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和提取次数6因素对连翘叶中连翘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中心试验设计研究响应值以及最佳变量的组合,得出连翘叶中连翘苷提取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法综合评价提取连翘叶中连翘苷的最佳条件为80%vol乙醇,料液比1∶8,90℃、400W下微波5min,在此条件下的连翘苷得率为0.2904%.  相似文献   

2.
对连翘叶提取液中同时分离连翘酯苷A、芦丁和连翘苷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以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比较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和不同工艺条件对这3种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能力。最佳工艺条件为:以AB-8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药材-树脂比1.5∶1(g/g),上样流速2 BV/h,先用8 BV的水洗脱,再用6 BV的30%乙醇溶液和6 BV的50%乙醇溶液分别洗脱,洗脱流速3 BV/h;进一步采用C_(18)-硅胶柱反相层析法纯化连翘酯苷A,静置沉淀的方法纯化连翘苷和芦丁,纯化后连翘酯苷A和芦丁的纯度可达到97%以上,连翘苷纯度可达到95%以上。此工艺条件能得到高纯度的3种有效成分,为连翘叶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连翘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半仿生法提取连翘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并研究了温度、p H以及紫外对连翘苷抑菌保持率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的反映了连翘苷得率与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为40%,液料比为36:1(m L/g),提取温度为48℃,提取时间为10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连翘苷得率为4.42%,高于其他提取方法。抑菌活性试验表明连翘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四种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33、9.85、8.85、和8.81mm。高温以及强酸、强碱会减弱连翘苷的抑菌效果,而紫外对连翘苷的抑菌效果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紫马铃薯中的花色苷。选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以提取液中花色苷含量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马铃薯花色苷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大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3.2 min,提取温度52.7℃,料液比1:24,乙醇浓度69.5%。利用此工艺参数得到的花色苷含量为1.3392mg/g。  相似文献   

5.
以紫薯为原料,应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紫薯中的花色苷。选择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以提取液中花色苷含量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薯花色苷的提取条件。各因素对花色苷含量的影响大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98.4min,提取温度58.7℃,料液比1∶21,乙醇浓度59.7%。利用此工艺参数得到的花色苷含量为1.3392mg/g。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法优化酸枣叶中芦丁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首先,通过超声提取次数、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六种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它们与芦丁提取得率之间的规律趋势;然后,应用正交设计优化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酸枣叶芦丁提取得率的影响大小,并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超声提取次数为2次、超声功率为420W,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温度为50℃、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为1∶27(g/mL)时,效果最佳,得率为5.83%;乙醇浓度具有较大显著性,且各因素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设计法,选用U_6(6~4)均匀设计试验对红景天苷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红景天苷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渍时间、提取时间对红景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景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1∶5(g/m L),提取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氧化钙用量、乙醇溶液浓度、超声辅助时间对胡杨叶水杨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筛选出的显著因素氧化钙用量、超声辅助时间、乙醇浓度为自变量,水杨苷提取率为响应,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响应面及综合分析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9min、CaO加入量1.02:10(w/w)、乙醇浓度71.4%、温度75℃、料液比1:25、提取时间60min,上述条件下水杨苷的实际提取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9.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总花色苷含量为指标,选取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为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料比20.4∶1 m L/g,超声提取温度48℃,超声提取时间24.8 min,乙醇浓度79%为最佳提取条件,该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可达(14.999±0.014)mg/g。各因素对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超声提取温度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率,以果胶酶辅助溶剂提取,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为响应值,分别研究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加酶量对其提取率影响。再依据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加酶量0.10%时,各因素影响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且提取温度49℃,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1.05 h,液料比21∶1(mL/g)时提取条件最佳,此时黑果枸杞花色苷含量达(24.675±0.027)mg/g。  相似文献   

