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云鄂博云母型铁矿石中TFe品位为17.48%,稀土REO品位为2.46%。矿石中矿物组成复杂,含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和赤铁矿,含有少量铌铁矿、黄铁矿等,稀土矿物以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为主。矿石构造主要由黑云母定向排列而成的片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尖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细脉状结构。磁铁矿多呈半自形至他形粒状变晶结构形式出现,部分呈角砾状集合体与云母共生;赤铁矿多呈半自形和他型粒状结构,也有部分赤铁矿呈微细粒粒状嵌布在脉石矿物中;氟碳铈矿和独居石呈粒状,与周边其它矿物紧密共生、镶嵌关系复杂。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嵌布粒度不均,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嵌布粒度较细,部分细粒铁矿石和稀土矿物嵌布在脉石矿物中,部分铁矿石中也含有细粒稀土矿物。磨矿细度-0.074 mm占90%下磁铁矿、赤铁矿、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单体解离度仅为51.54%、58.36%、52.27%和63.64%。因此,强化矿石细磨和微细粒高效分选是解决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白云鄂博矿铁、稀土精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的问题。以萤石型稀土-铁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铁品位为16.92%,稀土REO品位为7.68%,F含量为19.49%(主要是萤石),铌可综合回收。②矿石含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含量较低,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主要的脉石矿物为辉石、磷灰石、重晶石、方解石等。③磁铁矿多以半自形至它形粒状结构形式出现,呈浸染状分布或充填在各种矿物粒间,大多与萤石、氟碳铈矿共生,以细粒磁铁矿为主。赤铁矿大多与萤石紧密共生,主要分布于萤石和白云石粒间。④氟碳铈矿是主要稀土矿物,多呈圆粒状或者椭圆粒状,常以条带状集合体、星散状或不规则粒状集合体、微细粒包裹体三种形式产出。独居石多以单颗粒形式呈浸染状与萤石紧密共生,分布于萤石粒间或萤石与白云石接触部位。⑤矿石中磁铁矿主要分布在15.00~74.00μm,分布率为66.69%,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嵌布粒度细,-43.00μm分别占96.39%和88.93%。因此,为提高铁、稀土精矿品位,需要更细的磨矿细度使有用矿物单体解离。  相似文献   

3.
为给齐大山含碳酸盐铁矿石选矿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对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产出形式、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铁主要赋存于菱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中,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白云石;磁铁矿与赤铁矿共生关系密切,大部分赤铁矿由磁铁矿氧化蚀变生成,且嵌布粒度较细;菱铁矿与白云石、石英紧密连生,主要以自形-半自形的粒状集合体产出,粒度粗大;菱铁矿和赤铁矿-磁铁矿在大于0.1 mm粒级的分布率分别为92.90%、15.00%。当矿石粒级为-0.053 mm时,铁矿物单体解离度达到60%以上。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表明,矿石属于难选铁矿石。  相似文献   

4.
为给安徽某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可回收的主要矿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铁矿,伴生金、银可综合回收,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石、石英、辉石、滑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他形晶粒结构,可见填隙结构、星点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纹(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黄铜矿常呈他形粒状浸染于脉石矿物间隙,部分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等紧密堆积共生,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磁铁矿多呈不规则块状或短条带状集合体形式嵌布,部分沿磁黄铁矿等硫化矿物边缘交代共生;黄铜矿嵌布粒度大小不一,+75 μm占8.19%,-13.5 μm占25.17%,宜采用阶段磨选工艺回收。  相似文献   

5.
黄秋菊 《金属矿山》2019,48(4):111-115
玻利维亚穆通铁矿石主要有价元素为铁,矿石铁品位为57.87%,99%以上的铁以磁铁矿和赤褐铁矿的形式存在。矿石中有害元素Si、Al含量稍高,主要分布在石英、硅酸盐矿物和水铝氧石等脉石矿物中。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斑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斑状结构、包含结构、粒状结构、残余-骸晶结构、假象结构。赤铁矿常呈不规则粒状嵌布,并以稀疏浸染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中,假象赤铁矿呈斑状嵌布,斑晶中含较多脉石包裹体,局部未被完全交代的磁铁矿与假象赤铁矿共生;磁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晶粒状嵌布,常被赤铁矿交代形成残余-骸晶结构;褐铁矿主要呈斑状嵌布,与铁质黏土紧密共生。矿石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且部分铁矿物包裹细粒石英、绢云母,即使细磨也很难使其单体解离,这就导致与铁矿物连生的脉石矿物进入铁精矿而影响精矿品位。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时,矿石中77%以上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均达到单体解离,而再继续磨细时,铁矿物单体解离度随磨矿增加提高幅度不大,应选择-0.074 mm占85%的磨矿细度进行选别。  相似文献   

