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提高真丝织物的易护理性,试验采用含有碳氢长链的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对真丝织物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提高其疏水性能。研究了疏水整理对真丝织物服用舒适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疏水性能的自修复特性。结果表明:真丝织物经接枝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附着一层疏水烷基长链高聚物,赋予真丝织物优异的疏水性能,接触角达130°以上,并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真丝织物经疏水处理后,透气性基本保持不变,透湿性、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可以破坏处理织物的疏水能力;熨烫整理可使织物恢复疏水性能,说明经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处理的真丝织物,其疏水性能具有优异的自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合成有机框架P(DVB-VTMS)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实现棉织物的超疏水功能化。采用接触角、SEM、UV、XPS和FTIR测试研究溶剂配比对织物表面浸润性能、微观形貌与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VTMS∶DVB质量比为1∶4时,改性织物的接触角为169.32°,滚动角为5°,经过500次磨损和24 h酸碱腐蚀后仍可维持织物的超疏水性能;接枝改性处理对棉织物的透气性、拉伸断裂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俊  杭伟明  陈国强 《印染》2012,38(24):5-9
采用含氟单体丙烯酸六氟丁酯,在引发剂过硫酸钾作用下对蚕丝进行接枝改性,研究单体和引发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时间以及改性pH值等对蚕丝接枝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接枝改性的蚕丝进行表征,并测试整理后蚕丝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拒水性。结果表明,丙烯酸六氟丁酯对蚕丝接枝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单体质量分数150%(omf),引发剂质量分数1%(owm),pH值3,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75℃。接枝改性对蚕丝织物的白度、黄度、断裂强力和透气性影响较小,而表面张力下降明显,拒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自制的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PN)接枝蚕丝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了工艺因素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率与阻燃效果的关系,并对整理后蚕丝织物的阻燃耐洗性能、燃烧后的炭渣形态、磷氮元素含量及织物的物理性能、染色性能进行观察测试。结果表明:PN接枝蚕丝织物阻燃效果好,极限氧指数(LOI)随着接枝率的增大而增大。接枝后蚕丝织物的LOI可达31%, 此时蚕丝的接枝率为15.4%左右。经过50次水洗后,LOI仍有30.9%,且不影响蚕丝织物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8,(21)
针对真丝织物难以护理的缺点,采用2-甲基-2-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对真丝针织物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提高其疏水性能。研究了接枝改性工艺参数,如SMA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疏水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MA在真丝针织物表面的接枝改性处理可以赋予织物优异的疏水性能,接触角可达150°以上;真丝织物处理后透气性有所增强,透湿性基本保持不变;织物断裂强力基本保持不变,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组织结构与丝网印刷次数对蚕丝织物导电性、耐水洗性以及电热性能的影响,设计缎纹组织、斜纹组织、重纬组织3种结构,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备氧化石墨烯(GO)改性蚕丝织物,经过原位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改性导电蚕丝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RGO改性蚕丝织物进行表观形态观察与晶体结构表征,分析了RGO改性蚕丝织物的导电性、耐水洗性和电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丝网印刷次数的增加,织物的电阻率逐渐减小;相同丝网印刷次数下电阻率最小的为RGO改性重纬蚕丝织物,经9次水洗后,丝网印刷5次所得RGO改性缎纹、斜纹、重纬蚕丝织物的电阻率分别增大了0.710、0.472、0.308 kΩ·cm;相比RGO改性斜纹和重纬蚕丝织物,RGO改性缎纹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电热性能,在0.025 A的恒定电流下以10℃/s的升温速率达到96℃的饱和温度。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RGO改性蚕丝织物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领域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与硅氢加成反应,制得一系列含氟硅氧烷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并将乳化后的聚合物对蚕丝织物进行整理。结果表明,硅氢加成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反应完全,为试验设计的目标产物。