11.
连翘叶富含连翘苷、连翘脂苷A、连翘脂素、芦丁等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其中连翘酯苷等成分已证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连翘叶的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连翘叶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药理功效,并阐述了连翘叶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为连翘叶在食品、功能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连翘叶、木糖醇、柠檬酸、麦芽糊精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连翘叶固体饮料。方法 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以优、中、差三个质量等级对产品的色泽、气味、滋味、状态四个方面进行感官评判,通过模糊数学法处理数据,得到连翘叶固体饮料最佳配方。根据固体饮料的颗粒状态和溶解速度,选取固体饮料产品颗粒粒径;直接干燥法测定固体饮料的水分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饮料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结果 连翘叶固体饮料最佳配方为连翘叶提取物4g,木糖醇5g,柠檬酸0.2g,麦芽糊精4g;固体饮料产品颗粒粒径为40目;水分含量为6.1%,符合国标要求;固体饮料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分别为0.34%和0.27%。结论 得到的连翘叶固体饮料颗粒饱满,溶解迅速,冲调后呈透明的黄色,气味淡雅,酸甜适口,本实验可为连翘叶固体饮料的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连翘是最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等重要的药理作用,而连翘苷是连翘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了从连翘叶中快速简便地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连翘苷,试验采用无水乙醇和体积浓度85%乙醇回流提取,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石油醚萃取的方法分离,重结晶法进行纯化,经不同组合试验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通过HPLC测定比较所得连翘苷的含量、纯度,最终确定了以无水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萃取分离,重结晶纯化的工艺流程,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纯度达90%的连翘苷。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对连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酸类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河南、山西连翘叶中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总三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结果表明:河南连翘叶中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含量和槲皮素含量高于山西连翘叶中的含量,而山西连翘叶中总三萜酸、齐墩果酸含量和熊果酸含量高于河南连翘叶中的含量。连翘叶中黄酮类和三萜酸类的含量较高,结果为综合利用连翘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连翘叶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翘叶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进行研究,通过油脂抗氧化实验,分别以油脂的酸价值和过氧化值为参考指标,评价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和VC、柠檬酸对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纯度为93%连翘苷和92%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猪油氧化作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显;其中,连翘酯苷A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远优于连翘苷,效果与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接近;VC和柠檬酸对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作用均表现出协调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连翘叶、白砂糖、阿拉伯胶为主要原料,制备连翘叶发酵型饮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考察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结果表明,连翘叶发酵型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5%,复合菌种(克鲁维毕赤酵母∶植物乳杆菌=1∶1)接种量0.04%,连翘叶粉添加量2.0%,阿拉伯胶添加量0.6%,发酵时间1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连翘叶发酵型饮料感官评分为(86.53±1.03)分,色香味俱佳,口感酸甜,无明显苦味,理化与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连翘叶发酵型饮料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OD700 nm值)分别为(90.57±2.63)%、(79.85±1.74)%、(0.736±0.04),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法同时测定连翘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柱温25℃,流动相:甲醇-0.4%冰醋酸溶液(93:7,V/V),流速0.4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条件:漂移管温度80℃,气体压力25psi。结果:齐墩果酸在0.107~2.1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熊果酸在0.179~3.5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8.67%和98.5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为评价连翘叶的质量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连翘叶中连翘苷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 只SD大鼠分为6 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连翘苷提取物(本实验室自制,连翘苷质量分数为13.3%)低、中、高剂量组和标准品组。连翘苷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连翘苷提取物0.2、0.4、1.2 g/(kg mb·d),即连翘苷剂量分别为26.6、53.2、159.6 mg/(kg mb·d),标准品组给予连翘苷标准品(连翘苷质量分数按98%计)54.3 mg/(kg mb·d),与中剂量组连翘苷剂量相同。空白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灌胃6 周,观察连翘苷提取物干预后,肥胖大鼠摄食量、体质量、肥胖指数(Lee’s指数)、脂肪系数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瘦素(leptin,LP)、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水平以及脂肪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模型对照组的TC、LDL-C、TBA、LP、FFA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脂肪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脂肪细胞数量减少,脂肪充盈,细胞膨大,且脂肪细胞当量直径、周长和面积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内脏脂肪质量及其系数、Lee’s指数、体质量均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肥胖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连翘苷提取物能够降低肥胖大鼠的TC、LDL-C、LP、FFA水平;脂肪组织病理结果较模型对照组有所改善,可见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脂肪细胞变小,但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脂肪细胞的面积显著减小(P<0.05),中剂量组脂肪细胞的周长和面积显著减小(P<0.05),高剂量组脂肪细胞的当量直径、周长和面积显著减小(P<0.05)。连翘苷提取物还能降低肥胖大鼠的内脏脂肪质量及其系数、Lee’s指数、体质量,且高剂量组效果更显著,中剂量组与标准品组对肥胖大鼠干预效果相当。结论:连翘苷提取物能够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肥胖,连翘叶中的连翘苷是其功能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