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的多姿态人脸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绝大部分背景区域,然后在肤色区域中搜索眼睛和嘴巴区域,根据眼睛和嘴巴区域的几何特征所确定的人脸方向分割出大致正向的人脸候选区域,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实验表明,算法能实现多姿态人脸的快速检测,而且对脸部表情和遮挡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眼状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世峰  曾义 《计算机仿真》2007,24(7):214-216,341
人眼检测在表情识别和人脸识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预处理的手段,人眼检测和定位可以有效地提高表情识别和人脸识别的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Adaboost算法的实时人眼状态检测的方法.Adaboost是一个构造准确分类器的学习方法.它将一簇弱分类器通过一定的规则结合成为一个强分类器,再把这些强分类器级联成为一个快速、准确的分类器.分析和讨论训练阶段不同的人眼特征选择对最终检测的影响,并实验测试各种特征方法对特定目标的检测率,给出一个理想的分类器.  相似文献   

3.
基于肤色和AdaBoost算法的彩色人脸图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肤色检测对复杂背景下的图像误检率高和AdaBoost算法对多姿态、多人脸图像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将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与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人脸检测方法,即首先利用肤色和形态学操作分割肤色区域,再根据人脸区域的统计特性筛选出人脸候选区域,然后用AdaBoost级联分类器对候选区域扫描,以精确定位人脸.实验表明,该方法同时具有肤色检测正确率高与AdaBoost算法误检率低的优点,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多姿态、多人脸和复杂背景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于外貌、肤色、表情等不同,会导致较高的人脸检测漏检率和误检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肤色模型和中线定位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大部分背景区域,根据人脸的显性特征分割出人脸候选区域,并对边缘检测后的图像进行投影,使用中线定位法实现多姿态人脸的检测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多姿态人脸的快速检测,黑发单个人脸检测的检测率达93.3%,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基于Haar-like特征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在应用于视频流时训练的时间较长,以及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阈值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方法 通过运行传统的Adaboost算法对人脸图像Haar-like特征值进行提取分析后,对人脸样本与非人脸样本特征值进行比较,发现在某一特定的特征值区间内,人脸和非人脸区域能够得到准确区分,根据此特性,进行分类器的选择,在简化弱分类器计算步骤的同时,降低训练时间,提高对人脸的识别能力。除此之外,弱分类器的增强通过Adaboost算法的放大使得强分类器分类精度提高,与级联结构的配合使用也提升了最终模型检测人脸的准确率。结果 利用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标准人脸库对改进Adaboost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结果可知,改进后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训练速度提升为原来的1.44倍,检测率上升到94.93%,虚警率下降到6.03%。并且将改进算法在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FERET(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以及CMU Multi-PIE(the CMU Multi-PIE face database)这3种标准人脸库中,分别与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DL(deep learning)、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以及肤色模型等4种算法进行了人脸检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Adaboost算法在进行人脸检测时,检测率提升了2.66%,训练所需时间减少至624.45 s,检测效果明显提升。结论 提出的基于区间阈值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在分类器的训练和人脸检测方面都比传统的Adaboost算法性能更高,能够更好地满足人员较密集处(如球场等地)对多人脸同时检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方书雅  刘守印 《计算机应用》2005,40(9):2519-2524
