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甘蔗野生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陈能武等,甘蔗,1995,2(1),7~13本研究选择了79份采集于四川野外的甘蔗近缘种,属材料作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属的材料同工酶谱各异66份割手密材料共呈现10酶带、18种酶谱类型,这表明四川割手密具多样性。在酶谱分析中,某些酯带有无与割手密材料的来源有关,某些迁移率较低的酶带出现与否与材料的开花早迟。株叶型和锤度等性状有密切关系。甘蔗综合栽培技术群体中叶面积、光照度和产量的研究──梁计南等,甘蔗,1995,2(1),14~18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2水平上对甘蔗综合栽培…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板状电泳(PAGE)技术,比较分析收集自全国不同地区莲子栽培品种及野生品种的酯酶(ES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同工酶表形.结果显示,22个不同莲子品种的EST同工酶共分离出9条酶带,POD同工酶共分离出10条酶带,PPO同工酶分离出9条酶带.根据标记区带的差异,应用PhylTools统计数据软件进行差异条带的遗传距离系数分析,构建遗传距离系数矩阵,然后用PHYLIP软件包(版本3.573c)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聚类树状图,供试品种可以划分为4大类,从中可看出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收集地区没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汾酒大曲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同工酶技术进行了清茬、后火和红心3种汾酒大曲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大曲电泳参数研究表明: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电泳分离胶浓度分别为12%和10%,上样蛋白浓度分别为5.5~11 mg/mL和0.34~0.69 mg/mL,连续抽提10批储存9 d,同工酶电泳图谱一致稳定。3种大曲同工酶酶谱分析表明:每种大曲都含有丰富的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酶带。3种大曲酯酶同工酶谱主带的数量和位置基本相同,曲皮、曲心和整曲也基本一致,仅在弱带区有所不同。3种大曲淀粉酶同工酶谱明显不同,后火曲有一条特征主带。曲心明显不同于曲皮和整曲,曲心的淀粉酶同工酶酶谱明显将3种大曲鉴别,其中有一条酶带可作为后火曲的同工酶标记。10批混合生产用曲的同工酶分析,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基本一致,淀粉酶同工酶谱分析混合曲中有后火曲存在。  相似文献   

4.
3种猪苓营养菌丝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对3种猪苓营养菌丝中的酯酶(EST)与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猪苓营养菌丝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相近.酯酶同工酶共显一种谱型,5条谱带,Rf值集中在0.22~0.78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显3种谱型,酶谱条带数在4~9条间,P.umbellatus LBZ,P.umbellatus LBJ,P.umbellatus LBT的过氧化物酶酶谱条带数依次为8条,4条,9条,Rf值集中在0.08~0.69间.聚类分析显示,P.umbellatus LBJ较其他2种猪苓亲缘关系较远,P.umbellatus LBZ和P.umbellatus LBT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叠氮化钠处理花生4个品种,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花生下胚轴的酯酶同工酶谱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NaN3对花生酯酶同工酶谱主要影响的酶带有M1,M放S1带。汕油27品种经0.1,1.5和10MMOL.l^-1NaN3处理,其酶变出现新的酶带。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对 10个烤烟品种种子的酯酶同工酶 (EST)进行了比较。各品种的EST酶谱可以相互区别。结果表明种子EST的PAGE酶谱可鉴别烤烟品种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菌丝不同发育期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酯酶同工酶分析是食用菌种质资源研究的生化指标之一,其结果可为大球盖菇的生理生化研究和大球盖菇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用综合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大球盖菇28d,分别于接种后第7、10、13、16、19、22、25、28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和醋酸-α-萘酯、醋酸-β-萘酯、固蓝RR盐染色法测定大球盖菇酯酶的活性及种类.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期先后出现5种酯酶同工酶,Rf值分别是0.48、0.56、0.65、O.73、0.87.5种同工酶的出现时间和活性大小存在差异,第13~16d最多,5种同工酶都有.Rf值为0.56的酶带始终存在,酶活性也较强,可能是大球盖菇菌丝体中酯酶同工酶的特征酶带. 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用综合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大球盖菇28d,分别于接种后第7、10、13、16、19、22、25、28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和醋酸-α-萘酯、醋酸-β-萘酯、固蓝RR盐染色法测定大球盖菇酯酶的活性及种类.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茵丝生长期先后出现5种酯酶同工酶,Rf值分别是0.48、0.56、0.65、O.73、0.87.5种同工酶的出现时间和活性大小存在差异,第13~16d最多,5种同工酶都 .Rf值为0.56的酶带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鸡肝酯酶粗酶液分别进行了硫酸铵分级盐析、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和硫酸铵分级盐析+排阻色谱三种分离纯化操作,并采用四种结构不同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考察了不同的分离纯化操作对鸡肝酯酶对农药抑制响应的影响。发现经过这三种分离操作后,酯酶对农药抑制的响应程度显著提高,其被四种农药抑制的程度分别提高了6.49~11.30%、14.30~26.26%和10.95~39.87%,而敏感酯酶回收率分别为86.07~89.96%、66.60~73.57%和33.01~41.62%。由于分级盐析+排阻色谱的回收率过低,分级盐析+透析操作对于大规模的检测用酶制备更为实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对这四种农药较敏感的酯酶均集中地分布在相同的分离部分,因此推测鸡肝酯酶粗酶液中对农药抑制敏感的酯酶可能是一种酶或几种溶解性质及分子量都比较接近的酶的混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葡萄品种及霜霉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了22个葡萄品种的叶片中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22个品种共电泳出6种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酶谱类型17种,表明POD同工酶酶谱不能将葡萄品种鉴别开来,每种过氧化酶酶谱类型具3~5条酶带;Rf为0.6089的酶带为22个葡萄品种共有的特征谱带;Rf为0.3333酶带,为感或中感霜霉病的品种的特征谱带;Rf为0.2978、0.2661和0.4455的酶带,为抗或中抗霜霉病品种的特征谱带;SPSS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为五大类群:第一、二类群为森田尼无核、无核8611等12个欧亚品种,表现感至中感霜霉病;第三、四类群为超藤、饭刚黑、巨峰等10个欧美杂交种,表现抗至中抗霜霉病.