6.
对白云鄂博稀土精矿进行化学分析,化验其元素组成及含量,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AMICS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对其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及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精矿品位为51.75%,主要由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组成,二者共占71.48%,氟碳铈矿与独居石嵌布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30μm粒级以下,占比分别为95.69%与95.10%,氟碳铈矿与独居石和其它矿物连生关系复杂,主要呈浸染状、粒状集合体与萤石、铁矿物、磷灰石、白云石等矿物连生。该研究结果对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包钢白云鄂博铁矿是属岩浆期后高温热液交代矿床,矿物组成复杂。主要有用矿物有:磁铁矿、半假象赤铁矿、假象赤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铁矿物;氟碳铈矿、独居石等稀土矿物;铌铁矿、易解石、钛铁矿等稀有矿物及萤石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钠辉石、钠闪石、石英、云母等硅酸盐类;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类;重晶石、黄铁矿等硫酸盐类及硫化物;磷灰石等磷酸盐类。矿区铁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密切,特别是磁  相似文献   

8.
新疆某低品位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宪俊  邱俊  陈平  胡术刚 《金属矿山》2009,39(6):98-101
为了查明新疆某铁矿石的工艺矿物学性质,为选矿工艺研究提供矿物学依据,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矿石的物质组成、铁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及磁铁矿的嵌布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属于以磁铁矿为主的低品位磁铁矿-赤铁矿混合矿石,矿石平均铁品位仅17.33%,磁性铁占有率71%左右;磁铁矿嵌布粒度细小,并与脉石矿物共生紧密,不易充分解离,将给分选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国外某伴生自然铜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结合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XRD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Cu品位1.06%、铁品位44.91%,铜主要以自然铜形式存在,分布率为66.98%;铁主要以磁铁矿和赤、褐铁矿形式存在,分布率分别为41.26%和45.05%。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主要结构为斑状结构、网状结构、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矿石矿物种类较多,可综合回收利用的矿物为磁铁矿、自然铜及硫化铜矿物。矿石中自然铜与褐铁矿共生紧密,黄(辉)铜矿与脉石矿物及磁黄铁矿共生紧密;矿石中磁铁矿呈斑状与假象赤铁矿、褐铁矿紧密共生。铜矿物中自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集合体以微细粒嵌布为主,-60μm粒级分布率分别为82.24%和86.15%;铁矿物嵌布粒度由粗到细为:d褐铁矿>d磁铁矿>d赤铁矿,三者均以细粒嵌布为主,-100μm粒级分布率分别为56.57%、69.87%和82.31%,矿石需磨至60μm以下才能使...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国内铁矿石资源短缺与需求急剧攀升的矛盾,推行矿产资源全球化发展战略,开发国外铁矿资源已势在必行。通过光学显微镜、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国外某难选铁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元素赋存状态及矿物间的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矿石TFe品位为55.88%,矿物组成相对简单,主要有用矿物为赤铁矿和褐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三水铝石;赤铁矿主要呈他形粒状或他形-半自形粒状与其他矿物紧密连生,褐铁矿主要以他形粒或胶状结构分布于赤铁矿周围,三水铝石主要呈粒状或碎屑状包裹于铁矿物中,矿物间嵌布关系复杂,结晶粒度微细,单体解离困难;主要矿物面扫描结果显示,铁、铝元素在铁矿物和三水铝石中分布均匀、共生关系密切,部分铝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赤铁矿和褐铁矿中,物理选矿方法无法实现铝、铁的有效分离,建议采用选冶联合流程处理该矿石。  相似文献   

