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经纱奇偶分层引入纬纱时的工况条件,介绍了小六梭圆织机引纬机构中栅门轨道、内外定径圈、梭子、推梭器及支撑臂的结构改进.  相似文献   

2.
《机电工程》2021,38(1)
针对以往基于钢丝与滑轮传力的凸轮提综的性能缺陷问题,将平面杆组、齿轮传动、拉伸弹簧与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相结合,设计和开发了一种新型消极式弹簧回综凸轮开口机构。通过机构学分析、力学模型推导和经纱张力计算,确定了针对粗平布纯棉织物的回综弹簧刚度及初张力,建立了基于ADAMS/View平台的功能型仿真样机;考虑到真实工况下的开口承载情况,将由Step函数模拟的动态经纱张力加载至综框,有效地提高了综框升降过程的动力设计精度及可靠性;通过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凸轮提综和弹簧回综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口闭合过程中,综框行程约14.5 mm,凸轮摆杆角动程为12.4°,符合消极式凸轮开口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机械强度》2017,(4):882-886
针对往复柱塞泵采用的阀式配流结构存在结构松散、节流损失大、效率受工作频率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节流损失小、工作稳定、配流无滞后的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论述了转套式配流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三种不同凸轮槽型线转套的运动学模型,对比分析了三种凸轮槽型线转套对配流系统运动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对传动销进行了剪切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其它两种凸轮槽线型相比,正弦凸轮槽线型转套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大小和幅值均较小,且无拐点、阶跃,转套转动相对平稳,配流系统各零件的所受冲击力小。  相似文献   

4.
转套式配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配流系统,克服了传统阀式配流系统体积大、结构松散、容积效率低等缺点,转套内凸轮槽型线直接影响转套式配流系统的运动学特性。本文通过分析正弦凸轮槽型线不自锁条件,提出四种新型凸轮槽型线,并对四种型线下的转套和传动销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凸轮槽型线转套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幅值最小,分别为203. 1 rad/s、4. 961×10~4rad/s~2,一个周期内存在两次冲击;线性凸轮槽型线下传动销径向速度和加速度最小,分别为-0. 387 m/s、115. 0 m/s~2,运动过程中不存在冲击。因此,线性凸轮槽型线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转套作为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的重要部件对系统的配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转套内凸轮槽型线直接影响系统的流场特性。提出了4种不同的凸轮槽型线,建立相应的型线方程,并通过对系统流场的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型线对入口流量、出口流量和泵腔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凸轮槽型线下系统的吸油、排油时间长,流量大,倒灌量小,压力脉动小,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在一般的共扼凸轮机构中(图1a),一对共扼凸轮1和1′分别由它们的外缘廓线带动相互固结的摆臂O_2A和O_2A′。图1b所示为一种新型的共扼凸轮机构,凸轮1和1′分别以其外缘廓线和内缘廓线带动摆臂O_2A和O_2A′,为区别于前者,将该机构命名为内外缘共扼凸轮机构。与此名称相对应,一般的共轭凸轮机构也可称为双外缘共轭凸轮机构。内外缘共轭凸轮机构与双外缘共轭凸轮机构比较,前者一对共轭凸轮的廓线可位于同一平面内,且  相似文献   

7.
空化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会影响转套式配流系统性能和寿命,转套的凸轮槽型线与空化特性关系密切。在线性凸轮槽型线基础上提出了3种新的凸轮槽型线,建立了相应的型线方程,随着曲轴转动,线性型线对应的转套转角波动最小、样条型线最大。建立了系统空化流体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发现4种型线对应的最大气体体积分数均随工作转速升高单调递增,总体看来线性型线最好;空化占比随转速增大而升高,同转速条件下线性凸轮槽型线对应空化占比最小;容积效率随转速增加单调递减,开始比较平缓,速度较高时降低较快,总体看来线性型线对应的容积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邱海飞  李春风  王稳  陈铭 《机械设计》2021,38(7):100-104
为改善凸轮式开口的工艺性能和承载条件,开发了一种基于不同轴布置的新型共轭凸轮开口系统.在开口形式和结构功能分析基础上,利用MATLAB反求构建摆杆余弦加速运动规律和凸轮理论廓线,实现了压力角α和曲率半径ρ的动态计算.结果 显示:最大压力角为10.7°,最小曲率半径为70 mm,符合凸轮传力特性和机构学设计要求.将齿轮传动、平面杆组与不同轴共轭凸轮相结合,设计建立了外置式共轭凸轮开口系统功能样机,运动学特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开口系统可精确实现凸轮摆杆和综框的简谐运动规律,能够很好地满足平纹织物织造工艺要求,验证了反求设计思路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有利于积极式共轭凸轮开口的结构改造和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无凸轮式排气型线对某发动机排气性能的影响,建立某发动机一维仿真模型,在转速1200r/min,进气压力137kPa的工况条件下,对中低转速、中低负荷工况点下采用无凸轮式排气型线后发动机的排气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采用无凸轮式排气型线,排气时面值增大,总排气损失最小时所对应的排气早开角度减小;当缸内残余废气系数最低时,充量系数最大,正向排气量与循环进气量达到最大;采用无凸轮式排气型线,气门开启持续期缩短,排气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流体机械》2015,(8):48-51
往复柱塞泵用途广用量大,但在用的电磁开关阀或单向阀配流系统结构松散、压力损失大、成本高、容积效率受工作频率影响大。本文首先提出了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单向旋转运动的直动主动杆圆柱导槽凸轮机构,进而形成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的结构原理,利用柱塞的往复运动驱动配流套单向转动,实现配流功能,克服了阀式配流系统的诸多弊端。给出了凸轮槽型线和各主要结构件中心角的设计要求,为转套式配流系统的进一步设计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厂在加工一种摩托车变速凸轮时,遇到了圆柱凸轮线槽的加工问题。如果应用一般铣床通用附件来进行加工,生产效率相当低,制件质量难以保证和稳定。后来通过对工件上的圆柱凸轮槽线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造了一项简易夹具,从而解决了对圆柱凸轮槽线的铣削加工问题,工件生产效率、槽线质量、相关位置等项技术要求,都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现具体介绍如下。一、工件凸轮线槽特点图1是所要加工的变速凸轮图(该图仅仅标注了  相似文献   

