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天然矿物透锂长石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高岭土、石英等原料,采用普通陶瓷工艺,通过调节透锂长石的不同含量,研究其对透锂长石质低膨胀陶瓷性能的影响。测试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透锂长石含量为30wt%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4.42×10-6/℃,随着透锂长石含量的逐渐增加,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逐渐降低,当透锂长石含量增加到80wt%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0.30×10-6/℃,接近透锂长石晶体的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2.
揭晓刚  袁勇 《硅酸盐通报》2011,30(3):667-669,677
本文对以透锂长石替代锂辉石制作的耐热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透锂长石用量在不同烧成温度中对耐热瓷试样的吸水率、抗折强度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其主要矿物组成.研究表明,以透锂长石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备出热膨胀系数α20~600℃=1.6×10-6/℃透锂长石质耐热瓷产品;通过中试生产实践也证明,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透锂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综述了透锂长石在耐热陶瓷炊具坯体和釉料中的作用,对透锂长石降低耐热陶瓷炊具坯体和釉料热膨胀系数的机理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矿物透锂长石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高岭土、石英、氧化锌和碳酸钡等原料,研制了透锂长石质低膨胀陶瓷坯和釉配方.通过研究坯体的吸水率、体积密度等性能与烧成温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基本烧成制度.透锂长石质低膨胀陶瓷可在1310 ℃下保温30 min烧结.坯料配方中透锂长石的加入量为60%和适量高岭土和石英,坯体热膨胀系数为0.95×10-6/℃,抗折强度达82 MPa;釉料配方中透锂长石70%,添加适量石英、高岭土、滑石、氧化锌和碳酸钡,能制备出与坯体具有良好适应性,膨胀系数为0.88×10-6/℃,呈丝绢光泽的低膨胀釉,其白度达到67.8,显微硬度为525 kg/mm2.  相似文献   

5.
透锂长石-磷酸盐质复合低膨胀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透锂长石、华林高岭、贵州高岭、广西滑石和山西紫木节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人工合成低膨胀磷酸锆钠(NaZr2(PO4)3),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透锂长石-磷酸盐质复相低膨胀陶瓷材料.研究了合成温度对磷酸锆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450℃保温1 h时合成的NaZr2(PO4)3的含量最多,其热膨胀系数最低.当添加5wt%的合成磷酸盐后,在1250℃下保温30min,可以制成热膨胀系数为1.38×10-6/℃的透锂长石-磷酸盐质复相低膨胀陶瓷.  相似文献   

6.
透锂长石-堇青石复相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矿物透锂长石,华林高岭,山西紫木节,萍乡石英和广西滑石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透锂长石/堇青石质复相低膨胀陶瓷材料.测试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XRD,结果表明,MgO的加入有助于低膨胀晶体堇青石的生成,所形成的透锂长石/堇青石复相陶瓷具有比纯透锂长石质陶瓷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当Li2O/MgO比值为0.427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1.751×10-6/℃.材料的抗折强度及显微结构测试结果表明,该复相陶瓷材料具有较窄的烧结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透锂长石、高岭土、滑石、紫木节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制备了透锂长石/堇青石低膨胀复合陶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1280℃烧成温度下,保温30 min时,可以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合低膨胀陶瓷材料,其烧成收缩率、吸水率、热膨胀系数和抗折强度分别为9.80%、0.03%、0.99×10-6/℃、64.09 MPa。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矿物湖南保靖紫砂、透锂长石、镁质粘土、矾土、苏州高岭、贵州高岭、黑泥和膨润土为主要原料,采用普通日用陶瓷生产工艺,制备了透锂长石质低膨胀耐热紫砂陶瓷产品。通过研究低膨胀耐热紫砂陶瓷的烧成温度和高温阶段烧成时间与耐热紫砂陶瓷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测试了耐热紫砂试样的吸水率、抗折强度和热膨胀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增加透锂长石的用量,低膨胀耐热紫砂陶瓷的吸水率减小,抗折强度降低,平均热膨胀系数也会降低。当透锂长石含量为40%、保靖紫砂含量为32%时,材料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260℃,高温阶段(1200~1260℃)烧成时间为90 min,吸水率为0.5%、抗折强度为65 MPa、热膨胀系数为α_(20~800)=2.68×10~(-6)/℃。  相似文献   

