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适应网络结构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网中环路的存在会影响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间与行波传输路径的匹配,影响故障点位置的计算。为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网络结构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对于故障线路不包含于环路的情况,利用Floyd算法搜索故障点到网络中各节点的最短路径;对于故障线路包含于环路的情况,确定环路中初始行波到达时间最大的节点为解环点,并提出了剔除无效路径的时间判据,将复杂故障网络简化为辐射形网络。在辐射形网络中,运用基于整个电网的故障行波定位算法,实现全网综合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适用于任何结构的电网,能够有效弥补现有行波网络定位算法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简单,但受行波波速的不确定、输电线路长度差异以及行波波头到达时间记录不准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的定位误差。在常规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算法,通过记录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刻、参考端记录的故障点反射行波和对端母线反射行波到达时刻,解方程组得到不受波速和线路弧垂影响的故障定位结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发生了故障后,故障点将产生向两侧变电站母线运动的行波,利用GPS记录两侧行 波波头到达的时间,可实现输电线路精确故障测距。根据这一原理研制成功的输电线路行波 故障测距装置XC-11已投入试运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行波信号的有效提取是高压电网行波保护和行波故障定位的前提,针对传统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传变暂态高频信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压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利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的套管末屏电容,设计了电压行波提取电路,考查了其频率响应特性。利用EMTDC分别仿真了提取电路对不同频率段、不同故障初始角和不同故障电阻的暂态电压信号提取响应,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暂态高频信号,正确反映一次侧特定频带的电压行波特征,很好地解决了行波保护或暂态量保护及故障定位中暂态电压行波提取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行波波速的不确定性往往给行波故障测距带来较大误差。目前消除波速影响的单、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中,常存在折反射后的行波衰减至不可测量的问题,此情况下该方法将失效或存在很大误差。在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不受波速影响的输电线路三端故障测距方法,检测故障行波波头到达故障线路本端、对端以及相邻线路对端共3个母线测量点的时刻,由这3个时间参数得到的故障距离表达式中消除了波速的影响和线路弧垂造成的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高且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行波故障定位装置的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据配置原则对电网中的变电站配置行波定位装置,然后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初始方案进行优化,将配置过程和优化过程有效结合后提高了初始配置方案的质量,缩小了模拟退火算法的寻优范围,从而提高了求解速度。实际系统的配置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适当的优化配置可以在不影响定位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定位装置的布点,从而有效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7.
当线路末端故障时,行波在线路末端的反射情况比较复杂,反向电流行波的极性有可能与正向电流行波的极性相反,而此时测距结果又与线路无故障时相同。因此,会造成行波测距式与行波极性比较式合闸保护的不正确动作。根据行波的折、反射理论,分析出当线路无故障时正向电流行波仅在线路末端发生反射,且电流行波的反射系数为-1,而当线路存在故障时,正向电流行波将在故障点发生反射,无论故障是否在线路末端,电流行波的反射系数都不会是-1。根据这一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行波合闸保护方法。从原理上保证了在各种情况下保护都可以正确动作,大量的电磁暂态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行波差动保护在原理上具有灵敏可靠及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而且不受分布电容电流、母线结构、过渡电阻、电流互感器饱和等因素的影响。但传统的行波差动保护要求实时传送所有高速采样数据,目前的通信手段难以胜任;若降低采样频率,则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将会降低。文中在对行波的小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差动保护原理和算法。新的保护仅利用行波故障信息中的关键信息——行波波头信息,显著减少了数据通信量,使之能够适应现有的通信手段,同时提高了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分析和仿真表明该保护动作快速、灵敏、可靠,可作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主保护。  相似文献   

9.
当对端母线上仅有1回进出线时,行波保护确定故障为正方向就可以动作;当对端母线上有2回进出线时,区外故障的行波测距结果大于被保护线路长度,根据测距结果,行波保护可以容易地区分区内、区外故障。当对端母线上有3回及以上进出线时,行波测距结果在某些情况下不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不能用测距结果区分区内、区外故障。对于这种情况,文中首先给出了根据行波测距结果和行波波头计算故障过渡电阻的方法,然后对区内、区外故障测得的过渡电阻进行分析,表明区内、区外故障测得的过渡电阻有很大不同,据此提出了一种区分区内、区外两相故障的方法。大量电磁暂态仿真表明,该保护原理正确而且适用于三相故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对行波传播规律以及对暂态信号获取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已广泛应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上,但行波测距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文章在对行波测距盲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能消除行波故障测距盲区的故障定位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故障线路重合脉冲来实现故障定位。算法1是将重合闸脉冲进行三次B样条分析后,根据合闸脉冲和合闸脉冲在故障点处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来进行故障定位;算法2是利用故障线路重合过程中一端线路处于合闸而另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利用故障边界电流进行构造单端故障定位算法;并以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算法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其精度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对端系统的阻抗及故障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春华  彭刚  胡海周  周洪涛 《人民黄河》2012,34(5):107-108,111
以南水北调中线漕河渡槽为研究对象,考虑在地震行波效应问题中,采用支座大质量法实现多点地震输入,并与一致输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震波多点输入考虑行波效应时,渡槽结构纵向位移峰值可增大数倍;地震效应对横向位移值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竖向位移值和应力分量的影响不大;在行波效应影响下,纵向位移和横向位移有增大趋势,竖向位移、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用于成层地基模型的计算中,基于波动理论,推导了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波幅比计算公式,采用延迟法考虑行波效应,完成了成层地基的自由场求解,得到了考虑地震波一次反射透射的等效荷载计算公式,最终建立了考虑成层地基的黏弹性人工边界模型。以SV波垂直入射为例,采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重力坝的动力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工程抗震分析的精度要求,可以解决成层地基条件下,地震波垂直入射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动力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分析了输电线路重合闸暂态行波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重合闸暂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即E型现代行波测距原理,并详细分析了这种原理的4种运行模式,即标准模式、扩展模式1、扩展模式2和综合模式。然后,对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断路器触头反射波的识别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EMTP仿真和实测暂态波形分析表明,利用重合闸暂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是可行的,并且通过与其他行波测距原理配合使用,能够提高永久性故障的测距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中等长高比腔体内的局部行进波对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二维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数值摸拟,讨论了具有较弱的Soret结合的中等长高比空腔中的Counter propagating wave,局部行进波及定常行进波的动力特性,探讨了局部行进波的Rayleigh数依赖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小波变换应用于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了单端和双端行波法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诸如母线,行波源,过滤电阻等因素对行波测距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对每种算法的测距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理论实现了行波测距,大量仿真表明,本方法有效且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6.
1 . INTRODUCTIONConvectioninathin ,horizontalfluidlayerheatedfrombelowhasbeenextensivelystudiedduringthelastcentury ,beginningwiththeexperimentsofBenardintheyear 190 0andthetheoreticalanalysisofRayleighintheyear 190 6 .Forapurefluid ,ifthetemperaturedifferencea…  相似文献   

17.
小波变换应用于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了单端和双端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诸如母线,行波源,过渡电阻等因素对行波测距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对每种算法的测距误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理论实现了行波测距,大量仿真表明,本方法有效且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 Convection in a horizontal fluid layer heated from below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ly studied branches of hydrodynamics. For the Rayleigh-Benard convection in a binary fluid mixture, the experiments and the rece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