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对埋置有元件的灌注桩的现场试验,来研究福州及周边地区钻孔灌注桩桩端注浆后单桩的承载特性以及荷载传递特性,结果显示桩端后压力注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本地区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提高幅度从26.7%到56.9%不等,实际工程中个别单桩极限承载力增幅甚至达到了155%,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桩端后压力注浆的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埋置有元件的灌注桩的现场试验,来研究福州及周边地区钻孔灌注桩桩端注浆后单桩的承载特性以及荷载传递特性,结果显示桩端后压力注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本地区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提高幅度从26.7%到56.9%不等,实际工程中个别单桩极限承载力增幅甚至达到了155%,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桩端后压力注浆的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潜力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入和没入硬层时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和持力层不同时同场地现场对比试验资料分析,对大直径超长灌注桩的承载潜力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大直径超长桩入和没入桩端硬层时其承载性能会有很大区别.桩入硬层后其承载力大大提高,其极限承载力为没入硬层的3.8倍以上;(2)通过桩底注浆使持力层强度提高后,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力大大提高.和注浆前相比,注浆后桩的承载力提高了0.27—1.0倍以上.和非注浆的桩相比,注浆桩的承载力为非注浆桩的1.25—1.61倍以上;(3)有好的天然持力层时,应设法使大直径超长桩进入该持力层;无好的天然持力层时,可进行人工桩底注浆使桩端岩土层强度提高;(4)当大直径超长桩有了好的持力层后,应使桩顶的沉降尽可能的大,这样可使桩的承载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位于断裂破碎带上的桩基进行桩底压力注浆和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介绍了桩底压力注浆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注浆效果,并对压力注浆提高人工挖孔桩极限承载力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桩底压力注浆桩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根桩的静载试验,研究了桩底压力注浆的效果,并对压力注浆提高桩承载力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超高层建筑基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桩身内力测试,并辅以声波透射法检测、成孔后的成孔质量检测,综合分析了大直径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桩端承载力发挥的必要条件,总结了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在基桩质量检测、验收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后注浆长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以提高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摩阻力及竖向承载力机理.方法 结合某工程后注浆超长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应用BOTDR光纤测量技术,试验研究了复式后注浆超长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应变随逐级加载过程的发展规律,分析总结桩侧桩端注浆超长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侧摩阻力的提高机制及基桩竖向承载力的提高机理.结果 在粉质黏土及砂土土层中,后注浆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水平与竖向加载之间呈现较为严重的非线性关系,表现较为复杂.结论 光纤技术用于桩基检测时必须注意成孔施工及后注浆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对试验数据处理的影响问题,检测结果为后注浆桩基工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现场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幂律型浆液平板窄缝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桩端后注浆浆液上返高度的计算公式。并对上返高度随注浆压力、桩埋深、桩径、泥皮厚度的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桩底浆液压力越大、桩侧泥皮越厚、桩长越短,浆液上返高度越大,即越容易发生桩顶冒浆。工程实例研究表明,桩顶冒浆的主要原因包括桩侧泥皮厚、试桩龄期短、持力层可注性差和桩底沉渣厚。通过降低注浆压力,减小桩侧泥皮及桩底沉渣厚度,提高泥皮强度可以防止桩顶冒浆的发生。对于发生桩顶冒浆的试桩,可采用间歇注浆进行处理。与未发生桩顸冒浆的桩相比,发生桩顶冒浆并通过复注达到设计注浆量的桩,其极限承载力较高。这是由于沿桩侧泥皮上返的浆液,通过劈裂、置换桩侧泥皮,使桩侧摩阻力略微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位于断裂破碎带上的桩基进行桩底压力注浆和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介绍了桩底压力注浆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注浆效果,并对压力注浆提高人工挖孔桩极限承载力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钻孔灌注桩存在桩端沉渣和桩侧泥皮,使其承载力不能充分发挥。