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脱脂后的芝麻饼粕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法制备芝麻饼粕蛋白质。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蛋白酶法制备芝麻饼粕蛋白质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45min,p H9,酶解温度50℃,加酶量4000U/g,液料比20∶1。在此最佳条件下,芝麻饼粕蛋白质提取率为80.12%。所得产品蛋白质含量为67.89%。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整颗压榨饼粕的综合利用,以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热榨粕、冷榨粕为研究对象,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为对照,探讨不同压榨方式对饼粕蛋白的特性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榨制油过程使饼粕蛋白质在持水性、持油性、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及氨基酸含量方面均有所改善;在设定离子浓度范围内,热榨粕分离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及起泡性均为3种分离蛋白中最高;在设定的离子浓度范围内,冷榨粕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为三者中最佳。此外,冷榨粕分离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1.209%(干基),为3种分离蛋白中最高,说明该油玉米冷榨法制油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玉米粕。  相似文献   

3.
以山苍子提油后的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山苍子蛋白,以浸提p H、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考察因素,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山苍子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了山苍子蛋白的起泡性、乳化能力、持水能力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在碱液pH 11、料液比1∶15、浸提温度35℃、浸提时间60 min时,山苍子蛋白的提取率达到31. 03%,粗蛋白提取物中蛋白质含量为75%。山苍子蛋白等电点在4. 0左右,酸性pH范围溶解性较低,中性至碱性p H范围溶解性较高,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偏碱性pH范围较高,山苍子蛋白持水力在温度低于60℃时高于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4.
以提取绿原酸后的葵花籽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葵花籽粕蛋白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蛋白层析仪分离纯化葵花籽粕蛋白,确定了纯化工艺,同时以大豆蛋白为对照,研究了葵花籽粕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持水性、持油性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葵花籽粕粗蛋白最佳碱提工艺为料液比1∶25(g/m L)、温度40℃、时间30 min、碱液p H 12.0,提取率为61.04%±2.5%,蛋白质含量为66.94%±3.2%;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为上样量3.0 m L、洗脱液流速0.4 m L/min,纯化后蛋白质含量为93.20%±3.5%,纯度提高了26.36%±1.6%;葵花籽粕蛋白的等电点PI为4.2;葵花籽粕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均略高于大豆蛋白,持水性略低于大豆蛋白,持油性明显高于大豆蛋白。葵花籽粕蛋白有望作为食品工业的风味保持剂。  相似文献   

5.
王楠  冯志彪 《中国油脂》2012,37(3):18-22
以脱脂紫苏籽粕和南瓜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分别制备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结果表明,制备的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9.64%和90.39%,氨基酸组成平衡,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符合FAO/WHO标准。SDS-PAGE显示,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分别由4条、8条带组成。两种分离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比较表明,紫苏籽分离蛋白和南瓜籽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均较好,3种分离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液压压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蛋白质,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组成与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粕蛋白质提取工艺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料液比、碱溶p 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g/m L)、碱溶p H 9、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95.40%,纯度为65.46%。澳洲坚果粕蛋白质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质量分数依次为:7.29%、14.58%、14.95%、63.18%。澳洲坚果粕蛋白质的等电点约为5.0。在适宜的p H值条件下,澳洲坚果粕蛋白质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与泡沫稳定性,起泡性相对较差。在70℃温度条件下,吸油性达到最大值,为50.10%。  相似文献   

7.
