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达国家废旧轮胎利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泗文 《中国橡胶》2006,22(4):8-10
目前,全球废旧轮胎积存量仅西欧就超过了30亿条,2004年产生量超过10亿条,并且每年仍以大于10亿条的速度增长。北美、欧洲和亚洲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几乎占全球产生总量的90%。美、欧、日较早受到废旧轮胎污染困扰,为缓解污染,曾采用填埋法处理,但此法占用大量土地,并易带来环境污染,因为废旧轮胎在土壤中100年也不腐烂,同时逐渐释出的多环芳烃、苯及苯酚等有毒、有害物质还会污染地下水。所以欧盟规定,从2003年起禁止用此法处理废胎;2006年7月16日以后,破碎的轮胎也不得用填埋法处理。美国用此法处理的废胎近年也大大减少。此外,欧盟2002年曾…  相似文献   

2.
反对废旧轮胎进口重视废胶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光贤 《中国橡胶》2005,21(22):10-10
最近,阅读了关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坚决反对进口废旧轮胎的报道后深受启发,完全赞同其观点,并补充两点看法如下:一、反对废旧轮胎进口完全必要废旧轮胎是一种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因为轮胎的含胶率高,且数量大,故利用价值也高。既可作为翻新胎的母体,又可充当优质再生胶或胶粉的原料。但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使所有的废胎进入再循环。每年产生处理不掉的过剩废胎,逐年积累下来,成为一大公害。在美国,能进入再循环的废旧轮胎仅占73.9%(包括出口到国外的废旧轮胎)。余下的26.1%因为找不到市场而被废弃,或堆放在垃圾场,或掩埋于废弃的地下矿道。…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业需求和家用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废旧轮胎数量的大幅增长。目前,行业内大多采取翻新、生产再生橡胶或者橡胶粉的做法,这种做法主要用于废卡客车轮胎,对乘用车胎却毫无办法。大量废乘用车轮胎流入"土法炼油"作坊,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实现废旧轮胎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我国日益剧增的废旧轮胎,将废旧轮胎转化为胶粉可以成为解决废旧轮胎的有效途径之一,帮助社会消除黑色污染。本文针对废旧轮胎形成的原因,探究目前废旧轮胎处理面临的难题存在:生产胶粉技术不完善、企业生产轮胎技术有待提高、社会轮胎回收利用意识淡薄、轮胎回收渠道不健全、政府对回收轮胎不重视,提出现有胶粉利用途径有制作填充料、用于路面地基、生成各种塑性片材、动态脱硫、裂解产气,帮助建立健全废旧轮胎处理产业链的形成,实现废旧轮胎处理和再生胶粉应用共赢。  相似文献   

5.
《特种橡胶制品》2006,27(1):38-38
浙江德清华帮化工有限公司新开发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新工艺,使废旧轮胎变成了工业燃油、粉状炭黑和废钢丝。这套新工艺的流程简述:将废旧轮胎进行必要的除污和分割处理后装入裂解炉,加入裂解催化剂和少量燃料油以及适量发泡剂。封闭燃烧使裂解炉内腔温度升高,在催化剂和发泡剂的多重作用下轮胎分解。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而汽车的配套产品轮胎的需求更是迅速飚升,从而导致废旧轮胎也是每年急剧增长。汽车市场规模已居世界之首。这意味着我国汽车轮胎的消耗量也将步入世界前列。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被称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的产生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废旧轮胎处理不好将成为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目前,我国每年废旧轮胎的产生量约为6000万条。因而,我国所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对废  相似文献   

7.
《橡塑化工时代》2006,18(1):38-38
浙江德清华邦化工有限公司新开发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工艺,使废旧轮胎变成了工业燃油、粉状炭黑和废钢丝。这套新工艺的流程是:将废旧轮胎进行必要的除污和分割处理后装进裂解炉.加入裂解催化剂和少量燃料油以及适量发泡剂。封闭燃烧使裂解炉内腔温度升高,在催化剂和发泡剂的多重作用下轮胎分解。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主要内容:TRS作为专业提供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解决方案的瑞士公司,结合中国再生橡胶和橡胶粉市场的发展情况,为了推出面向中国轮胎市场的再生材料,重点介绍胶粉制作的绿色科技——水脉冲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应用。1、TRS的解决方案。针对废旧轮胎,瑞士清洁技术和特殊材料公司提供100%处理的集成解决方案。对于废旧轮胎中的可再生利用材料,TRS均制定了在商业上可执行的再利用方案。依靠TRS的多项技术(TRS切胎、TRS水脉冲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增长的废旧物品处理和建筑用载重轮胎市场,美国固特异公司推出了一种新的载重轮胎快速修补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采用一种快速密封剂技术来修补载重轮胎的胎面和胎冠部位的刺孔。密封剂叫做DuraSeal,现在已被装配在固特异公司新型Unisteel载重轮胎G287MSA和G288MSA上。新轮胎可用于废旧物品处理和建筑用车辆上,也可用于采矿、运煤和伐木的车辆上。固特异公司估计,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公路用注册轮胎18%的品种,预计要增加原有轮胎20%~25%的费用。当有一根钉子刺入轮胎胎面时,密封剂DuraSeal会迅速将钉子和刺孔包住并填满,而且这种修…  相似文献   

