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起步离合器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和回流功率的影响,使新型军用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与以往汽车的自动变速系统的起步控制存在一定的不同。采用离合器局部恒转速控制方法和起步自动接合控制策略,进行传动系统效率计算及参数最优化设计,并建立起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为新型军用无级自动变速汽车的自主研制、开发提供理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新型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以传动系统效率和速比变化范围为设计指标,确保汽车在各种行驶工况下传动系统效率在80%以上,在不同节气门开度下发动机稳态工作点均能位于最佳燃油经济线上。以长安羚羊SC7101轿车为例,完成了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关键参数的设计,为新型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液力变矩器作为汽车起步和低速行驶时的调速装置,金属带无级变速传动为高速行驶时调速装置的双状态无级自动变速汽车,在液力变矩器台架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双状态无级自动变速汽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金属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策略,分析了分段加速行驶过程中,汽车液力变矩器和金属带无级变速器速比的变化规律,为开发设计双状态无级自动变速汽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以更低的制造成本,实现轻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节省燃油和降低排放的控制效果,以新型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为基础,利用其大的速比变化范围、较低转速时传动效率高和承载能力大的特点,克服轻/微度混合动力传动系统不具备纯电动驱动工况的局限性,通过采用新的传动方式和匹配控制策略,开展基于大速比变化范围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匹配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轻度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率可达到13.02%,其中回流式无级变速器的节油贡献率为1.88%。  相似文献   

5.
链环式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物理本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锭环式超越离合器是一种我国独创的新型超越离合器。它原理新颖、结构独特,其承载能力、耐用寿命和开合灵敏度都大大优于传统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这种超越离作品顺在脉动无级变速器上的成功应用已经证明它使脉动无级变速器在传动能力和耐用寿命上产生的重大突破。可以预料,这种超越离合器的出现也许将在机械传动领域引起一场无齿轮变速传动的重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车-路环境下汽车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的智能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人一车一路闭环系统各部分关系的基础上,研究驾驶员意图、道路行驶环境与汽车传动系统状态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目前无级自动变速汽车只能单.纯反映汽车行驶状态的最佳燃油经济性和最佳动力性控制原则的局限性问题,建立基于驾驶员操纵推理和道路诊断的汽车无级自动变速智能控制策略,为开发智能化的无级自动变速汽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汽车离合器局部恒转速起步自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针对自动变速汽车的关键技术——离合器起步控制问题,在综合目前采用的发动机设定转速控制和发动机恒转速控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离合器自动接合的发动机局部恒转速控制原则,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建立了离合器接合量、接合速度与油门开度、油门开度变化率和离合器从动盘转速的变化规律,为自动变速汽车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整车瞬时油耗与系统效率的关系,建立了系统效率最大化的回流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控制策略,分析了传动系统优化参数k和α对系统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系统效率最大化控制策略的回流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得到了设计参数的最优值,并对优化前后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设计后的参数,整车燃油经济性可提高1.7%左右。  相似文献   

9.
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结构紧凑的特点,对环境激励下试验模态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车辆传动试验台上,采集了运行状态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加速度响应信号,用此信息识别了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及阻尼比,解决了常规试验模态分析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和结果有助于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进行动态优化设计,提高传动系统的承载能力,并可对系统动力响应及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和预估,以减振降噪,提高汽车的乘座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无级变速传动是汽车的一种理想传动方式。本文阐述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并设计了电液控制系统。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电液控制技术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速比和夹紧力的控制、CVT和发动机的综合控制以及CVT的传动效率等,指出电液控制技术是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回流式无级变速器在无级与回流工况转换过程中动力中断,以减小对整车冲击度的影响,提出了回流式无级变速器动力连续转换的控制策略。针对转换过程中变速器效率和金属带功率流方向变化对输出转矩的影响,建立了转换过程中离合器接合、分离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离合器扭矩变化率的限定范围。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对回流-无级和无级-回流转换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回流式无级变速器动力连续转换的控制策略,冲击度控制在5m/s3以内。  相似文献   

12.
对基于无级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针对伴随发动机启动的混合动力模式切换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推理与最优控制理论相接合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驾驶意图采用模糊控制得到离合器接合时长,然后基于动力学模型采用动态规划得到离合器的最优传递转矩和发动机的最优目标转矩,再根据离合器最优传递转矩利用电机的快速响应性来实时调整电机输出转矩。通过试验对上述模式切换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优化离合器滑摩时间,体现驾驶意图,实现模式切换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3.
车辆起步过程中的磁粉离合器模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魏英俊  常思勤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1):1029-1033
针对车辆起步过程中,功率分流式自动变速器中磁粉离合器控制过程的非线性性,应用模糊控制技术,确定车辆在起步过程中磁粉离合器的励磁电流初始值及电流变化率。通过磁粉离合器起步模糊控制系统仿真较好地解决了车辆起步过程中磁粉离合器的接合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工程化及实用性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了功率分流式无级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设计原则;根据该型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对象的实际需求对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执行器及控制单元等进行了选型和设计;制定了汽车起步过程中执行器磁粉离合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流程,并综合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最优原则设计了变速器的换挡控制规律作为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依据;最后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电子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电磁耦合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现有级联式电传动的优缺点,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形成一种电磁耦合无级变速传动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具有铁心绕组的转子和定子、附加调磁线圈、具有特殊磁极结构的杯形转子、感应式集流器和功率电子控制器等组成。该系统的特点是将级联式电传动与电磁滑差耦合式机械传动结合为一体,并加上非接触旋转输电,形成原动机的功率分汇流,配以变频与调磁相结合的调速手段,构成拓扑布局紧凑、调控性能优良、运转可靠的无级变速系统。经理论分析可知,系统在保持与常规电传动相当的宽广无级变速范围的同时,总体效率得到提高。系统在内燃机式汽车上使用时,可省去主离合器及发动机起动机等部件,配以储能电池组后,可以作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直接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  相似文献   

16.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接合过程直接影响到车辆起步性能和动力传递,并影响系统各单元的使用寿命。针对离合器接合过程的特点,对滑摩状态和接合状态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从滑摩功和冲击度两个方面对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评价,获取影响换挡品质的评价指标因素;根据动力模型和数学模型,基于Simulink建立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坡度及载重等因素对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片的角速度、滑摩功及冲击度的影响,获取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可知:随着油门开度和油门变化率的逐渐增大,离合器接合角速度和接合时间都有所增大,接合过程产生的滑摩功也不断增多;随着起步坡度、载重的增大,离合器接合角速度逐渐减小,接合时间逐渐增大,接合过程产生的滑摩功也不断增多;分析过程和结果为此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效率低、传递功率受到一定限制的主要缺陷,提出一种非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并结合功率分流来实现无级变速,借助AMESim高级建模仿真环境对非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建模和仿真,验证其实现无级变速的可行性,并完成了实物模型的试验,为研制和开发这类新型的无级变速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