经含氟硅氧烷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处理过的蚕丝织物的拒水效果有明显改善,其水接触角较原样有明显增大;整理所得蚕丝织物的拒水效果与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有显著关联,不含氟的聚醚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对蚕丝织物的表面疏水性有所提高,但其水接触角小于侧链含氟硅链段的接枝共聚物整理的蚕丝织物,而且氟硅侧链聚合度越大,其表面水接触角越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蚕丝织物的天然染料功能化染色,利用甲壳素微晶为偶联剂,结合4-苯硼酸(CPBA)和支化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对蚕丝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并用天然染料姜黄素对改性蚕丝进行染色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改性蚕丝织物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探讨了pH、温度、染液浓度对改性蚕丝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评估了染色后水洗次数对蚕丝织物抗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处理没有影响蚕丝的主体结构,蚕丝表面有聚合物的沉积。当染色温度为50℃,pH为4.56时,改性蚕丝织物用姜黄素染色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深度。经过30次洗涤后,改性蚕丝织物仍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效果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CuSO_(4)/H_(2)O_(2)氧化体系将多巴胺(DA)快速聚合沉积在蚕丝织物上,再采用十二烷基三甲基硅氧烷(DTMS)修饰纳米TiO_(2),在蚕丝织物表面构建纳米级粗糙结构,并在表面引入长链硅烷疏水链,制备超疏水蚕丝织物。优化的DA快速聚合工艺为9 mmol/L CuSO_(4)、19.6 mmol/L H_(2)O_(2)、沉积时间60 min;优化的DTMS-纳米TiO_(2)整理工艺为0.6%纳米TiO_(2)、3.5 mL/L DTMS,烘焙温度105℃。制得的复合改性蚕丝织物静态接触角(CA)为156°,滚动角(SA)为5°,符合超疏水材料要求,且具有良好的自清洁能力和超疏水耐久性。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含氟聚倍半硅氧烷(F-POSS)分子,通过轧烘焙方法将F-POSS整理到真丝织物表面,制得具有自修复疏水性能的真丝织物。探讨了F-POSS用量、聚丙烯酸酯用量、预烘/焙烘温度与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真丝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较佳的处理工艺条件为:F-POSS 3 g/L,聚丙烯酸酯100 g/L,80℃预烘5 min,140℃焙烘3 min。测试了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自修复性能、耐摩擦及耐水洗色牢度、物理性能,自修复疏水真丝织物的疏水性能被破坏后自修复性能较好,织物经摩擦后,表面破损和低表面能物质部分损失,对疏水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不大,且织物自修复性能耐水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含氟接枝改性剂改性处理对真丝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用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对真丝纤维进行接枝改性,并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量仪对接枝后纤维的结构和疏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丝纤维经接枝改性后,纤维表面附着了含氟聚合物,纤维直径增大且截面产生很多微孔,接枝后的蚕丝仍以β折叠链结构为主,接枝过程引起了分子平均取向度的下降;接枝后纤维的接触角明显增大,体现出较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印染》2021,(9)
利用叶酸(FA)的自聚集,以及多巴胺(DA)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自聚成具有超强黏附性聚多巴胺的特性,将其一起自组装成微纳米颗粒,并沉积于棉织物表面,赋予其一定的粗糙度。随后,在粗糙颗粒表面接枝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代正辛基硅烷(PFOTES),赋予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结果表明,DA/FA/PFOTES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水滴接触时间15 min时,织物水接触角约为140°,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疏油性能。DA/FA改性织物和DA/FA/PFOTES改性织物均具有粗糙的表面结构,且改性涂层具有良好的耐水洗和耐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13.
染苑精粹     
《印染》2017,(12)
正超疏水抗紫外尼龙织物的纳米SiO_2涂层整理2017111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_2,并采用轧-烘-焙工艺处理尼龙针织物。纳米SiO_2涂层织物通过ZnO原位沉积改性后,再采用硬脂酸钠进行疏水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整理织物进行表征,采用水接触角评估织物亲水性,并评估了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织物的水接触角达到151°,具有超疏水性;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279.68,紫外线防护性能优异;经过10次水洗后,改性织物仍具有较好的超疏水和紫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利用地黄资源和提高蚕丝织物的商业价值,通过用水作溶剂的超声提取技术提取地黄染料。使用地黄提取物对蚕丝织物进行改性整理并优化了改性整理工艺。改性后的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色牢度(摩擦、皂洗和日晒),同时还具有优秀的紫外防护性能和一定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地黄提取物改性整理丝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3,温度80℃,时间60 min;金属媒染剂铁、铝对改性整理后织物颜色特征值的提升不明显,铜离子媒染后,织物K/S值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改性整理后,蚕丝织物的干摩擦色牢度为4级,湿摩擦色牢度为3级,皂洗变色牢度为4级,皂洗沾色牢度为3级,耐日晒色牢度为3级;改性整理后,蚕丝织物的紫外防护性能UPF值可以达到101.64,荧光强度可提高1.5~6倍。  相似文献   

15.