9.
长石代用原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基球  韩辉  李竟先 《陶瓷》2009,(1):57-60
论述了瓷石、透锂长石和霞石正长岩等熔剂性原料的矿物性质、化学组成、主要矿产分布以及在陶瓷产品中取代长石的实际效果,同时还提出了几种有待试验的新的长石代用原料。  相似文献   

10.
专利信息     
中温耐热陶瓷及其制备方法(CN1730430A)中温耐热陶瓷由基料、辅料和添加剂组合烧结而成,基料为透锂长石和高岭土,辅料为碳酸锂,各原料的质量分数为:透锂长石42%~70%;高岭土30%~50%;碳酸锂0~8%;增塑剂0~1%,原料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质量分数含量为:Si O258%~75%;Al2O318%~35%;Li2O  相似文献   

11.
钢纤维加强混凝土(SFRC)的导热系数是结构抗火性能模拟的重要参数,快速准确获得其高温前后导热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一种SFRC导热系数细观多尺度计算方法,其特点是考虑高温下混凝土材料细观热开裂行为(裂缝热阻效应),而非利用细观组分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关系进行计算。通过试验获得砂浆、高强混凝土与钢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1%和2%的SFRC在高温(20 ℃、60 ℃、150 ℃、300 ℃、450 ℃和600 ℃)前后的孔隙率和导热系数,以验证所提方法。结果表明:当界面热阻系数随温度线性增加时,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当温度达到600 ℃时,由界面热阻效应引起的砂浆、高强混凝土,以及纤维体积分数为1%和2%的SFRC的导热系数的降低分别约占50%、36%、7%和12%;当高强混凝土的界面热阻系数取0.4,SFRC的界面热阻系数取1.0时,高导热系数颗粒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没有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失重方法研究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热分解行为,考察了MAH接枝率、PP降解程度和残余MAH单体对PP-g-MAH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H的接枝可以提高PP的热稳定性能。与PP相比,接枝率为0.72 %的PP-g-MAH起始分解温度升高28 ℃,420 ℃时的热分解速率常数下降57.6 %;接枝过程中PP分子链的降解对PP-g-MAH热稳定性能有不利影响。与降解程度最小的PP-g-MAH相比,降解程度最大的PP-g-MAH起始分解温度降低了20 ℃,420 ℃时的热分解速率常数增加了115 %;PP-g-MAH中残留的MAH使其起始分解温度降低了4.3 ℃。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热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分析(TG)研究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在30℃~600℃的热降解行为,探讨微生物凝固工艺对天然橡胶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热降解是一步反应,主要发生在300℃~450℃之间,为放热反应。起始降解温度To=332.3℃,最大降解速率温度Tp=377.3℃,终止降解温度Tf=445.2℃。酸凝固天然橡胶的To、Tp都比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低,证明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的热稳定性比酸凝固天然橡胶的好。  相似文献   

14.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技术在玻璃载片上进行涂膜并考察了溶剂中乙醇含量对Al2O3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溶剂含量为66.4 mL时,水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7∶1,经过8 h回流后可得到稳定性良好的溶胶,溶胶的粘度为6.45 mPa.s;Al2O3薄膜的热稳定较好;所采用的烧结制度是0~100℃,升温速率为0.25℃/min,保温120 min;100~170℃,升温速率为0.5℃/min,保温120 min;170~400℃,升温速率为0.5℃/min,保温120 min;400~800℃,升温速率为1℃/min,保温120 min;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性能良好的薄膜;膜表面光滑平整,薄膜平均孔径约为20.6449 nm。  相似文献   

