光学显微镜对所分离出的白腐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文献报道的白腐菌形态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粤北凡口铅锌矿废弃地优势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 presl)、苦楝(Melia azedarach)、苎麻(Boehmeria nive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中分离筛选出的具有抗重金属铅、锌能力的45株内生真菌为研究材料,利用CAS检测液显色反应、钼锑抗比色法和Salkowski法,分别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产铁载体菌株30株、溶磷菌株3株和产吲哚乙酸(IAA)菌株18株。并选取具有产铁载体、溶磷或产IAA能力较强的菌株作为代表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WB-21为曲霉属(Aspergillus)、BM3为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BM5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株XP3.21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ZMP5-3为篮状菌属(Talaromyces)。  相似文献   

6.
以某矿酸性矿土中分离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形成的混合菌为浸磷菌种、黄铁矿为能源物质、无磷无铁9K培养基为浸矿培养基,对混合菌浸出低品位磷矿石(w(P2O5)为22.8%)的浸磷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和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浸磷的适宜条件是,矿浆浓度为15 g/L,菌种体积浓度为15%,初始pH值为1.5,磷的浸出率为51.07%。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85株霉菌中,筛选得到了六株青霉属D-异抗坏血酸(EA)产生菌,其中点青霉2553产酸能力较高.通过UV、DES或~(60)Coγ-射线对其单孢子进行诱变处理,并进行随机筛选和理性化筛选,获得一最高正变株,其产酸水平达14.47mg/ml,较出发菌株提高50%.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东北土著白腐真菌的产酶能力,采用摇瓶试验对采自东北林区的白腐真菌Pleurotus ostreatus的产漆酶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与目前普遍采用的TK培养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玉米粉,质量浓度为8g/L;最佳氮源为氯化铵,质量浓度为0.88g/L.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白腐真菌Pleurotus ostreatus的漆酶活力和生物量分别达149.45U/L和0.0452g(干重)/L.对比优化后的培养基和目前普遍采用的TK培养基的产漆酶活性,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基产漆酶活性是TK培养基的3倍.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白腐真菌Pleurotus ostreatus产漆酶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碳源类型.试验证明优化后的培养基能明显促进白腐真菌产漆酶,而选取适合的碳源类型则是配制培养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产聚羟基烷酸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常州西郊采土壤样品3个,进行细菌的富集及分离纯化。在产聚羟基烷酸(PHA)的培养基上筛选了6株PHA产生菌,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将4株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0.
木素降解菌的筛选和氯酚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自然界中采集,经分离,纯化获得在愈创木酚培养基平板上产生变色圈,且菌落直径与变色圈直径的比值小于1的12株真菌。将12株真菌接种到桉木粉无机盐培养其中30℃培养15d,测定其选择性指标(SF),获得两株木素降解能力较高的菌株F1、F7、SF值分别为3.08和2.70。将12株菌株接种于含2、4-二氯酚的漂白废水中39℃培养7d,获得两株高效降解2、4、-氯酚的菌株F7、F9,其降解率分别为87.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T磁异常和放射性铀(U)、钍(Th)、钾(K)元素含量对铀成矿的地质控制因素,如断裂构造、岩体分界线和碱交代岩的反映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和研究区铀成矿特点,总结并提出了划分碱交代岩型铀成矿远景区的主要依据,对今后在该矿田开展碱交代岩型甚至其它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已知浓度的标准铀溶液加入到一定浓度的有机酸溶液中进行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振荡反应后,测定混合溶液中的铀浓度,以确定有机酸对六价铀的络合能力。实验研究数据看出,测定铀浓度与已知铀浓度误差较小,因此可以表明常温中性条件下,有机酸与六价铀能够发生反应,有机酸对六价铀有着较强的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已经建成的高浓铀为燃料的BNCT堆为研究对象,将其堆芯低浓化并且添加水平热中子双束流治疗孔道,开展双热中子束流BNCT堆堆芯低浓化初步设计,计算分析该BNCT堆的keff、控制棒价值、顶铍效率、堆芯能谱、堆芯径向通量、轴向通量、辐照管通量等参数,得到双热中子束流治疗孔道低浓化BNCT堆初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成矿亚带,是本区较为重要和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矿石金属硫化物的稀土总量较低(ΣREE平均为31.03×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为8.07~16.14;δCe值为0.94~1.19(平均为1.06);δEu为0.45~0.76(平均为0.56)。矿石金属硫化物与来姑组岩石具有相近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明显的右倾型,同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平坦型等特征,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来姑组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来姑组岩石可能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5.
石人嶂钨矿床中石英钨矿脉、花岗岩和变质岩中均发现有一定量的放射性矿物,经显微镜下鉴定初步确定为晶质铀矿、钍石、方钍石,部分与黄铁矿连生或被黄铁矿包围构成环边,部分以自形晶与独居石、锆石、钛铁矿、磁铁矿、磷钇矿等副矿物共生,有些还受力破碎错位。对所发现矿物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其中晶质铀矿含量(W。)UO,86.38%-100%,ThO20-11.88%;而锆石除含Si02(28.76%-33.49%)、Zr02(58.11%-67.28%)和Hf02(0.25%-5.24%)外,还含少量U03(0-5.05%)。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一些大型沉积盆地进行了调研,资料证明:油、气、煤及铀矿等多种能源矿产在沉积盆地内共存富集、成藏成矿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砂岩型铀矿与油、气、煤的聚集分布层位联系密切,成矿期相同或相近。根据资料推论: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必然有其内在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的花园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模拟,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研究不同分子质量的PBS降解产物对土壤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S1(Mn为1.60×10^4)和PBS2(Mn为3.00×10^)处理组均有利于土壤呼吸强度的增加,其中PBS2处理组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PBS1和PBS2处理组在浓度较高时均有利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等数量的增加,但是两者在浓度较低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腐殖酸( HA)修饰铝-柱撑膨润土( Al-PILC),制备得到腐殖酸-柱撑膨润土( HA-Al-PILC),用于去除含铀废水中的铀.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投加量、pH值,接触时间、U( VI)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吸附解吸实验.试验结果表明,HA修饰后的Al-PILC对U( VI)的去除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HA-Al-PILC对U(VI)有很好的去除效果,150 min左右吸附达到平衡,最佳投加量为1.0 g/L,最佳pH值在6左右;HA-Al-PILC能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在相山矿田发现富矿体中铀矿物与磷灰石紧密共生,U含量与P2O5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磷灰石先形成,铀后被吸附而富集成矿。运用静态法研究磷灰石对铀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时间、温度及铀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磷灰石吸附铀的影响,并对吸附前后的磷灰石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弱酸性条件下,磷灰石可以在10 min内自发地迅速吸附大量铀,吸附过程中无新的矿物相生成,铀呈非晶态吸附在磷灰石表面;磷灰石对铀的吸附同时符合Boyd液膜公式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磷灰石对铀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4.3×10-3,吸附半衰期为33.97 s。揭示的磷灰石吸附铀的规律有助于探讨磷灰石对相山矿田铀富集成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已经在许多金属矿勘探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该方法同样能在铀矿勘探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介绍了广西花山花岗岩型铀矿的形成原因,阐述了EH4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花岗岩型铀矿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与效果.利用矿体与围岩、构造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来寻找有利的成矿空间,并以此为据调查广西区内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