以山核桃粕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山核桃蛋白,探讨温度和p H对其功能性质——溶解性、持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为5.0时,山核桃蛋白在水中的溶解性最小,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最差;当p H大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随p H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最大、吸油性最低;当温度高于50℃时,山核桃蛋白的持水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吸油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棉籽蛋白两步法提取及其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碱酶两步法提取棉籽粕中的蛋白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碱提棉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5,温度60℃,时间90 min,料液比1∶18。再用碱性蛋白酶对残渣进一步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酶提棉籽蛋白的最适条件为:加酶量240 U/g,pH10.5,温度60℃,时间90 min,料液比1∶10。两步提取可使棉籽蛋白提取率达到88.77%。另外,对所提棉籽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籽蛋白功能性质一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波辅助碱法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优化工艺对米蛋白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单位体积微波功率750 W/L条件下,随着微波处理时间(0.2、3.1、5.6、7.2和8.6 min)的延长,微波辅助碱法制备无毒米蛋白的回收率及纯度的变化不显著,溶解性、起泡性和持油性显著提高,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先提高后下降,而持水性呈下降趋势。因此,该工艺不仅能确保米蛋白产品安全无毒,还可提高米蛋白的部分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胡麻粕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值对胡麻粕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胡麻粕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6(g/mL),pH10.9,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39.7℃。在最优条件下,胡麻粕蛋白的提取率为41.48%。对胡麻粕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等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胡麻粕蛋白比大豆蛋白有更好的溶解性、持水性和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胶束化和碱溶酸沉2 种提取方法从羽扇豆中提取羽扇豆蛋白,并对2 种方法提取羽扇豆蛋白的物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羽扇豆蛋白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8~90 kDa之间,是由多种分子质量的蛋白组成。碱溶酸沉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氨基酸总含量(66.2%)显著(P<0.05)高于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氨基酸总含量(27.8%)。2 种提取方法提取羽扇豆蛋白的等电点pI接近5.0。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持水性显著(P<0.05)高于碱溶液酸沉法提取的羽扇豆蛋白,而持油性无显著差异(P>0.05)。碱溶酸沉法提取羽扇豆蛋白的起泡性在pH 2.0~6.0之间显著减小,在pH 6.0时起泡性最低,其泡沫稳定性的变化趋势与其起泡性类似。而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起泡性受pH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胶束化提取的羽扇豆蛋白在pH 4.0时乳化性最小,然后随pH值的升高蛋白乳化活性也随之增加,2 种提取方法所提羽扇豆蛋白在pH 10.0时乳化活性最高。碱溶酸沉法提取的羽扇豆蛋白在pH 4.0时溶解度最小,而随着pH 4.0~10.0的增加,蛋白溶解度迅速增加。而胶束化提取羽扇豆蛋白的溶解度随pH 2.0~10.0的升高也逐渐增大。该研究为羽扇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杏鲍菇为原料,采用Osborne法提取出杏鲍菇谷蛋白,并对其功能特性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谷蛋白的等电点为4.3,谷蛋白的亚基分子量分布在30.28、25.39 kDa附近,总巯基、游离巯基、二硫键含量分别为67.06、28.90、14.35μmol/g,二级结构占比为α-螺旋31.41%、β-折叠55.15%、β-转角13.45%,变性温度为73.59℃,必需氨基酸占比为40.77%。杏鲍菇谷蛋白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溶解度(solubility,S)及乳化稳定性(emulsification stability,ES)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持水性(water holding capacity,WA)、持油性(oil holding capacity,FA)、起泡性(foam capability,FC)及起泡稳定性(foam stability,FS)、乳化性(emulsion capability,EC)则呈相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S、WA、FC及FS、EC及ES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FA则呈相反趋势;随着pH值增大,FS和ES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WA、FA、FC、EC则呈相反趋势;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大,S、WA、FA、FC及EC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FS及ES则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美藤果饼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美藤果蛋白,研究pH、温度、NaCl浓度和蔗糖浓度对美藤果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5时,美藤果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能和起泡性均最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美藤果蛋白的溶解度、持水性、持油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加入适量NaCl可增大美藤果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加入蔗糖使美藤果蛋白的起泡性降低,而加入适量的蔗糖可增大美藤果蛋白的乳化性能。pH、温度、NaCl浓度和蔗糖浓度对美藤果蛋白的功能性质有一定影响,可通过改变上述条件以获得良好加工性质的美藤果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14.