后注浆技术可以消除其固有缺陷,可以提高单桩承载力。后注浆对不同持力层的适应性和单桩承载力提高的幅度是不同的。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地区大量已有的后注浆工程实例的承载力提高幅度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安全储备后,提出了承载力提高的大致范围,为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PHC桩在沉桩过程中受土层特性和桩长的影响较大,随着桩长的增加,在中密~密实的砂性土层中沉桩的难度会加大.根据2个沿江电厂的桩基工程实例,在57 m长的PHC桩施工时采用了钢板环进行桩端处理,结合静载荷试验与高应变测试成果,对桩端改进型PHC桩的沉桩参数和承载力作了对比分析,试桩及工程桩的施工、试验与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钢板环处理的PHC桩,不但有利于沉桩施工,而且单桩承载力基本不受桩端改进措施的影响.通过探讨,为类似工程的桩基设计与施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用压力灌浆对桩底沉渣过厚的钻孔灌注桩进行补强施工的方法,通过处理,提高了桩的承载力,达到了补强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港口抛填地基采用板式基础是一种可行方案,当设计荷载较大时,单纯提高基础尺寸并不一定经济。提出应用碎石注浆桩进行地基土体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避免基础尺寸过大。结合深圳妈湾港"油改电"高塔基础工程,应用有限元模拟地基承载力荷载试验,综合确定天然地基以及加固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分析了桩径、桩数、桩土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桩端后压浆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开挖观察,探讨了加固体的性状以及压浆参数对单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灌注桩荷载传递特点和桩端阻、侧阻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趋势。经试验发现:压浆量、压浆压力以及岩土的可灌性是影响加固体性状的主要因素;浆液上返与桩周土作用形成的复合桩身形式对桩侧摩阻力影响较大,桩侧扩径效果明显处其侧摩阻力提高幅度大;桩端后压浆改变灌注桩承载力特性,常规桩表现出摩擦型端承桩性质,桩端压浆后表现出端承桩特性。  相似文献   

15.
桩底压浆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桩底压浆桩的成桩工艺,讨论了其提高承载力的机理,建立了桩-土体系分析模型,利用所提出的分析模型对桩底压浆桩成桩及压桩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在分析中引用了非线性接触面单元、考虑了土体的非线性。结果表明桩底压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与普通灌注桩荷载-沉降曲线显著不同;桩底压浆桩的承载力较之普通灌注桩有显著提高;土体性质、压浆压力和压浆腔高度对桩底压浆桩提高承载力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闽北某大楼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和施工实践为例,探讨了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选用浅层砾卵石层为持力层、使用后注浆技术加固冲孔灌注桩的方法。工程实践显示,该施工技术提高了单桩承载力,缩短了桩长和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钻孔桩桩底压力灌浆提高桩侧摩阻和端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例表明,把压浆技术和桩技术组合在一起,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桩的承载力.本文结合河南新乡、里沟某桥梁桩基的现场足足试验.分析了桩底压力灌浆提高钻孔桩侧阻和端阻的机理.试桩结果和分析表明,压力灌浆法是提高钻孔灌泣桩承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根据1根长大嵌岩桩桩底压浆前后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桩底压浆对嵌岩桩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底压浆有效地改善了嵌岩桩桩底沉渣的受力特性,增大了沉渣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同时在水泥浆液压力作用下对桩侧泥皮进行置换填充,在一定程度上渗透、挤密桩周泥岩,增强了桩身与桩周、桩端整体的嵌固能力,嵌岩桩整体承载力提高幅度达14%;该试验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工程桩基设计,同时为类似嵌岩桩基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以生石灰为掺料的浆液与土遗址兼容性良好,并且发现在此浆液中添加微型石灰桩能够更好消除浆-土界面的干缩分异的现象。为探究桩-浆协同作用下裂隙的加固效果与机制,通过开展单独注浆工艺和宽径比(裂隙宽度与石灰桩直径的比值)为1.5、2.0、2.5和3.0桩-浆协同工艺下室内遗址土裂隙注浆实验。浆液养护63天后,首先对裂隙两侧等距土体的宏观性质指标(贯入阻力、密度、液塑限和颗粒组成)进行测试;而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SSA)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基于孔隙率变化建立的强化变量对裂隙注浆后加固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桩-浆协同作用下宽径比小于2.5时对裂隙的加固效果均优于单独注浆条件,宽径比为2.0时效果最佳;宽径比大于3.0时加固效果弱于单独注浆条件。而结果所反映的本质是分属于石灰桩和浆液的膨胀和离子迁移对裂隙两侧土体的挤密和团聚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当宽径比超过2.0时出现浆液对石灰桩的挤密和团聚作用产生明显抑制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