12.
《机械传动》2016,(11):151-154
ATC装置作为加工中心的关键零部件,其结构及驱动方式直接影响换刀时间和加工效率。通过对凸轮式ATC装置的结构及原理进行研究,以弧面凸轮机构理论为基础,设计双弧面凸轮联动的结构实现ATC装置的换刀动作。研究以回转弧面凸轮的分度起点作为特征位置,设计满足换刀动作的运动循环图,利用Pro/E建立双弧面凸轮式ATC装置的数字化样机,最后基于RecurDyn建立ATC装置的虚拟样机,模拟装置真实的运动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输出运动特性曲线,以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具有响应与强度约束的凸轮机构动态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滚子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机构为分析对象,结合从动件相对变形理论,提出了输出响应限制与构件强度约束相结合的凸轮机构动态设计与修改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一实例对不同频率比λ、不同摆臂截面形状及截面积下的摆臂最大变形、最大弯应力及凸轮与转子间最大压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为凸轮机构动态设计与修改,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及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粘片机斜面四连杆焊头运动机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笔者设计的IC芯片粘片机斜面四连杆式的焊头运动结构。阐明斜平面、摆臂平行四边形、端面凸轮等部分的设计和原理。  相似文献   

15.
1概况我公司1984年购进台湾生产的Kll50型四梭元织机84台,经10多年使用其主要配件─—凸轮已磨损严重,需成批更换。该凸轮结构见图1,它是使经线交替张开形成经纬交织的主要零件。凸轮槽为双峰双谷的正弦曲线,波峰波谷的距离为51mm,且槽侧面与凸轮轴心线垂直面的夹角随凸轮曲线而变化,A、B槽的最大倾角分别为士14°2’、±12°49’;倾角的摆动中心至凸轮轴心线的距离分别为272mm、282mm;两槽相距71mm,相位差90°,即A槽的波峰与B槽的波谷相对。凸轮材料为35号铸钢,两槽侧面镀铬抛光。根据图纸要求,需使用电脑控制的三坐标万能铣…  相似文献   

16.
以应某企业要求设计一款用于机械手臂端部完成螺旋高速往复的机构,介绍了双滚子在螺旋线圆柱凸轮上的应用.采用解析法对机构的受力以及运动进行理论分析.利用NX10.0建模,将模型导入Adams2016输出其运动数据,对解析法结果进行验证.对设计初期得到的滚子与螺旋切槽的接触冲击进行分析,针对双滚子在运作时对螺旋切槽造成冲击大、晃动剧烈、部分零件磨损严重等问题,对圆柱凸轮机构进行优化改进,利用Adams2016软件对滚子的运动进行模拟分析.分析运算后的结果验证了改进后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增加双滚子螺旋运动的平稳性能,更好的实现了双滚子与凸轮槽之间的拟合,实现了机构的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邱海飞 《机械强度》2021,43(4):1002-1006
为适应共轭凸轮打纬工艺要求,采用一种修正梯形加速规律分段构建筘座运动方程.利用Matlab开发共轭凸轮反求设计程序,在重构筘座打纬运动规律基础之上,实现了主、副凸轮理论廓线的精确反求,并结合摆臂夹角Φ、中心距L分析了理论廓线形态变化.反求设计结果显示,理论廓线各点压力角α符合机构学传力特性要求.通过逐点计算理论廓线向径r0和曲率半径ρ0,确定了合理的基圆半径和滚子半径.为打纬共轭凸轮的结构反求和设计创新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把测绘的共轭开口凸轮廓面数据导入CREO中建模仿真,分析特征参数并采用加控制的多项式运动规律完成共轭凸轮的反求设计。同时建立起共轭凸轮开口机构的三维模型,进行静态动力学分析得到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最后将模型导入ADAMS中做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综框运动曲线及凸轮和滚子之间的碰撞力曲线。仿真方法和结果为后续对反求凸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织机开口机构中凸轮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织机开口机构是控制喷气织机运动的关键部件,决定织机运动的平稳性和织物组织的品质。其原理是利用多组共轭凸轮控制织机综框的升降运动及升降次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文章结合开口机构的使用特点,探讨了该机构中关键零件凸轮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流程,并重点研究了凸轮热处理及磨削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于纺织机械中类似凸轮的理论设计和制造工艺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弧面凸轮加工中,由于弧面凸轮加工曲面通常为对称结构,导致了刀具与工件极易形成干涉问题,针对这一加工难题,提出弧面凸轮偏置的设计理论。在优化承载能力上,通过双沟槽设计冗余了驱动面,提高了弧面凸轮机构的承载能力。利用MATLAB、UG软件进行偏置式冗余弧面凸轮的精确计算、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