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各类活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争夺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非正式绿地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缓解绿地空间紧张的重要资源。本文从非正式绿地的潜在价值角度出发,总结提出了支撑性服务价值、即时性服务价值、自发性服务价值3类非正式绿地服务价值,并按照不同类型的服务价值提出研究的方法框架,以期为我国非正式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过程中,非正式绿地在为城市提供环境、 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然而,非正 式绿地由于数量繁多、面积较小、种类多样、边界模糊等特征 导致其难以高效识别。深度学习在分割图像进行识别及自主学 习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基于深度学习,对多源数据依托 下的非正式绿地识别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基于非正式绿地内 涵归纳其识别特征与识别难点;其次,梳理识别非正式绿地常 用的4种数据类型,即基于深度学习识别的高分辨遥感影像、 街景图片,用于辅助识别的网络媒体数据、PPGIS平台数据; 再次,对现有深度学习进行非正式绿地整体布局识别、耦合多 源数据进行辅助识别的方法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 未来非正式绿地空间识别应用与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行开发的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微信程序获取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定位信息,结合以百度开放地图、脉策数据网等渠道获取的哈尔滨绿地类型、规模、形态等规划特征,和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商娱设施等建成环境特征信息,利用叠图可视化分析法,在明晰绿地体力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识别影响体力活动的绿地建成环境特征。研究发现,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范围覆盖面广但分布集中;绿地的环线区位、类型、规模和形态等规划特征和其周边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公交站点、商娱设施及附带商业开发的风景名胜资源等这些所在地的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影响显著。以上结论从居民日益增长的体力活动需求视角出发,为城市绿地及建成环境更新提供理论依据,致力于通过提升绿地服务效率来提高体力活动到访率,从而提升全民健康体质,将"健康中国"理念落地为绿地空间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4.
董禹  李珍  董慰 《风景园林》2020,27(2):88-93
城市住区绿地环境的感知与压力缓解密切相关,能够影响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时间和品质两个层面,探析住区绿地感知与居民压力水平的关系。选取哈尔滨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住区,通过对731名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获得居民的日均绿地感知时长、对住区绿地环境的感知偏好评价和压力水平的数据。分析表明,日均绿地感知时长超过50 min的居民具有明显的低压力水平。居民在城市住区绿地中可以感知到9个类别的品质特征,包括秩序、自然、安静、尺度、庇护、趣味、物种多样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其中秩序和安静与压力水平的关系最密切,二者与尺度和自然品质特征结合为最优感知品质组合,很大程度上可缓解高压人群的压力水平。研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为识别有益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要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公园绿地的规划分配从注重均等迈向公平,需要克服已有研究将居民需求简化同质的问题,从微观视角精准响应社区居民需求。选取面向社区生活圈共享的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数据与互联网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公园绿地微区位分配公平性。此次研究:1)调查发现非社区级公园绿地具有高重访率,印证了其对居民日常生活的价值;2)量化分析出到访者的微区位行为认知特征差异;3)评价了当前公园绿地微区位需求程度及供给水平,结果显示出明显等级性及类别分化;4)提出了微区位视角的分配公平性优化框架和优化建议。微区位契合社区生活圈日常生活属性,可以丰富完善公园绿地公平性微观视角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为社区微更新实践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工业区绿地存在同质化、数量缺乏等先天劣势,居住街坊绿地难以满足居民运动健康需求。以哈尔滨三大动力老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主动健身型和休闲娱乐型两类运动类型差异,识别影响运动供给能力的居住街坊绿地空间特征,基于Kano模型聚类量化居民运动需求完成权重赋值,建立运动健康视角下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叠加绿地实际运动使用,量化识别运动供需断点和关键调配区域,确定居住街坊绿地更新优先级,并提出具体优化和增补的更新策略。将有利于主动式健康干预的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居民的户外游憩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城市而言,它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体系。研究这个体系形成的规律,并确切地把握各种绿地既区别又有联系的功能特点,对游憩绿地的合理分级、规模确定、位置安排、投资控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游憩绿地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反思当今景观“生态化”设计普遍 缺乏人文目标体系,在归纳总结景观生态设 计基本途径与重要倾向的基础上,提出四种 景观生态设计模式,包括地方传统型、保护 节约型、生态循环型和示景模拟型,并确定不 同生态设计模式的主要景观空间表征因子与 综合特征。之后遴选上海黄浦江滨江绿地中 具有代表性特征的16个景观空间样点,应用 问卷法进行滨江景观生态感知的公众偏好调 研,分析影响公众生态感知强度的绿地景观 空间特征,探讨不同生态设计模式的公众感 知倾向,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空间的景观生 态化设计提供一定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消费的社会分异特征及供给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社会空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广州中心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的消费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新的特征,并具有显著的社会空间和社会群体差异,即公园绿地的分布存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居民的本地化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地位(SES)越高,对公园绿地的实际享有程度越高。为实现公平兼顾效率的公园绿地供给目标,应根据居民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调整规划对策,并根据社会分异结果,结合社会空间特征对公园绿地进行差异化供给。  相似文献   

11.
