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冰 《建筑技艺》2021,27(6):118-121
随着国家对BIM技术的重视和大力推广,BIM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设计行业开始尝试从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过渡.以苏州太湖新城能源中心为例,从三维设计的实施规划、设计出图流程及要点等方面对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回顾与概述,并对BIM技术应用及正向设计出图进行了价值统计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乔布斯、富勒、福斯特的设计思想,阐释三者共同的设计原则——以更少获取更多;进而制作出设计价值图,通过图表的直观性,提出若干关于设计价值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某些设计现象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BIM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管综正向设计和二次深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索,本文基于BIM技术开展了地铁车站机电管综施工图优化的研究工作。通过梳理地铁车站管综施工图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对基于BIM技术的多断面法出图在机电管综项目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机电管综多断面出图法可显著解决地铁车站传统二维管综施工图表达元素繁杂、断面出图效率低、识图困难及图纸数据分散等问题;基于BIM技术二三维联动及可视化等优势,借助机电管综剖面二次开发工具,可自动生成带标注的多断面机电管综图纸;通过多断面出图法表达管综平面图纸设计元素,可使管综平面布置图表达更加清晰,图纸数据更加集中,显著提高管综图纸设计质量及设计数据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小莹 《城建档案》2004,(4):13-13,28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纷纷以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设计部门也不例外,设计单位已全部按要求以计算机出图,没有计算机出图的不能参加设计的招投标。因此,计算机出图是电子信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计算机出图有利于设计单位提高设计速度、节省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建筑的异形曲面和复杂几何体部分的设计和施工问题,依托参数化设计技术,通过Grasshopper,实现将空间曲面拆解、优化,最后展开到平面上详细标注出图,以提高施工质量和优化设计。为此,以无锡XDG–2015–10地块改造项目和温岭市横峰全域改造R25–2地块幼儿园两个典型项目为实例,运用参数化技术优化曲面划分和几何空间拆解,展开出图。从而高速、高效、高质地解决了问题,以实践验证了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幸福医院工程从研发阶段开始进行布局全生命周期的BIM应用,整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出图模式,发挥BIM最大的应用价值,在设计研发阶段通过打造全新的工作流程,探索研发阶段后期介入BIM的流程,以最小的投入在最短时间达到最大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夏永 《安徽建筑》1999,(5):96-96
尽管使用多层框架CAD可免去大量人工计算,加快出图速度,但多层框架的电算结果仍需进行人工调整,有些梁、柱的最后配筋要凭设计人员的经验而定。这种情况造成有的设计调整过于保守,有的不调整时又严重不足,因此,本文就多层框架电算结果的人工调整进行探讨。一、梁、往截面  相似文献   

8.
CAD电子档案管理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程设计行业,随着CAD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特别是在许多建筑设计单位,CAD出图率都早已高达100%。面对电子文件数量的日益增长和设计文件复用率不断提高的行业特点,充分认识CAD电子档案管理的意义,并尽快付诸实践,不仅成为档案管理工  相似文献   

9.
用CAD设计好图纸后,一般都需要将图纸以.PLT绘图文件的形式输出至绘图机做成底图。虽然在AutoCAD12版中有个PLOT命令可以对话框形式来单个地定义.PLT绘图文件,但几乎出每一张图都涉及输出设备、出图图幅、旋向等参数的定义问题,这在完成设计后成批地作绘图文件输出时就造成了许多参数的重复设置,显得比较繁琐,以致出图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成批生成.PLT绘图文件的简单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上述出图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此介绍给大家参考。一、程序的设计思路因为AutoCAD用户…  相似文献   

10.
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工程基于我院CATIA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嵌入设校审过程管理机制,融入BIM标准体系,开展了数字化勘测与地质、水工、桥隧、建筑、机电、金结、施工总体等多专业BIM设计建模。在工程勘测设计的不同阶段开展"方案比选与论证、参数化精细设计建模、有限元计算分析、多专业错漏碰检查、工程量自动统计、三维配筋、二维出图、施工组织设计仿真、视觉传达"等多方位的专业性BIM应用工作,重点研发解决了地质三维模型快速剖切成图、水工结构三维设计出图、复杂异形结构三维配筋出图等难题。  相似文献   