15.
以八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OPS)和十二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DPS)为原料,经发烟硝酸和发烟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硝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八硝基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ONPS),十二硝基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DNPS),十六硝基八苯基笼型低聚倍半硅氧烷(HDNPS)。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XRD分析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笼子体积和硝基取代数对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影响,经TGA测试表明:三者质量损失为5%时的温度分别为349℃、292℃、187℃,最大热分解速度对应的温度分别是430℃、428℃、410℃,在1 190℃处,三者的残留质量分数分别是53.4%、50.25%、36.69%。三者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以硝基取代数最少和笼子体积最小的ONPS热稳定最佳。  相似文献   

16.
乙烯基硅氧烷共聚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饱和的有机硅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有机硅用量对乳液粒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加入能显著提高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当有机硅用量为5%时,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45℃提高到63℃,起始热分解温度从327℃提高到384℃.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极高的孔隙率和非常低的热导率,在保温隔热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探究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在不同温度热处理条件下热导率的变化情况,并从微观结构角度解释了其变化机理。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气凝胶热导率先降低后升高。当热处理温度低于400 ℃时,气凝胶的热导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较低温度的热处理去除了气凝胶内部的大部分杂质,并且使气凝胶的内部孔隙结构更加均匀;当热处理温度处于400~700 ℃时,更高温度的热处理使得气凝胶内部的孔径明显增大,气凝胶颗粒增大,使得热导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高于700 ℃时,气凝胶颗粒开始烧结,骨架结构坍塌,密度显著增大,热导率也急剧上升,此时已不具备气凝胶轻质多孔的典型特征,可以认为已经失效。实验结果对亲水型气凝胶的应用给出了一定的指导:为保证气凝胶绝热能力的最优化,可以对气凝胶在400 ℃的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工作温度应在700 ℃以下,温度的升高会轻微降低气凝胶的隔热能力;气凝胶在700 ℃以上时会失去其绝热能力,因此不宜用于温度高于700 ℃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污泥脱水性能及蛋白质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热压力、蛋白酶、热压力-蛋白酶3种方式对机械脱水污泥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65℃、75℃热压力(3MPa、6MPa、9MPa)下,与原污泥相比蛋白质提取量平均增加41.74%、65.64%;热压力处理后污泥脱水性改善不明显。胃蛋白酶添加量为0.04g/g TSS时,蛋白质提取量最高为108.52mg/g TSS,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为最小值154s。65℃热压力(3MPa、6MPa、9MPa)-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蛋白质提取量与热压力污泥相比分别提高了38.5%和35.8%;75℃、85℃热压力(3MPa、6MPa、9MPa)-木瓜蛋白质酶处理后,蛋白质提取量均达到220mg/g TSS以上;热压力-胃蛋白酶在75℃,6MPa脱水效果最好,毛细吸水时间为170s。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制备太阳能电池靶材CIGS的中间产物Cu2 Se、In2 Se3和Ga2 Se3的简便工艺.以高纯铜粉、铟决、镓决、硒粉为原料,根据中间产物的化学计量比配制混合粉末,先进行热分析,然后将粉末装入石英管中,在抽真空的状态下用乙炔火焰将石英管密封,分别加热到300℃、500℃、650℃和770℃,最后打破石英管取出产物研成粉末,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min-1、冷却方式为炉冷的条件下,300℃保温3h得到单相的Cu2Se;300℃、500℃和650℃分别保温3h,得到单相的In2 Se3;300℃、500℃、650℃和770℃分别保温3h,得到Ga2 Se3相和少量的GaSe相.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步法在环氧树脂主链中成功引入了聚氨酯链段,合成了新型环氧树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其进行了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能表征。通过合成条件优化及固化过程的研究,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第一步反应为50℃下反应1 h,第二步反应为70℃下反应1 h,固化条件为110℃反应1 h,升高至140℃后反应2 h,继续升高至160℃后再反应1 h。通过对固化后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及拉伸性能的研究发现,聚氨酯链段的引入可将环氧树脂的断裂伸长率提高至36.7%~130.1%,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