蚕丝织物辐射接枝丙烯酰胺的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60Coγ射线辐照条件下以丙烯酰胺为单体对蚕丝织物进行接枝改性。探索辐照剂量、单体质量分数、溶液pH值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分别对接枝后织物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改性后,织物的抗皱性能获得很大的改善,吸湿性变化不大,断裂强力和白度稍有下降。以织物缓弹性回复角为考核指标用正交分析方法得出最佳的抗皱整理工艺:辐照剂量为40 kGy,单体质量分数为30%,溶液pH值为4。最后用红外光谱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墨滴在棉/聚酰胺织物表面的同色性、颜色性能及固色率,采用表面活性剂月桂酸二乙醇酰胺(LDEA)构建疏水体系对棉/聚酰胺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探究了改性体系中阳离子改性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及LDEA质量分数对织物改性效果的影响,对不同工艺下改性织物表面的墨滴铺展面积、颜色性能及固色率进行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电荷变化。结果表明:阳离子改性使墨滴在织物表面的铺展面积减小30%;相比水性体系,疏水体系中改性后织物表面墨滴的同色性及颜色性能均明显改善,其表观色深值提升2.7,棉与聚酰胺纤维的表观色深差值减小41%,且消除了墨滴表面的白点现象;改性剂已成功接枝在棉及聚酰胺纤维的表面,且疏水体系中改性剂在2种纤维中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7.
烯类硅氧烷单体对家蚕丝的接枝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烯类硅氧烷单体对家蚕丝接枝改性.探讨了不同条件对接枝的影响及接枝后家蚕丝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后真丝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显著提高,手感更为柔软,且不影响家蚕丝的强度.接枝后家蚕丝的白度和染色性略有下降,染色色牢度与未处理真丝织物基本相同.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接枝单体是依靠物理沉积和化学键作用与纤维结合的.  相似文献   

18.
为赋予蚕丝织物多功能性,采用生物质改性剂多巴胺对蚕丝织物进行改性,在织物的表面引入氨基、酚羟基等官能团,然后对改性织物进行氯化铁浸渍处理。借助分光测色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氧指数测定仪、微燃烧量热仪等测试手段来表征整理后织物的各项性能,并对整理后蚕织物的耐水洗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聚多巴胺改性蚕丝织物能够提高其成炭性,并且能成功螯合铁离子,采用氯化铁整理改性织物后,织物的氧指数值提高到29.1%,且其热释放能力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至40 J/(g·K)和2.3 kJ/g,整理后织物具备一定的紫外线屏蔽性能,水洗后织物的氧指数值仍达到28.2%。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15,(3)
为了赋予蚕丝织物抗紫外性能,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在蚕丝织物表面构筑簇状氧化锌粒子。采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簇状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形态和粒径,测试了蚕丝织物抗紫外效果、透气性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氧化锌粒子呈团簇状,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后氧化锌粒子的粒径为215.9 nm,分散性得到明显提高;整理后的蚕丝织物表面出现簇状氧化锌结构,抗紫外效果随组装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层层组装后织物的透气性并未产生明显变化,并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和耐光性。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蚕丝织物,在硅溶胶中加入磷酸硼阻燃剂,采用轧-烘-焙的方法对蚕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极限氧指数、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整理前后蚕丝织物的表观形态、元素分布和阻燃性能等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将100 mL 硅溶胶、50 mL 去离子水、30 g/L 磷酸硼、50 g/L 柠檬酸、40 g/L 酒石酸、45 g/L 次亚磷酸钠于80℃搅拌3 h 后制得掺杂改性硅溶胶,把蚕丝织物浸入制备的硅溶胶中一定时间后取出,于170℃ 焙烘3 min,此时得到的蚕丝织物具有最佳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LOI 值为30.6%,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