用POD同工酶特征谱带鉴定葡萄品种抗感霜霉病类型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作为葡萄品种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甘蔗中次生代谢产物和保护酶与甘蔗抗虫性的关系,用茉莉酸甲酯作为外源诱导物质对不同品种的甘蔗进行处理,测定诱导后螟虫易感、螟虫抗性甘蔗品种总酚和单宁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茉莉酸甲酯诱导后,抗螟虫品种粤甘34号、云蔗03-258、粤甘26号的总酚和单宁含量以及上述几种保护酶的活性均高于易感螟虫品种粤甘35号、德蔗03-83和柳城03-1137.茉莉酸甲酯诱导后甘蔗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保护酶活性均与甘蔗螟虫抗性呈正相关,因此,可以为甘蔗抗虫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果蔗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测定23个果蔗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其中22个是由我国南方征集的地方果蔗品种,另一个是引进的热带种Badila,俗称黑皮果蔗,测定结果,共呈现酶带有8条,分4种酶带类型。其中有20个地方果蔗品种呈现(2、4、6、8、10)A的5条酶带,说明其变异程度不大,变异的地域界限不明显。但与黑皮果蔗不同,后者仅有(6、8、10)A的3条酶带,浙江的温岭果蔗和广东雷州果蔗还具有另外1、2条特殊酶带,这些差异是否属于等位基因差异或非等位基因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孢蘑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和不育单孢菌株间杂交技术,进行棕色蘑菇ARP088和高产优质的白色蘑菇As2796的不育单孢菌株间杂交。杂交获得的杂交菌株经过酯酶同工酶标记分析、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栽培筛选试验,选育出棕色蘑菇杂交新菌株M026。棕色蘑菇M026的酯酶同工酶标记为杂合态高产优质型HG5,高产优质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7):272-277
微生物酯酶是一种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的工业酶,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酯酶资源对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分离纯化、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技术手段开发具有化学试剂抗性、热稳定性或低温耐受性的高温酯酶和低温酯酶既丰富了酶学知识又扩展了潜在工业酯酶种类;将各类酯酶用于食品加工及食品农残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该文综述了新型微生物酯酶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加工、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酯酶的开发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高产菌株W-1520与W-1633的菌株特性及二者所产脂肪酶的纯化、酶学性质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扩展青霉W-1633的孢子生长速度、斜面生长速度与摇瓶生长速度均比W-1520快。菌株同工酶电泳的结果表明:W-1633酯酶同工酶带数比W-1520的多。对两种脂肪酶酶学性质也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斑茅F2杂种选育与同工酶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2000/01杂交季以与斑茅属间杂交F1杂种崖城95-41作母本,与父本CP57-614和川蔗57-416杂交,在二个组合后代实生苗中分别取13个单株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单株为可疑后代外,其它均为斑茅的F2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xA6、PxA7和PxA9在斑茅F2中出现机率高,特别是PxA6和PxA7,其酶带清晰易辨,可作为F2辅助选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扩展青霉碱性脂肪酶高产菌株W-1520与W-1633的菌株特性及二者所产脂肪酶的纯化、酶学性质的研究,得出以下结果:扩展青霉W-1633的孢子生长速度、斜面生长速度与摇瓶生长速度均比W-1520快.菌株同工酶电泳的结果表明:W-1633酯酶同工酶带数比W-1520的多.对两种脂肪酶酶学性质也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甘蔗褐锈病是我国蔗区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我国蔗区主栽的一批丰产高糖甘蔗品种因普遍感染褐锈病而面临淘汰,从而影响了蔗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如何快速选育抗褐锈病甘蔗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选用5个常用甘蔗亲本ROC10、ROC22、Hocp01-564、CP94-1198、粤糖94-128为材料,并利用这5个亲本构建了4个F1杂交分离群体。采用与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紧密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以对5个亲本和4个分离群体中的Bru1基因位点进行检测,以期了解甘蔗褐锈病抗性遗传情况。我们研究发现杂交后代对褐锈病抗性既非偏感病性分离也非偏抗性分离。本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甘蔗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形态学与同工酶在甘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形态学和同工酶在甘蔗上的应用,阐述了形态学与同工酶研究对提高甘蔗研究水平和促进甘蔗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斑茅F1品系崖城96-66与CP84-1198杂交后代的鉴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斑茅F1品系崖城96-66×CP84-1198杂交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并与父母本酶带作比较。结果表明,受检的20个株系中,除YCE01-62不具斑茅的特征酶带外,其它19个株系都具有斑茅的酶带,可初步认为是斑茅的第二代杂种。对其中7个株系进行了DNA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除YCE01-62为杂株外,其它株系均确认为真杂种。在本研究中,同工酶方法的结果与DNA分子标记方法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明了酶蛋白的多肽链结构是由DNA分子上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的,同工酶结构的变异主要反映了基因的差异。但也有一部分同工酶是在多肽链合成之后它的结构经过改变而来的。所以,同工酶分析方法,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 Schwartz最早应用同工酶技术于玉米杂交工作,发现了迁移率明显不同的酯酶同工酶,并把迁移率介于两亲本中间地位,而又为亲本所没有的新的同工酶带称之为杂种酶。另外,作者还研究了乙醇脱氢酶以及它们的调节控制机理,为利用同工酶研究杂种优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