10.
以胎号为中心的轮胎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连云  李振刚 《轮胎工业》2003,23(7):392-396
介绍以胎号为中心的轮胎管理系统。该系统以轮胎的胎号为索引。主要由轮胎发货管理、轮胎硫化信息数据管理、轮胎退赔管理、轮胎废次品管理和修补轮胎管理5个子系统组成,它使轮胎企业将轮胎的硫化生产控制、成品轮胎的质量分析、轮胎废次品的管理、轮胎市场控制以及质损轮胎的处理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橡胶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然而,我国橡胶资源严重短缺,预测未来五年橡胶消费量仍保持旺盛增长局面.建议大力发展再生橡胶工业.再生胶具有天然胶、合成胶的性能,属于环保产业,发展再生橡胶工业符合"十一五"发展纲要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岳红  雷国安  路丽珠  唐帆 《橡胶科技》2020,18(2):0077-0080
介绍废旧橡胶循环利用技术现状和进展。废旧橡胶循环利用方式主要为制造再生胶、胶粉和轮胎翻新。国内再生胶制备新工艺主要为常压动态硫化工艺、常压中温塑化脱硫工艺及低温连续再生工艺,可以解决传统再生工艺的二次污染和高能耗问题;胶粉制备的3种主要方法为常温粉碎法、低温粉碎法和溶液粉碎法,其中常温粉碎法技术经济性较好。轮胎翻新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热硫化翻新方法(热翻法)和较新的预硫化翻新方法(冷翻法),冷翻法效率较高,可以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轻型载重斜交轮胎垫带胶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轻型载重斜交轮胎垫带胶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轻型载重斜交轮胎垫带胶中加入适量的高强度再生胶,并适当减小NR、MT炭黑、氧化锌和芳烃油等的用量,胶料加工工艺性能改善,垫带成品性能和生产效率有所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将载重子午胎胶粉通过单螺杆反应挤出获得不同再生程度的再生胶,并将其与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共混以替代传统典型胎侧胶配方体系中的全部软化剂及部分炭黑,考察再生胶对胎侧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胶再生程度的提高,其溶胶含量增加,凝胶从几十微米演变为微纳米尺度;胎侧共混胶的硫化效率明显增大,耐老化性能和耐疲劳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对比不同份数丁基再生胶在全钢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气密层中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20份比较理想的,既能明显降低轮胎气密层胶成本,又能满足气密层胶的性能要求,气密性略微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陈振艺 《轮胎工业》1997,17(6):323-326
探讨了确定轮胎全部材料热生成率的简化条件。在应变于一个周期内按正弦波形变化、材料的粘弹性按线性处理、橡胶的生热性能按各向同性处理、忽略橡胶-骨架增强材料垂直于帘线方向应变分量的作用等简化条件下,测定了165R15轿车子午线轮胎所用各种材料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热生成率,为轮胎温度场的计算提供了材料生热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机械轧炼再生硅橡胶边角料的方法和对再生硅橡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再生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国内外再生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我国废旧橡胶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发展思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行研制的长径比为60/1的强剪切型双螺杆挤出机对废旧轮胎胶粉进行热-机械剪切脱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脱硫胶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胶粉粒径和喂料螺杆转速与主机转速之比对脱硫胶粉凝胶含量、交联密度及再生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脱硫过程中胶粉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胶粉粒径的增大,胶粉所受到的剪切力增强,脱硫效果也越好。随着转速比的增加,胶粉的脱硫程度提高;脱硫过程的第1个阶段是交联网络的破坏,第2个阶段除交联网络的破坏外分子主链也发生降解,再生胶的力学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当转速比为1.4时再生胶的扯断伸长率和弹性最好,拉伸强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废橡胶细胶粉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废橡胶制取的粒径在0.3 mm以下的细胶粉在橡胶材料、建材、橡塑共混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细胶粉在这三方面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