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硫酸铜为媒染剂,研究了天然石榴染料对棉织物的轧染工艺。结果表明,以硫酸铜为媒染剂,对棉织物进行轧染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此外还得到最佳的染色工艺;媒染剂Cu^2+的浓度为1.2g/L,焙烘温度为120℃,焙烘时间为1min;以硫酸铜为媒染剂染色的棉织物经高温焙烘固色后,棉织物的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棉织物天然茶染料轧染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铜为媒染剂,研究了棉织物的天然茶染料轧染工艺。通过试验,确定优化染色工艺为:硫酸铜媒染剂用量5 g/L,茶染料用量1 g/L,二浸二轧,轧余率70%,80℃预烘3 m in,135℃焙烘2 m in。染色棉织物的干摩擦牢度可达到4.5级或以上,湿摩擦牢度可达到3.5级。  相似文献   

3.
贾艳梅 《印染》2013,39(4):13-16
从柞叶中提取天然染料,研究该染料对Fe2+、Cu2+、Al3+以及对pH值变化的稳定性。以柞树叶染料对棉织物进行轧染试验,探讨了媒染剂种类、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柞叶染料对弱酸条件及金属离子具有相对稳定性,对碱性条件较为敏感。柞叶染料对纯棉织物轧染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后媒法染色,硫酸亚铁15 g/L,135℃焙烘2.5 min。采用此工艺染得的棉织物得色深,皂洗及摩擦牢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5,(15)
提取黄连染料用于真丝绸的轧染,研究了轧染p H值、轧染次数、固色工艺方法及媒染剂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黄连轧染真丝绸的适宜工艺为:p H=8,轧染4次,单宁酸为媒染剂;汽蒸工艺和冷轧堆工艺可较焙烘工艺获得更高的染色深度及牢度。在适宜条件下,黄连轧染真丝绸的摩擦牢度可达到3级,但皂洗牢度较差,仅为2级。经黄连染料轧染后,真丝绸的紫外线透过率显著降低,UPF值由整理前的3.78提高到43.56,具有优异的紫外线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涂料染色色浆分散稳定性,简化染色工艺流程,以颜料聚丙烯酸酯为核、聚氨酯为壳,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包覆颜料色浆,用于棉织物涂料轧染。借助纳米粒度仪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有色乳液平均粒径及分布、颗粒形貌进行分析;通过调节浸轧工艺配方中海藻酸钠用量,改变浸轧次数与焙烘温度优化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包覆颜料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26 nm;染色配方中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2%,二浸二轧,80 ℃烘干,140 ℃焙烘,染色织物得色量较高;经柔软整理,织物手感较好,干摩擦牢度达到4~5 级,湿摩擦牢度达到4级,皂洗褪色牢度达到4 级。  相似文献   

6.
王洪海  林明穗  钟建生 《印染》2013,(24):19-22
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汽蒸两相法染色工艺中,无机盐浓度高,染料利用率低,故对棉织物改性后再进行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汽蒸染色;试验分析棉织物改性后对染料亲和力和染料在固色液中解吸程度的影响,以及碱剂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工艺,其K/S值和染料固色效率提高,耐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一致,湿摩擦牢度相对稍低。染色时,应选择亲和力略低的活性染料,改性剂色媒体用量应控制使染料比移值为0.55~0.75为宜,纯碱用量为30g/L,汽蒸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7.
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汽蒸两相法染色无机盐浓度高,染料利用率低,因此对棉织物改性后再进行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分析棉织物改性后对染料亲和力和染料在固色液中解吸程度的影响,以及碱剂用量、汽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无盐轧染汽蒸染色工艺,K/S值和染料固色效率提高,耐洗色牢度、干摩擦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一致,湿摩擦牢度相对稍低。染色时,应选择亲和力略低的活性染料,改性剂色媒体用量应控制在使染料比移值在0.55~0.75间为宜,纯碱用量为30 g/L,汽蒸时间为3 min。  相似文献   