针对基于人脸识别的课堂考勤系统漏检和低识别率的问题,采用主、从双摄像机设备,提出一种联合学生人体检测和人脸角度筛选的方法。首先通过Mask R-CNN算法检测主摄像机拍摄图中的学生人体位置;然后控制从摄像机(PTZ相机)依次获取每位学生的高质量放大图像;再通过MTCNN算法和FSA-Net算法从中检测并识别出人脸姿态,筛选出每位学生的正脸图像;最后对筛选出的学生正脸图像使用FaceNet算法提取人脸特征,用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训练或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Tiny-face算法相比,人体检测算法在重叠比(IOU)为0.75时平均精度(AP)值提高了约36%且检测耗时减少了57%;与建立多姿态人脸数据库的方法相比,采用人脸角度筛选的方法使识别率提高了4%;多数情况下整个课堂学生识别的准确率接近100%。所提方法简化了学生注册过程,提高了人脸识别率,为解决人脸漏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眼检测是人脸检测与识别、驾驶员行为分析或MPEG4压缩中的关键技术,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和检测结果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检测和几何特征人眼快速定位方法;通过比较,选用YIQ空间和KL变换联合的方法检测肤色区域,然后运用面积阈值检测出备选人脸区域,并在备选人脸区域中通过灰度特征确定人脸特征区域的位置,并根据人眼的几何位置关系检测出其大致位置;通过对称性和相似性校验所得位置是否为真正的人眼位置,最后运用Hough变换确定人眼瞳孔中心的精确位置;试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速度较快,能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对不同的光照条件、姿态以及干扰背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方书雅  刘守印 《计算机应用》2020,40(9):2519-2524
针对基于人脸识别的课堂考勤系统漏检和低识别率的问题,采用主、从双摄像机设备,提出一种联合学生人体检测和人脸角度筛选的方法。首先通过Mask R-CNN算法检测主摄像机拍摄图中的学生人体位置;然后控制从摄像机(PTZ相机)依次获取每位学生的高质量放大图像;再通过MTCNN算法和FSA-Net算法从中检测并识别出人脸姿态,筛选出每位学生的正脸图像;最后对筛选出的学生正脸图像使用FaceNet算法提取人脸特征,用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训练或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Tiny-face算法相比,人体检测算法在重叠比(IOU)为0.75时平均精度(AP)值提高了约36%且检测耗时减少了57%;与建立多姿态人脸数据库的方法相比,采用人脸角度筛选的方法使识别率提高了4%;多数情况下整个课堂学生识别的准确率接近100%。所提方法简化了学生注册过程,提高了人脸识别率,为解决人脸漏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面部肤色区域提取是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了采用OpenCV分类器实现人脸检测的方法,并基于肤色区域的聚类特性,构造出一个肤色模型查找表,进而实现了面部肤色区域的提取。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
龚锐  丁胜  章超华  苏浩 《计算机应用》2020,40(3):704-709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存在识别模型参数量大、特征提取速度慢的问题,而且现有人脸数据集姿态单一,在实际人脸识别任务中无法取得好的识别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种多姿态人脸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多姿态人脸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多任务级联卷积神经网络(MTCNN)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并且使用MTCNN最后包含的高层特征做人脸跟踪;然后,根据检测到的人脸关键点位置来判断人脸姿态,通过损失函数为ArcFace的神经网络提取当前人脸特征,并将当前人脸特征与相应姿态的人脸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比对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多姿态人脸数据集上准确率为96.25%,相较于单一姿态的人脸数据集,准确率提升了2.67%,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彩色人脸图像实时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皮肤颜色在YCbCr彩色空间的分布特性进行人脸皮肤区域的分割,利用人脸特征在灰度图像灰度映射极小值特性进行人脸特征定位。实验证明该算法对彩色人脸图像的检测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Face detection in color image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man face det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video surveillance, human computer interface, face recognition, and face image database management. We propose a face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color images in the presence of varying light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complex backgrounds. Based on a novel lighting compensation technique and a nonlinear color transformation, our method detects skin regions over the entire image and then generates face candidates based on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se skin patches. The algorithm constructs eye, mouth, and boundary maps for verifying each face candidat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successful face detection over a wide range of facial variations in color, position, scale, orientation, 3D pose, and expression in images from several photo collections (both indoors and outdoors)  相似文献   

13.