以元宝枫籽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溶酸沉法和盐提法提取元宝枫籽分离蛋白(Acer truncatum Bunge. protein isolate,ABPI)和盐提蛋白(A. truncatum Bunge. salt extractable protein,ABSPI),并对其营养性及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BPI和ABSPI中均含人体所需的8 种氨必需基酸,其中谷氨酸是主要的氨基酸,且ABPI和ABSPI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86%和38.45%。ABPI的表面疏水性(664.86)、总巯基(35.79 μmol/g)与二硫键(11.50 μmol/g)含量显著高于ABSPI(P<0.05),且热变性温度(128.05 ℃)也高于ABSPI(118.33 ℃)。而ABSPI持水性(4.64 mL/g)显著高于ABPI(2.46 mL/g)(P<0.05),持油性(3.58 mL/g)低于ABPI(4.82 mL/g)。ABPI和ABSPI的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及乳化性随pH值的变化趋势均相似。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ABPI与ABSPI均有典型的蛋白吸收峰,但ABSPI可能不具有三螺旋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2 种蛋白的微观结构明显不同,ABSPI呈有序簇状球形蛋白,而ABPI结构紧密,表面呈不规则山脊状。相比ABSPI,ABPI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脱脂芝麻渣为原料,对芝麻蛋白采用碱提酸沉法进行提取。试验考察了温度、加碱量、提取时间以及液固比对芝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4.6 ℃,加碱量18%,提取时间291 min,液固比25∶1(mL∶g),在此条件下,芝麻蛋白质提取率为75.59%。蛋白纯度达到69%,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为14.99%。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取和利用沙田柚籽中的蛋白质,通过碱溶酸沉法研究其提取条件,并探讨其功能性质。以沙田柚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条件对柚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液pH值>温度>提取时间,在料液比1:50 g/mL、提取液pH11、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50 min的条件下,柚籽蛋白的提取率达12.5%。柚籽蛋白的持水性为2 mL/g,持油性为4.4 mL/g,乳化性为53.12%,乳化稳定性为78.43%,等电点为5。可见沙田柚籽蛋白功能性质良好,可利用其改变食品的某些性质,如增强食品的嫩度、出汁率、乳状液稳定等,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来源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对碱溶液法、超声波辅助法及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质的理化及功能性质进行比较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质提取率为81.33%,高于碱溶液法及超声波辅助法。三种方法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分子主要条带为10.26、14.35、23.42、23.85、38.17 ku;氨基酸含量多于FAO/WHO推荐值,碱溶液法、超声辅助法及超声真空辅助法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4.6、63.8、64.92 g/100 g,而且谷氨酸与精氨酸含量丰富。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蛋白在吸水性、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方面优于碱溶法和超声法辅助法制备的蛋白,其中吸水性尤为突出,当p H值为10时,超声波真空联用技术制备的偃松松仁蛋白吸水性最高为4.10 g/g,本试验研究为偃松松仁蛋白质的制备对比分析了一种提取率高、蛋白质功能性质好的提取方法,为偃松的开发和偃松松仁蛋白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藜麦蛋白的效果。方法以藜麦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盐析法、酸提法、水提法4种方法制备藜麦蛋白,分析其蛋白提取率、蛋白纯度、抗氧化活性和氨基酸成分,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结果碱溶酸沉法的提取率最高(47.36±0.41)%,盐析法的提取率最低(12.82±0.46)%,但盐析法制备的蛋白纯度最高(77.75±1.16)%。酸提法制备的蛋白质外观最好,碱溶酸沉法制备的蛋白质颜色微黄且更容易发生褐变。碱溶蛋白包含7个主条带,酸溶蛋白和水溶蛋白的亚基组成相近,包含5条条带,盐溶蛋白含一个条带。藜麦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平衡,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藜麦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藜麦蛋白的表面结构,碱溶酸沉法和酸提法制备的藜麦蛋白整体结构完整,表面光滑,结构紧密,呈连续的聚集块状结构;水溶法制备的藜麦蛋白,其空间结构较为连续,呈不规则块状,其块状表面有些许蜂窝与孔洞;盐析法制备的藜麦蛋白,结构疏松,颗粒表面粗糙,不规则,有小颗粒组成的微结构,说明盐析法制备的藜麦蛋白对蛋白质的表面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结论碱溶酸沉法快速、易操作,可为大批量制备藜麦蛋白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脱壳亚麻仁为原料,除油后使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蛋白质,并对其物理特性与营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提取物中蛋白质质量分数高达98.86%,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位于21?kDa和33?kDa处的谱带最为强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混合蛋白含有11种已报道的亚麻籽源蛋白成分,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