8.
棉织物的天然染料媒染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稀土为媒染剂,研究了绿茶、紫苏、甘蓝等天然染料对棉织物的染色工艺。采用轧染法和浸染法(预媒、同浴、后媒染色法)工艺对棉织物染色,并与其它媒染剂(单宁酸、硫酸亚铁、明矾)作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稀土媒染轧染工艺效果较好,文中给出了天然染料用稀土媒染棉织物的染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棉织物天然染料薯茛的轧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波  陈国强 《印染》2008,34(6):4-6
用紫外和红外光谱对提取的薯莨色素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薯莨在棉织物轧染工艺中的可行性;并以K/S值为主要依据确定了最佳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透气性和抗紫外性能.结果表明,以FeSO4为媒染剂,对棉织物进行轧染处理,可以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经薯莨染色后,织物透气性下降,抗紫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活性染料深色织物湿摩擦牢度,在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混合体系中制备了铜颗粒增效湿摩擦牢度提升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测试其粒径,研究了其作为湿摩擦牢度提升剂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铜颗粒增效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平均粒径为2472 nm,改性铜微粒在水溶液中呈石榴状聚集。浸轧法的最佳整理工艺为:湿摩擦牢度提升剂质量浓度20g/L,pH 值5~6,焙烘温度110 ~120 ℃,焙烘时间2 min。当活性染料用量分别为6%、8%(o.w.f)时,经铜颗粒增效湿摩擦牢度提升剂整理后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提高1~1.5 级。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棉织物泡沫染色工艺的特点,测试并比较了泡沫染色与常规轧染后织物的染色深度以及染色牢度,并对比了泡沫染色工艺与常规浸染、轧染工艺的能耗及效率。结果表明,泡沫染色的布样表面得色比常规轧染染色布样表面得色深,干湿摩擦牢度与常规轧染相当;与常规染色工艺相比,泡沫染色工艺具有低能耗、高产率、环境友好的特点;泡沫技术有望成为纺织品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探讨柠檬酸新型防皱整理工艺及其对棉织物的防皱整理效果。分析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棉织物防皱效果的影响,考察了防皱整理对染色棉织物摩擦牢度、皂洗牢度、折皱回复角、色差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浓度(o.w.f)1%,次磷酸钠浓度(o.w.f)5%,渗透剂JFC用量2 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1.5 min;该工艺条件下所得棉织物折皱回复角239.0°,强力保留率69.7%,白度84.1%,其防皱性、色差、皂洗牢度等皆优于柠檬酸整理的棉织物。认为:新型整理剂改善了柠檬酸防皱整理时织物折皱回复角不高、强力下降严重、织物泛黄等缺陷。  相似文献   

13.
使用色媒体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同时将媒染染色、无媒染色、改性染色织物进行了对比,对3种不同方法染色得到的织物进行染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媒染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红雪茶色素的上染性能,色媒体的使用可以明显改善织物的表面染色深度,同时,织物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也可以达到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板栗壳色素为染料,选用硫酸铝钾、硫酸亚铁、硫酸铜和壳聚糖4种媒染剂,对真丝织物进行媒染染色,测量染色试样的K/S值、⊿E值、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确定硫酸亚铁为最佳媒染剂。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板栗壳染料用于真丝织物媒染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该方法开发了板栗壳染料蜡染产品。结果表明:板栗壳染料适合于真丝织物的染色。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然染料直接法染棉织物过程中的上染率低、染色牢度差问题,采用硫酸铁和硫酸铜作为媒染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设计实验,探讨了橘皮色素媒染棉织物染色工艺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染色方法为预媒法染色,硫酸铁作为媒染剂时橘皮色素染棉的工艺较佳。最优染色工艺为:橘皮色素质量分数3%,硫酸铁质量分数15%,媒染浴比1∶50,媒染温度70℃,媒染时间60 min,染色温度90℃,染色70 min,染色浴比1∶40。经橘皮色素染色后织物各项牢度均能达到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取冬青叶天然色素,对棉织物进行媒染法染色,研究绿色棉织物的染色方法,探究媒染剂种类、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氯化钠浓度、媒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和颜色特征值评价,得到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染色工艺为以无水硫酸铜作为媒染剂进行后媒染色,染色时间90 min、染色温度80℃、氢氧化钠浓度4.0 g/L、氯化钠浓度40.0 g/L、媒染时间50min、媒染温度90℃、媒染剂浓度3.0 g/L、浴比1∶30;经此方法染色所得绿色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基本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用海娜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利用单因素的方法,选择不同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测试毛织物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日晒牢度和K/S值,并综合毛织物的特点,确定海娜用量为6% (owf)、染色时间为180 min、染色温度为60℃.选择硫酸铜和稀土氯化物作为媒染剂对毛织物进行染色,分析媒染剂的添加对各项牢度和K/S值的影响,对比不同媒染剂对各项牢度和K/S值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确定媒染剂硫酸铜用量为0.4% (owf),稀土氯化物用量为0.4% (owf).  相似文献   

18.
通过煎煮法萃取黄桑木色素并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黄桑木天然染料,采用直接染色及以明矾、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锌作为媒染剂的媒染法染色,分析不同染色工艺下黄桑木染料在棉织物上的色光、得色深度以及各项牢度变化,同时探究黄桑木染料上染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结果显示,不同染色方法下,黄桑木染棉时的染色效果差异较大,其中用明矾预媒时染色效果最佳,在媒染剂用量1.00 g/L、媒染温度90℃、媒染时间20 min、染色温度70℃、染色时间110 min、染色pH值为6时,染色织物得色最深,且各项牢度均达3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19.
何方容  马小强 《印染助剂》2012,29(10):33-35
采用三防整理剂Z-200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测试三防效果,得到最佳三防整理工艺:整理剂用量30 g/L,柔软剂用量5 g/L,100℃烘3 min,175℃焙烘1.5 min.经最佳工艺条件整理的织物拒水性为95分,拒油性为5.5级,去污值为71;同时,染色织物皂洗牢度、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有机氟防水整理剂用量、浸渍时间、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纯棉织物防水效果的影响。优化工艺为纯棉织物→二浸二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50g/L,浸渍时间12min,轧余率80%)→预烘(80℃,4min)→焙烘(150℃,3min),处理后染色织物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