图像多阈值特征融合及其在人脸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始彩色图像中提取多阈值器官梯度图、双阈值肤色图、梯度方向图和灰度特征图等四种特征图像, 并运用多姿态知识模型和多姿态模板, 实现了一种快速人脸检测算法. 该算法不仅融合了彩色图像的多种特征, 而且利用了同一特征不同阈值下的信息. 实验表明该算法检测精度高, 速度快, 适于复杂背景下的多姿态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传统人脸检测方法因人脸多姿态变化和人脸面部特征不完整等问题,导致检测效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两层级联卷积神经网络(TC_CNN)人脸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构建两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前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粗略提取,再利用最大值池化方法对粗提取得到的人脸特征进行降维操作,输出多个疑似人脸窗口;其次,将前端粗提取得到的人脸窗口作为后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进行特征精细提取,并通过池化操作得到新的特征图;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判别输出最佳检测窗口,完成人脸检测全过程。结果 实验选取FDDB人脸检测数据集中包含人脸多姿态变化以及人脸面部特征信息不完整等情况的图像进行测试,TC_CNN方法人脸检测率达到96.39%,误检率低至3.78%,相比当前流行方法在保证算法效率的同时检测率均有提高。结论 两层级联卷积神经网络人脸检测方法能够在人脸多姿态变化和面部特征信息不完整等情况下实现精准检测,保证较高的检测率,有效降低误检率,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We propose a fac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skin color likelihood via a boosting algorithm which emphasizes skin color information while deemphasizing non-skin color information. A stochastic model is adapted to comput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a color region and the skin color. Both Haar-like features and Local Binary Pattern (LBP) features are utilized to build a cascaded classifier. The boosted classifier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skin color emphasis to localize the face region from a color image. Based on our experiments,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good tolerance to face pose variation and complex backgroun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ver classical boosting-based classifiers in terms of total error rat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人脸配准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目的是准确定位出人脸图像中具有语义特征的面部关键点,这也是人脸识别、人脸美化等众多与人脸有关的视觉任务的重要步骤。最近,基于级联回归的人脸配准算法在配准精度和速度上都达到了最先进的水准。级联回归是一种迭代更新的算法,初始脸形将通过多个线性组合的弱回归器逐渐逼近真实的人脸形状。但目前的算法大多致力于改进学习方法或提取具有几何不变性的特征来提升弱回归器的能力,而忽略了初始脸形的质量,这极大的降低了它们在复杂场景下的配准精度,如夸张的面部表情和极端的头部姿态等。因此,在现有的级联回归框架上,提出自动估计初始形状的多姿态人脸配准算法。方法 本文算法首先在脸部区域提取基于高斯滤波一阶导数的梯度差值特征,并使用随机回归森林预测人脸形状;然后针对不同的形状使用独立的级联回归器。结果 验证初始形状估计算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本文的初始化算法能给现有的级联回归算法带来精度上的提升,同时结果也更加稳定;本文算法产生的初始形状都与实际脸型较为相近,只需很少的初始形状即可取得较高的精度;在COFW、HELEN和300W人脸数据库上,将本文提出的多姿态级联回归算法和现有配准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本文算法的配准误差相较现有算法分别下降了29.2%、13.3%和9.2%,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消除不同脸型之间的干扰,在多姿态场景下得到更加精确的配准结果,并能达到实时的检测速度。结论 基于级联回归模型的多姿态人脸配准算法可以取得优于现有算法的结果,在应对复杂的脸形时也更加鲁棒。所提出的初始形状估计算法可以自动产生高质量的初始形状,用于提升现有的级联回归算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肤色分割和AdaBoost算法的彩色图像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肤色分割和AdaBoost算法结合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对彩色图像进行肤色分割,通过人脸肤色的统计特征得到候选人脸区域:然后,基于AdaBoost算法,使用由强分类器组成的级联分类器对候选人脸区域进行扫描,最终得到精确定位的人脸。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肤色检测快速和AdaBoost算法误检率低的优点,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多姿态、多人脸和复杂背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人脸检测与特征定位是人脸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在图像中搜索人脸特征(如眼、鼻、嘴、耳等)的位置。虽然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这些工作,但对于机器来说,这依然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近几年来该项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功地应用于诸如人脸识别、姿态识别、表情识别、脸部动画等诸多领域。本文利用David Cristinace和Tim Cootes提出的一个多阶段人脸特征检测方法实现了一个实时人脸特征定位系统。同时也对原算法本身作了一些改进,在对精度影响极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原算法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一种可变光照条件下的肤色检测算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肤色是人体表面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可应用于人脸检测与跟踪、手势识别等,肤色检测算法在其中居于关键地位。该文提出了一种可变光照条件下的肤色检测算法,首先在YCbCr颜色空间从大量肤色样本中统计出肤色模型,考虑了在高亮度区和低亮度区肤色色度(Cb,Cr分量)与亮度(Y分量)非线性相关;其次,使用一种彩色均衡技术消除由光照引起的色彩偏移。该算法可适用于较广范围的光照条件,可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人脸检测、手势识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