11.
白云鄂博含稀土萤石铁尾矿的堆积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更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其中,铁矿物、稀土、萤石等有用元素仍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本文采用MLA(自动矿物分析仪)、SEM-EDX(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 RD(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元素赋存状态、粒度分布、嵌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白云鄂博混合稀土精矿稀土品位65.86%,杂质元素P2O5、CaO、TFe含量分别为11.26%、3.89%、1.34%。实验采用化学分析、AMICS(自动矿物分析系统)、SEM及EDS等分析手段,研究混合稀土精矿中的稀土及杂质元素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稀土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氟碳铈矿、独居石、氟碳钙铈矿和黄河矿,铁主要存在于磁/赤铁矿和黄铁矿中,磷主要赋存于独居石和磷灰石中,钙主要赋存于萤石、磷灰石、白云石和方解石中,为进一步分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精矿,及降低稀土精矿中杂质元素含量提供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ICP-MS、SEM及AMICS等分析方法对白云鄂博尾矿库尾矿中铌、稀土的赋存状态及相应矿物产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中元素种类较多,矿物组成非常复杂,嵌布粒度很细。尾矿中的稀土矿物主要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且比例约为2∶1,稀土矿物主要与铁矿物、萤石连生。尾矿中的铌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次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在铁矿物、稀土矿物及硅酸盐矿物中的铌包括类质同象和微细包裹体两种,而在萤石、碳酸盐、重晶石、石英中,铌以微细粒独立铌矿物包裹体存在。稀土、铌矿物的解离度不高,因此是矿物选别难度所在。此研究结果对白云鄂博稀土尾矿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白云鄂博铁精矿杂质含量高的问题,进行分类选矿。以云母型低品位铁-稀土矿石为对象,原矿TFe品位17.48%,主要以磁铁矿和赤铁矿形式存在,且细粒级中分布率较高。通过阶段磨矿-弱磁选回收磁性铁,弱磁尾矿强磁-磨矿-强磁-反浮选回收弱磁性氧化铁工艺,在最佳条件下获得TFe品位为65.49%,产率为20.85%,回收率为66.77%的铁精矿,对该矿石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偏光显微镜,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结合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白云鄂博尾矿的物质组成,稀土矿物嵌布特征、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中稀土的含量(REO)为6.42%,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和独居石,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长石、闪石、辉石、云母、重晶石和磷灰石等;稀土矿物嵌布粒度细小,氟碳铈矿与独居石单体解离度分别为55.07%、50.47%,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极为复杂。约95%的稀土元素赋存于稀土独立矿物中,约百分之五的稀土以类质同象或细小包裹体分散在其它矿物中。基于上述稀土矿物的嵌布特征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特点,推荐采用分级一磨矿一浮选流程进行试验,以实现稀土矿物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手段对白云鄂博东矿霓石型矿石中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含铌矿物主要是黄绿石、铌铁矿、铌铁金红石、易解石、褐钇铌矿和包头矿;铌元素在矿物中分布率分别为黄绿石46.89%、铌铁金红石11.46%、褐钇铌矿5.89%、易解石4.57%、铌铁矿3.91%和包头矿2.35%;铌矿物嵌布粒度细;铌矿物与稀土矿物、铁矿物、霓石和闪石等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密切。矿物粒度细、矿物种类多、矿物之间嵌布关系复杂是后期分选难题。  相似文献   

17.
付强  金建文  李磊 《矿冶》2017,26(3):94-98
白云鄂博尾矿库是选铁和稀土后堆存的尾矿,尾矿中含铁16.71%。为查清尾矿中铁的赋存状态,采用光学显微镜、化学物相并结合MLA(自动矿物分析仪)对其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中的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另有少量磁铁矿和微量褐铁矿,铁在这三种矿物中的占有率达到66.83%;赤铁矿与磁铁矿的粒度主要分布于细粒级别中,其单体解离度分别为65.53%和49.34%,其连生体主要与脉石连生,且以富连生体居多。基于上述工艺矿物学特征,建议采用强磁选预先抛尾,粗精矿再磨的原则流程。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白云鄂博的稀土尾矿中的萤石资源,对该矿的稀土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化学分析、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该矿石进行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稀土尾矿中萤石含量为26.6%,铁矿物含量高达16.4%,硅酸盐矿物霓辉石、钠闪石和黑云母含量共计19.9%,碳酸盐矿物白云石、方解石含量共计15.7%,稀土矿物含量有3.9%。稀土尾矿原矿中萤石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为76.50%,萤石矿物与铁矿物、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以及稀土矿物大量连生,经过磨矿后稀土尾矿中萤石矿物的单体解离度92.38%。此研究结果为该矿的稀土尾矿中的萤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稳恒磁场条件下焙烧对矿物分解的影响,在焙烧温度950℃、磁感应强度1.02 T时,对白云鄂博贫铁矿进行非碳热还原条件下的直接焙烧实验,采用TG-DSC、XRD、SEM-EDS等手段,分析矿物失重率、矿相转变、显微形貌变化,揭示了磁场作用下稀土矿物、脉石矿物、铁矿物的矿相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无磁条件,施加稳恒磁场后,氟碳铈矿分解所需时间缩短近20 min,分解率极低的独居石在焙烧60 min后几乎完全分解;磁场可以促进脉石矿物的分解转变,使无磁条件下无法发生分解的钠辉石发生大量分解,同时加快碱金属离子迁移速度、促进与铁橄榄石中Fe2+的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