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远程渲染分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结合渲染集群系统和网络化管理功能研制的一个数字媒体远程渲染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支持远程用户完成渲染任务提交、任务监控和结果回收等功能,通过互联网扩展现有集群渲染系统的服务范围,提高渲染企业的生产力。重点对该系统的构架设计、分发算法设计和系统实现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2.
该文描述了天津师范大学分布式主页内容集群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实施过程。论述了该系统如何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一步步实现的。首先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对用户管理模块、集群管理模块、统计模块等业务需求进行了需求分析,接着进行了系统功能、技术架构、数据库设计,最后采用asp+access在dreamweaver中进行了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分布式集群规模的快速发展与集群管理高效性需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分析系统模块的功能需求和相关关键技术,设计和实现一套基于任务并发机制的中心化集群管理系统。系统具有扩展性好,功能组态灵活,集中管理高效、简单,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实际应用和对比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相对于传统集群管理系统在管理集群时的可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论文针对嵌入式集群系统,利用基于SNMP协议的开发包和自主设计的代理模块(CM),设计和实现了集群系统的管理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端口扫描程序,以及CM和基于SNMP的代理模块,实现了实时的监测功能,并且可以通过Web方式远程访问和其自身的自动管理两种方式来管理集群系统。  相似文献   

5.
董小社  孙发龙  李纪云  胡雷均 《计算机工程》2005,31(24):132-134,168
使用基于映像的安装技术和Intel的PXE协议,基于分布式网络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Linux集群部署系统,能够快速部署大规模集群。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单一控制点。经过实践使用表明,该系统能够简化集群安装和维护工作,降低系统管理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集群是解决网络服务器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有效方案。针对现有的服务器集群的自适应性差、有系统瓶颈等问题,对采用请求分配器的服务器集群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服务器集群系统模型,通过移动代理和层次化网络结构,降低和分摊通信开销,并建立集群的基本单位——负载域,使系统负荷化整为零而又管理有序。并考虑集群系统的特点,结合蚁群算法改进Agent的迁移策略。重点阐述了该模型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模型的组成结构和移动代理环境下的负载信息收集、参数的自动调整和网络拓扑结构管理等功能的实现和迁移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中针对多集群环境资源异构且地域分散、网络环境不可靠以及面向用户需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消息模型的多集群作业管理方案。该方案采用全局一局部的层次调度方法,基于发布一订阅的消息模型,根据当前网络环境、用户作业的资源需求、各集群自身负载情况进行综合统一调度管理。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案设计实现的多集群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多集群环境下的资源监控、资源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数据管理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在资源异构及网络环境不可靠条件下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多集群系统作业吞吐能力。  相似文献   

8.
集群作业管理系统对于集群的使用很重要,本文研究如何基于Jini技术构建集群作业管理系统-Jcluster。文章首先介绍Jini技术和该技术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基于Jini技术的Jcluster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结构,并在自强2000集群系统上实现。经过测试,证实了该系统的具有即插即用的特性和良好的健壮性、同时Jcluster实现了对资源的多级资源池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上多媒体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和集群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C集群的高性能集群多媒体存储系统(cluster multimedia storage system,CMSS),CMSS系统采用高自治、自维护的集群策略,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可扩展性;采用逻辑元数据管理技术,即实现了单一名字空间,又避免了单点失效;采用服务器数据备份技术,即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安全性,也解决了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平衡.在详细介绍了CMSS系统设计方案的同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测试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成晨  刘海涛 《计算机工程》2008,34(19):264-265
针对目前集群管理工具中没有实现单一入口或者仅提供命令行交互方式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集群管理工具CWMS。分析集群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对集中式体系结构加以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Web的集群管理系统框架,利用自定义的通信协议和广播检测程序,管理服务器可以对集群节点进行监控和管理。应用结果表明,CWMS能够有效地提高集群管理效率,降低集群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客户对高性能系统的需求不仅表现为要求性能更高、更安全可靠的系统,对高性能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不仅在科学计算领域,高性能服务器、并行数据库等其他领域也出现了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但是SMP、MPP机器的价格普通用户难以承受。构筑超级计算机的另一个途径是利用网上的资源形成聚合的超级计算能  相似文献   

12.
PCMD在机群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并行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群技术成为并行处理研究的热点和主题。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机群管理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远程管理是机群管理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远程管理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机群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从远程管理技术的角度出发,本文主要分析了曙光3000机群管理中的远程管理技术PCMD,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大量实验表明,改进后的PCMD具有更强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的文献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文献资料的存储、检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设计了电子文献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文献管理、文献查阅、打印管理和系统管理功能。电子文献管理系统为文献资料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方法,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4.
介绍高性能计算集群管理现状, 并根据目前管理缺点与不足, 对集群管理系统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 利用Linux中/proc文件系统、MySQL数据库及Web技术, 对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及应用接口进行了功能设计, 最终实现了在统一Web界面中对集群系统运行实时情况、历史数据统计与分析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高可用和容错已经成为衡量机群系统(简称机群)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机群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如何实现大规模机群下的容错管理软件成为了技术难点.以传统分布式系统中的组通信技术为基础,采用将复杂的系统“分而治之”的思想,提出了组服务技术,可以解决容错管理软件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同时,在组服务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时的事件服务技术实现了一个大规模机群下的容错管理系统DCFT—Kernel,介绍了实现组服务和DCFT-Kernel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且对DCFT—Kernel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些巧妙的构思利用89C2051单片机设计了一个体积小、功耗低、智能化程度高的电池组管理系统,不仅能有效延长电池组的一次充电使用时间,而且其充电和正常工作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控功能为电池组的工作安全和使用寿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可扩展单一映象文件系统的设计、实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曙光超级服务器是典型的机群系统,COSMOS是为其研制开发的可扩展的单一映象文件系统。文中主要描述了COSMOS原型系统的设计、实现及评价。其中重点介绍了双粒度合作式缓存、分布式元数据管理及网络磁盘存储分组等关键技术,并利用I/O其准程序对原型文件系统进行了性能评价,测试结果表明了该原型系统在保证系统单一映象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
网格环境下的集群系统作业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网格计算已经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新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它的显著之处在于它能够共享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包括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计算资源。PBS是广泛应用于并行计算机的作业管理系统,它可以按照用户定义的配置参数相对公平地为每个作业分配系统资源。但是在网格环境范围内对集群系统进行管理仍然是一门有待研究的课题。利用网格系统软件和集群系统管理软件,实现了一种在网格环境下对集群系统作业进行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集群接入网格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在网格环境下使用集群的方法,详细分析了集群接入网格需要提供的接口和服务,并实现了一个网格环境下集群管理的原型系统,将集群转化成为一种标准的、透明的资源接入网格.通过该系统用户能够在任何地方使用分布在各处的集群资源,系统能保证用户提交的作业正确、有效的运行,并及时向用户反馈提交作业的相关信息.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整合集群计算资源,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增大全局吞吐量.  相似文献   

20.
曙光机群资源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劲  孙凝晖 《计算机学报》2002,25(12):1357-1363
机群资源管理负责机群系统内计算所需资源的管理,该文介绍机群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和重要的研究问题,着重介绍曙光3000机群系统的资源管理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分区管理,任务管理和通信管理功能及其对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动态特性的支持;并给出相应的性能分析结果,此外,还介绍了相关系统的资源管理和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