城市带状绿地由于其独特的线性空间特点,成为串联多个街区重要的城市绿地网络系统组成要素。以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带状公共绿地幸福林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周边秦川厂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基于对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的梳理与解读,从带状绿地的复合功能与街区活力、经济效益、生态修复、记忆传承之间的关系等多维视野出发,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原则与方法,深入挖掘地块特色价值,探寻带状绿地与老旧工业区结合这一特殊城市地段的更新策略,以期为其他带状绿地及其周边城市空间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陕西不同气候区37所城市典型中小学校园绿地功能分区、绿地形态、树种应用、配置方式等植物生态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生态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陕西城市中小学校园实际和师生生活学习特点,通过对植物生态效能实验,提出了校园绿地生态设计基本原则、方法要点、功能区划分和最优面积比例、绿地形态及不同气候区校园绿地植物配置方式,得出了校园绿地植物生态设计模式。论文研究丰富了中小学校园绿地生态设计方法理论体系,建构了绿地生态设计模式,以期为校园绿地设计从业人员和建设管理者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综合管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需统筹协调城市开发建设各个环节。城市绿地系统是构建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载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低影响开发的控制指标和技术措施,分别对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等用地类型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通过研究发现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认识中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是指人所享有的,具备重要生态与社会价值的城市空间.文章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爬取区域内部310个小区样点数据,选取小区特征、绿地设施、公共服务三大类12个因子,运用享乐价格法,剖析城市绿地对房价影响.结果表明:(1)小区的特征与基础设施的距离是决定房价的内在原因与根本因素;(2)绿地对房价也具有一定影响并存在差异,其中共享型绿地面积与自足型绿地可达性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3)居民对绿地具有一定需求且更愿意选择靠近大型公园与具有丰富绿地的社区进行居住.分析结果可为当前的绿地空间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对于公园绿地绩效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城市生态格局和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武汉市主要公园绿地资源目录》,结合2016年Google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调研,建设了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现状数据库,同时使用GIS软件对其空间布局特征完成了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武汉市总体公园绿地布局特征、绿地面积占比和人均绿地面积的研究得出若干发现。  相似文献   

16.
国外的城市绿地研究经历了长期的体系建构与深入的理论积累,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对于中国城市绿地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以"客观文献追踪"作为研究视角,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7—2017年的国外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科学计量分析软件Cite Space的知识图谱绘制功能,展现国外城市绿地研究的学科及期刊分布特征、理论基础与研究热点。研究表明:1)国外研究已形成完整的研究网络体系且仍在快速拓展,既有体现共同知识基础的关键性文献节点,也有反映多类型研究主题的网络集群结构;2)研究视角、方法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特征,研究对象由单一绿地转为群组绿地,研究内容由表象特征揭示向作用机理挖掘发展;3)"绿地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人与绿地的关系"及"绿地管理"是热点研究领域。以期丰富城市绿地综述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并为进一步拓展我国城市绿地研究体系及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董慰  王乃迪  董禹  刘岩 《风景园林》2021,28(5):23-29
绿地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地理背景的绿地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精细化的考虑,这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对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574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分模型的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活动地点中居民感知的绿地环境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绿地感知对主观幸福感中的不同成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在不同的日常活动地中居民的绿地感知的影响作用也存在差异。其中,宁静的住区绿地环境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性成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而绿地数量与面积则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性成分的最主要因素。居住地绿地感知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居住地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绿地环境。为在不同的日常活动地中识别有助于提高人们主观幸福感的绿地感知维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公园绿地可达性现成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文章选取郑州市五一公园、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三个公共绿地入口点作为可达性研究目标,从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居民到达公园时间、居民出行交通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居民到达老城区绿地的便捷度。采用Arc 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缓冲区法和网络分析法结合,研究绿地服务面积和步行、骑行两种交通方式下老城区范围内居民社区与绿地入口的空间位置、时间关系。结果表明居民30分钟步行到达绿地入口点的空间覆盖面积占老城区的61%,95%的居民社区骑行20分钟可到达绿地。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利用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为验证城市绿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杭州市主城区内所有大于1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66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技术分析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应用似不相关回归方程(SURE)对居民身体健康福祉、心理健康福祉、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游玩绿地频次(游玩次数、停留时间)、在绿地游玩项目、绿地空间布局,以及受访者个体属性和感知等,均会对居民身心健康福祉和满意度产生不同维度和程度的影响,其中,绿地利用程度和地理空间比个体属性和个人感知对居民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从增加街头绿地数量、合理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可达性3个方面对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