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是战国以后才发明的,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能吃整粒的小麦,还没有用面粉做成的面食。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饼”是各种面食的总称。上古时期,人们以稷、黍、麦、菽、稻等为主食。当时,由于磨还未发明,人们可能很少吃面食。在先秦的典籍中很少见到“饼”字,但到了汉代,有关面食的记载就相当多了。  相似文献   

3.
古饼小考     
我国古代的“饼”是各种面食的总称。上古时期,人们以稷、黍、麦、菽、稻等为主食。当时,由于磨还未发明,人们可能很少吃面食,因此在先秦的典籍中很少见到“饼”字,但到了汉代,有关面食的记载已相当多了。  相似文献   

4.
《饮食科学》2008,(4):8-8
我是典型的南方小女人,结婚后随老公来到了东北。东北人爱吃面食,我却暗暗发愁:一是因为我吃惯了大米饭,二是担心多吃面食会容易变胖。老公知道了我的心事,说:“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呢,不吃面食你可以吃粗粮啊,比如玉米,保证不会发胖。”  相似文献   

5.
金伊彤     
《北京服装纺织》2009,(6):168-169
运动配合饮食调控 时尚北京:您平时的一个生活方式是什么,一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金伊彤: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分油腻的东西,不吃多高糖高盐的食物是我饮食的标准,主食方面少吃面食,面食比米饭热量更大,多吃蔬菜,肉类上鸡肉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饮食科学》2006,(5):68-71
面食 胃不好者宜多吃面食吗? 中南大学汀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指出:“胃不好多吃面”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一般来说,面食要比大米做成的食物更好消化一些,这是因为二者虽然同属淀粉类食物,但所含的淀粉构造不一样,导致消化的结果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古代的"饼"是各种面食的总称。上古时期,人们以稷、黍、麦、菽、稻等为主食。当时,由于磨还未发明,人们可能很少吃面食。在先秦的典籍中很少见到"饼"字,但到了汉代,有关面食的记载就相当多了。相传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京城住,刘太公不习惯过宫廷生活,刘邦按照家乡格局为父亲修了一个新丰邑,其街道房屋鸡犬一似其旧。就连当地酒肆饼铺也照原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人的主食习惯喜欢吃面食。几千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面食制作技艺,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面食文化。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面食文化传统,使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适应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快的需要,适应人们品味多样性的需要,适应健康的需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课题。1面食市场潜力大 这几年,笔者一直十分关注我市面食制品市场,通过多年的观察,感到面食制品在我市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1面食是我们北方人的主食,是当家品种。据了解,我市现有常住人口60万人,暂住和流动人员…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人的主食习惯喜欢吃面食。几千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面食制作技艺,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面食文化。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继续和发扬面食文化传统,使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适应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快的需要,适应人们品种多样性的需要,适应健康的需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古代的"饼"是各种面食的总称。上古时期,人们以稷、黍、麦、菽、稻等为主食。当时,由于磨还未发明,人们可能很少吃面食。在先秦的典籍中很少见到"饼"字,但到了汉代,有关面食的记载就相当多了。相传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京城住,刘太公不习惯过宫廷生活,刘邦按照家乡格局为父亲修了一个新丰邑,其街道房屋鸡犬一似其旧。就连当地酒肆饼铺也照原  相似文献   

11.
山西号称“面食之乡”,其品种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深受大家欢迎。“壶关炸糕”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山西民俗面食,这种面食在从前,每年只有两次可以吃,一次是在农历二月初二,一次是在农历十月初十。“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囤流”。传说,这天夜里龙王开始活动,将要行云布雨。因此,民间有准备春耕春播祈祷丰年之举。早上吃饺子,称“安龙眼”,中午吃炸糕“添龙鳞”;晚上吃面条为“长龙尾”。糕面必须是头年腊月存放至二月二的半年米磨的,以示来年抬头的龙是延年益寿的龙,是丰年之龙。十月十,吃炸糕,粮场净,宣告了秋收的结束。这时家家户户的粮食都收回了家,再吃顿炸糕,以喜庆当年的丰收,再祀“土神”、“贺龙王”,冬来瑞雪丰年。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面食的故乡。笔者在外打工多年,回到山西以后才发现,许多传统的民俗面食在今天不仅仍然大受欢迎,有的还登上了宾馆饭店的大雅之堂。下面就介绍其中的三例,以飨读者。壶关炸糕“壶关炸糕”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山西民俗面食,这种面食在从前,每年只有两次可以吃到———一次是在农历二月初二,一次是在农历十月初十。按照农村的说法,二月二,龙抬头,代表春天的开始。人们在走亲访友之后,吃顿炸糕,然后又得开始一年的农活了;而十月十,粮场净,宣告了秋收的结束。这时家家户户的粮食都收回家了,再吃顿炸糕,以喜庆当年的丰收。原…  相似文献   

13.
一顿包谷饭     
有句老话说,南人吃米,北人吃面。作为典型的南人,我每天只习惯于吃米饭。尽管我有时也会吃一顿馄饨、面条之类的面食,但倘若连续吃上两顿,就浑身不自在,特别想吃米饭。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闻养生大师林海峰先生在电视节目中提到这样的观点:米饭、面食,是现代中国人饮食中的毒药。按照林先生的观点,我们中国人都是吃毒药长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吃了五千年的毒药!  相似文献   

15.
巢夫 《烹调知识》2006,(7):34-35
编辑朋友:山西面食,素以“一面百样吃,天天不重样”而著称。但历数削、拨、剔、拉、抿、擀、搓、压各种煮制面食,不论是条、是片、是丁、是块,也不过30 ̄40种之多,何来“百样吃”之说呢?据说还有诸多加工面食尚未包括在内。请编辑朋友予以介绍。上海曹曹朋友:所谓“加工面食”,  相似文献   

16.
吃的偏执     
若干年前,我从遥远的河北跑到长春来上大学,发现食堂里居然总是有大米饭供应。在我们老家,大米是稀罕物。于是每天都打米饭来吃,吃了一个月,便觉胃酸,看到大米顿时浑身无力,好像马上就要虚脱。忽然想食堂角落里有一个窗口卖馒头和花卷,像是找到救星一样,急忙跑到那里,却发现前面已经排了好长的队伍。原来,他们都是来自河北、山东和河南一带的学生,和我一样,是吃面食长大的。离开面食,便如鱼离水。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在家常做各式的面食,家人吃久了咸口的包子饺子,偶尔也想换换甜口的主食。甜味的面食不仅能作为主食上桌,还可当做间食的小点心。有空时蒸上一锅这样的面食,一家人甜甜蜜蜜吃上几顿。  相似文献   

18.
包子、饺子、馄饨、烧麦、馅饼等面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带馅儿.许多人,尤其是北方人十分喜欢吃.值得指出的是,老年人更应该经常吃这类带馅的面食,这是因为它们有如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总有许多人喜欢吃面食。按理说吃上一碗面食,再喝上一碗热汤,该是多么惬意!但是就有不少的人只顾吃面,忘了汤里还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20.
也许正因为新疆人的性情粗犷,新疆很多小吃才可以不用筷子和碗,直接用手就可以抓着吃,无论是面食、肉、还是饭,吃起来就让人多了种豪迈气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