11.
侯建峰 《福建建筑》2013,(9):113-114,90
房地产企业项目设计管理是贯穿项目工程全过程的工作,重点加强对设计管理的预控管理和探讨设计管理关键点的控制,可以规范设计院各专业设计流程,提高设计出图环节的技术水平,提升设计关键点的工程价值,从而为项目施工、成本优化控制创造有效、良好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进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日趋成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成为提高设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建材行业设计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来的刻苦努力,现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几年来共获全团工程设计计算机优秀软件奖14项,占我们向建设部推荐软件的64%。CAD出图率(包括非参数化出图)几年来显著增长,现主要工种的出图率已平均接近30%,出口项目已100%用计算机出图,并已开始采用轻巧的软盘代替沉重的图纸进行出国设计联络。计算机在建材设计单位的管理方面也已迈了上一个新的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4)
当前时代,信息图应用日益广泛,对于设计者来说,准确地运用图形语言是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即以客观规范为准则、色彩与图形心理理论为依据进行设计,提高信息图产品的社会价值。文章就此探讨几个关于图形信息设计的基础问题,尝试解决常见的信息图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图签是设计院图纸的门面,本文结合很多设计院图纸图框院内不统一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思路,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不仅提供了快速填写图签和签名、自动编写图号、并自动生成图纸目录,既快又好地简化设计人员的出图工作,提高了出图效率和质量,同时又解决了单位图签出图的统一,并为设计院管理系统提取图纸信息用于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了必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炎热的盛夏,受朋友之托,我们开始了悠仙美地茶社的新店设计。 案子并不很大,三层楼,六百多个平方,但空间较为复杂、琐碎,好在设计的是个茶社,正好可以利用母空间的这一特点,划分出一个个性格各异、表情不同的子空间来。设计强调以人为本,顾客光顾茶社,对于各个使用空间的物质需求与心理需求,也各有差异。有的要热闹,有的图清静,有的希望展示自我,有的却又追求私密……凡此种种,在我们所设计营造的空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经营空间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表达出某种“场所精神”,以表现一定的精神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常规水电工程管路布置图的出图模式做了介绍,从提高设计人员出图效率和方便施工人员阅读图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出图模式,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出图模式确实对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都有帮助,对今后水电工程管路图的出图模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领域中的Kane-Huston方法,以低序体阵列描述液压挖掘机动臂,斗杆机构的拓扑构造,首次推导出了该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同时采用编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MBKA对该机构进行了解算,本文的研究对实现该机构的动态设计和动力学控制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程  汪莲  李晨 《规划师》2023,(10):90-97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由效率优先转变为品质优先,城市设计面临资源认知与利用不足、城市品质管控技术弱化、空间营造偏离人本导向等诸多挑战。基于价值营造和资源优化的城市运营观正是对城市设计高品质诉求的积极回应,通过深入剖析城市运营观下的城市设计框架,包括新内涵、新方法和价值导向,以深圳为实践样本,从以资源价值挖潜塑造城市品牌、以城市产品落实设计意图、以多主体协商保障公共利益3个方面探讨高品质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液压油箱结构的改进设计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马承杰现代工程机械基本是液压传动的。而液压油箱的结构型式多是根据载重汽车的燃油箱构造略加改动设计的。这种油箱以矩形柱为主体,加上隔板、两端封板构成。如图1所示。。图1该型式的油箱,主体由钢板折边、对接焊上,封板...  相似文献   

20.
1结构件中加强台的设计目前通常采用图1a所示的设计方法,建议改为图1b的设计方案。其优点是节省钢材、节约加工工时,增加构件的承载能力。图1a所示的设计,需在h厚的主板上先加工出A的大孔,再用一个A,高大于(h+h1+h2)的圆柱体,装人孔中找正、焊牢,最后加工出B小孔及两端面。图比所示的设计,只需在h厚的主板上焊上两块圆板(diA,厚度分别为h;和h。),再加工。B孔及两端面即可。显然这种方案比图la的设计省工省料。二者的强度差不多,一般都可满足要求。2重要处的倒角应注明公差尺寸这一点往往被设计人员所忽视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